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1902红潮风暴
11847800000039

第39章 闭关自守炼内功 4

咱们工人有力量,

嘿!咱们工人有力量!

每天每日工作忙,

嘿!每天每日工作忙,

盖成了高楼大厦,

修起了铁路煤矿,

改造得世界变呀么变了样!

哎嘿!

开动了机器轰隆隆地响,

举起了铁锤响叮当!

造成了犁锄好生产,

造成了枪炮打列强!

哎嘿哎嘿嘿呀!

咱们的脸上发红光,

咱们的汗珠往下淌!

为什么?为了求解放!

为什么?为了求解放!

哎!嘿!哎!嘿!

为了咱全中国彻底解放!

1904年六月末,李福来最终签订了与英华大学的工作合同,就在合同签订第二天,由一名政治委员,三名实习工程师,十二名工人组成的,英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实践队,就带着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从英华大学赶到李家村来了。

建筑实践队一到李福来家,就在政治委员的带领下先站成横队,开始合唱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

在1904年的京郊农村里,村民们相对的比较有见识。他们中的不少人到京城去过,也赶过庙会,听过唱戏什么的。但是,在文化贫瘠的清末,这种坚定有力,开朗热情的歌曲形式,他们还是第一听见。特别是一帮十七八岁的年轻后生,穿的干干净净,还开着拖拉机和小型铲车。这些,都给这些农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像这个时代大部分农村一样,李家村也是个宗族社会。李家老族长是个举人出身,在四川做过一任知县。与一切旧时代的人一样,老族长看到建筑实践队的学生们的衣着打扮,就很不满意,等到再看到他们像戏子一样唱起来了。他就嘟囔着有辱斯文,转身回自己家去了。

不同于脑筋僵硬的老族长,村里的年轻人围到建筑实践队周围。看到他们用铲车铲平李福来家的土房子。大家哄的一声嚷了起来。看到拖拉机的车斗自己翻动起来,把一车空心砖卸到地上。大家又哄的一声。反正是每当有新鲜玩意出现,大家都跟着哄来哄去。

在农业社会,因为社会整体上缺乏就业机会,所以农村的闲人是很多的。特别是,在中国这种人口大国,不平衡的土地所有制,导致了更严重的失业问题。

清末的农村与解放前民国时期的农村问题一样,主要的问题是土地兼并严重。占人口总数极少数的地主,占有大多数土地。巨大的人口压力,使得传统的宗族社会也运转不灵。

以李家村为例,占有李家村大部分土地的,是举人出身的老族长家。老族长家雇佣自己的近支族人,耕种自己的土地。其他的远支族人,不是耕种自己家远离水源,贫瘠恶劣的土地的自耕农,就是跑到外村去给别的地主家当长工。

即使再怎么努力,大部分人距离温饱都还有着很大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清朝后期,由于列强对中国进行武装侵略,加之官僚残酷剥削农民和镇压农民起义,年年混战。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大片土地遭受侵略和沦陷。

为偿还列强赔款,清政府官僚和地主阶级,不断加重对农耕者和贫民剥削的手段,继续增加田赋以外的各项附加负担。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除帝国主义入侵占有土地之外,“田之归富者,大约十分之五六”,即官僚和地主阶级占有大量的土地,而占70%大多数人没有土地,佃户与无地户占有较大的比重,形成了无地户农民帮工垦耕、佃户农民租地耕种、有地者官僚地主雇佣农民垦耕的农业生产方式,无地农民为了维持生活,被迫付出更高的代价,忍受官僚地主阶级高额地租和劳役的剥削。

晚清政府名义上实行统一的田赋制度,但是随着经济动荡,国家内忧外患,政府财力空虚,导致了田赋恶性膨胀,名目繁多的地租、田赋附加、厘金和差徭等各种苛捐杂税随之产生。当时全国地租率是“租取其半,平分其粮”,都是农民统赋的农业税。

同时,农民还以少量的农副产品交换生活必用品要通过市场才能实现,而厘金课及百物,即对所产物品抽税,开始捐之厘金逐步变成税收,这种厘金课征大多数取之于农民。设立厘金,是从农业税即田赋附加演变为正式开征的商业性税收。至此农民负担粮银,繁重如故。

在这情况下,出去扛活吃不饱。不出去扛活,还是吃不饱。反正都吃不饱,游手好闲的年轻人就多了起来。

工业化的建筑工作是相当的模式化的。对房基地进行测量,之后,根据测量数据铲平房基地。再使用铲车挖地基,再用水泥混凝土打地基,用钢筋混凝土建立承重支柱。然后再用空心砖砌墙,最后在用钢筋混凝土做梁。房顶也全部都是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封顶。在房顶上盖上石棉瓦。

