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谍战
120600000003

第3章 战争中的“杀手锏”

海湾战争,美军情报何处来?

美国人从法国、瑞士和日本等国在伊的承包商手里,轻易地获得了伊拉克的防空、电话、电力、燃料系统的情报,就连萨达姆总统府地下掩体和指挥与控制中心的图纸,以及具体操作方式都搞得明明白白!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湾战争中的许多内幕已被人们揭开。但是,战争中最核心的部分——美军对伊情报战内幕,却始终是一个令人难解的谜。

刊登在《星条旗报》上的一篇文章,首次披露了美军获取情报的方法。出乎人们意料的是:现代战争中的情报战工具,并非只是空中的侦察机、地面的侦察兵和天上的间谍卫星。美军获取情报的手段多种多样,令人防不胜防。稍有不慎,对手就会在战争爆发时受到惨重的损失。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仅一天,驻马里兰州米德堡基地的美国陆军情报大队奉命开始进行人力情报搜集,以支持美军中央总部的行动。情报大队和美国中情局联系处最先挑选伊拉克移民和到过伊拉克的外国人下手,盛邀他们"座谈",从他们有意无意的谈话中套取对美国有价值的有关伊拉克的情报。

得到"鱼饵"之后,美军方情报部门很快撒开大网,并逮住了两条最大的"鱼",是两名伊军前高级将领。第一名伊军前高级将领的代号是"怀斯2901",他的真实身份是侨居德国的伊军退役少将。伊拉克军队刚一入侵科威特,国防情报局立即与"怀斯2901"联络,并且派一名上校飞赴德国与其面谈,以了解"伊军核心内幕"。后来,国防情报局索性派专机把"怀斯2901"接到华盛顿,直接向国防部作战小组汇报。"怀斯2901"向美国国防部作战小组提供了他对形势的评估和分析,随后局势的发展情形证明他的判断十分准确。

另一条大鱼的代号是"ZAR-0002-91",他给美国国防部提供了有关伊军行动的最新情报。"ZAR-0002-91"是伊军入侵科威特后叛逃到沙特阿拉伯的伊拉克军官。美国人如获至宝,中情局、国防情报局、陆军第513军情旅作战支援支队都派出最精干的人马对其进行轮番询问。这些情报部门从"ZAR-0002-91"的身上榨出了100多份情报,此人帮助美军辨别出数十个伊拉克领导人和军队指挥与控制中心目标,所有这些目标随后都遭到美军毁灭性的打击。最快的时候,这名伊军军官刚供出目标情况没几小时,美军的战斗机就成功袭击了所指认的目标。

美国的一份绝密报告承认说:"一些前伊拉克军人为美国提供了伊军作战行动和作战能力的绝对内幕,这是再先进的间谍卫星和间谍技术都无法搞到的。"

美军"沙漠盾牌"行动开始后的某一天,美国国防部军事情报办公室负责人约翰·华登上校正向在座的情报官们介绍"远雷"情报行动方案。正在这时,一名中情局情报官员不请自到,该官员自我介绍说:"我叫史密斯,中情局情报官。"这位前中情局驻巴格达情报站站长用低缓的语气郑重地向在座的诸位介绍他所知道的巴格达主要建筑的详细情况。他指着间谍卫星拍下的伊拉克情报局大楼的大幅照片说:"我在伊拉克情报局局长办公室里吃过午饭。看,就是这间可以鸟瞰巴格达扎瓦拉公园的顶层办公室。"华登急忙兴奋地打断他的话:"大家记好了,这间办公室就是我们攻击的首要目标!相信伊情报局最重要的档案和通讯系统应该与这间局长办公室相差不远!"

实际上,除了史密斯这样的专业间谍人员,美国人还从法国、瑞士和日本等国在伊的承包商手里,轻易地获得了伊拉克的防空、电话、电力、燃料系统的情报,就连萨达姆总统府地下掩体和指挥与控制中心的图纸,以及具体操作方式都搞得明明白白!

美国间谍在伊拉克窃取的这些重要机密,为美军多次军事行动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间谍打入爱尔兰共和军内部

鲁伯特完成了任务,便逃离是非之地,躲进安乐窝;但爱尔兰共和军却因此被搞得一片混乱,陷入危机之中。

一位名叫鲁伯特的美国人在爱尔兰共和军组织内部工作长达数年之久,并因深受赏识而被委以重任。后来,共和军发现鲁伯特竟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一名间谍。

鲁伯特出生于美国,带有德国血统,并且经济背景十分复杂。这些条件决定他并不适合做间谍,但是,鲁伯特的女友极其同情爱尔兰共和军,他受其影响,便在1992年同女去了爱尔兰,由此开始了解这个国家。

1995年,为了逃避债务和美国的高额税收,他再次来到爱尔兰。大概就在这段时间,他从事了间谍活动。

鲁伯特由于精明能干,很快赢得上司的赏识,被任命为爱尔兰共和军驻美国筹资机构的联络人。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当时爱尔兰共和军高层对他的信任。在一次和共和军高级官员的会晤中,鲁伯特的同事罗宾逊表示怀疑内部有卧底,而这位官员却断然否认:"这不可能,我们在美国只有一个联络人,他就是鲁伯特。"言外之意,鲁伯特是完全值得信任的。而事实证明,正是这位让人深信不疑的人使爱尔兰共和军陷入了尴尬境地。

