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亮剑精神
1201900000027

第27章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5)

例如,你从事销售,并决定一年内要拜访500个新客户才能达到销售额,那么扣掉周末和节假日,一年大约有250个工作日。也就是说,每个工作日只需拜访两个人(早晨、下午各一人)就可以达到目标了。

如果你真的一天拜访两个人,将来有一天,当你发现自己一年竟已拜访了500个后,可能就会说:“我还可以做得更好,等着瞧吧!”

或者还有另一种情况,你发现每周5天的计划只用三天半就完成了。因此,第二个月的月底,就已经在做第5个月的工作计划了。所以,确立精确到日的五年目标这一做法,消除了成功遥不可及的神秘感,彻底把它化为了行动。

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就是我们要攻克的目标。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畏难心理,如果困难太大,很容易使我们因畏惧而裹足不前。若将困难划分为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具体目标,继而有针对性地去攻破,那么,无论多大的困难都会被我们瓦解了。

精打细算:以小代价换取大胜利

李云龙所搭乘的弹药火车被土匪袭击,他大吼一声:准备战斗!列车还没停稳,枪声便爆豆般响起。小陈抱起一挺捷克式轻机枪冲窗外就是一梭子,车顶上的战士们也用冲锋枪开火了,夜色中车上车下曳光弹像一串串火流星来回乱窜,晃得人眼花缭乱。李云龙看看窗外,月光下的能见度只有二三十米,再远就黑糊糊的什么也看不见了。他火了,照小陈屁股就是一脚,骂道:你他娘的瞎打什么?见着敌人了吗?小陈停止了射击。李云龙立即对在车顶报告的张班长下命令:告诉你的战士,见到敌人再开火。少用连发,多用单发或点射,敌人多了就用手榴弹。看不见敌人就静等着,敌人火力再猛也别理他。他娘的,等打完仗老子要收拾一下你们的连长,这个笨蛋是怎么训练的兵?用起子弹来个个都像财主。抗战那会儿老子的团也算主力了,每人才发五发子弹,照样敢打攻坚战。哪像你们这些败家子,连敌人的面还没见着呢,两梭子子弹都他娘的打出去啦。

在《亮剑》里,最令日本人愤怒的是,居然败在了这支穿得破破烂烂像叫花子一样、没见过世面、由农民组成的军队手里。可这支什么都缺的军队就是靠着他们的精打细算,以最有限的资源赢得了战争的巨大胜利。节约的就是资源,节约的就是胜利的资本。同样,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赢得利润,因为利润是企业生存的关键。然而企业的利润和成本密切相关,如今,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已经成为多数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因此,在利润空间日趋狭窄的情况下,谁的成本低谁就可以获得生存和发展。

为了降低成本,戴尔公司推行了强制性成本削减计划,要求在业绩上台阶的同时,把运营成本降下来。戴尔公司采取双重考核指标,让各部门、各分支机构既要完成比较高的业绩指标,又要持续地降低运营成本。原本被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在戴尔公司却要不折不扣地执行。2001年戴尔计划在未来两年到两年半的时间里,要压缩30亿美元的支出,这意味着其近3年时间内要压缩相当于经营成本的10%,即年均压低运营成本3%以上。

戴尔公司给经理人的任务是“更高的利润指标,更低的运营成本”。为确保合理的利润回报,戴尔公司要求下属机构在2001年将运营成本压缩10亿美元。当时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是裁员和出售不符合战略的业务。2002年,戴尔公司又下达了10亿美元削减成本计划,这次削减成本的重点方向是运营流程等方面。戴尔公司总部给其中国客户中心下达了在外人看来不能够完成的任务,这个任务的难度在于基数本来就很小,1998年戴尔公司在厦门建厂的时候,运营成本只有IT厂商平均水平的50%左右。在最近几年间,戴尔公司生产流程中的工艺步骤已经削减了一半。而戴尔的厦门工厂每年都很好地完成了压缩成本的任务。到2003年,戴尔厦门工厂的运营成本跟1998年刚投产时相比,只有当初的1/3。而2004年财务报告显示,就其最新的一个季度而言,戴尔的运营收入达到了918亿美元,占总收入的85%;而运营支出却降到了公司历史最低点,仅占总收入的9.6%。2004年,戴尔厦门工厂在产品运输方面采取措施来降低成本,每年又节省1000多万美元。

戴尔靠什么赢得市场?有的说是靠直销,有的说是靠供应链的快速整合。实际上,戴尔赢得市场的根本武器是靠节约来降低成本。

在市场竞争以及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节约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成功的资本,一种企业的竞争力。节约的企业,会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脱颖而出。节约是利润的发动机。只有节约,企业才能生存。在微利时代,企业只有一种必然的选择:节约!

企业与员工本身就是一个共生体,企业的成长要依靠员工的成长来实现,员工的成长又要依靠企业这个平台,企业兴员工兴,企业衰员工衰。企业与员工本身就是利益上的共同体,只有企业获利,员工才会最终获利。当每一名员工都能够自觉地为公司节约资源,为企业创造价值和效益,使企业的效益更好时,企业才有能力给予员工更高的工资回报。

所以,为企业节约每一分钱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也是员工的责任。

在2003年度《财富》500强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以营业收入计算,丰田公司排在第8位,但是以利润计算,丰田公司却排在第7位。数据显示,2003年丰田公司的利润总额远远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利润总和,也比排在行业第二位的日产汽车的44.59亿美元高一倍多。丰田公司的惊人利润从何而来?

