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11904600000008

第8章 情倾山乡(1)

在施星灿夫妇无微不至的关爱和抚育下,女儿施继革像一朵美丽的向阳花,沐浴着社会主义的雨露阳光,健康茁壮地成长。

有了孩子,施星灿夫妇精神上得到极大安抚和慰藉;有了孩子,更增添了施星灿工作的信心和热情;有了孩子,使施星灿更加忘记了什么是艰难困苦,什么是酸甜苦辣。夫妇俩了却了一直悬挂在心头的后顾之忧,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税收工作中。他们坚守岗位,扎根山区的信念越来越坚定。

1973年底,因工作成绩突出,45岁的施星灿告别工作和生活了八年的文斗区,被调到利川县城关区财政所任所长。在所长的位置上,他一干又是七年。城关区虽然靠近县城,但其周围仍然是高山峡谷,交通不便,出门同样也得爬坡上坎。而当时的财税工作除了收税外,更重要的是培植税源。根据城关区既有高山,又有平坝的综合区位情况,施星灿经过3个月悉心调查研究和深思熟虑后,主动向区里提出“高山发展烟叶,平坝发展果园”的税源建设思路,得到了区委和当地群众的充分肯定。时任城关区委书记的陈佐武在大会上表态,鉴于工作需要,准备给全区的财税干部发胶靴、电筒、斗笠和蓑衣,试着搞一次“特殊化”,支持施星灿一帮人到乡村开展“支帮促”活动。

接受任务后,施星灿带领所里一班人制定了“支帮促”活动开展思路:首先选定地方比较偏僻,条件比较差的村作为联系村,帮助其班子成员开拓思想,通过选择合适的项目让农民增加收入,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其他村增收。其次,在村里开展“扶贫帮困,纯洁党性,学雷锋、献爱心、访民情”活动,解决一部分群众的生活困难,以此带动更多人增加收入。另外,确定每个干部联系一个村,了解村里存在的主要问题,每月与农民至少进行一次沟通,了解联系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适时推广重点项目烟叶和果园。

为在高山上发展烟叶,施星灿不顾劳苦,勤于奔忙。无论是在白雪皑皑的寒冬,还是春寒料峭的春季,无论是暴雨如注的盛夏,还是秋风萧瑟的凉秋,无论是高山之巅的车罗洞,还是深山谷地的武陵村,处处都留下了施星灿深入农家的足迹和匆忙的背影。

武陵村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拿不出资金买烟叶种子,施星灿自己掏钱为农民买种子,并手把手教农民种植和烤制烟叶,经过紧张的学习,农民很快掌握了技术。当年,农民通过种植烟叶收入增加,全村人生活有了盼头。

卖完最后一房烟,村主任拉住施星灿的手,笑得合不拢嘴:“施所长,你开始叫我们种烟叶时我们一直很犹豫,怕技术不行,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你们政府工作人员太负责了,教会我们种烟和烤烟技术,我们村里今年赚到了钱,明年我们还要种烟,争取早点富起来,不然对不起你们工作人员,对不起党和政府给予我们的关心!太谢谢你啦!”

施星灿高兴地告诉村主任:“这是我们应当做的,你们生活好了,我们也高兴!”

到1974年春夏,城关区的烟叶面积净增加500多亩,当年新增税收20万元。这20万元,在今天看来也许微不足道,可在经济不发达的三四十年前,无疑算是一笔惊人的数字,这可抵得上当时全区干部好几个月的工资啊!

同事为施星灿算了一笔账,在基层财税所工作的14年里,他每月至少要走450公里山路,一年5400多公里,14年达7.5万多公里,相当于6个长征的路程,这是何等的惊人!

高山发展烤烟成功,平地上的果园推广,施星灿同样费尽心血。

利川城区,属二高山,是丘陵盆地,同时也是一块美丽的风水宝地:金字山矗东,齐岳山障西,甘溪山临南,官山列北,穿城的清江蜿蜒如带,地势平旷,城区海拔1080米,气候凉爽。现在已成为避暑、休闲、旅游、娱乐、购物的好去处,但在70年代,这里却商业不振,经济贫乏,市容简陋,生活贫困。

施星灿当上财税所长后,心里时常牵挂着农民的生产、生活。为让农民早日摘掉穷帽子,施星灿殚精竭虑,想千方、设百计为农民谋划发展思路,经与有关部门多次研究,并经政府同意,决定及早利用利川盆地地势平坦的优势,率先发展果园。

为了能在平坝推广发展果园,得消除农民的顾虑。施星灿首先把主要精力放在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上。那时候,利川城区周围有点平坝的地方都是产粮区,人们传统的思想就是种水稻,吃大米,没有发展多种经济的意识,财政税收也上不去。长期以来,老百姓穷,生产队穷,区财政更穷。施星灿带领全所干部职工先给大队干部做思想工作,再给生产队社员算经济账,算种水稻和栽果树收入的比较账。这样日复一日地宣传开导,终于使社员们动心,开始发展多种经济作物。

龙潭村农民吴常爱至今还记得39年前的那个冬天,施星灿头戴褪色军帽、身穿褪色军装、肩挎褪色军挎包天天和社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情景。整整一个冬天下来,施星灿几乎一天都没休息,当然付出也有成绩,收获也不小,全区梨园面积发展到了1000多亩。施星灿的一双手全部开了“冰口”,一双脚也长满了冻疮。妻子周秀兰看在眼里,疼在心头,一边给他贴膏药,一边噙着泪水说:“单位发的手套、皮鞋呀,怎么不戴着、穿着呢?四五十岁的人了,工作是大家的,身体可是自己的呀!像你这么憨做,就是铁打的身体也撑不住呀!”原来,为了给单位节约,施星灿主动推辞了单位发的劳保福利,穿的还是解放鞋,光着手,一个黄挎包还是部队上带回来的。每次听见爱人数落,施星灿总是笑呵呵地说:“你放心,我的身体硬得很,这点苦和当兵的时候比真算不了什么!”

曾在大塘公社任党委书记的牟金玉说,施星灿始终保持军人作风,办事雷厉风行,工作总是挑最难的干,对上级布置的工作从不打折扣。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后来,龙潭村的梨园面积在高峰时发展到了1500多亩。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田地被分到一家一户,梨园也分到私人,成为各家各户的“摇钱树”。这些梨园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一年的鲜梨收入最高纪录曾高达6000多万元!正是施星灿他们这样一代代人的共同努力,利川的税源建设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11年,全市财税收入达到11.5亿元,是l980年的83倍,1966年的550倍,利川一跃而成为湖北省国税收入十强县市。

说起施星灿情倾深山的故事,还不得不提他难忘的车罗情节。

在利川市凉雾乡三角桩小学的图书室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书籍,其中许多书本上都写着施星灿的名字,盖着施星灿的印章,原来这些书都是施星灿无偿捐献的。一些同事和学生常常问三角桩小学教师欧迪才,施星灿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给学校图书室送这么多书?欧迪才便会动情地给他们讲一些施星灿的故事,回忆起施星灿和车罗的一些情谊。

30年前,车罗是凉雾区的一个小乡,欧迪才的家就在乡政府隔壁,欧迪才的爷爷是乡政府的秘书,因此一些同事常常到欧迪才家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