书城文学中外专家情系泥河湾
11762400000041

第41章 我与泥河湾的十二年情缘(2)

正当我们万分焦急的时候,牛老师从岑家湾打来电话,告诉我说,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几分钟,他们一行躲进岑家湾一个农家小院。晚上道路泥泞赶不回来了,只好在农家凑合一夜。然后,他高兴地说:“今天下午我们挖掘了不少化石,很有价值。”

接了牛老师电话,我心口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第二天清早,我们带了几个尼龙袋,急忙驱车赶到岑家湾村,在一个远离村庄的农家小院里见到了牛老师一行。他们兴奋地叙述如何发现并挖掘化石,如何预感暴雨来临,提前行动跑进农家小院,暴雨怎样把花池鲜花摧残,怎样把一窝活蹦乱跳的小鸡崽泼死冲走的情景。我们见老实巴交的小院主人一脸无奈,便掏200元钱塞到他手中。老农推搡着不要,我说:“这是你暴雨中收留牛老师的慰问金,也是对你损失一窝小鸡的补偿。”我们把挖掘的古生物化石装进袋子里,足足装了两袋子。这些化石成了日后保护区展厅中主要的化石标本。

六、相聚东谷坨

2001年一个炎热的夏日,我们巡查到东谷坨村附近的一个地层剖面时,意外地与北京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卫奇相遇。卫奇在村中地质“土专家”白瑞华的陪同下,正专心致志研究东谷坨动物群化石挖掘剖面。

卫奇老专家当时60多岁,身体挺拔高大,白色的胡须飘逸在胸前,颇有学者风度。白瑞华,40多岁,面目清秀,身材苗条,一看便知是十分干练的女子。我们相互介绍后,热情地握手相识。寒暄几句便进入正题。卫奇见我们流露出渴望求知的眼神,指着他挖掘过的两间房大的地层剖面,滔滔不绝地讲起郝家台保护区一带地层发掘状况及研究成果。他说,东谷坨这个剖面,是他发现并争取资金进行发掘的。这一剖面是继小长梁、洞沟、大道坡剖面之后,发现的又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地层剖面。他从这一剖面中发现了上百件旧石器和几十件古生物化石。“土专家”白瑞华全家参加了发掘收藏化石的活动。

卫奇为了长期在东谷坨“扎根”,自己出资在东谷坨村购置了五间房一处院。建起了“泥河湾猿人观察站”。卫奇表示在有生之年,争取能在泥河湾发现上百年的古人类化石。

我们被卫奇的执著和奉献精神所感动,提出参观他的“古猿人观察站”。他很高兴地带我们走进东谷坨村。卫奇的“古猿人观察站”在东谷坨村一个高门大院中。院中果树、梨树、杏树已结出串串嫩果,西红柿红了脸蛋,向日葵花开向太阳。走进房间客厅,让我们眼前一亮:这哪里是居家客厅,简直是泥河湾地层小型展厅。墙上挂着泥河湾地层文字简介、泥河湾地质地貌图、专家现场考察的工作照、纪念照。地上玻璃展柜上、方桌上摆满了各种类型的旧石器和古生物化石标本。眼前这一切,述说着卫奇潜心研究泥河湾的历史,凝聚着卫奇付出的大量心血和汗水。

卫奇如数家珍地一一介绍客厅的展览品,表情中充满着自信和期待。他诙谐地说:“咱住着’世外桃源‘,研究着古老地层,摆弄着出土宝贝,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呀!”

卫奇的东谷坨“古猿人观察站”,后来成了中外专家学者向往的地方。凡是到泥河湾考察的专家,几乎都要到卫奇的“世外桃源”一游。我也常带着一些领导和朋友光顾“卫奇小院”。

有一次参观“古猿人观察站”的情景,让我终生难忘。

那是2002年秋天的一天,袁宝印带着美国古生物学专家鲍立克一行十几个人来泥河湾考察。卫奇知道后,主动邀请客人到他的“古猿人观察站”参观并安排午餐。那天快中午时分,我随同考察团从下沙沟剖面赶到东谷坨。十几个人一下拥进农家小院,热闹的气氛可想而知。大家参观了“古猿人观察站”后,把目光投向了院里几颗梨树、果树上:黄澄澄的雪花梨,红棱棱的京红苹果,清脆水灵,张开笑脸,馋得不少客人直流口水。突然有位年轻人从树上摘下个鲜梨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这一动作提醒了大家,人们把手纷纷伸向累累硕果。卫奇看着大家吃着香甜梨果,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那天午餐吃的什么记不得了,而客人毫无顾忌、蜂拥而上摘果吃的场景却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七、魅力钮茂生