实际上,鲁伯特的一言一行并不是滴水不漏,无懈可击。他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方面,不知不觉间已露出了马脚,他的一些异常表现逐渐引起了同事们的怀疑。在其同事维托维茨的眼里,鲁伯特是来分化这个组织的。他提拔维托维茨,并要她代为起草新闻稿,还故意在其他同事面前宣称,维托维茨比谁都写得好。这样,鲁伯特便挑拨了同事间的关系。

维托维茨还说:"鲁伯特总是尽量避免拍照,而且很喜欢收集各种票据。现在看来,可能是鲁伯特为了向他的上司多要些钱吧。"

鲁伯特经常搬家,但他从不把住址和电话号码告诉同事。曾经参加过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的罗宾逊对此就感到非常奇怪。此外,鲁伯特虽然很有钱,却从来不向组织捐献,这可能是联邦调查局为了避免给人以资助爱尔兰极端军事组织的口实而故意这么做的。1999年,鲁伯特参加了一次爱尔兰共和军的会议。就在那时,他参观了共和军的一个秘密武器库。不久以后,这些武器被警方缴获了。

接二连三的事件逐渐加深了人们对他的怀疑。奥马爆炸案发生后,鲁伯特就被上司召回到芝加哥,并被保护起来。

鲁伯特完成了任务,便逃离是非之地,躲进安乐窝;但爱尔兰共和军却因此被搞得一片混乱,陷入危机之中。人们还无法确知鲁伯特究竟窃取了多少机密,有人怀疑他曾对同事的电脑中的文件做过手脚。

这桩间谍案更引起了共和军内部的激烈争论。有人指责高层人员"是非不分,冥顽不灵",以致现在组织内部人人自危,彼此失去信任。爱尔兰共和军内部本来就非常松垮,现在变得更加脆弱了。

美国间谍潜入伊拉克保密局

史蒂芬发出一阵甜甜微笑,然后一甩胸前的长发,微闭双眼,斜倚在柔软的沙发上,轻轻晃动着修长、性感的双腿……

1990年,美国决定对伊拉克采取"沙漠"行动。为了保证这次行动一举成功,美国急需搞到伊军的战略防御计划以及其他绝密情报。这个无比艰巨的任务又落在间谍身上。

8月11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辆出租车穿过沙东闹市区,停在一个电话亭旁,一位打扮入时的小姐从后座里款款走下车来。她向四周张望了一下,随即走进电话亭。

"喂,是奥里萨上校吗?我是史蒂芬,请原谅我此时给你打电话。"

"我知道是你,史蒂芬,但我不想再见到你。"话筒里传来一个火气很大的男人的声音。

"奥里萨上校,亲爱的,对女士说这样极不礼貌的话是有失身份的。告诉你吧,有些事,我想通了。哦,先听我说,告诉我,你今晚有时间吗?"

"你神经质啊,现在是什么时候?我没有时间和你闲扯!"

"亲爱的,请先安静些好吗?你现在不愿见我,说不定今后再也见不到了。明天抽半天时间吧,我开车在沙巴什大街等你,记住,如果你不来,不要后悔。"

小姐"啪"的一下把电话挂断了。

奥里萨上校拿着"嘟、嘟"忙音的电话说:"一个古怪的女人。"

奥里萨嘴上这样说,但内心深处却掀起层层波澜。

1989年四月份的一天晚上,身为机要保密局负责人的奥里萨上校,脱下军装,换上白色阿拉伯大袍,去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宴会,经朋友施莱辛格的介绍,认识了一位风姿翩翩的舞蹈演员史蒂芬。

史蒂芬正值而立之年,身材窈窕,体态娜婀,跳起阿拉伯舞来,一举手,一投足都极有魅力。听朋友说,史蒂芬至今仍然是独身。虽然史蒂芬年龄不算小了,但她的容颜和身躯却比一般少女更加充满着青春活力。奥里萨上校从认识她以后,便经常邀约她,并且深深地爱上了她。

有一天,奥里萨上校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史蒂芬小姐的住处。室内摆设很简陋,除了一张大大的可作睡觉用的沙发外,还有室内四周墙脚处的几根霓虹灯管,此刻正散发着幽幽的迷人色彩。

奥里萨的突然来访,早已在史蒂芬的意料之中。她微笑着和奥里萨上校闲谈着。

"奥里萨上校,你是一位十分英俊、威武的军人,我常常怀疑自己已经爱上了你!"

"史蒂芬小姐,说真的,你那迷人的笑脸,优雅的谈吐,尤其是你那绰约的身姿,每一幕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令我心醉神迷。史蒂芬,我、我冒昧地问一句,"奥里萨显得很激动,"我配得上你吗?史蒂芬,我爱你,我实在太爱你了!"

