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1902红潮风暴
11847800000004

第4章 百年大不同 3

2014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统计局公布了,2013年度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69521元,月平均工资为5793元。

而根据北京市物价局的统计,2013年北京市平均房价,在两万九千元到三万元每平方米左右。而事实上,北京市三环以内的房价,在六万元每平方米以上。三环以外六环以内则在三万元到六万元每平方米之间。

以三口之家为例,一套九十平方米的住宅,最低价大约为二百七十万上下。

按照2013年北京市的人均收入计算,一个北京市民如果从二十岁开始上班,每年不吃不喝,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可以买到一套在五环左右的的房子。

如果是一个机器人的话,也要在不计算修理耗能等因素,工作三十年才能买到五环的房子,这还是在房价不再变化的基础之上的。

在王润民看来,一套房子,如果每平方米价格超过该地区居民的月收入两倍以上,就是不合理的房价了。但是2014年的北京房价,不仅仅是不合理就能够说得明白的事情了。

1902年的北京,房价低的惊人,但是考虑到这个年代北京市居民的人均收入的话,到底是1902年的房价高,还是2014年的房价高。这是经济学家需要考虑的问题。

松二爷家就在大栅栏附近,和裕泰茶馆就隔了两条街。

看得出松二爷家祖上还是比较风光的,三进院子都是四四方方的高门大院。

爱玩的松二爷有着不错的生活情趣。三个院子里的草木花树都打理的漂亮整洁。三进宅子都是原汁原味的京师四合院。

王立发不是第一次来松二爷家了。松二爷家就三口人,松二爷两口子和一个儿子。

三口人住在第一进院子的东厢房里,其他的院落和房间都租了出去。

基本上,住在这个宅子里的人都是京师的底层市民。

不过相对的,人员成分都比较清白。有六部衙门里的芝麻官办事员,有京师大学堂里的青年老师,也有店铺里的账房先生。这些人都是经济比较拮据的同时,又比较挑剔的人,因为松二爷家的房租不高,院子里的花木又赏心悦目,所以才住到了这里。

因为房客们已经知道松二爷要卖宅子事情,大部分都已经搬走了。只剩下京师大学堂的教师和六必居二账房两家人。

京师大学堂的老师两口子,有三儿三女,全家八口人。

六必居二账房家人口简单,只有五十多岁的二账房和两个七八岁的孙女。

王润民一行人走进院子里的时候,八个小孩儿正在第一进院子里玩闹呢。

王润民在松二爷的带领下查看了一下房子。

诚实地讲,松二爷家的宅子已经进入衰落期了,破损很严重,连表面光都维持不住。这种房子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整修了。

松二爷是个喜欢吃喝玩乐的性子,也就是传说中的顽主。祖宗传下来的钱财已经被他祸害光了。为了能够继续玩下去,松二爷想都没想就要卖宅子。

当王润民提到房子的破损问题的时候,松二爷表现的比较实在。开价仅仅二百两。虽然松二爷和王立发,从骨子里惧怕在他们眼中奇装异服,还有洋兵当跟班的王润民。但是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两人都表现的非常无畏。

王润民觉得二百两的价格和白捡的差不多,也就没再和松二爷纠缠下去。不过他要求地头精熟的松二爷,要给他找二十个精通房屋装修的工匠。并要求松二爷承担起房屋过户手续的工作。在松二爷答应之后,王润民就和松二爷签订了契约书,王立发做了中人。

王润民在完成契约之后表现的比较大方,送了王立发二十块银元作为介绍费。

交易结束后,松二爷提出了一个小要求。他希望王润民能够允许他家和剩下的两家人继续租住王润民的房子。

在王润民看来这是不成问题的。两家人搬到第一进院子里,和松二爷一家一起住东厢房就可以了。即使住了十四口人,东厢房的三间房子还显得非常空旷呢。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两辆在王立发眼中超豪华的马车,停在裕泰茶馆门前。四个洋兵护卫在两辆马车周围。