之后就是内部的装修。房屋内墙用水泥抹了一遍,用预制板盘炕,空心砖铺地。

一个星期之后,李福来家的房子就盖完了。

李家村的村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李福来家抱上一个粗大腿。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知呢,原因也很简答。建筑实践队的十几个人是日夜赶工。但是,吃住都是自己负责。他们吃什么呢,虽然没见过方便面和午餐肉,但是村民们知道那肯定是好东西。因为味道很香。王润民要求学生外出实践时,必须与当地民众搞好关系。所以,围观的年轻人,也分到了那种奇怪面条和疑似肉。

在大家看来,天天吃面和肉的建筑实践队是很有钱的。英华大学堂能这么养建筑队就一定是更有钱的。

另外一方面,想要在晚上顺一些建筑物资的人发现,住在行军大帐里的年轻人,总是会有几个扛着洋枪,在建筑物资附近把守。也

就是说,人家这个斯斯文文的建筑队,是有枪杆子支持的,而且那枪杆子,比族长老爷家的那两把破鸟铳强多了,肯定是洋枪。

在老百姓的普遍认知里,有钱有枪那就是极大的靠山了。

房子盖好之后,李福来就回到学校,留在家里的李大富就开始接待一批批说亲的人,在外人看来,有房有地的李大富家,抱上了英华大学堂的金大腿,成了比李家村的族长老爷家还NB的人家。李福来签了英华大学堂的身契,那李福来一家。就成了英华大学堂的人了。那可是有三千多洋枪,成天吃肉的地方、把女儿嫁到这种人家。是错不了的。

本来对于娶媳妇极为向往的李大富,现在已经不怎么把这件事情放在心里了。快到种玉米的时候了。他现在想的是,英华大学堂要提供给他家的玉米种子。据自己的父亲说,这些种子,也是王夫子施过法的好东西。李大富虽然对于会法术的王夫子有点发憷。但是,只要能够多收粮食,王夫子就是阎罗王在世,又能怎么样呢。

王润民不知道,自己在李大富眼中,像变形金刚一样,正在奇形怪状的变幻着形状。当然,即使他知道了,也不会在乎。

这就是21世纪宅男的基本素质。对于自己在外人眼中的形象,全然的不在乎。

王润民对于中国农村,在清末的现状相当的缺乏了解。王润民上大学时,曾经和来自湖南的同学聊过他们那里的农业情况。21世纪的湖南农村,似乎也不怎么太好。反正就是人太多,地太少的问题。虽然每家都有承包土地,但是土地的总量太少,人口太多,大家都跑到外面打工。

王润民对于旧社会农村的认识,来源于富农家庭出身,后来到工厂当工人的祖父。

1926年前后,辽阳地区的富农似乎过得也不怎么样。吃的就是高粱米饭,勉强能吃饱。也请不起什么长工。地倒是有都是,不过种地的人很缺乏。

他祖父的老家辽阳高台子镇,最大的地主据说过得也很窘迫。一个咸鸭蛋能吃三四天。

据祖父说,在关外想要种好地,一定要有关内逃荒过来的老把式的帮忙才行。

关内的日子可是真的不太好。兵荒马乱不说,真是横征暴敛的。军阀和土匪一样拿枪杆子征粮,还逼人种大烟,动不动的就饿死人。

不过周扒皮什么的,关外是没有的,关内一定有。因为他小时候,听逃荒到辽阳的山东人讲过,地主为了收租子,动不动的就吊打佃农。那个逃荒过来的山东人,就是满脸的鞭痕,瞎了一只眼睛,所以,有个孔独眼的绰号。

孔独眼这个名字,给王润民的印象很深刻。但是,清末的农村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他还是没底,所以他就把李福来请到办公室了解情况。

李福来和王润民的祖父家一样,算是个富农。不过,看到李福来那干巴瘦,手上都是肉筋的样子,王润民就知道,看来清末富农的情况确实不怎么好。

王润民以为富农们应该和地主差不多,是个脑满肠肥的样子。现实的情况则不是这样,李福来的健康状况,虽然在他儿子眼里很好,还胖了。但是,在王润民看来,他就是严重的营养不良。有五亩地的富农,都营养不良。无地的贫雇农什么样,王润民没法想象。

听着李福来磕磕绊绊的叙话,王润民发现,满清的农税倒是不高。但是,加征的部分就比较惊人了。更主要的是,加征的赋税不是平均分布的。

像李家村,有个征税的总额度。但是,族长是举人老爷,官僚出身。他就能勾结县衙,把这部分加征的高额赋税,转嫁到李福来这样的自耕农和租种土地的贫雇农头上。

农民们种出来的粮食,想要卖出去交税之前,还得交税。这就属于商业税了。农民交农税之前交商税,农民在交税过程中经历了两次盘剥。

官府还动不动的要农民出工,给官府当免费劳力。要是日子倒霉,赶上灾荒什么的。农民们就完全没法交税。他们就得跟族长家借钱。

那些钱可都是高利贷,百分之百是还不上的。所以,农民手里的地就要被收走,全家沦为贫雇农。现在李家村大部分贫雇农,都是这么产生的。族长大老爷,也是这样变成大地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