史蒂芬发出一阵甜甜微笑:"尊敬的奥里萨上校,我崇拜你的一身威风,但我不欣赏你的感情用事。"史蒂芬一甩胸前的长发,微闭双眼,斜倚在柔软的沙发上,轻轻晃动着修长、性感的双腿。

奥里萨缓缓移到史蒂芬身边,说:"史蒂芬,以我现在的地位,难道配不上你吗?你说,你说!"奥里萨说着扑向史蒂芬,两人随即一阵狂吻。

突然,史蒂芬如梦惊醒,睁大双眼,使出全身力气,猛地将奥里萨推开,随后站起身。

史蒂芬的这一举动,令沉浸在极度兴奋中的奥里萨出乎意料,可他兴致正浓,于是又一次扑向史蒂芬,史蒂芬只轻轻一闪,扑空的奥里萨踉踉跄跄,伏在沙发上咆哮着:"亲爱的,答应我,我……"并想再次冲过来。

谁知,史蒂芬大吼一声:"当兵的,请你放老实点儿,再敢胡来我对你不客气了。"

奥里萨站住不动了,痴呆地望着史蒂芬。史蒂芬轻抬手臂慢慢整理着凌乱的发丝说:"奥里萨上校,想想看,我如果就这样属于了你,就凭你现在的地位能让我得到幸福吗?"

史蒂芬走近奥里萨:"亲爱的宝贝,我不是不爱你,但我也要想想前途。傻瓜,你现在的钱还不够住一个月的高级旅馆呢。"

"那怎么办?"奥里萨上校急着说。

"一点儿也不难,"史蒂芬一双玉臂轻轻搭在奥里萨肩上,"你手中就捏着大把的钱,只要你将保险柜中的文件拿出来,我们就可以远走高飞了!"

"你,你要我出卖国家机密,不行,坚决不行……"

"那就请你离我远一点儿,我不喜欢一个穷光蛋!"史蒂芬蔑视着说。奥里萨听后,心乱如麻,不知如何是好。

最终,奥里萨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史蒂芬的住处,从此再也不踏进这里一步。但他已迷恋上史蒂芬,她的倩影总是在他眼前闪动。

今天,史蒂芬又找上门来了,她说想通了,是什么呢?她还说……

管她是什么呢,见一见她再说!

8月12日,奥里萨上校来到沙巴什大街。他身着军服,显得格外威武。刚一站定,一辆小轿车停在了他的身旁:"还愣着干什么,奥里萨上校,快上车!"车里的是史蒂芬。

奥里萨刚上车坐定,史蒂芬熟练地驾着车向巴格达南面驶去。

"好长时间不见了,你还是那么精神,近来一定很忙吧?"多日不见的史蒂芬似乎更加迷人了。

"忙得很,战争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的敌人很强大,绝不可掉以轻心。"

"亲爱的,我们今天不谈这些。我要带你去一个好地方。"

"什么好地方?"奥里萨急着问。

"巴比伦古城。"

"我的小姐,现在可是非常时期!"

"正因为是这样,所以我才要你去。"说话间,小轿车出了城,风驰电掣般向着巴比伦古城驶去。

大概是由于战争气氛的缘故,当史蒂芬和奥里萨来到这里时,发现游人少得可怜。史蒂芬又一次劝他远离战争,"去一个美丽而和平的国度"。

奥里萨点燃一支香烟,深深地吸了一大口,对史蒂芬说:"有什么事以后再说吧,今天我还要回去,要处理重要的事。"

史蒂芬略略沉思了一下,答应道:"你等我一会儿,我们马上就回去。"说完独自到了古堡背后。

奥里萨不知道史蒂芬去干什么,他吸完一支香烟,不见史蒂芬,便来到古堡后四处张望,这里游人更是稀少。奥里萨没有见到史蒂芬,便喊叫起来:"史蒂芬!史蒂芬!"

"别叫了,史蒂芬不存在了。"奥里萨清楚地听到背后一个冰冷的声音。

奥里萨转过身来,不禁毛骨惊然——一个蓄着仁丹胡,穿着军装的人拿着带消音器的手枪正对着自己。这人有些面熟,奥里萨惊讶道:"你……"

"闭嘴,我早知道你不会合作,当你的爱国军人去吧!"话音刚完,随着"啪、啪、啪……"一连串低沉的枪响,奥里萨倒了下去。仁丹胡靠过去刚想搜身,一个好奇的游人朝这边走了过来,便闪身躲进古堡小巷里。游人看到身上淌着鲜血的奥里萨,便去搀扶他。这时,仁丹胡再次闪出,对着游人头部猛地一击,他昏了过去。仁丹胡在奥里萨衣袋内掏出钥匙和证件放在身上,将手枪握在被打昏的游客手上,然后逃之夭夭。

没多久,几名警察赶到出事地点,带走了那位被打昏的游人……

一个多小时后,仁丹胡出现在机要保密局大门口。他向哨兵行了一个军礼,递上证件。门卫哨兵看了他一眼,说:"请进吧。"

仁丹胡进了保密局,大大方方地向楼内走去,每路过一个哨兵,他都礼貌地行个军礼。他来到靠近保密室的隔壁,走了进去,见里面放着茶盘,便倒上水,端着走进保密室。办公桌前一个伏案写作的军官听见有人进来,头也不抬地说道:"好你个奥里萨,你上哪里去了,上司命令我们要快点将防御设施图交到他那里去。"

"朋友,我知道了,谢谢你的提醒,我马上就办。"仁丹很有"礼貌"地回答。

伏案军官听见声音不对,于是抬起头来,眼前的景象立刻把他惊呆了。仁丹胡在一只茶盘的掩护下,将枪口对中了他的脑袋。他本能地去拉抽屉,可是一切已经来不及了,"啪、啪……"几声枪响过后,点点血花喷在了墙上,军官永远地伏在了办公桌上。

