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地理知识大观
11808700000014

第14章 海洋冰川大观(1)

莫雷诺冰川

莫雷诺冰川(MorenoGlacier)位于南美洲南端,南纬52毅附近,在阿根廷圣克鲁斯省境内。是地球上冰雪仍在向前推进的少数活冰川之一。1988年之前,每四年才发生一次“崩溃”现象,现在因为大气污染温度上升,每20分钟就“崩溃”一次,有人说是它是大气污染指数的警钟。夏天气温平均10~17益。冬天最冷可至-17益。适宜造访季节是11月至来年2月。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夏季里每日有内陆机出发,先飞到南端大城里奥加列戈斯,再由此处乘搭小型飞机或巴士可以抵达卡拉珐德。卡拉珐德每月有车子到冰川。附近的另外一个冰川,叫兀沙拉冰川(Upsala),比莫雷诺更大,但气势景致,仍以莫雷诺最美。

莫雷诺冰川有20层楼之高,绵延30千米,有20万年历史,在冰川界尚属“年轻”一族。目前,莫雷诺冰川似一堵巨大的“冰墙”每天都在以30厘米的速度向前推进,身临其下,似乎能感受到冰川时代的气息。

莫雷诺冰川也是世界上少数仍活着的冰川。实质上就是长年累月堆积起来的大量冰雪。

当冰雪堆积在群山之上,体积越积越大,而又绵延到下陷的山坳时,随着重力关系,就会形成千军万马般缓缓往山脚下流动的一道巨型流冰。基本上,这就是冰山。

一般来说,要形成冰川,除了气候,还需要一段很长的累积时间。世上冰川,其实不少。北半球的冰川一般年龄较大,许多已是处于“停滞不前”的冰川衰老期。南半球冰川,却多是生机蓬勃的“前进”分子——就是所谓冰雪会不断往前推动的活冰川。

在冰川附近,即使是盛夏,风景也一下变得单纯,只有蓝、白、黑三部曲,蓝色部分是天和水,白色是冰雪,黑色就是所有较暗的影子。

冰川的风景,像会压住人的胸口,寂静得有点吓人。它不是一般山脉草原河流里的春夏秋冬。那些风景里总会有点生命动作,要不牛羊忙着吃草,要不花草忙着热闹,就算是严冬下大雪,至少也会有阵雪花飞舞的缥缈。但冰川风景,就是出奇安静,它沉稳、明净、无言、透视……四周虽是光亮的白昼,也有万籁俱寂的感觉。

死海

死海是西亚着名的咸水湖泊,位于巴勒斯坦和约旦之间的裂谷中。湖面比海平面低392米,是世界陆地上最低的地方。死海的面积约1006平方千米,平均深300米,水呈翠绿色。海中既无海鸟,也没有白帆,连波涛也没有。由于它的水里和四周岸边几乎没有植物和任何水生动物,故被称为“死海”。因为死海的水中含盐量特别高、密度大,比重比人体还要大,人掉下去,不仅能浮在水面上,还能像躺在床上一样地仰卧在水面上看书看报,不会下沉被淹死。

所以人们又叫它是“不沉的海”。

死海拥有丰富的盐和其他矿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近年来,有不少人担心,死海将不存在了,它将真的“死”了。持“死海将死”观点的人,是根据死海的水面预言的。几千年漫长的岁月中,死海不断地蒸发浓缩,湖中的水越来越少,盐度越来越高。夏天,这里的气温可达50益以上,湖水迅速蒸发。就连向死海供水的约旦河,也不再是淡水河了。那里年降雨量很小,约旦河水很大一部分要用于农田灌溉,水源正面临枯竭的威胁。

