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海洋魔鬼:世界海盗传奇
11895300000017

第17章 通往东方的黄金之路——印度洋海盗(4)

这些金银是什么人埋藏在这里的,它们为什么被埋藏在这里,海盗们是怎么知道了这个秘密,他们找到了这批宝藏了吗?

据说,这批财宝本来属于一支阿拉伯船队,而它们的埋藏,与一次海盗的袭击有关。那次抢掠的实施者,是东非著名的大海盗、奴隶和象牙贩子——蒂皮·蒂普。

当年,在阿拉伯和东非之间的航道上,蒂皮·蒂普不仅是有名的大海盗,而且也是东非和中非最富有、最有权势的人。当然,他的财富都是抢劫来的。通过多次的抢掠,他为自己积累了巨额财富,甚至在桑给巴尔岛建造了金碧辉煌的城堡。

桑给巴尔岛是印度洋中的一个珊瑚岛,距东非海岸35千米,此地早在公元1世纪末就与阿拉伯和东非沿岸等地建立了贸易往来。15世纪末葡萄牙人的探险船队绕过好望角驶入印度洋时,曾到达桑给巴尔岛沿岸。15~16世纪,那些活跃在印度洋上的阿拉伯海盗们就在这个天堂般的棕榈海岸停船靠岸,把这里当做了活动基地。从此,桑给巴尔岛便以从事奴隶贸易而闻名遐迩。17世纪末,桑给巴尔岛成为阿拉伯国家马斯喀特和阿曼的领地。

1824年,在东非沿岸建立贸易帝国的阿拉伯人赛伊德·伊本苏丹,将该岛为首都,大规模从事丁香贸易,开创了岛上最为辉煌的繁荣昌盛时期。

当时,在阿拉伯哈里发管区、东非海岸和桑给巴尔岛以及马达加斯加岛之间有一条传统商路,通过它运送的除了象牙、香料和丝绸以外,还有成千上万的来自黑非洲的奴隶。这样,阿拉伯和东非之间的航道便以“血泪的海上之路”而日渐闻名起来。

这条富裕的海上之路,当然也引起了海盗们的垂涎。当时印度洋上最著名的海盗,就是具有阿拉伯人血统的蒂皮·蒂普。他曾率领海盗船队多次袭击这条航路上的商船,每次都能顺利得手,劫得大笔财物,满载而归。

在蒂皮·蒂普的海盗生涯中,最成功、最顺利但又最为令他遗憾的一次行动,是1870年劫掠一支由12艘船组成的阿拉伯船队。当时,蒂皮·蒂普得到消息说,这支船队从哈里发管区出发,途经印度洋向桑给巴尔驶来。船甲板下装着的除了香料和布匹,还有满满100桶金银币,他们准备用这些钱在东非和中非购买奴隶。他就带领海盗船队悄悄地跟在这支商船队后面,不动声色地监视着他们,准备找机会下手。后来,商船队在肯尼亚东海岸附近遇到了暴风雨。这导致这支船队不仅偏离了航线,而且被暗礁和激浪中的岩石撞得支离破碎。但是在大难来临之前,警惕的船员们早已把那100桶金币用小艇转移到了另外两艘没有损坏的船上。然后,通过一条隐蔽的大河的支流,把100多桶金币运到了盖地城邦。当然,这一切都被蒂皮·蒂普看在眼里。

经过几番周折,当那些人把金币藏好之后,就相互约定,不久就再来把这批宝藏平分。然而,没想到当他们乘着仅剩的两条船登陆以后,远远就看见蒂皮·蒂普率领大批人马在等着他们。蒂皮·蒂普是个十分凶残的海盗,那几个人还没来得及解释,就稀里糊涂地全被处死了。

蒂皮·蒂普十分自信,他自以为对盖地的每一寸土地都十分熟悉,只要哪个地方稍微有一点变动,他就能觉察出来。他觉得自己怎么也能找到那100桶金币。但是,这次他想错了,尽管他后来在此地辗转多次,但始终没找到那批宝藏。蒂皮·蒂普后悔得捶胸顿足,恨自己为什么不留下一个活口。

前面已讲到,自从盖地城邦加拉·奥罗莫的部落侵入后,随即遭到了灭顶之灾,繁华的盖地城邦从此不见人影,逐渐被原始森林所覆盖。

那么,盖地古城和埋藏在那里的金币后来究竟怎样了,今天它们还存在吗?