仁丹胡迅速关上门,伪造了一个自杀的假象,掏出奥里萨的钥匙,打开保险柜,里面装的全是伊军的作战计划和各种重要图表。

原来,史蒂芬和仁丹胡都是美国派出的间谍,他将这些绝密文件装入手提包后,大摇大摆地走出保密局。就是这些绝密文件,为美国的"沙漠行动"立下了汗马功劳。

“闪电猎手”——以间谍刺杀萨达姆计划流产始末

按照此计划和刚才看到的实际推演过程,萨达姆必死无疑。直接负责这次"闪电猎手"行动的以军参谋长好像看到了面前的鲜花、荣誉和掌声……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向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发射了28枚"飞毛腿"导弹,给以色列带来严重灾难。以色列当局认为,萨达姆是一位独裁统治者,这一笔账应当由他来偿还。要报复伊拉克、削弱伊拉克,需要首先除掉萨达姆这个心头之患。海湾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开始实施"闪电猎手"计划,准备刺杀萨达姆。

萨达姆行踪隐秘,每天换一个地方,睡觉的地方多达250多处。使用武力抓捕,当然不可能。运用飞机或导弹对巴格达萨达姆指挥部突袭,同样不能解决问题。经过认真研究,以色列方面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派出间谍,首先摸清萨达姆的活动规律,他在某一天的准确住处,然后再行突袭。

1992年6月13日,一个自称是伊拉克后裔的阿根廷商人来到伊拉克商业部,声称要对物资奇缺的祖国进行巨额投资。他叫安德鲁斯·霍尔,中等个,黄头发,脸庞黑红黑红的,标准的伊拉克人模样。安德鲁斯的到来似乎给死气沉沉的巴格达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他在巴格达近郊投资修建了一座高级跑马、赛车场,并在市内开设了几处高级夜总会。很快,新设的豪华娱乐场所吸引了伊拉克上层社会的注意。不到一个月,巴格达的银行家、巴士拉的石油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高级将领们便频频出入其间。

大亨安德鲁斯与伊拉克上层人物的频繁接触,引起了伊反间谍部门的注意。但反间谍部门派往阿根延的特工带回的情况与安德鲁斯本人所说的情况完全一致。于是,安德鲁斯得到了伊拉克上层的完全承认。渐渐地,萨达姆的长子乌代和三个女婿也认识了这位风度翩翩、一掷千金的巴格达新贵。乌代素有收藏赛车的嗜好,安德鲁斯一掷千金的气度和他的豪华赛车很快就征服了萨达姆总统的这位大公子。安德鲁斯也就获得了出入伊拉克重要场所的特权。

一个月过去了,安德鲁斯虽然忙于修跑马场,开夜总会,应酬乌代这样的伊上层人物,但一刻也没有忘记来巴格达的目的和任务。

1992年7月14日,以色列谍报机构摩萨德总部大楼机要室。保密电台收到了一组发自巴格达的神秘电波。随着译电员在电脑屏幕上飞快地打出情报,摩萨德首脑欣喜若狂地说:"巴拉维成功了!",原来,这位在巴格达的"阿根廷巨商"安德鲁斯·霍尔正是以色列摩萨德间谍巴拉维。

巴拉维此次巴格达之行肩负着重大使命:迅速查清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办公、睡觉、行动的准确位置和生活规律。

巴拉维不愧为以色列的超级间谍,他很快就获得了所需要的重要情报。曾担任过萨达姆替身的阿里向他提供了萨达姆详细的活动规律。

1992年8月1日,西欧某国。以色列间谍秘密约见了那位刚刚逃出巴格达的萨达姆总统的替身。这位名叫阿里的替身,出生于伊拉克北部山区,1988年加入了伊拉克的共和国卫队。1990年,当时还是一个士兵的阿里在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里被萨达姆的儿子乌代看中,因为他太像萨达姆·侯赛因了。阿里很快被接到巴格达的一处秘密住所。阿里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伴随在萨达姆的左右,仔细观察和模仿他的言行举止。很快,连萨达姆身边的卫士也分辨不出真伪了。1990年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后,阿里曾作为萨达姆的替身前往前线鼓舞士气。

海湾战争,阿里看清了萨达姆的无能,看清了伊拉克的军心涣散、人心浮动、政局越来越不稳定,更看清了萨达姆家族,特别是乌代等人的专横跋扈。因此,海湾战争结束后,阿里利用秘密出访的时机叛逃了。

阿里提供的细节情报,使以色列第一次全面、详细地了解到萨达姆的活动规律和地点。不久,巴拉维再次从巴格达发来一份密电:萨达姆将按计划前往家乡提克里特度假。巴拉维获得了此次活动的准确时间和详细的行车路线及住址。刺杀萨达姆·侯赛因的天赐良机到了!