1976年,死海水位迅速下降,它的南部已经开始干涸了。照这样下去,死海是必“死”无疑了。死海如果真的“死”了,那里的环境就将随之变迁,后果不堪设想。为此,以色列计划用“输血式”方案来拯救死海,即打算开凿一条运河,以沟通死海与地中海,让地中海的水通过运河不断地流入死海,使死海重返青春。这样同时又可为核电厂提供冷却水。还可以利用地中海与死海之间近400米的落差开发水电。可是,许多证据说明,地中海是没有能力“帮助”死海的,因为地中海只靠大西洋少量海水及沿岸河流的补充,而它的海水蒸发量特别大,收不抵支。所以,死海似乎还要“死”。

然而,也有一些人从另外的角度看死海,认为死海根本不会“死”。因为死海位于着名的叙利亚——非洲大断裂带的最低处,而这个大断裂带还正处在幼年时期,因而死海前途无量,会成为未来的世界大洋。法国的一些海洋地理学家指出:与死海位于同一构造带上的近邻红海,其海底就新发现了一条深2800米的大裂缝。这个裂缝正在缓慢地发展,从地壳深处正在不断地冒盐水。

既然死海与红海位于同一构造带上,那么死海也会像红海那样,迟早会有底部裂缝,迟早会从地壳深处冒出盐水,并将随着裂缝的增大,向着汪洋大海的目标前进。近年来,人们又非常欣喜地发现,死海中也有生命出现。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发现死海之水不再像以往那样清澈透明了,而是正在变红。原来,死海中正迅速地繁衍着一种红色的盐菌。盐菌数量多得惊人,每立方厘米海水中含有2000亿个盐菌。另外,还发现死海中存在一种单细胞藻类植物。这些发现,令人欢欣鼓舞。

但是,预言死海将“死”的还是大有人在。因为严酷的现实告诉人们,湖水在减少,它正不断受到干涸的威胁,而死海会变成大洋的说法只不过是一种建立在模块理论基础上的假说而已。所以,死海未来是“死”是“活”,还是个未知数。

深海大瀑布

陆地上的瀑布人们见得多了。比较着名的瀑布有地处委内瑞拉境内的安赫尔瀑布,落差979米,流量达每秒1.3万立方米,可称是世界之最。

然而,大洋深处有没有瀑布呢?可以告诉你,世界最大的瀑布不在陆地,而在大洋深处。人们最近发现,世界海底最大的瀑布地处丹麦海峡海面之下,约有200千米宽,每秒携带500万立方米水量,飞流直下200米之后,沿洋坡顺流而下,总落差达3500米左右。这一水体形成了北大西洋的深层海水。与巨大的海底瀑布相比,安赫尔大瀑布就显得小多了:世界大河亚马孙河每秒有20万立方米的水汇入海洋,但与丹麦海峡瀑布的水量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深海大瀑布不仅规模大,而且在不同的海域都有发现。如冰岛——法罗瀑布,巴西深海平原瀑布,直布罗陀海峡深海瀑布。这些瀑布的形成,除直布罗陀海峡深海瀑布是由于盐度差异驱动形成之外,其他瀑布均是由温度差异形成的。

其实,人们早在100多年前就猜想,在有限的海洋区域里的某些深度上,有着规模宏大的深海瀑布。但是,由于缺乏测量手段无法得到证实。20世纪60年代之后,海洋监测手段得到很大的改善,特别是电子技术、遥感技术等应用于海洋调查中,才使得这种深海奇观的存在得到核实。考察研究发现,深海瀑布的产生是海水对流运动的直接结果,大块流体的运动,驱使巨大热能量的转移,对海洋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深海瀑布的形成,乃是海底垂直地形诱发形成的海水下降流动,所以,特殊的海底地形对深海瀑布的形成与规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大洋深处形成的所谓的深海瀑布,实际上是一种极为特殊的下降海流。在一些特定海域人们还发现了一些上升海流,形象地说,这种上升海流是一种“倒过来”的深海瀑布。

由于深海瀑布的发现时间并不长,人们对它的机理认识还只是初步的,更谈不上对它的利用。巨大的深海瀑布就像一座迷宫一样,正吸引着人们对它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红海

