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谍战
120600000002

第2章 政治舞台幕后的间谍

颠覆萨达姆政权,美国间谍大显身手

萨达姆政权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间谍战触目惊心,异常激烈。在推翻伊拉克政权的斗争中,美国间谍大显身手,"功"不可没。

海湾战争爆发以后,美国一些政客强烈要求推翻萨达姆政权。一些高级政府官员经过多次秘密商讨,促使白宫作出一项重大决策:命令间谍机构——中央情报局立即行动,想尽一切办法颠覆萨达姆政权。中央情报局接受任务后,派出大批间谍潜入伊拉克,展开了一场看不见的"颠覆政权攻击战"。

库尔德人一直是伊拉克的死对头,与萨达姆政权势不两立,这个长期经受苦难的民族有一句名言:"库尔德人没有朋友。"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对外界的敌视心理。美国中央情报局派出的间谍抓住了库尔德人的这种心理,千方百计与库尔德人交朋友。其真实目的则是为了联合库尔德人的力量,共同打击萨达姆,并最终推翻其政权。1992年,当时的中情局长盖茨对埃及、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进行了访问,会见了伊拉克的一些流亡者。盖茨此行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果,海湾和中东的几个盟国同意协助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同时,库尔德人在已经被西方国家宣布为禁飞区的伊拉克北部宣布独立自治,为美国顺利安全地进驻那里铺平了道路。依靠库尔德人,美国中央情报局在伊拉克北部建立了一个据点当作临时指挥中心。中情局向伊拉克步步紧逼了。

1993年6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发布命令,对伊拉克情报大楼采取军事行动,美军从停泊在海湾的战舰上向伊拉克情报大楼发射了23枚战斧式巡航导弹,伊拉克情报机关的7幢大楼受到重创。这一事件使美、伊两国之间的间谍战达到白热化的程度。美国轰炸伊拉克情报大楼的理由是伊拉克曾经参与了企图刺杀美国前总统布什的阴谋活动。具体过程是这样的:1993年,布什访问科威特,科威特警方破获了一起企图刺杀布什的案件,在逮捕的16名嫌疑犯中有11人是伊拉克公民。后来一个由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官员组成的专门调查组奔赴科威特,协助科威特当局调查此事。两个月后,美国政府宣布伊拉克情报总局策划了这起暗杀阴谋。美国方面的证据主要是:在偷运越过伊科边界时被截获的一枚威力巨大的汽车炸弹是伊拉克人制造的;两名案犯说他们是在伊拉克被招募的,伊情报局人员向他们下的命令并提供了其它爆炸物;伊拉克情报局官员点名要暗杀布什总统,方式是将杀伤半径为400米的炸弹汽车停放在布什将要参观的一座建筑物附近等等。

中情局吸取了在海湾战争中情报工作力度不够的教训,战后大肆搜集伊拉克各方面的情报。中情局在伊拉克反对力量和大量的难民中广招线人,对伊拉克进行了全方位的渗透,窃取了大量的情报,有力地配合了一些军事行动。如1992年5月,美国间谍在库尔德人配合下,成功地将多达30吨的伊拉克政府秘密文件偷运出国境,使伊拉克政府遭受重大损失。中情局的间谍还在其伊拉克北部的秘密据点里与从伊拉克来的叛逃者以及**********者谈话,获取了许多宝贵的情报资料。1995年8月,主管伊拉克军事工业的萨达姆女婿卡迈勒叛逃到约旦,中情局人员马上派出间谍与他接触,希望从他口里能获取一些伊军的情报或弄清伊拉克军事工业的内部确切情况。

按照联合国的有关决议,联合国的有关组织分别对伊拉克进行了检查,如联合国生化武器检查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武器专家组就曾频繁前往伊拉克开展调查工作,中央情报局则借此机会向检查组提供大量的有关伊拉克的情报,促使伊拉克尽快销毁其武器。中情局还把叛逃到美国的熟悉伊拉克军事装备的人员提供的情报告知检查组。联合国检查组人员依靠这些情报就可以踏踏实实地去检查萨达姆的核武器装备库。因此,在调查行动中他们获取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中央情报局还利用恐怖手段限制伊拉克军事力量的提高,间谍们采取各种手法相继暗杀了一些为伊拉克军事工业效力的专家人员,使伊拉克大为恼怒。伊拉克文化部长哈马迪曾猛烈抨击美国的间谍机构,揭露他们暗杀和绑架一批从事原子能工作的阿拉伯科学家的事实。

针对伊拉克反对派的力量分布情况,中央情报局成立了几个反对组织,如"库尔德爱国联盟"、"库尔德民主党"、"伊拉克民族和解"和"伊拉克国民大会"等,并联合它们组成了一个反攻萨达姆的统一战线。中情局还拨出巨款,向这些组织提供武器装备,并安排美国军事人员训练他们。这些组织、人员在中情局的精心组织安排下不时地袭击伊拉克政府军,如库尔德爱国联盟的武装在美国间谍的参与下制定了作战计划,1996年3月袭击了伊政府军的两个师,俘获了700名伊军官兵。另外,中情局还指使伊拉克的反对派在伊拉克放置炸弹制造恐怖活动,仅三四年的时间里就有100名伊拉克平民因此而丧生。

由于萨达姆长期的独裁统治,其国内的政敌很多,中央情报局利用这一点采取手段企图分化、瓦解伊拉克政府力量。伍尔西上台后曾指使间谍与一些心怀不满的伊拉克军官建立联系,最后导致萨达姆的女婿叛逃,震惊了伊拉克朝野和国际社会,紧接着中央情报局又策反伊拉克陆军总参谋长叛逃到了约旦。中情局还企图鼓动10多名秘密警察政变,结果未能成功。

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协助库尔德人建造了一座心战宣传电台,专门向伊拉克人进行煽动性广播,号召他们起来造反,推翻萨达姆的独裁统治。该电台由40名库尔德流亡者经营管理,并由沙特武装卫队守护,中情局则是这一电台的幕后主使。依仗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资助,伊拉克反对力量还组织了"伊拉克国民大会",出版了反对萨达姆的袖珍版书籍广为散发,并不时地派出中情局提供的无人驾驶飞机到伊拉克上空投放传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总之,萨达姆政权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间谍战触目惊心,异常激烈。在推翻伊拉克政权的斗争中,美国间谍"功"不可没。现在,萨达姆已被美军捉获,他将受到什么样的制裁,人们都在拭目以待。

“六四事件事件”中美国扮演的角色

"六四事件事件"已经成为历史,但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现在。从美国间谍在此次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来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贼心不死,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次演变、颠覆我国的机会。

