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1902红潮风暴
11847800000005

第5章 京城安居易

王润民早上宣布的五个工作原则,也是有着诸多考量的。

一方面王润民充分的保障工匠们的权益,通过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工匠们一起确定工作内容。另一方面,为了防止中国人常见的偷工减料,损公肥私的陋习。王润民又设定了严厉残酷的惩罚措施,并通过官府、洋人作为实施惩处的保障。

授之以利,凌之以威。这种落后的,充满封建主义风格的工作方式,并不是王润民所喜欢的。但是,在没有全社会范围内,可以共同认同的,强力保障的情况下。这也是孤身一人,在1902年的王润民,所能采取的唯一方法。

作为马哲教师的王润民,实际上是我党思想的真正认同者。他也想发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但现实是,需要时间和努力,才有可能让1902年的北京市民认同他。

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王润民只能根据现实条件采取相应的办法,因为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和祖贤是北京城里的一个普通旗人,人称和三爷。祖上还当过镶黄旗的佐领,那可是正三品的大官。

和三爷祖上固然风光过,但是和三爷却不以为然。

和大部分旗人的妄自尊大吃喝玩乐不同,虽然也领着时断时续的铁杆庄稼,和三爷从八国联军进京之后,就认定这大清朝要吹灯拔蜡,快玩完了。那不保准儿的铁杆庄稼,离彻底折杆儿也不会很远了。

虽然能想到大清朝的下场好不到哪去,但是身为统治阶级一员的和三爷,却并不觉得有什么冤枉的。和三爷舍不得大清朝不假,可是,在他看来,一个被外国人几次打得东奔西逃的朝廷,就该赶快玩完。

在爱听说书的和三爷看来,如今的大清朝就是第二个宋朝,被外人轮着番的虐。宋朝固然奸臣当道,可还有个岳飞爷爷呢。这大清朝各地的大人们,可是看着洋兵杀进北京城烧杀抢掠,还搞出个什么东南互保来着。

和三爷一个老婆五个儿子,外人看来是多子多福的样子。其中的辛酸让和三爷可谓是苦不堪言。用现在的话来说,生存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在认定了自己那份不稳定的收入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了之后。和三爷决定无视面子和所谓的旗人不准种地从商的狗屁律令,开始自谋生计。

既没知识又没经验的和三爷,从租种土地到卖些针头线脑,甚至是到卖苦大力拉黄包车。足足折腾了一年,也没挣下什么实实在在的钱来。但是,一年的辛苦让和三爷认识到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手艺,想挣钱养家是十分困难的。

此后的一年,和三爷就和一个盖房子的木匠拉上关系,当了木匠学徒。

凭着旗人天生的好口才和肯卖力气的实在劲儿,和三爷得到师傅的认同。师傅认真把手艺教给和三爷。头脑灵活的和三爷,终于和师傅,学了木匠这门实实在在的技术。最近三四个月接了不少活,挣下十来块银元来。

在1902年的中国,一个农民家庭一年的花销也就在十块银元左右。市民的生活成本相对高一些,也不会超过十五块银元。虽然已经有了十二块银元的积蓄,但是对于和三爷这样的七口之家,今后几十年的生活来说,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当听松二爷说,要给一个大款修房子之后,和三爷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和三爷是见过世面的人,可是头一次见到王润民的派头的时候,还是吓得够呛。

两辆大铁马车,四个洋兵开道,这也得是个王爷的级别了。之后在和王润民的交流中,和三爷发现新东家不是个颐指气使的人,到是挺平易近人的。听着东家说话,也是很有学问的样子。什么成本核算啊,什么实用面积啊,一听就是高大上的东西,可惜的就是听不明白是个什么意思。

等到第二天,东家才说了干活的规矩,虽然听着挺吓人的,但是和三爷觉得没什么。自己就是干活的人,只要老老实实的干活,就算东家真是个王爷,也得讲道理,总不会无缘无故的让洋兵杀人。

和三爷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好的饭菜。

小盆子装的红烧肉,颜色鲜红香甜油亮。一小盆儿鸡肉炖土豆浓郁酱香。一小盆猪肉炖粉条香浓异常。还有一盘子红艳艳的辣炒牛肝,再加上一个鲶鱼炖豆腐。木桶装的白面馒头摆了一溜儿。

虽然大家对东家许诺的四菜一汤有所期待,但是伙食的丰盛,还是超出工匠们的想象力之外了。

1902年的北京市民的日常饮食大概是什么样子呢。以北京城中收入相对稳定的旗人和手艺人来说,运气好的话,三四天能够挣到五十个铜子儿。

虽然馒头是四五个铜子儿一个,以和三爷家的情况为例,七口人如果都吃馒头的话,因为没有副食作为补充,每个人也得吃六七个馒头才能勉强吃饱。

按一天两顿饭计算,早饭少吃,每人也得吃四个馒头左右。那么光是馒头,一天就要280到350个铜子儿的花销。

所以,1902年的北京,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普通市民都是一稀一干。主食以高粱米饭和玉米面窝头为主。菜么,随行就市。市场上什么便宜,就买什么。主要就是耐储存的萝卜白菜,还有,就是不花钱就可以在城外野地里采摘到野菜。

20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位作家回忆童年。主要讲的就是吃饭问题。这位作家写到,他童年的主要记忆就是饥饿,为了缓解饥饿,老百姓想了喝多办法。像挖野菜,摘槐花,薅榆钱,都是一种办法。

