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地球景观探奇
11808600000021

第21章 南极洲景观探奇

活跃分子——埃里伯斯火山

1841年1月9日,詹姆斯·克拉克·罗斯和弗朗西兹·克劳齐尔乘着他们的皇家海军“埃里伯斯号”和“坦洛号”航船浮现在冰群中,进入罗斯海的辽阔水域。三天后,他们看到了一座非常壮观的山脉,其最高峰海拔2438米。罗斯称该山为阿德默勒尔蒂山脉。航船顺着山脉的方向继续南行,1841年1月28日,根据“埃里伯斯号”的外科医生罗伯特·麦考密克的记载,他们惊讶地看到“一座处于高度活跃状态的巨大火山”。这座火山就取名为埃里伯斯火山,其东面的一座较小的死火山锥称为坦洛山。

当时,地质科学还处于萌芽状态。一座活火山处于一个冰封大陆的冰雪之中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今天的地质学家们不再对这种现象感到惊诧了,无论在哪里出现火山,他们都能很快地解释其存在的原因;气候只不过是配角。实际上,在南极洲火山岩是很常见的。尽管大部分火山岩的地质年代比较久远,而且在南极大陆不处在目前的极地位置时很具有代表性。火山岩是造陆运动的重要显示器,可能有助于绘制涵盖全球表面的古代大陆历史变迁图。罗斯海中地质上年轻的麦克默多火山区以及玛丽伯德地的有关火山,简直就预示着南极洲的近代造陆运动。

对任何一个到该地区旅游的游客来说,罗斯岛上的埃里伯斯火山就像一座灯塔。毫无疑问,登山也是早期探险家和登山运动员的一个目标。在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的1907~1909年的尼姆罗德探险期间,一行6人,由50岁的埃克沃思·戴维教授率领首次攀登该山。1908年5月10日他们到达了3794米高的顶峰。在那里他们发现一个直径805米、深274米的火山口,火山口底部是一个小熔岩湖。该湖至今仍然存在,埃里白斯是拥有历史久远的熔岩湖的世界仅有的三大火山之一。在1974~1975年,一个新西兰地质队走进主火山口,并在那里建造了一个营地,但是火山喷发的狂烈性阻止他们深入火山口内部。1984年9月17日火山再一次喷发,把火山熔岩弹抛出主火山口。至今它仍然是研究强地质现象的对象。

但是,吸引到埃里伯斯火山来的不仅仅是地质学家。现代探险家也挡不住给该山拍摄各种色调照片的诱惑。而早期的探险家只能把其美景交付给水彩画。

这些画中的最佳者当属参加过两次斯科特号船探险的医生和博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的作品。植物学家们对高耸于该山两侧的特拉姆威山脊有特殊的兴趣,在那里的火山喷气孔区暖湿地上生长着丰富的植物。南极洲有许多火山,其中有一些火山在最近200年内都是活火山,特别是南大洋的一些岛屿火山。由于该区人烟稀少,多次喷发并无目击者,喷发结束前后均无记载。只有在迪塞帕雄岛的火山危险半径内设有科考站。墨尔本山正位于从罗斯岛越过麦克默多海峡处,其埂峰有喷气活动。水蒸气和零下的温度相结合,形成了许多细细的冰柱。尽管海拔较高,但在喷气孔周围生活着一个独特的细菌植物群落。1893年,挪威人拉尔森沿着南极半岛的东岸作了一次南下威越尔海的特殊航行,报道了在锅尔努纳塔克斯看到的火山活动。多年来许多地质学家认为他看见的很可能是一片云,但是近期的研究工作发现了该区喷气活动的证据。因此,拉尔森或许最终是正确的。观看火山喷发总是一次令人兴奋的经历,而熔岩与冰雪的明显反差使得南极的火山喷发更加壮观。

最大冰川——兰伯特冰川

南极洲的兰伯特冰川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在其流经查尔斯王子山脉时,宽达64千米。如果把向海延伸的部分阿梅里冰架也包括在内,长约708千米。它下泄了南极大陆冰盖1/5的水量,如果推断一下这些数据,便可知道地球上约12%的淡水都流经兰伯特冰川。要领悟这一大得惊人的数字,几乎就和站在这一冰雪世界中鉴别冰川一样困难。由于兰伯特冰川的规模是如此之大,所以公众对于阿尔卑斯或喜马拉雅的冰川从山上像河流一样向下流的印象不适用于兰伯特冰川,一幅卫星影像图是足以看出冰川,认识冰川的最佳选择。

冰川流动缓慢。世界上流动最快的冰川是格陵兰雅各布港的艾斯布雷冰川,每年流动7千米,而兰伯特冰川以每年约0.23千米的速度滑过查尔斯王子山,最后在阿梅里冰锋区加速到每年1千米,虽然它不是一条快速移动的冰川,但却是一条移动量巨大的冰川,每年约有35立方千米的冰通过兰伯特冰川。