1989年,我国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六四事件事件"。对于美国来说,这正是颠覆我国的大好时机。美国间谍机构——中央情报局立即决定实施"黄雀行动",派出"精兵强将",将魔爪伸向北京……

美国间谍在北京最显眼的活动,是与广场上负责"安全"的小批示威者进行接触,特别是与"敢死队"的接触。中情局利用以前在香港和大陆招募的许多特务,同"敢死队"频频交谈,以期评估****头目的素质,以及他们最后成功的可能。后来,当"敢死队"成为叛逃行动的核心成员时,这些早期接触,被证明是相当有价值的。

"****"后的整整六个月,中情局启动了部署在大陆、香港和澳门的、由几十名最有价值最为精干的特工人员组成的网络,为这次****的最主要的头目们提供了安全的避难所,并帮助他们逃离我国。

实际上,被布什政府严加保密的这次"黄雀行动",在"****"以前就开始实施了。5月下旬,美国驻华使馆向二百多异议分子签发了签证,甚至供钱给他们,让他们乘火车或飞机去香港。这笔钱从大使馆"特别应急基金"中拨付。

"****"那天清晨,两个最重要的****头目——吴尔凯希和李录突然神秘失踪,我国安全部门全力搜寻而不得。6月底,******和******也逃离了我国,来到西方国家。这四个人的逃脱,都是在美国间谍的精心安排和全力支持下进行的。中情局为了达到颠覆我国的目的,不惜动用大量现金,为叛逃者准备了身份证、伪造的火车票等,并指示他们沿着一条从北京到南方的"秘密通道",最后或从陆路到香港,或从海路偷渡到澳门。

"****"后的第二天,******在一群记者的护送下逃入美国大使馆。******倒是很知道怎样利用记者保护自己,有一次他还曾躲进一个美国记者住的饭店房间中。

"六四事件事件"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文革后招募的特务,个个如惊弓之鸟,纷纷向中情局告急,请求得到帮助。中情局倒也没有过河拆桥,向其中最有价值的情报人员提供了援助,帮助他们逃离我国。

"黄雀行动"后来采用了更为复杂的技术手段,以躲避我国安全部门的追踪和追捕,如使用了伪装术、扰频电话、夜视镜、红外信号装置,甚至动用了快艇和武器。一名中情局官员证实,"大部分高技术装备是中情局提供的",整个行动由设在香港的特别机构来执行。

尽管"黄雀行动"启用了中情局在我国内部的最重要的关系,但并非由中情局所"包办"。许多西方国家的间谍机构也参加了这次行动,起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英国和法国。"****"后不到半个月,我国公布了21名首要通缉犯名单,由于西方间谍机构的联合阻挠,只有6人被捕,其他15人均逃脱。

后来,叛逃者出现在法国巴黎,向新闻界宣布成立流亡的"中国民主运动阵线"。至此,"黄雀行动"并没有结束,中情局仍在帮助尚留在我国的****分子,经过"秘密通道"叛逃到西方。

然而,中情局一直拒绝承认他们在这次叛逃行动中所起的作用。当国务卿贝克喜气洋洋地公开感谢法国政府"削繁就简"地安排叛逃者时,中情局默默躲在后面,对自己的"功绩"不置一词。这样一来,全世界都以为是法国在领导这次行动。

规模巨大的"黄雀行动"得到了布什的全力支持。一名前中情局官员说:"'六四事件事件'之后,如果没有白宫的批准,中情局在中国是不会有任何动作的。这件事是总统的裁决。"

半年以后,"黄雀行动"首度曝光。布什政府不愿意对"黄雀行动"有所夸耀,因为它担心如果把中情局的活动公布于世,将会激怒我国领导人,并把我国推入苏联的怀抱。但中情局认为并不存在这种危险,中苏不可能恢复原来的同盟关系。

为了缓解美中关系,"六四事件事件"几个月以后,美国国家安全助理斯考克罗夫特秘密出访北京。

"六四事件事件"已经成为历史,从美国间谍在这次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来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贼心不死,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次演变、颠覆我国的机会。这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任重而道远!

美国间谍妄图推翻印尼政权

美国间谍大肆传播,说苏加诺总统己堕入一名苏联金发女郎的情网之中,这位金发女郎是苏联间谍,她诱使苏加诺屈服于苏联人的脚下,损害着印尼的国家利益……

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力量和影响不断增长,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各国人民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革命浪潮,欧洲和第三世界左派力量逐渐壮大……

面对这种局势,美国总统华盛顿大为恼火,召集政府官员,密令中央情报局执行两项秘密行动计划——推翻伊朗和危地马拉左翼政府。中情局派出的间谍果然没有辜负总统的期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但是,他们在越南的行动却失败了。这并没能阻止中央情报局制定推翻另外一个亚洲国家政府——"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的计划。

美国人之所以要把矛头对准印度尼西亚,是因为印度尼西亚人在苏加诺总统的领导下,于1949年结束了荷兰殖民主义者长达350年的统治,宣告独立,并在独立后采取了坚定的自主态度。1955年的"万隆会议"在雅加达的成功召开,特别是苏加诺总统访问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后,感受到了亚非民族解放的新气象。1957年2月他突然宣布"西方议会制"不适合这个由各种大小岛屿组成的国家,主张实行"有领导的民主",提出"民族主义、宗教、共产主义三大思潮合作"的主张,扩大了共产党在印尼政治领域的影响。这一时期,印尼举行的大选中,印尼共产党取得了四分之一席选票,为此,苏加诺总统提出,在内阁成员中共产党也应占四分之一的席位。美国人对此愤怒不已,中央情报局决定拔掉苏加诺这根钉子,计划采用"危地马拉政变"的形式,推翻苏加诺政权。

1957年上半年,中央情报局向驻扎在苏门答腊岛上的反苏加诺的印尼叛军提供直接援助。为了配合这一军事行动,计划处远东五组副组长约瑟夫·伯克霍尔德参与了一桩丑化苏加诺形象的秘密行动,为推翻他的统治作准备。

约瑟夫·伯克霍尔德后来叙述了中央情报局颠覆苏加诺政权的秘密行动计划。他说:我们几个月以来在苏加诺亲共倾向这个题目上做了许多文章,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个主题:苏加诺甘愿受一个苏联女特务的驱使。我们的言外之意,就是他之所以屈服于苏联的控制,是这个女特务影响的结果,或者是她软硬兼施的结果。

