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上海夜奔
11904500000002

第2章 南京西路

说到十里洋场南京路,总是无人不晓的了。当年程乃珊说到这条马路,用的是“白相”两字,(上海方言里,“白相”是玩的意思)“从字面看,‘白’,有种低成本低支出的意思;‘相’,含交流沟通,观察分析之意。”这个词,我认为与其用在整条南京路上,是更适合南京东路的。南京东与南京西,虽然只是以西藏路为界间隔开,但其实,两条马路的气质是迥然不同的。

南京东路有个别号,叫“大马路”,改一句俗语就是,“马路一大,什么鸟都有”。各色人等齐齐来“轧闹猛”的,周末节假挤得水泄不通的,不过是没架子、平民化、整一个大型超级百货市场的外滩到步行街一段。把那群人原封不动搬到南京西路上,让他们从东向西走一遍,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索然。它太气派了,气派得和普通大众生出了距离。而距离,又产生了美。豪华的、优雅的美。就算只是远远消受这份美,最起码也得有一颗悠闲的心。

从西藏中路到延安西路,不长不短的3862米,就是整条南京西了。当年的英国殖民者以便于输送炮队,帮助清廷攻打太平军为理由,由跑马总会出资,越界辟筑。从清朝的1862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2002年,140年间,它初名涌泉路,后来又因了静安寺的香火旺盛改名为静安寺路,1945年抗战胜利后又作为南京东路的延续,更名至今。

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南京西路就以商业繁荣而著称,近代上海华商投资开办最大最豪华的旅馆国际饭店、号称“远东第一流华丽影院”的大光明电影院、当时最好的一家皮货店第一西比利亚……都开在这条马路上。此外还有各种高级舞厅、咖啡馆、酒家、菜馆等等,呢绒西服、地毯公司、珠宝玉器店也是比比皆是,“不夜城”之名,绝对货真价实。

这条昔日上海最繁华的商业大街,如今因为有了一个云集世界顶级品牌的梅龙镇、中信泰富、恒隆组成的“金三角”,将老大哥南京东远远掼到了时尚之后。

南京西路吸引人的,恐怕不仅仅是那些鳞次栉比的精品专卖店,这里的建筑也是颇有看头。沿着宽阔的人行道闲走到上海商城,再随性的步子都会觉出一点累来,索性在商城门口的白色长椅上小坐片刻,看看周遭风景,也是别有情趣的。

首先是商城附近一段的人行道,尤其干净。下雨天穿白裤子走,溅湿的裤脚管绝不会是墨墨黑的,顶多是淡淡的灰影子。伸手指在长椅上一抹,虽然临着大马路,车来来往往地不停,却也是没灰的。长椅的设计别具匠心,乍一看,第一联想就是一节节白色的五线谱,配衬着不远处贝聿铭设计的上海商城,让人忍不住赞同那句话,建筑就是凝固的音乐。

坐在长椅上,向后转270度,就能看见马路对面、俄罗斯风格的上海展览中心了。我曾经在夜幕下透过匆匆人流,看见一个半大男孩子,带着另一个半大男孩,骑着自行车,一圈一圈在展览中心的广场上转悠。灰蒙天色笼罩着穿深冷单色外套的他们,在马路两旁一径灿烂的灯火里,凸显出孤独来。让我平白想到青春两个字,想到北野武的那部《坏孩子的天空》,那里面的两个男孩也是这样悠闲地转着,仿佛永远都不会结束……该是回家吃晚饭的时候,他们,又背负着怎样的故事?

就是让人遐想了。

我是很喜欢在南京西上这样消磨时光的。尤其是冬天,天气好的时候,太阳晒得人暖洋洋直发昏,便是懒洋洋。可惜冬天的太阳去得早,空气里一开始降温就有了冷意,赶着人走,由不得你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