当从飞机上空高处观看时,这条冰川的表面留下了流线状的痕迹——天然冰垄,就像在一幅全景油画布上用油彩画一幅超大油画时留下的刷痕一样,指明了冰川的流向。在冰川表面,冰脊是难以察觉的,但是它们可能明显地呈现为梯形排列的裂隙带。这些裂隙带是由于冰川内部流速不同而造成的,但是另一些裂隙也可能是不规则的冰川底部或沿途遇到的障碍物造形成的。假如这样,冰面坡度的骤变可能形成一个混乱的冰裂隙区,它被称作冰瀑,相当于河流中的瀑布。当冰川流入阿梅里冰架时,冰川被迫环绕吉洛克岛流动,于是就在岛的下方形成了裂隙,有些裂隙宽达402米,最长达402千米。

这些巨大的冰裂隙或冰裂谷以覆雪为桥,对于路经该处的旅游者来说前程令人胆怯。然而,不管冰裂隙有多大,都能相当安全地通过,因为一台拖拉机的附加重量和支撑雪桥的重量相比总是微不足道的。

1955~1958年,维维安·富克斯爵士曾在横越南极探险时,当他离开南极后遇到了类似的裂隙,据报道他驾驶拖拉机顺坡而下,直达雪桥,然而又直上另一坡。主要的危险来自雪桥边缘的小裂隙。在其他地方作冰川旅行时,可能会被直截了当地提示,小心避开已知冰裂隙区。就像非洲河流对非洲大陆的早期探险家们那样,南极洲的冰川也经常为探险家提供深入内陆的明显路线。沙克尔顿发现了比尔德莫尔冰川,它提供了从罗斯冰架进入极地高原的一条径直向南的路线;斯科特和他的四个同伴在其赴极地的艰苦跋涉时,走的是同样的路线。

企鹅帝国——扎沃多夫斯基岛

扎沃多夫斯基岛是南桑维奇群岛的一个小岛,宽不到6千米,东距南极半岛北端1800千米,1819年由俄罗斯人首先发现。这里是南大西洋上的一个偏远宁静的小岛,每年有几个月,一群群企鹅蜂拥来到岛上,喧闹声震耳欲聋。企鹅是南极动物中的“绅士”,大多分布在南极半岛北部及其周围群岛附近。虽然它们在陆地上行动笨拙,但在水中却灵活自如。生活在扎沃多夫斯基岛上的企鹅主要为纹颊企鹅。

扎沃多夫斯基岛是世界上最大的企鹅栖息地。它们来这里是有理由的。这是一座活火山,火山口和烟洞喷发出来的热量使冰雪无法在山坡上堆积,于是这些企鹅产卵的时间也比那些生活在遥远南方的企鹅产卵的时间要早一些。这些企鹅可以把卵产在光秃秃的地面上,所以它们都愿意顶着惊涛骇浪来到这里。

企鹅是适应潜水生活的鸟类:企鹅的身体结构为适应潜水生活而发生很大改变,其翅退化成潜水时极有用的鳍状翅。企鹅的骨骼也不像其他鸟的骨骼那样轻,而是沉重不充气的。同其他飞翔能力退化的鸟类不同,企鹅胸骨发达而有龙骨突起。相应地,企鹅的胸肌很发达,它们的鳍翅因而可以很有力地划水。

企鹅的体型是完美的流线型,跟海豚非常相似。它们的后肢只有三个脚趾发达,“大拇指”退化,趾间生有适于划水的蹼,游泳时,企鹅的脚是当做舵使用的。

企鹅的羽毛跟其他鸟类不同,羽轴偏宽,羽片狭窄,羽毛均匀而致密地着生在体表,如同鳞片一样。这样的身体结构,使企鹅潜水游泳时划一次水便能游得很远,耗费的能量很少,效率自然很高。

据科学家们观察,企鹅的游泳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10~15千米,在水下可以潜游半分钟再换气。它们还常常在水中跳跃,因此很多人把企鹅说成是“在水中飞行的鸟”。企鹅在逃避天敌时,常常跳出水面,每次跳出水面可在空中“滑翔”一米多。有时它们会跳上浮冰躲避天敌。据化石资料记载,企鹅在始新世时(距今5000多万年前)种类繁多:当时,全球气候温暖,南极洲有茂密的森林,动物资源十分丰富。随着气候逐渐变冷,企鹅的种类渐渐变少,有的已经绝迹。

如今,全世界生存的企鹅共有十多种。其中,除了加拉帕戈斯企鹅生活在赤道附近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及附近海域外,其他企鹅都分布在气候较寒冷的海域。在人们的印象中,企鹅似乎全部生活在寒冷异常的南极,而实际上,它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在亚南极水域的岛屿上繁殖,冬季在非洲南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美洲较寒冷的海域越冬。只有阿德利企鹅和帝企鹅栖息在南极本土,但阿德利企鹅在冬季也往北方迁移,在不封冻的土中寻找食物。企鹅不能忍受较高的气温,对阿德利企鹅来说,0益左右的气温就意味着盛夏开始了。据观察,阿德利企鹅在气温达到1~2益时就会感到不舒服,而宁愿待在海洋中漂浮的冰块上。企鹅的耐寒本领在鸟类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