中央情报局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主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在20世纪的各国领袖人物中,印尼总统苏加诺算得上一位行为举止比较独特的人物。一般来说,作为一国之君的人物在私生活上都比较注意影响,力求在公众中树立一个道德楷模的形象。纵然有一些私生活比较糜烂的人物,也多在自己的寝官里放纵享乐,而不愿在公开场合显出放荡不羁的样子,特别是在外交活动中,他们更是行事谨慎。而苏加诺则不然,他可以不分场合地寻芳猎艳,在国际上素有好色之徒的名声。其二,在苏加诺统治的国家里,人们的文化和宗教道德伦理观念与众不同。在那里,男人享用女人是天经地义的。在其教义中,神向忠实于他的战士许诺,将提供眼睛乌黑、妖媚动人的女人供他们永久地享乐。美国间谍显然非常了解印尼的宗教文化。经过反复研究,他们决定利用苏加诺的生活丑闻搞掉他。但他们也知道,妇女在印尼这样一个信奉穆斯林教的国度里地位是十分低贱的,苏加诺玩弄女性并不能在人们心目中激起反感。于是美国间谍的行动计划主题是:女人将印尼人民拥戴的领导人苏加诺战胜了。在那种文化中,男人受到女性的欺骗,被女人占了上风,或在智力上被打败了,是人们所无法容忍和不能饶恕的。

中央情报局制定了这样的方针后,在世界范围内大造舆论,同时也在印尼国内散布这样的消息。美国间谍在这些桃色新闻中还加入了耸人听闻的政治阴谋。他们大肆传播,说苏加诺总统己堕入一名苏联金发女郎的情网之中,这位金发女郎是苏联间谍,她诱使苏加诺屈服于苏联人的脚下,损害着印尼的国家利益;印尼人应当看到,这决非一般的生活方式问题,而是完全的堕落,是彻头彻尾的背叛。美国间谍将这些流言蜚语广为散布到世界各地的报刊杂志上。但是,这些桃色新闻并没有在印尼国内引起什么反响,人民也并没有揭竿而起,推翻苏加诺总统。中央情报局多少有些不甘心,于是决定加大宣传力度,一定要使印尼人民信以为真。于是,中央情报局的官员们想出了一个下流的主意——搞一部苏加诺风流艳事的色情影片诋毁他。就这样,他们拍摄了一部片名叫"良辰美景"的影片,还拍了一些静态照片,在远东广为印发。

生怕色情的力度不够大,还要再加上一点军火。于是,美国间谍又和苏门答腊的印度尼西亚反叛军官们加强联系。中央情报局不仅给这些军官提供武器,而且还提供驾驶B-26型轰炸机的飞行员(就像在危地马拉所做的那样,以支持这些反叛者的行动)。1958年2月,苏加诺出访日本期间,这些军官们宣布他们自己就是印度尼西亚政府。然而,苏加诺在危机中所表现的能力远比想象中强有力得多。在他命令自己的部队投入战斗以后,不到5个月,反叛军官的政府就垮了台。5月18日,中央情报局B-26型轰炸机的驾驶员艾伦·波普在误炸了一座教学楼,造成许多民众死亡以后,被苏加诺军队击落并俘虏。中央情报局作出决定,用艾伦·杜勒斯的话说就是,"我们必须脱离战斗"。4个月后,在罗伯特·肯尼迪抛出个人请求的情况下,苏加诺释放了波普,标志着中央情报局这次秘密行动最终的失败。

事情发生后,美国官方始终否认中央情报局曾参与1958年在印尼发生的军事叛乱和策划颠覆苏加诺政权的秘密活动。但是印尼人心里十分明白,苏门答腊、苏拉威西等地的叛军得到了美国间谍的大力支持。苏加诺并不想和美国人闹翻,他决定让此事不了了之。因为他明白,一旦和美国闹翻,印尼将失去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

1959年,我国西藏地区的****喇嘛发动武装叛乱,艾森豪威尔对发生在中国方面的事越来越关切,此时苏加诺对美国表现出来的温和态度符合国务卿杜勒斯在远东推行的政策。为了保护美国在远东的利益,美国增加了对印尼的经济援助。中央情报局的立场是,只要苏加诺愿意和美国保持合作,而不倾向于中国或苏联,他们便让苏加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统治这个"千岛之国"。

然而,1965年印尼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九三零事件"。这年9月,以印尼陆军战略后备司令部司令苏哈托为首的"将领委员会",密谋发动了推翻苏加诺总统的政变。9月30日,一批年轻军官站出来反对这一政变,杀害了包括陆军参谋长在内的6名将军。苏哈托遂于当年10月1日以印尼共产党发生"政变"为名,动用全国陆军力量,会同极端宗教势力进行了残酷镇压。1966年,印尼临时人民协商会议通过了在印尼禁止共产主义和马列主义的25号决定书。这一下才真正遂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心愿。

时光一晃30多年过去了。到了2000年,一位知识渊博、心胸坦荡的政治家——印尼现任总统瓦希德,自3月初以来一再表示:他建议人民协商会议废除其1966年通过的在印尼禁止共产主义和马列主义的25号决定书是有充分理由的。为此,他在5月26日向人民协商会议作出全面解释。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谁敢谈论这个问题谁就会大祸临头,轻者被关押,重者会引来杀身之祸。

瓦希德坚持正义、崇尚民主、尊重事实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称赞,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高级官员们则如鲠在喉,不知还会使出什么花招。

卡斯特罗从容面对美国间谍的“暗杀游戏”

为毒死卡斯特罗,美国间谍双管齐下,又雇用了一个德国美女玛丽·洛伦兹。间谍给了她两个毒丸,让她想方设法接近卡斯特罗,伺机下毒。

古巴曾经是美国的殖民地,卡斯特罗后来领导革命使古巴摆脱了美国的殖民统治,他因此而成为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长期以来,美国间谍绞尽脑汁,妄图杀死这位加勒比反美强人,但各种努力均以失败告终。据有关人士统计,美国针对卡斯特罗的谋杀活动,竟达600余次之多,可谓世界之最。

“猫鼬行动”

多少年来,历史上一直存留着一个重大疑问: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及其弟弟罗伯特·肯尼迪是否曾密谋刺杀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

根据一份写于40年前的五角大楼备忘录显示,肯尼迪兄弟确实曾在白宫讨论并且实施了刺杀卡斯特罗的计划。

此计划令人震惊的是,间谍竟然打起了大文豪海明威的主意。当时,海明威住在古巴哈瓦纳郊外的一个农场。

1961年4月,卡斯特罗挫败肯尼迪总统批准的由中情局策划的"猪湾入侵"之后,肯尼迪一直怀恨在心,并且时刻在寻求颠覆卡斯特罗领导地位的途径。

1997年底,美国谋杀档案评估委员会解密了一份曾经属于"绝密"的五角大楼备忘录,对其进行研究后发现,肯尼迪兄弟对中情局设计的各种暗杀计划表示赞赏和支持。这份备忘录详细记载了1962年3月16日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召开的一次会议,与会者都是负责美国国家安全的高级官员。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刺杀卡斯特罗的代号为"猫鼬行动"的计划。