2002年2月4日是泥河湾永远难忘的日子。这天,时任河北省省长的钮茂生在泥河湾召开省长现场办公会议,安排部署保护和开发泥河湾大计。

那是一次激动人心的大会。会前,钮茂生一行参观考察了小长梁剖面、保护区简易展厅、阳原县文物展馆。会议开始,阳原县作了保护开发泥河湾的情况汇报。钮茂生听完汇报,问在场的省文物局副局长谢飞:“听说你在泥河湾马圈沟发现了旧石器?你近期能挖出古人类化石吗?”谢飞说:“请省长放心,只要深度挖掘,能挖出古人类化石。”钮茂生听后大喜,激动地说:“我给你30万元,你步子迈得快一点,抓紧挖掘,如果能挖出二三百万年前古人类化石,就会打破东非人类单一起源论,那泥河湾就不仅是河北的、中国的,而是世界的啦!”

参加泥河湾省长现场办公会议的有省交通、林业、水利、国土、建设、环保、文化等十几个要害职能部门的一把手。钮茂生讲话结束时,特别强调说:“今天参加会议的各部门领导要把支持泥河湾的建设作为重要大事来抓,省政府要随时调度进展情况,督查你们的表现。”钮茂生讲话简短,底气十足,决策果断,全场气氛热烈,赢得一片掌声。

钮茂生雷厉风行、爽快干练的领导作风,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心想:靠钮省长的权力和人格魅力,泥河湾保护区的保护和发展一定会驰入快车道。事实不出所料。省长现场办公会后,保护区的建设如火如荼展开。省水利厅牵头,省、市、县水利部门协调联动,投资修建保护区水利设施。2003年水利工作者冒着“非典”的危险,奋战3个月,修筑起下沙沟剖面千米保护大坝,修筑了小长梁剖面顶部200多米保护区栏墙。由省交通厅牵头,市县交通部门配合,从2002年开始,奋战一年多时间,修建了通往下沙沟、郝家台保护分区的山间公路20多千米,解决了保护区行路难问题。省林业局把保护区列入重点绿化区建设项目,由阳原县、蔚县负责实施。两年时间里,保护区所在地的荒山荒坡全部绿化。绿化面积超过了3平方千米。作为保护区主管部门的国土资源厅不甘落后,时任国土资源厅厅长的付双建提出在保护区附近建设保护区保护、科普、科研基地。接任国土资源厅厅长的周明,多次到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果断决定投资建设泥河湾保护区基地。2006年,泥河湾保护区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基地占地6700多平方米,建有科普展厅、会议室、专家工作室、办公区、宿舍区、厨房、餐厅等设施。成为世人了解、走进泥河湾的窗口。

八、火爆小长梁

小长梁是郝家台保护区分区的一个代表性剖面。这个剖面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尤玉柱、汤英俊、李毅发现并发掘的,这个剖面出土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和旧石器。根据旧石器推断,这个剖面出土的文物距今136万年。

小长梁在地层、古生物、考古界很有地位。不少专家说小长梁遗址是中国古生物学、旧石器考古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凡是到泥河湾研究、科考的专家,都光顾小长梁。最让小长梁扬名天下的是2000年建起的跨世纪工程--雄居北京市中心的中华世纪坛。在青铜通道100万~300万年的起始级阶上赫然刻着“河北省泥河湾小长梁遗址”几个大字。

“小长梁”为中华世纪坛垫底,说明中国文明史最古老不过小长梁,从此小长梁成为泥河湾的标志。2002年7月,泥河湾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我想,既然世人都把小长梁作为崇拜的偶像,我们泥河湾保护区何不近水楼台先得月,沾沾小长梁盛名的喜庆之光,同时也趁机装扮一下小长梁。我经实地考察,决定把泥河湾保护区纪念碑建在小长梁剖面顶部的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