世界上约有20种企鹅,全部分布在南半球,以南极大陆为中心,北至非洲南端、南美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大陆沿岸和某些岛屿上。

南极企鹅有七种:帝企鹅、阿德利企鹅、金图企鹅(又名巴布亚企鹅)、纹颊企鹅(又名南极企鹅)、王企鹅(又名国王企鹅)、喜石企鹅和浮华企鹅。

这七种企鹅都在南极复合带繁殖后代。

南极企鹅的共同形态特征是,躯体呈流线型,背披黑色羽毛,腹着白色羽毛,翅膀退化,呈鳍形,羽毛为细管状结构,足瘦腿短,趾间有蹼,尾巴短小,躯体肥胖,大腹便便,行走蹒跚。不同种的企鹅具有明显的特征,很容易辨认。

南极企鹅的种类虽不多,但数量相当可观。据鸟类学家长期观察和估算,南极地区现有企鹅近一亿多只,占世界企鹅总数的87%,占南极海鸟总数的90%。数量最多的是阿德利企鹅,有5000多万只;其次是纹颊企鹅,有300多万只;数量最少的是帝企鹅,有57万多只。

一望无际——罗斯冰架

1772~1775年,詹姆斯·库克船长进行第二次伟大航行,在此期间,他成为环绕高纬度南极大陆航行第一人,但是他从未见过南极大陆;他对继续南行所做的每一次努力都受挫于巨大的浮冰。直到1840年,早已是最有经验的英国北极海员——詹姆斯·克拉克·罗斯船长扬帆南行,并成功地通过了浮冰带,进入现被称为罗斯海的水域。他发现了罗斯岛及其以东的被其称之为“维多利亚”的冰障,其间他写道:“我们会有通过多佛尔海崖,取得同样成功的机会,并力图去深入这一巨大的陆块。”

像其他游客一样,罗斯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6~61米高的冰崖高悬于航船上空,以致除了能看到一望无际的冰原外,他无法再往南看。事实上,罗斯冰架是一块近乎三角形的浮冰,其厚度因地而异。向海的前缘厚约183米,向大陆一侧厚达300米。其面积为542344平方千米,比西班牙国土面积还大,几乎与法国国土面积同样大。由于它是漂浮的,所以随潮水而起落。大部分冰架破碎成平顶冰山,有记录可查的最大冰山面积达31080平方千米,比比利时国土的面积还大。

罗斯冰架靠冰川补给。如比尔德莫尔等许多冰川都流经南极雨极洲横断山脉,然而,从玛丽伯德地流出的冰流可能会提供更多的冰。在20世纪50年代,在罗斯海上行驶的一艘航船遇到了一座冰山,在冰山面上伸出一个小屋角。被证明是30年前由海军上将伯德建造的小美洲站的一幢小屋的一部分。冰架的大部分地区尚未破裂,成为很好的旅游地。冰架相对平坦,地表状况则对发展雪橇运输队起支配作用。疏松的雪面很难行走,只能由人、狗或拖拉机来拉雪橇。

雪面波纹——风吹而成的坚硬的雪垄是最常见的,当它有30多厘米高时,行走就很难。当雪垄之间的槽沟被疏松的雪填满时,表面就呈现出平坦的假象,人和拖拉机只能踉跄前行,令人特别沮丧。

死亡地带——文森峰

南极洲最高峰,海拔4897米。位于艾尔斯渥兹山脉,在森蒂纳尔与赫里蒂奇岭之间,俯瞰龙尼冰棚。1935年由美国探险家艾尔斯渥兹发现。当地发现一些软体动物化石,包括三叶虫和腕足动物,这说明在寒武纪时该地气候温和。

文森峰,于2004年以GPS技术最新测得海拔4892米,取代原来的4897米和5140米,是南极洲最高峰。位于78毅35忆S、85毅25忆W,山顶距南极点约1200千米,山体长21千米,宽13千米。位于西南极洲,是南极大陆埃尔沃斯山脉的主峰。

西南极洲多火山,仅玛丽凡碌就有30多座。南极半岛附近的岛屿多数由黑色火成岩构成,怪石嶙峋,奇峰突兀,气度非凡。西南极洲的绝大部分地区的基岩表面的海平面以下,即冰盖下面的陆地实际比海平面要低,有的地方甚至在海平面以下2000米。

文森峰山势险峻,且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交通困难,夏季气温在-40益左右,被称为“死亡地带”。

文森峰的高度虽然不高,但在七大洲最高峰中,它是最后一座被登顶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