在美国谋杀档案评估委员会解密的备忘中,虽然没有详细记载罗伯特·肯尼迪在那次会议中策化了什么阴谋,但前中情局高官哈尔彭和二号人物谢克利在回忆中都提到了海明威在哈瓦纳的农场。有关"猫鼬行动"的记录显示,刺杀卡斯特罗的行动计划在海明威的农场进行。

此次行动与海明威的第四任妻子玛丽·海明威的古巴之行有很大关系。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饮弹自杀。不久以后,玛丽·海明威决定去哈瓦纳郊区的农场,顺便把海明威的东西取回来。

7月底,玛丽到达古巴。当时,卡斯特罗送给她一大篮子水果,并对她说,有什么要求或困难可以直接与他联系,因为他是海明威的铁杆书迷。两天后,卡斯特罗又去专程来拜访玛丽。来到玛丽的住所后,卡斯特罗没有等助手先进楼,就一个人走上了楼梯。通常情况下,助手或警卫应该先走进去,确定安全后,他才能进去。但是卡斯特罗此次破例,这给玛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月,玛丽回到位于纽约的公寓,经常对她的朋友提起她和卡斯特罗的那次会面。

于是,灵通人士将这件事报告了中情局,中情局派人采访了玛丽,并开始策划利用海明威的农场来刺杀卡斯特罗。最终不知何故,中情局没有执行此次行动。

现在,罗伯特·肯尼迪时代的大量机密文件全部保存在波士顿的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这些资料绝大部分对外保密。肯尼迪家族把这些文件当作罗伯特的私人物品,因此不向外界公开,只有几名历史学家获准阅读过这些文件。这段秘史何时能揭晓,至今还是个谜。

在"猫鼬行动"前后,十几位拉美国家的元首陆续飞抵巴拿马城,参加在此举行的美洲国家首脑会议。然而,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就在这座祥和宁静的小城里,在这次会议的背后,一桩极其恐怖的暗杀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其目标就是此次与会的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

负责实施暗杀卡斯特罗计划的头目,是一个古巴籍的美国间谍,名叫路易斯·波萨达。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意思的是,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卡斯特罗竟事先通过秘密渠道获悉了暗杀阴谋,并依然乘专机准时抵达巴拿马。他之所以如此从容不迫,是因为巴拿马警方在得到古巴方面的通报后,立即部署力量侦破此案,在卡斯特罗的专机到达之前,一举将4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事后,卡斯特罗曾幽默地说,"看来我这个人运气不错,上帝保佑我,没损伤一根毫毛。"他坚定地说,他对这种无耻的暗杀行动毫不畏惧,他愿意与这类游戏奉陪到底。

“冥王星行动”

为什么不幸会频频光顾卡斯特罗呢?其原因还要追溯到40多年前。1960年1月18日,美国中央情报局专门成立了古巴专案组。该小组设在西半球分部第四科。2月份的一天,杜勒斯来到总统办公室,与总统艾森豪威尔策划如何在古巴进行隐蔽行动。他带来了一叠U-2飞机拍摄的古巴糖厂的照片,说可以破坏糖厂,进一步搞垮古巴的国民经济。但艾森豪威尔却要求中央情报局及早处理掉卡斯特罗,不要围着糖厂浪费时间。他说:"我们应该制订一个方案,真正能对卡斯特罗干出点名堂来。"

于是,中央情报局根据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指示,制订了一套搞垮卡斯特罗的行动方案。负责隐蔽行动的副局长理查德·比斯尔全面负责此次行动。他把这次行动命名为"冥王星行动",暗杀卡斯特罗是这个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1961年1月22日,肯尼迪总统走马上任刚刚两天,杜勒斯和比斯尔就向新政府要员们献上了他们的"冥王星计划":在尼加拉瓜训练一支反古巴政府武装,在古巴海滩登陆,建立桥头堡,成立古巴"临时政府",引发古巴国内大规模的民众起事。登陆点定在猪湾。

同年4月14日傍晚,由1400名流亡者组成的"古巴旅"在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码头集结后,向猪湾挺进。这些人中大部分是地主、商人、律师和医生,其中有很多人都没碰过枪。他们当中,年纪最大的61岁,最小的只有16岁。晚上7时45分,他们在距离海滩2000米的海面上抛了锚。猪湾附近有许多暗礁,大船根本无法靠岸,流亡者们就利用附带的玻璃钢小船向岸边划去。

恰在这时,卡斯特罗的民兵小分队发现了登陆者。民兵们放起了长枪,登陆者听到枪声吓得四处逃窜,许多小船触上了暗礁,一些人纷纷落水,更多的小船不得不在离海岸150码的地方把人卸下,让他们携带着武器朝岸边游泳前进。枪声很快引来了古巴政府军,双方进行了一场激战。

黎明时分,古巴政府军的两架"海神"式飞机、两架T-33喷气式教练机和一架B-26轰炸机出现在海滩上空,对着海滩上正在登陆的入侵者和海面上的船队一阵狂轰滥炸。美国中央情报局的4架B-26轰炸机前来支援入侵者,被T-33喷气式教练机击中,入侵者的飞机纷纷爆炸,机上4名美国顾问全部丧生。

肯尼迪总统出动停泊在猪湾外面的航空母舰"埃塞克斯"号上6架无标记的喷气式飞机,为阻止卡斯特罗的飞机飞到猪湾上空。其余流亡者的空军力量则向卡斯特罗政府军发动进攻。

4月19日,登陆行动已达72个小时,入侵者溃不成军。美国海军不再恪守"美国人不参与这场入侵"的许诺,开始救助海滩上的入侵人员。但只有26人乘上美国舰艇,还有22人乘一艘帆船上了墨西哥海岸,其他人员全部成了俘虏。

美方一手策划的"冥王星计划"阴谋就这样被粉碎了。一年之后,经过多方交涉,猪湾入侵中被俘的1179名原"古巴旅"士兵获释回到美国。为此,美国还付出了3500万美元的代价,卡斯特罗把这笔钱投入到了福利事业上。

可是,"冥王星计划"的破产并没有妨碍美国间谍在古巴的冒险行动。1962年1月19日,肯尼迪指示,干掉卡斯特罗"是美国政府的主要任务,其他都是第二位的。无论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在所不惜"。

时任美国防部长的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后来回忆说:"我们在猪湾事件时期和以后对卡斯特罗简直是歇斯底里大发作。杰克·肯尼迪向我们施加压力,要我们收拾卡斯特罗。"