埃及有两座美丽的城市,都有着迷人的海域:一片是亚历山大的地中海,一片便是赫尔加达的红海。地中海的美久已有之,狂放而热烈,就像爱情桥边的惊涛拍岸;红海则有红海含蓄的美、深沉的美、清澈的美,海水呈现一片靛蓝,在荒漠与天际相接之处,书写着醉人的诗意。

在非洲东北部和亚洲阿拉伯半岛之间,形成了一片温暖的红色海域,这就是红海。夫勒特曾这样描述过红海海岸:“世界上只有这个地方才会有如此金黄色的山和五光十色的海中溶洞,这些溶洞是东方和热带地区之间的纽带。”一边是浩瀚的大海闪着耀眼的蓝,一边是广阔的沙漠耸立着如山般的巨石,散发着古老的黄。水的清新味道混合着黄沙的朦胧气味,这是一种怎样的交融?红海却在这里美丽得心安理得。

红海为何名为红海,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来源于西奈半岛红色的峭壁;有的说红海中的贝类海藻色泽染红了海水;有的说风沙和气流的混合将海水映红……其实,红海的海水不是红色,海中间有一条宽宽的黄色的带子,两边是浅绿色,再过来点儿是深绿色,然后是蓝绿色、浅蓝、深蓝。沙岛的边缘,淡绿色的海面上,许多黑色的阴影时隐时现,那是海底的礁石不小心显露了自己。

浅蓝、深蓝、宝石蓝、淡绿色、湛蓝、碧蓝、翠绿、墨紫,红海的海水随着天色和水域一层一层展现着最漂亮的色彩变幻。

明媚的阳光下,海面如宝石般熠熠发光,清澈透明,看不到一丝污染,海水平静地铺在红色的西奈半岛和阿拉伯半岛之间。走在细软的海滩上,撩着海水,脚边是一段弧形的海岸线,海水连着的天上有一条白色的云带,美丽迷人。

透过清澈的海水,甚至可以看清每颗沙粒。海水下面,生长着五彩缤纷的珊瑚和珍贵的海洋生物。远处层林叠翠,跌宕起伏的山峦与绵长的海岸遥相呼应,海面上航行的轮船和飞翔的海鸟相偎相伴。无尽的沙漠就挂在天边。脚下的细沙是米黄色的,湿度恰好不沾鞋,踩上去干净利索,留下浅浅的足迹。

红海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浮潜地,许多潜水爱好者专程来到这里。当你漂浮在海面上,感觉大海就像一张柔软的床,更像母亲温柔的怀抱,拥着你香甜入睡。此时,阳光、大海和人,以一种最和谐、最融洽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境界。

着名的潜水摄影师大卫·杜比勒曾描绘红海潜水:“在红海海底,每日每夜都非常热闹,珊瑚礁都在魔术般地默默地有节奏地跳着舞蹈……”在红海只需戴上护镜和蛙脚,游到珊瑚群,略微把头埋入海面,便可以清楚地看见可爱的珊瑚和热带鱼,完全不需要氧气瓶,当然你首先要会游泳。这里有不同的潜水培训班,会按你的要求安排不同的课程。

深海潜水更有不同体验:碧蓝色的海水下面矗立着一座巍峨的山峰,山势峥嵘,奇拔峻峭;身旁危崖耸峙,立壁如削,深不见底。当你像鱼一样在水中游戏时,旁边是自由自在的鱼群,百合渍香,海绵流红,海扇招展,五色的珊瑚先醉了,它扭着纤细的腰肢,站在那里憨笑;裸胸鳗,从礁岩洞中爬出来,扭起笨重的身躯,好像在跳舞,憨态可掬;一向胆小怕羞的拿破仑也悄悄地冒了出来,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一切。火红的金花鲈、海蓝色的乌尾冬也四处飞舞。

在这醉人的风景中,时间仿佛也凝固了。如果再碰到沉船的遗骸,说不定会有额外的收获呢。这种体验无法言说,岂是美妙二字可概括的?