提克里特,萨达姆的家乡,离巴格达约200公里,清清的底格里斯河水从旁边流过,是整个伊拉克国土上少有的平原地区,同时也是古代巴比伦的发祥地,物产丰富,景色宜人。萨达姆把别墅建在这里,无论是从环境、乡情、安全角度,还是从离首都的距离来说,都是很合适的。8月25日,萨达姆就要来到这里小住。

以色列谍报机构接到巴拉维的绝密情报后,立即向内阁作了报告。以色列总理拉宾立即指示参谋长埃胡德·巴拉克将军亲自组织这件事。巴拉克领导下的总参谋部很快制定了"闪电猎手"突击行动计划,并得到批准。

巴拉克将军在选择突击队时,选中了直属以色列总参谋部的最秘密的269突击队。这不仅仅因为巴拉克将军以前是269突击队的队长,更是因为269突击队的优秀素质和赫赫战功。1991年海湾战争期问,该突击队曾同英国特别空勤团一道打入伊拉克国境,寻找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发射位置,因此269突击队对伊拉克的作战环境有着很清楚的了解。此次行动选出的30名突击队员多半是参加过海湾战争的军官。

巴拉克在考虑了种种突袭方案之后,决定采用1986年美军袭击利比亚的方式,即按巴拉维提供的情况和萨达姆别墅的具体位置,使用空中航空编队,途经地中海上空进行第一次加油,尔后转向东北,在接近土耳其时,沿其南部边界飞行,并进行最后一次加油,在抵达东经44度左右时,以15米超低方式直向萨达姆别墅飞去。其突击机群的组成是:两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其中一架专门作为空中指挥通信枢纽,随时保证突击队与大本营的通信联络;两架空中加油机,专门为护航的战斗机加油;8架F-15战斗机,担负空中掩护;还有两架是运载突击队员的直升机。

按巴拉克部署和"闪电猎手"计划,以色列内格夫沙漠模拟训练中心,很快建起了"萨达姆别墅"。别墅主体楼、左侧通信房、右侧警卫宿舍,个个栩栩如生,同真实度假别墅的比例完全一致。以军袭击萨达姆的突击队就在这里展开了夜以继日的高强度、高难度训练。

1992年8月23日,以色列进行了"闪电猎手"计划的最后一次演习。再隔3天,就将实施真正的"闪电猎手"计划。

这天清晨,突击队长、中校萨姆龙按"闪电猎手"计划,下达了向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别墅突然袭击的命令。没有发起进攻的信号弹,也没有无线电通信,只见载着30名突击队员的直升机腾空而起,紧接着8架F-15战斗机、2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2架空中加油机,依次从跑道上迅速起飞,进入地中海上空,而后沿土耳其边界,直向巴格达郊区、萨达姆别墅飞去。

直升机的架叶扬起了漫天的尘土,起落架刚刚着地,30名队员在萨姆龙中校的率领下闪电般跃出机舱,呈扇面形向目标扑去。数秒钟后,萨达姆别墅左侧的通讯中心腾起团团火球,别墅右侧的卫兵宿舍里也传出爆豆般的枪声;一些突击队员迅速冲进了别墅。5名携带火箭筒的突击队员在同伴掩护下爬上二楼,这里是萨达姆卧室、书房和办公室。"轰!轰!"火箭弹射向了萨达姆的卧室。

萨达姆别墅成了一片瓦砾。整个行动过程只用了9分35秒。

以军参谋长埃胡德·巴拉克和其他将军们透过夜视仪,看到这次演习的整个过程,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按照此计划和刚才看到的实际推演过程,萨达姆必死无疑。那时,以色列乃至整个西方国家的首脑都会感谢以色列,都会向直接负责这次"闪电猎手"行动的以军参谋长表示祝贺。

就在巴拉克沉浸在大功将要告成的冥冥乱想之中,突然一声巨响,满载着15名突击队员的一架直升机霎时化作了一团火球。

观礼台上的将军们,一个个目瞪口呆,魂飞魄散。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一名射手在登机前忘记了关上火箭筒的保险,登机后无意触发了火箭筒,火箭弹穿过直升机,引起直升机爆炸。5名突击队员当场死亡,6名重伤。

一个小小的失误,给以色列带来惨重的损失,由于时间及条件等原因,巴拉克将军无法重新组织人力,"闪电猎手"就这样流产了,萨达姆也算捡了一条性命。

古美间谍惊天大战

1个小时20分钟之后,他驾驶的U-2侦察机遭到沉重的一击。当飞机第二次被击中时,安道尔逊已经不省人事,U-2侦察机也被击成碎片,碎雨纷飞……

古巴间谍机构向来忠于祖国,为正义而战。在与美国的激烈的较量中,立下了显赫战功。古巴间谍机构之所以能屡次挫败美国的种种阴谋,主要凭其坚定的信念和行之有效的反击措施。间谍卧底便是其措施之一。

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分析,在迈阿密的古巴人中,每3000人中至少有一名古巴政府派来的间谍。古巴间谍不仅能渗透到流亡者组织中,还多次成功地打入美国政府的情报部门。中央情报局的一份报告曾指出,该局20世纪80年代招募的古巴人,几乎都是古巴情报安全总局派遣的"双重间谍"。正是由于这些卧底间谍的突出贡献,才使得"弱小"的古巴非但没有被"强大"的美国扼杀,反而一次次挫败了中央情报局的阴谋。

美U-2飞机灰飞烟灭

1962年10月27日,美国空军少校鲁道夫·安道尔逊驾驶U-2高空侦察机徐徐升空。他万万没想到,这竟然是他最后一次飞行。当地时间凌晨8点,U-2侦察机进入古巴空域,1个小时20分钟之后,他驾驶的U-2侦察机遭到沉重的一击。当飞机第二次被击中时,安道尔逊已经不省人事,U-2侦察机也被击成碎片,碎雨纷飞。