为除掉卡斯特罗,美国间谍花招百出

为除掉卡斯特罗,美国间谍曾利用黑手党这个老牌犯罪组织。巴蒂斯塔时期的古巴是不法之徒活动的天堂。那里贩毒、赌博等犯罪活动极其活跃,这些活动的主使者就是黑手党。卡斯特罗执政后坚决打击这些犯罪活动,黑手党因此遭受重挫。美国间谍了解该情况后,灵机一动,认为应该与黑手党联手对付卡斯特罗。因此中情局出价15万美元,与黑手党组织的山姆·吉安康纳、特拉菲坎蒂和罗塞利等人挂上了钩。吉安康纳是美国中西部黑手党的首领,美联邦调查局将其列为最重要的通缉犯,特拉菲坎蒂则是古巴黑帮的头子。黑手党擅长打黑枪,中情局希望黑手党用这种传统的谋杀方式,除掉卡斯特罗。但是,吉安康纳不同意这一做法,他认为这样做风险太大。卡斯特罗戒备森严,他到哪里去找这个不要命的杀手?罗塞利说,最好把事情干得漂亮些,既能置卡斯特罗于死地,又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经过一番苦心研究,他们想出一个简便易行,又能达到目的方法:下毒!

中央情报局的技术专家们试制成一种肉毒杆菌毒丸,并在猴子身上进行了试验,其效果显著。毒丸交给吉安康纳之后,中央情报局便日夜等待着卡斯特罗毙命这条"喜讯"的到来。

为毒死卡斯特罗,美国间谍双管齐下,又雇用了一个德国美女玛丽·洛伦兹,她是卡斯特罗的朋友。间谍给了她两个毒丸,让她想方设法接近卡斯特罗,伺机下毒。她把毒丸藏匿在一瓶冷肤霜里。回到哈瓦纳后,洛伦兹拿出冷肤霜,发现毒丸不翼而飞!原来,毒丸被冷肤霜溶化了。

卡斯特罗在民众中具有非凡的号召力。美国间谍承认,卡斯特罗不仅在古巴影响很大,对整个拉丁美洲也有影响,甚至在美国也有崇拜者。他口若悬河,声音雄浑,常常一开口就是几个小时,而且极富感染力。针对卡斯特罗的这一特点,美国间谍又想出一招毒计。他们计划在播音室里撒下一种类似******的药品,卡斯特罗一走进去就会头昏脑胀,胡说八道。中央情报局对这种化学物质专门做过试验,发现其性能极不可靠,只得忍痛放弃。

后来,中央情报局的技术部门又发明了一种能使人暂时失去判断力的药物,这种药物如果涂在香烟上,也会产生效果。因此,美国间谍希望卡斯特罗在发表重要讲话时能抽上一支。后来,美国间谍又想到,既然能把这种香烟送到卡斯特罗手里,就可达到杀害他的目的,既然能靠近他,就不必如此麻烦了!

卡斯特罗满脸络腮胡子,尤其是下巴上的又浓又密。美国间谍认为这是他男性魅力的根源所在。如果把这些胡子搞掉,说不定人民会对他失去兴趣。于是,美国间谍策划在卡斯特罗出国访问的时候,在他下榻的宾馆里下手。间谍们计划把一种铊盐放进他的鞋子里,这种铊盐脱毛能力极强,足以使卡斯特罗的胡子脱光。可惜这一天真的计划最终化为泡影。

为除掉卡斯特罗,美国间谍处心积虑,想出的招术五花八门,如:在卡斯特罗经常游泳的海滩安置装有炸弹的海蚌壳;为卡斯特罗特制潜水服,让他穿后重病不起;等等。

然而,美国间谍暗杀卡斯特罗的种种计划都以失败告终。如今,已经年过古稀的卡斯特罗仍然健在,而且老当益壮。

间谍组织——普京政权的坚强后盾

"西罗维基"的成员性质单一、非常团结,对普京高度忠诚,很少有人贪污。由此可见,间谍出身的普京,仍然依靠间谍组织作为他的坚强后盾。

在俄罗斯,有四分之一的政府要员,都从事过间谍活动。普京当选为总统后,前克格勃(谍报机构)成员和安全机构官员纷纷登上政治舞台,有的成为金融界的大腕。亚历山大·列别杰夫就是一位典型代表。

20世纪80年代,列别杰夫被克格勃派到伦敦当间谍。他身兼要职,既是俄罗斯储蓄银行总裁,又是航空公司的大股东。因此,他在伦敦常以嘉宾身份亮相于名流社交场合。

列别杰夫只是其中一例,像他这样从间谍摇身一变成为资本金融巨头和政府要员的人多如牛毛。据俄罗斯社会科学院提供的研究数字,2000多个最具影响力的政府和行业机构控制在间谍和特工们的手里。具体地说,有三个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是间谍出身;圣彼得堡石油公司的老板、斯拉夫涅夫石油公司的老总、圣彼得堡电话公司总裁和莫斯科中央水资源公司老总都是克格勃间谍出身。

一位不想透露姓名的间谍出身的莫斯科商人说:"以克格勃为背景的'西罗维基'成为惟一一块没有被腐败触及的领域",这也是俄罗斯老百姓支持他们的原因。"西罗维基"指的是忠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一个极其强大的政治团体,其核心成员是前克格勃间谍。从1988年到2003年,"西罗维基"在俄罗斯政坛的权势增长了12倍,且这一增长主要发生在普京执政的3年时间。

这位商人感慨万千地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间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士气危机",在驻外使馆里,"同事们都以怪异的眼光看你,都躲着你,就像你身上带有传染病一样"。紧接着,俄罗斯开始走资本道路了,新的经营方式频频出现,地方政府开始成立,联邦政府也急需修改宪法,建立新的法制体系,指导新的市场经济。"各种各样的分析报告需求量一夜剧增,而这时候人们才发现俄罗斯除了克格勃外的其他地方根本没有真正的分析家!一夜之间,间谍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因为只有克格勃的人才知道如何处理和分析情况,如何守口如瓶,而这正是政治家们竞选所需要的"。

列别杰夫坦率地说,驻外情报工作使他可以很容易地获得许多而且意义非同寻常的信息。因此,当市场经济到来的时候,能走在众人之前。"我了解英国和美国的经济情况。"这句话就是最好的证明。

"西罗维基"成员在俄罗斯政治和经济舞台上占据高位要职。许多分析家认为,"西罗维基"可能是俄罗斯首富被捕入狱最强大的幕后动力。

自从俄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后,普京政府与超级富豪之间的较量俨然已经成为最令人瞩目的政治事件,随之而来的"西罗维基"大摇大摆地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和那些张扬、狂妄的金融寡头相比,"西罗维基"的成员显得非常保守,因为"低调"是间谍最有力的武器,并且可以保护他们一生。以普京总统办公厅副主任伊戈尔·谢钦为例,这位克格勃翻译出身的权势人物居然把照片当成珠宝一样,很少赠予他人,甚至没有人见他去过照相馆。据说,他和当过20年克格勃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极其忠于普京,对任何不尊敬他的人都毫不客气。

