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跟《毛选》学战略,向德鲁克学管理
1203000000038

第38章 自我管理—管好自己是管好一切的先决条件 (2)

查理先生在他的经验著述中,谈到他当经理时,提拔了在群众中威信不高的威廉任二级部门的负责人,而威信较高的汤姆却没有得到重用。有些职员感到领导这样做没有顺应民情,忍不住去问他:“这次人事变动引起群众很大反响。无论从工作态度、工作效果、还是群众威信看,汤姆都超过威廉,你为何提威廉而不提汤姆?”

查理先生听罢,笑着说:“这个问题你们提得很好。汤姆有时确比威廉做得好。相比之下,威廉脾气暴躁,人际关系搞得不好。但威廉办事能力强,交给的任务能够出色地完成,并且他原则性强。他女朋友想让他,多报销100元的出差费,他非但不报销,还坚持不让她去再找任何人报销。有一次我让他定期收回业务款项,由于某些人为原因他不能如期完成。他便背着领导和同事,几百里地乘车回到家中,凑齐款项如期交了上来。从表面看,汤姆要比威某完善些,他善于交际,人际关系搞得很好。但他原则性差,代理出纳几个月,未经批准,私自借出钱款5000元,这些钱大都成了呆账;且汤姆办事能力低,遇难而退,没有吃苦耐劳、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他从来没有独立完成一件像样的工作。而且完不成任务他总有一些看似圆满的借口,找客观理由,往别人身上推。

“从这些情况看,威廉就像一只烂了桶沿的桶。从表面看,难看,但桶的其他部分是完好无缺的,能盛将近一桶水。而汤姆则如一只烂了桶底的桶。从表面看问题不大,实际上无法盛水。我们选人要有很强的原则性,把好关。我重视的是具备独当一面的办事能力的人。我相信,通过以后的了解,大家会慢慢服气的。”

在挑选管理者的时候,人品是第一位的。一个品质有问题的人不但是烂了筒底的筒,还可能是企业内部的定时炸弹,更是他是否能够管理好整个团队的根本。

正人必先正己,得人必先得心。而要正人,必先正己;而要得心,必须处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因为,行动比诺言更动听,身教比言教更有效。管理者只有先正己,用行动作出表率,才能凡事取得主动权,具有较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从而顺利赢得人心。如果说“正人”是管理者不可忽视的管理环节,那么“正己”就是一个前提,直接决定着一个管理者的威严在多大程度上被认可。管理者若想真正得到下属的拥护和认可,赢得下属的心,就必须脚踏实地地身体力行。

对此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有一段很有名的话:“第一,做人要正。虽然是老生常谈,但确确实实极为重要。一个组织里面,人怎么用呢?我是这么看的,人和人相当于一个个阿拉伯数字。比如说10000,前面的1是有效数字,带一个零就是10,带两个0就是100……其实1极其关键。很多企业请了很多有水平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国外的人才,依然做得不好,是因为前面的有效控制不行,结果也只能是零。所以,作为‘1’的你一定要正。”柳传志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联想的“天条”里,就有一条是“不能有亲”,即领导的子女不能进公司。柳传志的儿子是北京邮电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但是柳传志不让他到公司来,因为他怕子女们进了公司,将来不好管理。

正是柳传志善于以身作则,表率服众,联想的其他领导者都以他为榜样,自觉地遵守着各种有益于公司发展的“天条”,才使得联想的事业得以蒸蒸日上。

由于领导者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常常不自觉地被同事或员工当做学习的榜样。一旦领导者的行为被“注意”后,下属一般就会重复所观察到的行为,那时,就会产生“蝴蝶效应”,领导的行为会被下属放大到整个组织。

一个真正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要在管理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更应该保持正直的品质,积极地作出标榜的姿态,将员工引领到最佳的工作状态中去。

把正确的事情做好

管理者,就是把事情做得正确的人。企业家, 就是做正确的事情的人。

——德鲁克

德鲁克认为,只有那些能够提出正确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拥有正确的观念、能够突破组织藩篱、能够把自己以及他人从传统观念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的管理者,才能够从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从容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

他说,正如很多人分不清有效和有效性一样,很多人也分不清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从宏观上讲,就是做符合企业使命和价值观的事;从微观上讲,就是做事必须有正确的方向,能提高个人工作效能,就是一种既注重过程又重视结果的工作方式。正确地做事,就是怎样正确地完成任务,即做事的正确方法。