U-2飞机究竟是如何被击落的?这是古美间谍战中的一个难解之谜。流传最广的说法是美国U-2侦察机是被古巴高射炮击落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则坚信U-2是由当时的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赫鲁晓夫下令击落的,但事实的真相也不尽然。

1961年6月,莫斯科得知美国即将入侵古巴的消息后,决定支援古巴,粉碎美国这一狂妄计划。前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部计划向古巴派遣部队和中程导弹P-12、P-14,并指定伊萨·普利耶夫将军担任部队的总指挥。另外运送6套导弹前往古巴,分成两个营部署。

美国明明知道苏联的防空导弹到达了古巴,但是美国飞机依然侵入古巴领空,而且到达了保持静默状态的防空导弹的上空。当时从哈瓦纳发往莫斯科的密码电报称:"从10月23日开始,美国飞机侵入古巴领空的次数增加了,它们在古巴领空采取了不同的飞行高度,有时的飞行高度为150~200米。仅在10月26日一天就有11次这样的飞行。看样子,美国将对古巴军事目标进行轰炸。"

当时,古巴总统卡斯特罗向部队下令,对出现在古巴的外国军用飞机坚决进行不加警告的打击。普利耶夫将军得到这个消息后,10月26日晚作出决定,将充分利用苏联部队对美国飞机进行打击。他向苏联国防部长马里诺夫斯基发去了密码电报,莫斯科对他的决定表示同意。

1962年10月27日清晨,在距离苏联部队总指挥所180公里的巴涅斯地区值勤的伊万·戈尔乔诺夫少校负责指挥防空导弹营开始紧张的准备工作。戈尔乔诺夫少校向部队传达了批示,"昨天夜里接到密码电报,命令我们时刻准备进行战斗,随时等待美国飞机的到来。"

时任巴涅斯防空导弹营参谋长的尼古拉·安东尼茨曾回忆说:"当时我们的人都感觉到战斗就要爆发了。10点钟,无线电部队通知我们,美国33号飞机从基地起飞向我们方向飞来,随后我们发现了目标,高度22000米。这架飞机正是美国空军少校鲁道夫·安道尔逊驾驶的U-2高空侦察机。

"指挥室里鸦雀无声,我和营指挥官戈尔乔诺夫、无线电营指挥官戈尔乔科夫、瞄准员梁宾克以及操作员们都在默默守候着。目标先是手动飞行,然后进入自动飞行,最终进入了我们的导弹射程。营指挥官戈尔乔诺夫看了看我,说:'怎么样?开火?'我与总指挥所进行联系,询问何时下令开火。接着戈尔乔诺夫又问了我一次,我说:'等等,命令马上就到。'没多久,开火的命令来了,'消灭33号目标,3枚导弹,依次开火。'这就意味着,要依次发射3枚导弹,每隔6秒钟发射1枚。

"瞄准员梁宾克报告:'第一枚,发射。'接下来又是一片寂静,甚至可以听到彼此的呼吸声。'击中目标!'瞄准员的声音打破了指挥室里的沉寂。但是,目标仍在飞行。戈尔乔诺夫握紧了拳头。接着我们又发射了第二枚导弹,在雷达屏幕上我们可以看到两个点一一导弹和目标在不断靠近,最后合二为一。瞄准员又报告:'目标击中,方位322,高度12000米。'后来的分析报告称,第一枚导弹已在9时20分时击中目标,但它在继续滑行,而第二枚导弹将U-2飞机击成碎片。

"大约两天后,我们得到消息,苏联国防部说我们提前将U-2侦察机击落。后来我们才知道,下令对目标进行打击的并不是驻在哈瓦纳的苏联部队总指挥所,而是第27防空导弹营指挥官瓦伦利夫上校。"

当时,驻古巴部队总指挥普利耶夫将军下令说,只有他可以下令对美国U-2侦察机开火,但当时他正在与古巴总统卡斯特罗讨论问题,而美国33号U-2侦察机已经完成对苏联驻古巴部队的侦察,正在返航,马上就要飞出古巴领空,如果再不下令开火,将失去对其进行打击的有利时机。因此瓦伦科夫上校当机立断,下令开火。瓦伦科夫上校的做法,虽然违反了原则,却做出了突出贡献。

痛击“海盗”飞机

1996年2月22日,美国派出三架小型间谍飞机径直飞向古巴,并不顾古巴空防部队的警告,肆意闯入古巴领空。古巴空防部队奋起还击,将其中两架击落,沉入大海。另外一架见势不好,慌忙逃窜。

美国震怒了,克林顿总统当天发表声明,扬言美国将就此事对古巴施行新的制裁。他还要求联合国展开专项调查,呼吁有关国家共同谴责古巴的"野蛮"行径。美国内各媒体也开始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和专访,谴责古巴"惨无人道"的行为。同时,美国海岸警卫队的舰艇奉命迅速开赴飞机失事现场,进行地毯式搜索和打捞。其实,他们并不关心飞行员的生死,也不想打捞飞机残骸,而是希望尽快找到机上装载的一种新仪器,避免那些东西落入古巴人之手。

原来,被击落的两架间谍飞机属于受中央情报局操控的流亡美国的古巴"兄弟救难会",机上装有新型间谍器材——CDS-502型窃听器。该装置是中央情报局技术部门新近研制成功的。而这些都在古巴反情报部门的掌握之中,长期卧底"兄弟救难会"的古巴情报员罗克说,他们的每次飞行都能得到"美国伙伴"的帮助。飞行结束后若能带回有价值的情报,中央情报局另付赏金。