霍氏每次到克里姆林宫时总是衣着随便,常常是短大衣,开领衬衣,用一位知名学者的话说是:"这个亿万富豪会见普京时居然不系领带。于是那些人公开告诉我说,这就是推翻亿万富翁的最后一根稻草。"

实际上,俄罗斯首富锒铛入狱可能并非普京总统的本意,因为普京总统清楚,这样做会影响部分国际投资者。由此而知,"西罗维基"才是真正的幕后策划者,其势力如此之大,以至于普京都无可奈何。俄罗斯社会科学院学者奥列加说:"这些人精通权术,他们不理解也不喜欢民主,他们认为普京总统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恢复他们克格勃时代的地位,找回他们当年拥有的特权。"

首富霍氏下台后,克里姆林宫办公厅主任博罗金因积极推进商业和西式改革,也主动下台。这样一来,"西罗维基"便取得了第二次辉煌的胜利。克里姆林宫就完全在谢钦和伊万诺夫的操纵之下。不过,普京打乱了"西罗维基"的算盘,他任命38岁的圣彼得堡律师梅德韦杰夫为办公厅主任,此人一走马上任就开始质疑逮捕霍氏一案。这说明,普京并非任由"西罗维基"发展,听之任之,也对其加以限制。同博罗金关系相当密切的俄罗斯政治分析家帕洛夫基斯一语中的:"普京是一个下棋高手,他能同时下几盘棋,统观全局,平衡力量。"

虽然"西罗维基"的势力十分强大,但他们决不会与普京争权。有政治分析家称:"首先大家应该先了解克格勃的心理学。他们往往是权力的工具,而不是权力的争夺者。"

叶利钦时代形成了一个政治团体——"大家庭",其间谍成员要么是寡头,要么是亲寡头的高层人员,早期的核心人物是著名寡头别列佐夫斯基,他曾把博罗金、霍多尔科夫斯基、阿布拉莫维奇等人推荐给叶利钦。他流亡海外后,博罗金成为核心人物。俄罗斯前副总理盖达尔概括"大家庭"的影响力时说:"在巅峰时期,他们中有7至10人有能力左右俄政府。他们可以随意撤换总理,推行任何一项他们希望的经济政策。"

前苏联崩溃后,俄罗斯间谍成了最大的"失意者",但一个同僚总统让前克格勃们找到了自信,他们团结起来,全力支持普京。"西罗维基"在俄政坛最高层的比例从1988年的4.8%上升到了2003年的58.3%。普京的由24人组成的联邦安全委员会多数成员都是前克格勃官员;全俄罗斯7个总统特使有4个来自前克格勃和军方;内阁12个部有4名部长属于"西罗维基"。"西罗维基"的成员性质单一、非常团结……对普京高度忠诚,很少有人贪污。由此可见,间谍出身的普京,仍然依靠间谍组织作为他的坚强后盾。

竞选州长,间谍助阵

马斯洛夫将自己与同伴称作"沙皇战士"。他们的政治手段充满了攻击性,这些间谍出身的政客为达目的常常无所不用其极。

在俄罗斯,间谍与政府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人都是凭借间谍的帮助,才得以身居要职,登上手握重权的宝座。马斯洛夫当选州长,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个例子。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斯摩棱斯克城被称为"犯罪中心",光天化日之下进行凶杀活动;职业杀手招摇过市;有组织犯罪现象屡屡发性。这一切对城中的50万居民造成了极大伤害。这些因素为间谍出身的马斯洛夫竞选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选战中,马斯洛夫根据广大人民渴盼和平与安宁的需要,利用自己的间谍经历,顺民意,得民心,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同时他以前的同事、斯摩棱斯克所在中央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也公开表示对他的支持。最终马斯洛夫以40%的选票成功当选。

当选后,马斯洛夫指派了一批被他称作"忠诚可靠的人"掌握州政府各个关键部门,其中掌握财政的维克托·赫罗尔说:"很多人和我一样离开情报部门追随我的将军。他需要他能够信任的自己人的支持。"当地媒体也很快发生了变化。一些媒体的编辑被迫出走,旧报社被查封,一份新报纸——《斯摩棱斯克报》立刻遍布全城。当年5月,这份报纸在一期中刊登了马斯洛夫32幅照片。

马斯洛夫将自己与同伴称作"沙皇战士"。他们的政治手段充满了攻击性:对原政府人员进行大幅度调换削减,但是原克格勃官员全被提拔重用;控制地方媒体;向犯罪宣战。这些间谍出身的政客为达目的常常无所不用其极。马斯洛夫就曾在选战中命令手下监视竞选对手普罗霍罗夫的一切活动。当时的副州长和女儿乘车外出时受了枪伤,司机被当场击毙,显然,这也是间谍们的"杰作"。

以色列间谍暗杀巴解副司令

"加利尔"冲锋枪的射速是每秒八发。瞬间,杰哈德仰面倒在地板上,随着又是一阵枪响,冲入室内的以色列突击队员几乎把他的身体打成了蜂窝状……

在巴勒斯坦人看来,4月16日是一个灰色的日子,因为在1998年的这一天,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领导人阿布·杰哈德惨死于以色列间谍手下!

大难不死

阿布·杰哈德1935年出生于巴勒斯坦加沙地带一个商人家里。为反抗犹太人,杰哈德的父亲和叔父曾多次被捕入狱。杰哈德从懂事的时候起,一种强烈的仇恨心理和雪耻欲望便充满了胸膛,就像在地壳下涌动的岩浆,虽然尚未喷发,那只是时机未到。

1965年,阿拉法特建立了"巴勒斯坦全国解放组织"。杰哈德随即加入巴解,在阿拉法特的领导下,这支具有6支老式英制步枪的巴勒斯坦革命武装,毅然在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土地上,打响了反以色列的第一枪。

阿布·杰哈德在巴解组织中很快露出才于,特别是在军事上,杰哈德组织的几次袭击均获成功,阿拉法特发现了这个人才,很快,阿布·杰哈德开始负责巴解的军事工作。

1973年4月10日,位于贝鲁特西区的巴解总部遭"摩萨德"(以色列间谍机构)派遣的一支精锐突击队袭击,数十名正在开会的巴解高级官员当场遇刺身亡,其中包括当时巴解最高军事指挥官卡万克·阿德迈。

阿布·杰哈德接替了阿德迈的职务。

杰哈德发挥了他的游击才干。伤亡惨重的以色列政府对阿布·杰哈德恨之入骨。一次,沙龙对摩萨德首脑艾德莫尼说:"你还等什么,为什么不派人干掉那个家伙!"