丰田公司的利润,很大一部分是由公司员工自觉节约省下来的。丰田公司的厉行节约是全球有名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丰田公司的员工很在意组装流水线上的零件与操作工人之间的距离。如果这一距离不合适,取件就需要来回走动,这种走动就是一种浪费,要坚决避免。另外,丰田公司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整个流水线上有一根绳子连动着,任何一个员工一旦发现“流”过来的零件存在瑕疵就会拉动绳子,让整个流水线停下来,并将这个零件修复,绝不让它进入下一个工序。

在丰田,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名设计师在设计汽车门把手时发现,原来的汽车门把手零件过多,这样就会增加采购成本。于是他利用晚上的时间对门把手进行了重新设计,结果把门把手的零件从34个减少到5个,这样一来,采购成本节约了40%,安装时间也节约了75%。

当然,员工的利益也因为丰田公司利润的增长不断增加,这两者之间是成正比的。节约给丰田的员工带来了切实的好处,丰田的员工也就会自觉自愿地为公司省钱,最后两者实现双赢。

节约是企业与员工的共同选择,每一名员工都应该学会精打细算,杜绝一切浪费,并将节约转化为自觉行动。这样企业与员工才能得到共同发展。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李云龙和赵刚讨论伏击战时,赵刚认为,咱们的弱点是火力差,缺弹药。论兵力,咱们和日军为10:1,若论火力,咱们和日军恐怕连1:20都不止。在这么强的火力下,别说一个加强营,就算独立团全上去也不过是一堆活靶子。打平型关,l15师倾全师之兵力,在弹药充足、地形极为有利的情况下,向毫无防备的日军发起突然攻击,以正规野战军对付二流的辎重部队不过是打了个平手,伤亡比例是1:1。比起平型关之战,咱们没有115师当时的本钱,要是算计不好,这个本可赔大了……

在分析了敌我的强弱项之后,赵刚又说:“其实你在安排部队进行刺杀训练时我就想到了,看看你安排的那些科目,单兵对刺,一对一、一对三对刺,当时我就猜出来,你打算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地形条件下打一场正规的白刃战。”

《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摸清敌我双方的情况,全面地考虑到所有可能的情况,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1985年7月25日,广东省珠海特区光纤公司与美国ITT公司正式在一份合同书上签字。根据这份合同,光纤公司引进的ITT型光导纤维成套设备及购买的技术专利达到20世纪80年代先进水平。在这次谈判中,中方谈判代表庄敏女士利用知己知彼的战略战术把美方的报价压到了186万美元。

在谈判前,为了充分掌握行情,庄敏及同伴搜集和筛选了许多有用信息,并先后同12家公司进行了试探性谈判。试探性谈判在谈判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商业交往中,经常会出现一个买主,多家卖主,或一家卖主,多家买主的情况,了解多个卖主的情况很有必要。中方光纤公司在试探性谈判中了解了同类产品的供求状况,相关产品与替代产品的供求状况;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主要竞争厂家的生产能力,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率,市场营销状况,价格水平等情况。

在此基础上,他们最后选定ITT进行实质性谈判。确定之后,庄敏女士和伙伴们又全面了解了对手的情报资料。在谈判中,对谈判对手了解得越具体,越深入,估计越充分,越有利于掌握谈判的主动权。ITT代表团的业务能力相当高,特别是主谈手莫尔,谈判几乎不用语言,全用数字,所有计算无一差错。但庄敏及同伴没有表现出任何惶恐和被动,原因在于他们早已牢牢地掌握了行情和对方主谈判手的谈判特点,心中有数。

掌握行情可以守住阵地,但要突破对方就需要巧妙地运用矛盾。庄敏他们在调查摸底中发现,想同中国做光纤生意的外商很多,存在着很大程度的竞争,特别是STC公司与ITT公司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这两家公司是兄弟公司,STC是从ITT分出来的,但为了各自的利益,手足相残,形同水火。庄敏女士和伙伴们决定利用这两家公司之间的竞争和矛盾来压价,形成“渔翁得利”的效果。于是,他们在确定选择ITT为合作伙伴之后,同时又拉了英国的STC公司来谈判。

这种方式取得了坐山观虎斗,一劳永逸的良好效果,在一次谈判之后, STC公司的谈判人员故意把两页文件遗忘在现场,这是有意留给ITT公司谈判人员的,意在使ITT公司的人看后知难而退。在大多数人的意识中,由间接途径得到的信息,常常被认为比正式公开获得的资料更值得信赖。因此,ITT公司的人见到文件后如获至宝,赶忙在价格上让步,结果谈判在开局时就很顺利,很快就同中方成交了。

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庄敏女士和同伴牢牢把握知己知彼的战略战术,巧妙运用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及敌对双方的情况取得了谈判上的巨大胜利。

在工作中,我们也应该拿出李云龙和赵刚打仗前的那种研究精神,注意对自身和对手的特点做全面的了解,对双方的各种情况进行充分的对比分析,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扬长避短,像庄敏及她的同伴那样战胜谈判对手,战胜一切困难,在工作中取得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