红海是一片年轻的海域,也是一个正在积极扩张的海域。1978年,在红海阿发尔地区发生的一次火山爆发,使红海南端在短时间内加宽了120厘米。如果按目前平均每年1厘米的速度扩张的话,再过大约2亿年,红海的大小很可能与大西洋一样浩瀚了,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呢?

不过,那个时候我们早已成为宇宙中缥缈的尘埃,而现在我们需要的只是收拾行囊,向着红海出发,去和天使来个亲密接触。

兰伯特冰川

南极洲的兰伯特冰川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在其流经查尔斯王子山脉时,宽达64千米。如果把向海延伸部分的阿梅里冰架也包括在内,长约708千米。它下泄了南极大陆冰盖1/5的水量,如果推断一下这些数据,便可知道地球上约12%的淡水都流经兰伯特冰川。要领悟这一大得惊人的数字,几乎就和站在这一冰雪世界中鉴别冰川一样困难。由于兰伯特冰川的规模是如此之大,所以公众对于阿尔卑斯或喜马拉雅的冰川从山上像河流一样向下流的印象不适用于兰伯特冰川,一幅卫星影像图是足以看出冰川并认识冰川的最佳选择。

冰川流动缓慢。世界上流动最快的冰川是格陵兰雅各布港的艾斯布雷冰川,每年流动7千米,而兰伯特冰川约以每年0.23千米的速度滑过查尔斯王子山,最后在阿梅里冰锋区加速到每年1千米,虽然它不是一条快速移动的冰川,但却是一条移动量巨大的冰川,每年约有35立方千米的冰通过兰伯特冰川。

当从飞机上空高处观看时,这条冰川的表面留下了流线状的痕迹——天然冰垄,就像在一幅全景油画布上用油彩画一幅超大油画时留下的刷痕一样,指明了冰川的流向。在冰川表面,冰脊是难以察觉的,但是它们可能明显地呈现为梯形排列的裂隙带。这些裂隙带是因冰川内部流速不同而成的,但是另一些裂隙也可能是不规则的冰川底部或沿途遇到的障碍物造成的。假如这样,冰面坡度的骤变可能形成一个混乱的冰裂隙区,它被称作冰瀑,相当于河流中的瀑布。当冰川流入阿梅里冰架时,冰川被迫环绕吉洛克岛流动,于是就在岛的下方形成了裂隙,有些裂隙宽达402米,最长达402千米,实际上,比有些阿尔卑山的冰川还要大。

这些巨大的冰裂隙或冰裂谷以覆雪为桥,对于路经该处的旅游者来说前程令人胆怯。然而,不管冰裂隙有多大,都能相当安全地通过,因为一台拖拉机的附加重量和支撑雪桥的重量相比总是微不足道的。

1955~1958年,维维安·富克斯爵士曾在横越南极探险时,当他离开南极后遇到了类似的裂隙,据报道他驾驶拖拉机顺坡而下,直达雪桥,然而又直上另一坡。主要的危险来自雪桥边缘的小裂隙。在其他地方作冰川旅行时,可能会被直截了当地提示,小心避开已知冰裂隙区。就像非洲河流对非洲大陆的早期探险家们那样,南极洲的冰川也经常为探险家提供深入内陆的明显路线。沙克尔顿发现了比尔德莫尔冰川,它提供了从罗斯冰架进入极地高原的一条径直向南的路线;斯科特和他的四个同伴在其招致不幸的赴极地艰苦跋涉时,走的是同样的路线。

马亚里纳海沟

世界主要大洋都有海沟,但以太平洋中的海沟最具代表性,菲律宾以东的马里亚纳海的海沟是最深的。

探索和了解在惊人深处有何物生存是巨大的挑战。即使用一个垂直抓具采样也需要坚实有力、长达11千米以上的钢绳。这深处的压力达1100多个大气压。迄今为止,人的才智只能将一艘配有海员的钛制潜艇送到6千米深处,刚达到海沟小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