艾德莫尼当然想干掉杰哈德,早在巴解撤出黎巴嫩时,杰哈德就上了摩萨德的黑名单,艾德莫尼曾派了两组间谍去刺杀他,但都没有成功。

1986年4月,艾德莫尼再次派出了特别行动小组。这次,艾德莫尼觉得把握很大,在******的一名以色列间谍打入了巴解组织,他能提供较为准确的杰哈德行踪。

杰哈德也早就知道他上了以色列特工部的黑名单,所以他有极严的武装保护,行无定踪。前两次以色列的暗杀没有成功,都是因为无法准确地确定杰哈德的行踪。而这次,以色列成功的可能性由于有了"内线"情报而变得大起来。

摩萨德的特工小组以不同的身份潜入******。很快,他们接到情报,知道杰哈德将在第二天参加巴解的一个会议,然后将在中午12点会议结束后前往一个巴解基地视察,摩萨德的内线还告诉了特工小组杰哈德将乘坐的汽车车牌。

根据情报,当夜特工小组找到了这辆汽车。他们设法引开了守车的警卫,小组里的爆破专家在车上安装了定时炸弹,把炸弹爆炸时间定为12点10分。行动之前,特工小组研究了杰哈德的习惯,发现作为军事领导人的杰哈德十分守时,所以估计杰哈德会准时于12点结束会议,12点5分登上汽车,这样,汽车只需行驶5分钟,炸弹将把汽车炸成碎片。

第二天上午10点半,特工小组就潜伏在拉马赫大街周围,杰哈德正在这条大街的马拉酒店开会。酒店周围布满了手持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的巴解战士,特工小组的爆破专家从远处一眼就看见了那辆装有定时炸弹的车正停在酒店门口。12点3分,从楼上下来一批人。有一个人在巴解战士的前呼后拥下上了那辆汽车,由于距离较远,再加上巴解战士都用身体护着那人,以色列间谍无法确定那人是谁,车在12点6分发动,还没开出拉马赫大街,一声巨响,汽车被炸翻在街上。正当以色列间谍为除去一个心腹大患而高兴时,杰哈德第二天却出现在******电视台上谴责以色列的恐怖行动,"他们吓不倒我。"杰哈德说。

原来那天杰哈德恰巧有一重要事情去处理,没有按原定计划视察基地,而委托他的副手前去视察,所以逃脱了这次谋杀。

血染寓所

以色列间谍吸取了上次暗杀失败的教训,又精心策划了暗杀杰哈德的行动。一份详细的计划报给了以色列的内阁,沙米尔批准了这一计划,并责成国防军参谋长薛姆龙中将负责此事。

薛姆龙中将会同艾德莫尼对行动的最后细节进行了充分考虑,任命以色列突击队首脑胡埃德·巴拉克少将为行动总指挥,由宾亚明少校率领突击队实施谋杀计划。

宾亚明少校是以色列突击队出名的军官,他参加过1976年的恩培德机场抢救人质行动。他表现出色,备受青睐,薛姆龙一听这次是由他率领突击队,非常放心。

参加这次行动的有以色列的特工部、海军的蛙人部队和陆军特种部队。这3个部门组成了一支约30人的突击队,队员大多精通阿拉伯语,善长射击、爆破、格斗、化妆和跟踪,潜伏在******的以色列间谍提供了杰哈德在******的住址、活动和警卫情况,突击队根据这些情况进行了多次模拟袭击训陈。

4月的******,风景如画,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如潮水般涌入这个地中海之滨的美丽国家。14日,21名以色列突击队员伪装成黎巴嫩游客,进入******境内。当天上午,其中3名突击队员拿着伪造的证件,在******三家旅游汽车公司各自租用了一辆汽车。下午,他们特地驾车去杰哈德寓所附近进行了观察。

杰哈德寓所是一栋白色的两层小楼,周围有两米高的围墙。寓所周围树木葱笼,花草清香,气氛恬静而宁谧,这里是******有钱人和外交官官邸所在区。

4月15日晚,由8男1女组成的暗杀小组乘坐以色列海军潜水艇,沿地中海潜至******近海,在那儿,摩萨德早就派出4名间谍划着小舟等待他们。宾亚明暗杀小组搭上小舟后,小舟即向首都******市近郊海滩划去。拂晓时分,在约定的地点,暗杀小组偷渡上岸,早有人在那儿接应他们,运载他们的以军潜水艇则潜回******领海外深水区待命。

宾亚明少校的暗杀小组登陆后,前来接应的以色列间谍用车将他们运往一个秘密联络点。在这个联络点,暗杀小组全都改换了橄揽色的******国民军夏季制服,惟一的女成员也摇身一变,成了"随军记者"。

4月16日午夜,一辆挂着"出租"标志的轻型旅行车,驶入西迪布赛特区的一条偏僻街道。昏暗的路灯下,还停着另外两辆轿车,车内是摩萨德傍晚前派出的侦察人员。

旅行车厢门打开,从里面闪出4名身穿黑色夜行服的蒙面男子,他们迅速与轿车上的2男1女汇合,开始向巴解总部警戒区接近。他们正是宾亚明少校的暗杀小组。以色列派出的其他间谍也随着暗杀小组散在四周,准备在有意外情况发生时随时狙击前来增援的巴解部队。

巴解总部占地约9公顷,警戒区外层有一道带隔离沟的铁丝岗,除了入口处有门卫哨兵外,一组4人的游动巡逻兵每20分钟出现一次,这些情况,以色列间谍早就侦察得一清二楚。

巴解在******的戒备程序没有在黎巴嫩时那么严格。巴解领导人认为******远离以色列,不像黎巴嫩与以色列接壤,所以巴解就不必搞得那么紧张。1985年,阿拉法特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达成了一项协议,阿拉伯方面不再袭击以色列境外的犹太平民,以色列也答应作相应的保证。按照这个协议,巴解认为以色列间谍不可能到******来袭击他们。

这时,以色列暗杀小组的全体成员已从两处被剪断的铁丝网缺口处通过警戒区,钻进了距阿布·杰哈德住宅仅30米的一处暗沟。宾亚明少校命令一个队员守候在这里,按照计划刺杀任务完成后,担任监视、掩护的2个人在这里,与执行刺杀任务的4人小组汇合后一起撤走。

午夜1点30分,杰哈德寓所的围墙大门打开了,一辆高级轿车飞驰而入,车内走出一位腰佩左轮手枪,中等身材的男子。他就是杰哈德。潜伏在杰哈德寓所的宾亚明少校用红外激光夜视望远镜确认了这人就是杰哈德,但他并没有马上下达进攻命令,他向身旁一个背着发报机的队员做了个手势,这个队员立即用简短的电码发出了信息。