1884年,英国人约翰·基尔克爵士凭着一把大砍刀,左砍右砍,硬是在密不透风的原始森林里砍出一条小路,进入了早已消失的盖地城邦,并为这个几百年来一直沉没在浓密森林中的堡垒废墟拍下了第一张照片。从此,这座废墟城市就成了“东非的宝贝”。1939年它差点儿坍塌,经过草草地修复又存留了下来。

盖地的一切于1927年被宣布为历史文物,从1948年开始成为“国家纪念物”。

与此同时,那里埋藏着100桶黄金的故事和大海盗蒂皮·蒂普的名字,也逐渐在人们中间流传起来。

20世纪下半叶,随着探险和寻宝热的兴起,盖地的名字更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传开。在过去100年中,曾有大量的阿拉伯人、葡萄牙人、荷兰人和英国人来到盖地寻宝。冒着随时丧命的危险,面对着周围成千上万的蚊子、巨蚁在森林里到处挖掘,几乎翻遍了每一寸土地,但都一无所获。

20世纪90年代,德国有位名叫尼古拉·色拉诺的寻宝专家,通过考证大量的史料,他写出了《海盗的宝藏》一书。据说,这位著名的寻宝专家曾仔细研究了盖地古城的平面图,他认为这些金币可能埋藏在盖地的海玛清真寺和盖地宫殿的地下。他在宫殿中位于迎宾大厅和浴室之间的一口干涸的水井深处,发现了各由两把弯刀交叉而成的一组雕花。他曾设想这些雕花可能是阿拉伯海盗们留下的标记,并在那里挖掘了3个星期之久。

在30米深处,他发现了一块面积大约1.6平方米的正方形石板,但上面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无法辨认,继续往下挖掘也没有结果,由于经费已经用完,只好作罢。但他相信,金币的传说确实是有历史依据的,只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人找到那笔巨大的财宝。

最早到达美洲世外桃源的人

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这是写在历史和地理教科书中的人人皆知的事情。但是,近年来这种看法却受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他们指出早在哥伦布之前,就有一些人曾经到达过美洲。其中一种观点认为最先发现美洲的是北欧海盗。据称是1898年在美国出土的一块北欧石刻,后来被证实为1958年的赝品。1965年找到的维京航海图,有详尽的美洲海岸的轮廓,后来也被证明系伪造。直到1969年在丹麦的一个海盗墓中,终于找到了一枚石制的箭头,后经测试证实确为美洲的产物,海盗们确实到过北美洲。

1003年,红发埃里克的儿子莱夫·埃里克松率领35名男子离开格陵兰岛。他原本说服了父亲一起航行,但准备上船时,红发埃里克突然从马上摔了下来,他认为这是凶兆,于是放弃前往。

埃里克松决定自己出发,他们沿着格陵兰岛西海岸向北航行,踏上了伟大的探险之旅。因为在格陵兰岛天气特别好的时候,他们已经能看到北美洲大陆线,他知道远处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他。

埃里克松的航行首先到达一个充满了岩石和冰川的地方,这里的环境令人颇为沮丧,他给这块地方取名为“赫卢兰”,即今天的巴芬岛。即使在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这个岛上仍然人烟稀少,既没有公路、铁路,也没有乡村和城镇。几天后,埃里克松发现了美洲,到达加拿大东部的拉布拉多海岸,终于发现了一处“世外桃源”。那里气候宜人,与格陵兰相比,那里的冬天既温暖又明亮,长满了野葡萄,他们就在那里建房定居下来,并将它命名为“文兰”,意即“葡萄国度”。埃里克松和他的船员在纽芬兰的北部海岸建立起海盗前哨站,并在此度过了一个冬季。今天已经很难考证文兰具体在什么地方,一般认为就是加拿大的纽芬兰岛。

1004年,埃里克松返回格陵兰岛,并宣布了他的发现,那里的人们称呼他为“幸运的莱夫”。莱夫·埃里克松希望能亲自率领移民到文兰去,但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必须留在家中承担父亲埃里克的职责。受到埃里克松的发现的鼓舞,其他维京人在此后几年中曾先后三次出航到“葡萄国度”,并在那里过冬,不过由于和当地的印第安人发生冲突,不得不又离开那片土地。公元1014年,莱夫·埃里克松的私生女弗雷德斯联合另外两个维京人,率领60多人前往“葡萄国度”。但到了那里之后,弗雷德斯见财起意,叫人杀了她的同伴30多人,她自己也杀害了几个女人,以夺取其财物。至此,维京人“葡萄国度”的故事,就在一个悍妇发动的自相残杀中结束了。到1020年,这批探险者中的最后一批人返回了格陵兰。直到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哥伦布再次“发现”了这片新大陆。

在维京人掀起的向西移民的狂潮中,“葡萄国度”是至今所知他们到达过最远的地方。此后,这场狂潮逐渐消退。到13世纪,恶劣的气候和无休止的争斗使格陵兰岛和冰岛的维京人放弃了他们令人羡慕的独立,向挪威臣服。昔日的荣耀一去不复返,却永不磨灭,海盗传奇被永远地记载了下来,让后人铭记祖先们的梦想与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