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亮剑精神
1201900000018

第18章 不计代价,使命必达 (2)

世界上有很多人一辈子一事无成,原因就是他们太容易满足了,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总是拿那么一点点薪水,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一直到死。而他们竟以为人的一生所能获得的东西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西安海星集团董事局主席荣海,三万元起家,创立“西安海星计算机控制与接口技术研究所”,历练十六载,成就40亿资产,曾荣登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他认为,能够“永不满足,挑战昨日之我”才是真正的人才。

当记者问他:你现在可以说是非常的富有,对现状满意吗?为什么?他回答:一个人,任何时候满足了,也就没有太大希望了。我提出的口号是:永不满足,挑战昨日之我,这种性格将使我能够一直坚持走下去。在我面前,我从来不相信什么事情,只要是在设想达到目的的范围内是没有做不成的,只看你努力不努力。

永不满足,才能得到更多。我国自古以来有很多人都觉得知足常乐,但知足真的能常乐吗?正如老子的无为是为了有为,知足常乐也只是平衡自己心理的一个安慰。实际上,得到更多,你才能经常快乐。如果一无所有,满足现状,连个人温饱都无法解决,又何来的乐?阿Q看起来很乐吧?可那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傻乐,其“乐”的背后还是一把辛酸泪。

我们在工作中也一样,如果满足于得过且过的工资水平,没有更高远的志向和永不满足的亮剑精神,又怎能企望高薪从天而降?又怎能企望活得生龙活虎、潇洒自如?在职场最底层的,永远都是活得最不透气的,只有不停地追求更好更高的目标,才能像爬竹竿一样节节高升,达到人生的另外一个境界,过上更高品质的生活。

战斗只有胜利和失败之分,没有任何借口

金门战役,李云龙遭遇他这一生在战场上最大的挫折——C团全团覆没,整个福建沿海地区的船只几乎全被炸毁,上万人的第二梯队眼睁睁看着第一梯队在岛上孤军奋战而一筹莫展。面对死去的战友,李云龙立下重誓:一定重建C团。

李云龙虽然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但他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他也有他所奈何不了的事情,他也像常人一样历经失败的洗练。但是,你可以看见他为牺牲的战友流下的泪水,但你绝听不到他对“失败”的任何解释,因为在军人的心里,只有胜利和失败之分,没有任何理由为失败开脱!

“不找借口”是李云龙内心恪守的法则,也是西点军校的校规。不找借口,只考虑如何赢得胜利,才是不断前进的积极心态。

当格兰特将军赢得了美国内战的胜利,开辟了美国历史的新篇章后,很多人开始寻找格兰特制胜的原因。在格兰特将军做了美国总统后,有一次,他到西点军校视察,一名学生毕恭毕敬地对格兰特说:

“总统先生,请问西点军校授予您什么精神使您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没有任何借口。”格兰特的回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如果您在战争中打了败仗,您必须为自己的失败找一个借口时,您怎么做?”

“我唯一的借口就是:没有任何借口。”

执行任务,不找任何借口地完成。这是千百年来每个士兵乃至将军最基本的职责。军人的天职就是无条件地执行上级的命令,全力以赴地完成,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而这些最基本的品质却日渐在今天的社会上消失,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这种品质,竟被人们称为“优秀”或者“卓越”,殊不知,在那些真正的勇士看来,这只是成为像李云龙那样的勇士的最基本素质。

在李云龙看来,有两种人老是为自己找借口。第一种人是从一开始就找借口为自己开脱,他根本“不想去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借口,“那个客人我对付不了”;“我现在下班了,明天再说吧”;“我明天有事情,完不成这个工作”;“我很忙,现在没空”;“这件事不能怪我,不适合我来干”,诸如此类的借口,让人哭笑不得、无可奈何。

第二种人一开始也努力去做,或者看似努力,实际上根本没有全力以赴,他们习惯于为失败找借口。“我已经尽了全力了,最后没做好不能怪我一个人”;“对手太强大了,我和他们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竞争”;“我已经做了分外的事,难道还让我为我不该做的事负责”;“小李中间出了差错,不是我不行”等。这一类人尝试去做,但是他们都没有竭尽所能,他们寻找看似合理的借口为自己的半途而废百般辩解。

这两种人就是李云龙所最鄙夷的“孬种”士兵。如今,“没有任何借口”这句话每一个人都耳熟能详,在社会上,深谙这一成功法则的企业和员工也大大存在,但真正了解它的准确含义的人寥寥无几,只有这些人才能获得应有的财富和殊荣。

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找到“充分”的理由证明“失败与我无关”,即使对于关系到自身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我们也能够找出理由来为自己开脱。当我们以别人配合不利为借口时,其实就是在纵容自己的依赖心;当我们抱怨环境不好、机会难寻的时候,其实正在姑息自己的懦弱和懒惰。