作为管理者,首要的问题是区别“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深入理解其精神实质。 “正确地做事”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如果没有这样的前提,“正确地做事”将变得毫无意义。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才能正确地做事。正确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这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很重要的工作理念。任何时候,对于任何人或者组织而言,“做正确的事”都要远比“正确地做事”重要。

“正确地做事”与“做正确的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方式。“正确地做事”就是一味地例行公事,而不顾及目标能否实现,是一种被动的、机械的工作方式。工作只对上司负责,对流程负责,领导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味服从,铁板一块,是制度的奴隶,是一种被动的工作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工作的人往往是不思进取、患得患失的,他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而“做正确的事”不仅注重程序,更注重目标,是一种主动的、能动的工作方式。工作对目标负责,做事有主见,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种人积极主动,在工作中能紧紧围绕公司的目标,为实现公司的目标而发挥人的能动性,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变通,努力促成目标的实现。这两种工作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只对过程负责,还是既对过程负责又对结果负责;是等待工作,还是主动工作,同样的时间,这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绩效。

其次,管理者必须明确怎么“做正确的事”。对于企业而言,管理者的行为、决策必须符合企业的价值观和使命;企业利益必须与公众、社会利益有机统一。“做正确的事”,是成功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普世价值,对于企业,也一样适用。企业只有顺应民意,强调社会效益,才能获得持久的经济效益;企业一旦失道,成为孤家寡人,就会失去民心,失去顾客的支持,就会严重透支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对于个人而言,做正确的事,先要使所做事情的方向正确。工作过程就是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有时候,一个问题会摆在你面前让你去解决。问题本身已经相当清楚,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清楚。但是,不管你要明白从那个地方下手,在解决问题之前,请你确保自己正在解决的是正确的问题——很有可能,它并不是先前交给你的那个问题。搞清楚交给你的问题是不是真正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层次、多角度地深入挖掘和收集事实,多看,多听,多想,一般用不了多久,你就能搞清楚自己走的方向到底对不对。 著名管理学家克劳士比提出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是他“零缺陷”理论的精髓之一。这一观点体现的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从丰田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准时化生产中来看,人们会惊奇地发现,原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一定要做到的。整条流水线上,每一个零配件生产出来之后马上就被送去组装,因为没有库存,任何一个环节出了质量问题,都会导致全线停产,所以必须百分之百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周围有很多人做事不精益求精,只求差不多。尽管从表现上看来,他们很努力,也很敬业,但结果却总是无法令人满意。

美国市政厅的一份研究报告披露说,在华盛顿因工作马虎造成的损失,每天至少有100万美元。该城市的一位商人曾抱怨说,他每天必须派遣大量的检查员,去各分公司检查,尽可能地制止各种马虎行为。在许多人眼里有些事情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但积少成多,积小成大,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会影响他们做事的工作效率,当然也会影响到他们的晋升和事业的发展。

再次,管理者要学会正确地做事,掌握做事的正确方法。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认为,正确的方法比执著的态度更重要。因此,如果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做事效能,就应该调整思维,尽可能用简便的方式达到目标。

第一,做事要集中精力。

做事要专注,不要分散注意力,要集中精力,才能达到目标。

第二,必须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阿西莫夫是一位科普作家,同时也是一位自然科学家。一天,他在打字机前打字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不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却能成为第一流的科普作家。”于是,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科普创作上,终于成为当代最著名的科普作家。

伦琴原来学的是工程科学,在老师孔特的影响下,他做了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这些实验使他逐渐体会到,物理才是最适合他的事业,后来他集中精力专攻物理,果然成了一名卓有成就的物理学家。

因此,要想成功,就必须使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必须集中精力做事,就必须做正确的事。 阿西莫夫不是一流的科学家,却可以成为一流的科普作家;伦琴如果研究工程科学,那他或许永远是个普通的研究者,但他选择了物理学,却成为改变时代的人。由此可见,管理者要正确地做事,必须善于选择,选择符合你价值观并且能发挥你优势的行业,然后集中精力去完成。

第三,站在别人的肩膀上。

博古通今、多才多艺的里欧纳尔德·文奇说:“不能青出于蓝的弟子,不算是好弟子。”年轻而优秀的科学家皮耶·艾维迪也说:“比起英国著名考古学家:史坦因等科学界的巨人,我们只能算是小人物。但踏在巨人肩上的小人物,却能比巨人看得更远。”皮耶在钻研新课题时,常应用这句话,他把与研究题目有关的资料收集到手,然后加以阅读和研讨。

第四,善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