就在这时,距******领土外70公里,以色列空军一架装有先进电子干扰器的波音707飞机,已在距地面5000米的上空,盘旋了一个半小时。当机上报务员报告说收到信号时,机长命令:"开动机器。"

从这架电子干扰飞机里发出了强大的电子干扰电波,整个赛义德地区的通讯设备全部失灵。与此同时,在外面配合行动的以色列间谍立即切断了杰哈德寓所和当地警察局联络的电话线。

"检查装备。"宾亚明少校低声命令道,所有的突击队员迅速地检查了武器装备,并都戴上了只露两只眼睛的风帽。

"枪上膛。"宾亚明少校又一次下达命令。

随着一阵轻微的机械撞击声,6支压满子弹的手枪打开了保险,"加利尔"冲锋枪也套上了消音器。有了消音器,5米之外只能听见很小的碰撞声。

宾亚明一看手表,1点58分,他再看了看报务员,报务员打开电台。耳机中立即响起一阵无线电噪声,这表明空军已收到他们的信号,正在放射干扰电波。此时,******市所有的无线电通讯,已被来自境外的以色列电子干扰机施放的干扰所切断。

报务员对少校点点头。

"上!"宾亚明少校低声地命令着,第一个跳出暗沟,直奔杰哈德住宅。另外几名队员紧随其后,冲向目标。

午夜,杰哈德住宅十分寂静,只有东西两侧的楼梯口时常传来轻轻的脚步声。那是卫兵来回踱步的声音,以色列间谍早就调查清楚,在这个寓所里,除了杰哈德一家外,巴解还专门给杰哈德派了2名卫兵,另有一个看门的巴勒斯坦人。

在最前面的宾亚明少校从还没关好的大门冲入院子,2名卫兵感到有异,手持冲锋枪向门口跑来,当他们看见几个黑影子正向房屋冲来时,宾亚明的装有消音器的冲锋枪响了,两个卫兵还没来得及叫一声就被击毙了,另一名突击队员也开枪击毙了看门人。

杰哈德回家后,妻子乌姆和女儿哈娜回各自的卧室休息,杰哈德则到二楼办公室伏案工作。不久,一向警惕性很高的杰哈德听到了异常的声响,多年的武装斗争养成了他敏锐的直觉。他马上意识到有情况,立即掏出随身携带的手枪,转身打开阳台的门侧身观察。他看见3个身着黑色夜行衣的蒙面人手持冲锋枪正向楼梯冲来,另外有几个闪现不定的黑影,由两侧高约2米的围墙翻下,快速穿过前院草坪,向楼门口扑来。

杰哈德站在暗处开枪抵抗,枪声划破了******市宁静的夜空。两名以色列突击队员应声倒下,宾亚明少校发现了开枪的杰哈德。

"在阳台上。"少校叫了声,接着手中带有消音器的冲锋枪喷出了长长的火舌,杰哈德左腿受伤,跪在地上,就在这一瞬间,突击小组的另外两名突击队员已冲上二楼,杰哈德正在换弹夹,一梭子弹击中了他的胸部。

"加利尔"冲锋枪的射速是每秒八发,瞬间,杰哈德仰面倒在地板上,随着又是一阵枪响,冲入室内的以色列突击队员几乎把他的身体打成了蜂窝状,杰哈德中弹70余发,射来的子弹如此密集,连杰哈德的手枪都被打得粉碎。紧随在后的暗杀小组的女突击队员则用摄像机将暗杀经过和现场拍摄下来,另一名以色列间谍也拿出照相机拍下了杰哈德的尸体照片。

听到声音,首先跑到办公室的是杰哈德夫人乌姆,她刚跨入门内,就被一名以色列突击队员用枪逼到墙边。随后赶来的女儿哈娜,也****着阿拉伯语的以色列突击队员赶到她母亲身边。杰哈德遍布弹痕的遗体被翻动着,从不同的角度拍下来。与此同时,宾亚明少校下令报务员与巴拉克少将联系,少将下令"撤退"。

杰哈德遇害后,在阿拉伯国家以至世界引起强烈反应,世界上许多国家强烈谴责以色列当局的这一恐怖行径,******总统下令成立一个委员会,负责调查杰哈德遇刺事件,内政部长则驱车前往杰哈德寓所亲自指挥调查,巴解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发誓:一定要严惩凶手,为杰哈德报仇!

离奇的美国间谍失踪案

美国官员认为,和十多年前被捕的以色列间谍波拉德一样,马提塞也是吃里扒外、为以色列挖美国墙角的角色。

杰里迈亚·马提塞是美国的一名间谍,曾担任"美国陆军预备役情报支持中心"的重要职务。2003年8月份,这位间谍神秘地消失了。由于地位重要,马提塞掌握了许多重要情报。美国陆军虽然查明他同一名已婚妇女的关系,但怎么也找不到他的人,军方只能宣布他"在没有休假的情况下缺席"。

由于马提塞皈依了犹太教,因此,美国军方分析马提塞可能"去"了以色列,而且很可能携带了大量机密文件。

美国官员认为,和十多年前被捕的以色列间谍波拉德一样,马提塞也是吃里扒外、为以色列挖美国墙角的角色。另有消息说,对于马提塞的下落,以色列高层都非常清楚,可能正打算用他来交换还在美国监狱服刑的"传奇间谍"波拉德。

美国军方的消息得到了自称是马提塞女友的里基·尼夫的印证。她在接受以色列电台采访时表示,因为热爱以色列,马提塞受到了迫害,被迫逃离美国。她声称,马提塞"戴着假发和络腮胡子,化装离开了美国",身上还携带了机密情报。她还说,马提塞已经逃到了叙利亚。

但种种猜测和传闻立刻遭到了以色列方面的驳斥。以官员称,将马提塞与十多年前的波拉德相提并论"是荒谬的"。尼夫情绪"不稳定",她的话根本不足信。所谓"交换人员"一说,更是遭到以色列国防部副部长的断然否认。

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以色列派出许多警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搜捕行动。终于找到了马提塞。

不过,对于美以两国的兴师动众,马提塞本人似乎感到出乎意料,对于尼夫的说法,他更是表示"不可理解"。马提塞说,他来以色列是旅游度假的,度假完了以后自然会回国。他否认自己是一名间谍,当然也不承认泄露任何秘密。

随即,马提塞和得克萨斯基地取得了联系,在电话中,他汇报了自己的活动情况。8月22日,马提塞"自愿"登上了返回美国的班机。轰动一时的间谍失踪事件,就这样不了了之。

回顾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实在让人不可理解,马提塞这次以色列之行的真实意图,恐怕只有美、以两国的高级领导和他自己本人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