王立发战战兢兢的把办好的契约和房屋过户手续交给马车上的王润民。他发现,不仅自己紧张的冒汗,负责赶车的两个车夫也是汗出如浆。

马车到了王润民的新家,附近街坊本来想要凑上来看看热闹。可是,当他们看到护卫马车的四个洋兵之后,就立即作鸟兽散了。

已经搬到第一进院子的两家人,看到四个洋兵的反应和街坊相同,都跑到房间里藏了起来。

松二爷早就见过王润民拿洋兵当跟班使唤的劲头,所以有了一定的免疫力。他领着缩在一旁的十多个工匠和王润民打了个招呼。

王润民一边指挥着四个大头洋兵,把行李搬进第二进院子,一边和松二爷说着话。十多个工匠则站在角落里连动都不敢动。

王润民在心里叹了口气。作为穿越者,王润民无论如何,也是无法在稳定下来之前,和1902年的北京土著变成熟人朋友的。

以老北京人喜欢欺软怕硬无事生非的小市民个性,为了能够在生活上过得比较安稳,他就必须利用他们惧怕洋鬼子的心理震慑他们,这样才能相安无事。

他想到,今天过后,整个大栅栏附近的人,都会知道松二爷家,卖给了一个能拿洋兵当跟班使唤的大人物。

这样的话,那些碰瓷的,偷摸的,行骗的,等等人物,无论是黑是白,是官是民,都会把王润民当成一个招惹不得的恐怖人物了。

等把行李都搬到第二进院子的正房后,王润民找到松二爷开始和那十多个工匠,和他们一起讨论房子的整修事宜。

和一群工匠们说了好半天,累得王润民都口干舌燥了,他才发现一个无奈的问题。

对于一群完全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手艺人,王润民发现,双方的沟通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一方面是工匠们极端的畏惧王润民本人,这让他们语焉不详。另一方面,是在双方不同知识基础和社会环境的情况下,对于同一件事情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即使是作为工程基础的房屋面积的统计都,双方都没法达成一个共同认识。这还是在有松二爷,这个见过比较多市面又有较强理解力的人的帮助下,进行的沟通。如果没有松二爷,王润民简直不知道怎么和这些人说明白一件事情了。

王润民一口气喝完一整瓶矿泉水,在情绪上居然有些陷入绝望之中。

王润民拿1902年的工匠们实在没什么办法。好在在1902年,虽然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都已经开始普及钢筋混凝土建筑了。但是,在大清国的绝大多数建筑,还是土木结构建筑和砖木结构建筑。

北京四合院宅院,正是砖木结构建筑的代表。这些工匠们掌握的技术,已经足够了。

对于自家宅子的整修问题,王润民在思考了一夜之后发现自己想左了。

自己虽然有些建筑知识,但是也属于单纯理论上的纸上谈兵。单纯的把希望寄托在1902年的工匠身上,指望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图,承担起整修和改建工作。这种想法本身,就是极为错误的。

在想清楚这个问题之后,王润民在第二天和工匠会面时首先宣布了几个事情。

第一,王润民府邸的修缮工作,将完全的承包给,那三为首的,总成员为十三人的建筑团队。

第二,那三建筑队,必须在三日内提出全面完整的工作计划,包括需要修缮的地方有哪些,需要哪些建筑材料,以及在多长时间内才能完成工作。

第三,在工作计划提交之后,经过雇用人的审批同意后,将双方签署工作合同。工作合同将由京城步兵统领衙门官员、大英帝国驻华武官以及裕泰茶馆经理王立发,作为合同见证方,保障合同的公平合理。

第四,合同签署之后,施工人员每日伙食,由雇用人王润民提供。每日三餐,伙食标准为,每五人四菜一汤,有荤有素,吃饱为止。工资发放由王润民进行,按天发放,按人落实。

第五,一旦发现不认真工作,拖拉工作,偷懒耍滑行为。将由王润民进行惩处,惩罚最高原则为剥夺生命,最低原则为罚款。

在松二爷的帮助下,十三名工匠完全了解了王润民所说的意思,并立刻投入工作。

他们和王润民按照院落,挨个房间的检查,确认需要整修的地方。等到了晚上的时候,终于确定了三个院落需要整修的所有地方。

晚上,王润民躺在床上的时候不禁想到。中国人可真是了不起。在地球上,中国人可能是最最务实的人群了吧。

在充分理解了自己的处境之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障自己的权益,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真正改善自己境况的机会,这可能正是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大量的精英人物不断涌现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