一个又一个的借口只会使我们的激情、热情和信心都退缩到阴暗的角落里,而自己的自私、怯懦、懈怠、懒惰等却被披着借口的外衣堂而皇之地登上舞台。

1861年,林肯就职总统之后发现美国对战争的准备严重不足。联邦只有一支装备简陋、训练欠缺的16000人的队伍,而它的指挥官——斯科特,已是一位75岁高龄的老将军。林肯非常清楚,为了拯救整个国家免于分裂,他需要一个不找借口且具执行力的人。林肯决定试一试众人眼里极富军事才能的乔治·麦克莱伦。

麦克莱伦有极高的声望和出色的组织能力,但是他有一个致命弱点掩盖了他军事生涯的所有优秀表现,那就是他总是瞻前顾后,习惯于过多地思考问题,然后寻找理所当然的借口而不肯采取行动。他根本就不愿意去战斗。

将近3个月过去了,麦克莱伦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林肯只能一次次督促他行动。

1862年4月9日,林肯再次给麦克莱伦写信督促他采取行动。“我再次告诉你,你不管怎样也得进攻一次吧!”在信的结尾林肯甚至恳切地写道:“我希望你明白,我从来没有这样友好地给你写过信,我实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支持你,但无论如何能不能不找任何借口,打上一仗?”

在林肯发出此信之后的一个月,麦克莱伦的军队继续延误战事,林肯只得在国务卿斯坦顿和蔡斯的陪同下亲临前线督战,而麦克莱伦竟然借口脱不开身不肯来与林肯会合。虽然这时林肯仍不愿撤换麦克莱伦将军,但他知道要想有所改变,要想国家早些得到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就必须当机立断撤换将军。1862年7月11日,林肯委任亨利·哈勒克将军为联邦司令,这时距麦克莱伦被任命为联邦总司令的时间还不到1年。

懦弱的人寻找借口,想通过借口心安理得地为自己开脱;失败的人寻找借口,想通过借口原谅自己,也求得别人的原谅;平庸的人寻找借口,想通过借口欺骗自己,也使别人受骗。但是,借口不是理由,找借口给人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让你失去实现成功的机会,最终一事无成。

一名老员工在即将下岗的时候,怒气冲冲地来到老板办公室,抱怨老板从来都没给过自己表现的机会。

“我已经给了你许多机会了,是你自己没有把握住。”老板说。

“不可能,什么时候给的?我怎么不知道呢?”他疑惑地问。

“远的不说,就说前些日子吧,公司派你去分公司……”

“公司本部有那么多人,为什么偏偏派我去分公司?更何况,我有心脏病,这一点我已经给公司反映了。我知道,我都这么大把年纪了,把我从总部调到分公司,明明就是把我贬出总部嘛!”其实心脏病只是他找出来的借口。

“为什么你会认为这不是一种机会呢?要知道,分公司那边正缺少像你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带队,可是你不去。”经理平静地说。

“什么?为什么不早说,我现在去行吗?”

“对不起,我已另派人去了,况且,我也不想再雇用一个爱找借口的员工了。”

乔治·华盛顿·卡佛说:“99%的人之所以做事失败,是因为他们有找借口的恶习。”

找借口的代价非常大,因为你不愿正视事实,只是千方百计地想着如何推脱责任。一个令我们心安理得的借口,往往使我们失去改正错误的机会,更使我们失去进步的动力。世界上喜欢找借口的人很多,他们自欺欺人、善于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受伤害的总是自己。工作中的各类借口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让你不断地为自己的失职寻找借口,长此以往,你可能就会形成一种寻找借口的习惯,任由借口牵着你的鼻子走。这种习惯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它使人丧失进取心,让自己松懈、退缩甚至放弃。在这种习惯的作用下,即使明知做了错误的事,你也不会主动想办法解决。一旦养成找借口的习惯,你的工作就会拖拖拉拉、效率低下,做起事来就会偷工减料、敷衍了事,这样的人面对任务不可能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他们绝不可能是好员工,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成功人生。因此,要取得成功,就要有李云龙那样破釜沉舟、不找借口的勇气和决心,实实在在完成自己的任务。

“只有更优秀的才能存活下来”:要做就做到最好

楚云飞是国民党内优秀的将领,李云龙也是一名同样优秀的将领,而在战场上,只有更优秀的才能存活下来。所以,在楚云飞和李云龙之间,注定会上演一场残酷的战争。国民党军358团团长楚云飞,黄埔军校毕业,敢于冒险,深谙指挥策略,而他,碰上了同样骁勇的共产党杰出将领李云龙,就无法再那么一路顺畅了,每次失败都让他既心痛又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