白宫大操大办两架坠毁飞机的"后事",原因很简单:间谍飞机闯入古巴领空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并负有秘密使命的一次特殊飞行,白宫惟恐其阴谋活动的把柄再次落入古巴人手中,因此来个"恶人先告状",企图以此来抹掉美国情报机构在此事件中留下的"证据"。

操纵这一组织的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而"兄弟救难会"只不过是它的一块"问路石"。古巴空防部队不畏强敌奋起还击的英勇行为,赢得国际社会的普遍同情和理解。

间谍飞机被击落的前一天,数年前叛逃美国并加入"兄弟救难会"的一名前古巴空军机械师秘密潜回古巴,很快被古巴情报部门"逮捕"。他向古巴情报安全部门讲述迈阿密古巴流亡团体的基本情况后,着重揭露了美国情报机构针对古巴的间谍活动。实际上,此人是几年前受古巴情报总局派遣,打入"兄弟救难会"的古巴间谍,他此次回来的目的就是报告3架间谍飞机入侵飞行的确切时间。他的"遭捕"只是古巴人演的一场戏。

美国间谍“溜”出伊拉克

喝酒的目的是使他们更像醉醺醺的东欧人。但这一准备似乎没有派上用场,在太阳落山之际,他们越过了伊拉克和土耳其的边境。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地区风云突变。在事变发生之前,美国已加强了对伊拉克的情报工作,其中有六名间谍正在科威特与伊拉克的边境地带监视伊拉克的兵力调动情况。当8月2日伊拉克坦克突然开进科威特境内时,这几个美国间谍便陷入了困境,他们没有外交护照,不可能从美国使馆得到帮助,在无奈和一片混乱之中,他们和数百名其他外国人逃往巴格达。

六名美国间谍在巴格达每日惶恐不安,为躲避伊拉克反间谍部门的搜查,他们数易居所,他们的状况引起了美国最高当局的注意。

8月下旬,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名代表前往华沙,会见了波兰情报部门的高级官员,要求波兰帮助这几名美国人逃出伊拉克。美国之所以找波兰帮忙,重要原因之一是波兰有数千工人在伊拉克从事建筑工作,因此,波兰人在伊拉克活动余地较大,也不太引人注意。

波兰基于对波美关系的重视,同意参与这一冒险性很大的行动。

波兰当时的内政部长考兹罗斯基指定他的一名最优秀的部下负责此事。在这一期间,美国间谍已躲入巴格达郊外波兰的一个建筑营地。

伊拉克在这一时期也采取了禁止外交官在巴格达以外地区活动的命令,并在所有公路交通要道上设立了检查点。当时惟一有点行动自由的外国人就是根据政府合同在伊拉克工作的人,其中包括波兰人。

经美国和波兰有关部门的多次协商,波兰提出了一个计划,派几个情报官员潜入伊拉克,在巴格达主持救援工作。

不久,几名波兰间谍到了伊拉克,他们会见了美国间谍。当时,这些美国人状态很不好,满头大汗,疲惫不堪。

这些波兰情报官员找到一个波兰技术员,他曾带着十三辆大轿车去伊拉克和约旦的边界,当时边界很忙,他发现铁丝网上有一处小洞,就把铁丝网丝拉开,把四百多越南人、菲律宾人、美国人、德国人和波兰人运到约旦境内。但是,这一次偷运美国人的情况就更困难了,这些人持波兰护照,但不会说波兰话,伊拉克方面的戒备也更森严了。但他还是同意一试,他对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颇有信心。

他开车带着美国人上了路,在一处检查站,他们被拦住,波兰技术员向一名伊拉克军官递去一摞护照,这名军官略看了几眼,突然用纯正的波兰话说:"真是荣幸,我见到了最好的朋友。"波兰技术员见状马上从车上跳下来,与伊拉克军官响亮地亲吻三次,随后又是熊式拥抱,在拥抱中,轻轻地把他推离汽车,他们开始用波兰话谈天说地,波兰技术员对伊拉克军官的波兰话大大恭维了一番。

突然,波兰技术员似乎想起了护照,他不经意地说:"你该查一查护照。"伊拉克军官谈兴正浓,说:"没问题,你们是朋友,可以过去。"于是,波兰人与美国人虚惊一场,终于化险为夷。

在伊拉克北部山区的一段公路上,一个波兰情报官员拿出四瓶威士忌酒,递给六个美国人。"喝下去。"他命令说。六个美国人已一天没吃东西了,但他们还是照命把酒默默喝下,脸上露出苦笑。喝酒的目的是使他们更像醉醺醺的东欧人。但这一准备似乎没有派上用场,在太阳落山之际,他们越过了伊拉克和土耳其的边境。

海湾战争期间,波兰国家安全局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合作使美国改变了对波兰的某些政策。美国总算没有忘记波兰对他们的帮助,波兰也因此而捞到一些好处。

美法间谍狗咬狗,台湾成了“冤大头”

台"行政院长"连战和"国防部长"蒋仲苓辩称,"台湾在****飞弹射程之下,对此不能不防"。台"空军总司令"唐飞也称,台湾采购飞弹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数量不多,还"节省了十位数以上的预算"。