实际上,中国人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袁隆平先生成功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之后,才真正的解决了吃饭问题。由此可知,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年,民生是多么的艰难。

五张桌子,摆在第一进院子里。既然是很多人吃饭,王润民就邀请一进院的三户人家一起吃。

二十五个人刚好坐满五张桌子。每张桌子上都是相同的四菜一汤。

松二爷老伴儿的手艺还真不错。四菜一汤,都是鲁菜的风格。讲究的是个浓油重酱,味道好,分量足。比现代大学食堂里的大锅饭好的多了。松二爷推荐自己的老伴儿当个厨娘,看来松二娘还算对得起王润民给出的一个月一块大洋的高薪。

在王润民这桌,坐的是京师大学堂的老师,六必居二账房,松二爷和包工头那三。刚开始还装着斯文的样子,吃着吃着就有点走样了。看着几人风卷残云之势,王润民先下了桌。

倒不是王润民有什么高低贵贱思想。实在是他对那种没有经过卫生检疫的肥猪肉,心里没底,非常害怕自己中招,被猪肉绦虫什么的钻到脑袋里去。这也是看《豪斯医生》的副作用吧。

城市贫民中确实有很多流氓无产者。但是,大部分的普通市民还是讲良心的。在大嚼了肥猪肉,吃饱了馒头,喝了大碗泡的袋茶之后,下午干活的时候,工匠们热情似火。这种情绪经过一下午的发酵,在王润民亲手,发给每个人五块银元之后,得到升华。十三个工匠,都对王东家感恩戴德。

想想也是,在平均年收入才十五块银元的情况下,工匠们干一天,就能赚到平常三四个月的收入,心里面当然把王润民当成活菩萨。

第二天晚上发完工钱之后,那三对王润民汇报了工作进度。按照现在这个工作进度,原来两个月的活差不多一个月就能干完了。特别是王润民买的那个洋灰儿,可真是好啊,真是好。那三所说的洋灰,是王润民晚上回到现代买的水泥,在现代是用来建造大楼用的。

王润民告诉那三,不要怕没活干。活有的是。做完现在的工作,他还要用这些人对宅子进行大规模的改造。

王润民的计划里,自己住的第二进院子里正房,要进行电气化改造,还要建造现代的卫生间和供水系统。东西两个厢房要全部打通。第一进院子的正房改成会客室。西厢房改造成客房。第三进院子改成花园,院子里挖通,作为一个大池塘。上面架上桥梁什么的,弄一个苏州园林模式的花园。正房和厢房都改造成亭台楼阁模式。这么大的工作量,有的是活儿让他们干的。

不到十天时间,半个北京城的人都知道,大栅栏附近住着一个有钱有势,对干活的人很好的英吉利翰林院学士。传出这种不靠谱的风声,主要是松二爷的功劳。

因为松二爷对园林花草什么的很是精通,王润民以一个月十块银元的天价,聘请松二爷做他的园林顾问。

对于这一工作,因为经常负责采购工人们的吃喝和各种家具,松二爷认为自己就是王润民府上的大管家。

因为每三天就能挣到一块大洋,松二爷穿起了久违的绸缎长衫。头上戴着王润民送他的人造皮毛帽子。里面的棉衣棉裤,衬衣衬裤,甚至于内衣内裤,都是王润民从现代批量采购的地摊货。

虽然是地摊货,但是对松二爷来说,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了不起的洋货。松二爷曾经指着自己脚上五十块人民币一双的翻毛皮鞋,牛气的对王立发说,“瞧瞧,这是内联升也没有的洋玩意”。之后还用这双在现代很少有人穿的,沉重的,带着钢制保护内衬的大头皮鞋,踢断一根木柴,来表现自己的洋皮鞋之妙,来表达自己混的之好。

有了钱,又没太多的事情做,松二爷泡茶馆泡的越发勤了。泡茶馆喝茶是一方面,扯扯没用的淡,则是主要的。以前松二爷过得落魄,话比较少。现在过得好了,自然话多起来。因为和王润民说过几次话,了解了王润民的一些情况,所以茶馆聊天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王润民。

“我们家王老爷,嗬,对人那叫一客气。我一个管事的下人,一色儿的叫我松先生。谁管他叫老爷,他还不高兴。让人都管他叫王老师。”

“一群修园子出苦大力,天天给他们吃的那叫一好。十多个人,三天一头猪。鸡鸭鱼肉,那都是平常的东西。人家王老爷都不惜的吃这些好玩意,光吃面条。你还别瞧不起这面条,不得了的很。一个小纸盒子装着,往里面浇上开水。我一看怀表,嗬!三分钟的功夫,一大碗白如玉的面条出来了。”

“看我这怀表没,也是我们老爷赏的。正宗的美利坚怀表,叫什么电子怀表。有牌子啊,您瞧这洋字母。我问我们家老爷了,叫什么美德因拆那”。

“我们家老爷那出身,可是尊贵着呢。在那个英吉利牛津大学院,正四品的文学院大学士。英吉利伯爵见到了,那都客气着呢。就前两天,那个刘麻子,上门问老爷买不买姑娘。一听明白刘麻子说的什么,我们家老爷,一张片子递到英吉利公使馆衙门。两个洋兵上门就把刘麻子逮到东交民巷监狱里去了。我送的片子嘛!那还有假!老爷还给刘麻子定了个罪名,叫什么贩卖人口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