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11904600000005

第5章 奔赴大山

1966年,遵照中央指示精神,北京军区准备安排一批干部转业,到地方支援财税工作。当时,关于转业去向问题,摆在施星灿面前的有三项选择。其一,随爱人周秀兰落户北京,在首都安家立业;其二,回到江苏老家父母身边,和兄弟姐妹共尽孝道,共享天伦之乐;其三,南下支援贫困山区建设。

转业前的动员大会在军区某部礼堂隆重举行,军区首长洪亮而高亢的声音回荡在施星灿的耳畔。“同志们,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军人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最缺的是干部和人才,中央号召我们军人要听从党的召唤,志在四方,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我们要发扬军队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传统,到地方大显身手,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再立新功,再做贡献。”

部队的号召就是命令,首长的讲话就是动力。身为共产党员的施星灿面对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他来不及细想,毅然提笔,在本人自愿申请表上,依照自己在地图上查看和选择的地区,果断地填上“到最边远的湖北省西部武陵山腹地——利川去”几个铿锵有力的大字。施星灿的决定也得到妻子周秀兰的大力支持。这对情投意合的恋人真正实现了精神上的契合。一个月后,施星灿带着妻子周秀兰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从北京到湖北利川,约1700公里的路程,如今坐火车,满打满算最多只需要两天时间就可以到达,如果坐动车,则更是只需一天时间。可在1966年,这趟行程至少需要六天时间。先要从北京坐火车到武汉,从武汉乘轮船经三峡到巴东县,再从巴东乘汽车到恩施,最后从恩施得转汽车才能到达利川。经过四天的颠簸,一路劳顿,施星灿夫妻俩终于到达了巴东县城。作为平原长大的周秀兰,对湖北西部的崎岖山路一点都不适应。从巴东下船,从码头往县城走是一段陡坡,就是这段路,周秀兰就吃不消,可是她还是紧跟着施星灿,一步三滑地往前走。路上,施星灿牵着周秀兰的手,一步一步往前挪,周秀兰望着眼前抬头看不到顶的陡峭的山,顿时傻了眼:“这不是鄂西山区吧?我想象中的鄂西山区并没有这么险,这路怎么这么难走?到利川还得走多少天呀?”嘴里露怯,心里却还是决定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尽快赶到利川,好早点工作,为山区人民多做点事。想到这,周秀兰拖着疲倦的身躯,精疲力竭地问:“老施,我们今天是到巴东县城住一晚上,还是继续坐车到恩施?”军人出身的施星灿铿锵有力地回答:“从下船到巴东县城有5公里陡峭的山路,刚才太阳已经落山了,我们今天只能在巴东住一晚上,明天一早得赶车到恩施,从巴东到利川,坐车需要两天时间。”施星灿说完,拉着周秀兰又开始爬坡。

施星灿牵着周秀兰的手,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巴东县城爬去,一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来到县城,找到一个小旅馆住下。

县城的小旅馆,设施简陋,门窗都还漏风,平原长大的周秀兰告诉施星灿,她生平第一次走这样的山路,第一次住这么艰苦的旅馆,但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为了实现自己的革命理想,再苦再累也要撑下去。施星灿既高兴又感动,调皮地给周秀兰敬了一个军礼。那一夜,在陌生的山区县城里,这对充满人生憧憬的年轻人枕着涛声酣然入梦。

巴东至利川,260多公里的路程,在铁路、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的今天,坐火车不超过两个小时,坐汽车走高速也只需两个多小时,但在上世纪60年代,山区道路崎岖狭窄,260多公里的路程坐车至少得两天,而且道路崎岖,车速缓慢,坐得人筋疲力尽不说,还险象环生。

第二天天不亮,小两口带着头天的疲惫,施星灿挽着周秀兰的手,一步一步向长途车站挪去。

在长途车上,周秀兰问施星灿:“到利川还有多远?”施星灿喘着气:“我也是第一次到利川,以前从来没听说过,据说还有200多公里山路,这里的山很大,至少得两天时间,今天我们只能到恩施住一晚,明天再从恩施到利川。”听完施星灿的话,周秀兰开始叫苦,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啊,这是她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第一次从大平原到大山区,第一次坐了这么久的车还没有到达目的地。现在这些大山让自己看着都害怕,而且县城的情况也看见了,连北京的小镇都不如,利川,那是怎样差的一个地方啊?

经过一天的颠簸,小两口终于到了恩施。盘山公路一会儿到谷底,一会儿攀山顶,车窗外就是万丈深渊,周秀兰吓得都不敢往外面看。

恩施到利川,100公里的路程,现在坐火车仅需30多分钟,跑高速也仅要一个小时,但在60年代,只有一条满是泥泞且狭窄的山区公路,途中还要翻过两座大山——云雾山和马鬃岭,路途比巴东到恩施险要多了。遇到冬天,遍地冰凌积雪,行人走在路上,一不小心就会摔倒,长途客车更不能通行。有时即使到了春天,但是春寒料峭,道上仍然到处是冰雪,车辆行驶在路上,要挂链条。开车的司机得小心翼翼,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全车人性命难保,100公里的路程,得慢吞吞走一整天时间。

踏上开往利川的车,夫妻俩心里总像悬着一块石头,一路看着司机紧张地握着方向盘,一会儿往右、一会儿往左飞快地打方向,心里也跟着紧张起来。有时车在悬崖边的公路上行驶,感觉就像人已经在空中了。周秀兰闭着眼睛不敢看,还找施星灿把位子换到了过道中间。施星灿当兵出身,什么危险都经历过,一边安慰着妻子,一边构思着去利川的工作计划。

又经过一天紧张劳累的车程,时间到了傍晚,车终于到达施星灿夫妻俩的目的地——湖北利川。

双脚踏上利川土地的那一刻,夫妻俩悬着的心终于落地。紧张的心情放松下来,毕竟这次夫妻选择的“长征”安全到达了,这是二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下车后,二人相互搀扶着,既激动又新奇,既疲惫又兴奋。

但他们不知道,有更大的困难还在等待着他们,当年处在穷乡僻壤的利川,情况比他们俩想象的还要差:利川被称为湖北的“西伯利亚”,平均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最高的地方有2000多米,这里山大人稀,即使在城区,晚上还不时传出飞禽走兽的鸣叫声,县城小得可怜,和北京相比,就是几条里弄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