1995年2月22日,法国政府宣布美国四名驻法外交人员和一名美国人从事商业间谍活动,要求美国政府召回其外交人员。这位美国人名叫威廉·李,因涉嫌帮助法国马特拉公司向台湾出售飞弹而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事后美法双方互相指责"走漏了消息",并有意使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此案暴露出台湾当局不断加强军备采购,内致军购主事者贪污舞弊,外遭强权觊觎军品市场的弊病。

2002年,台湾曾发生海军上校伊清枫被杀事件,伊案涉及台湾海军向法国汤姆森公司购买拉法叶护卫舰的内幕。由台湾军方调查几年,最后不了了之。伊案所涉及的台湾军方购买武器问题第一次由新闻媒体揭露出来,在岛内引起轩然大波,军购弊病受到各界的广泛批评。这次法国报界的披露使台湾长期存在的购武黑箱问题再次冰山露角,在台湾岛内又一次引起对军购作业的关注。

法国马特拉公司与台湾军方在1992年11月间签署了一项价值上百亿法郎、法国列为"国防机密"的合约,台向法购买幻影式战斗机及所携带的魔法二号飞弹与云母飞弹。合约签署后,美国方面对向来以美式武器装备军队的台湾竟转向法国采购十分恼火,美国中央情报局因而千方百计要使这张合约成为废纸,以便台湾回头向美国采购。恰于此时,这项合约的供方马特拉公司传出一项公司合并计划,美国人于是认为插手此事的机会到了。

马特拉公司属法国巨商拉加岱尔所有。1992年12月,拉加岱尔因旗下的"法国电视五台"破产而处境不佳,将所属的两家公司——马特拉飞弹公司与阿榭特出版公司合并,以马特拉的盈利来弥补阿榭特的亏损。三个月后,美国律师卢夫金代表美国加州大投资商对两家公司的合并提出异议。卢夫金提出的反对理由中包括了这项"国防机密"的售台军火合约。他说,两家公司合并时,马特拉公司的股票以2.6股对阿榭特公司的1股,是被低估了。马特拉公司的资产中没有将与台湾的军售合约计算在内。卢夫金向法国股市操作委员会提出投诉,但后者作出的调查结论称:"已将该项合约包括在内。"卢夫金无功而返,他如何得知法国这项"国防机密"的事因法国人投鼠忌器而没有追查。

然而,反对两家公司合并的声浪却越来越大。1993年4月,法国一个小股东集团向商业法庭投诉,代表控方的律师是原籍台湾的美国人威廉·李。威廉·李是国际知名的律师,长期为世界第一家私人律师事务所——克罗尔律师事务所工作。他在法国政界和商界的熟人很多。马特拉公司至此才察觉对公司的攻击源头在美国,便要求法国情报当局监听威廉·李的电话,跟踪他并查他的账户以便确定他的后台。法国安全局对李经过三个月的调查,指控李为美国情报机构工作。而李代表小股东集团的投诉也先后被法国股市操作委员会和商业法庭驳回。

不久,一名英国商人突然出面和马特拉公司接触,要求该公司拿出1.5亿法郎来私了此案,马特拉公司拒绝了。法国安全部门对这种美国人十分普遍的行事方式格外气愤,便将调查威廉·李的材料呈送法国总理府。而威廉·李也在1994年11月通过法国总理巴拉迪尔的儿子提出,法国有些企业在出口时的做法不当,希望巴拉迪尔总理向这些企业施压。从1994年12月起,有关马特拉与阿榭特公司合并一事的传言越来越多,有关威廉·李的事也上了法国报纸。据说还有人要把威廉·李"灭口"。1995年2月,威廉·李向马特拉公司管理处写信投诉自己"遭到威胁"。就在法国政府决定驱逐美国情报人员之前,威廉·李失去行踪。

美法间谍案中透露出的有关台湾军购讯息,在台湾岛内引发舆论的质疑和批评。首先,台湾向法国购买1440枚飞弹,其中云母飞弹占了960枚,价格甚高,据说是芬兰购买同类武器的二倍,并且首期付款达总价的一半。其次,台湾向法国购买的云母飞弹,是在这种飞弹服役前下的定单。台湾并没有这种飞弹的任何使用纪录,根本无法验证飞弹的可靠度,只能听信法国军火商提供的性能数据。而事实上,法国在试射该型飞弹时,发现性能并未达到理想的技术规格。第三,法方进行这桩买卖的马特拉公司虽然很会经营与台湾高层的人事关系,但在与台湾进行的其他交易中声誉不佳。最明显的例子是马特拉公司负责建设的台北市捷运工程,建筑费用昂贵,一再追加预算,却屡次试车出事故,至今无法通车。而且,马特拉公司在一夜之间,将售予台湾的飞弹价格从每枚8000万美元,提高到20亿美元。因为马特拉公司知道台湾向来以花大笔现金和超高价购买军火出名。马特拉公司自信与台湾高层的"沟通"相当成功,认为有能力说服台湾接受这种天价。台湾舆论质疑,台湾是否飞弹过多,采购价格是否过高,当了"冤大头"?这场采购是否存在着收受贿赂的弊端?

台湾当局面对各界的质疑十分难堪与被动,极力转移各界的目标。台"行政院长"连战和"国防部长"蒋仲苓在辩称,"台湾在****飞弹射程之下,对此不能不防"。台"空军总司令"唐飞也称,台湾采购飞弹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数量不多,还"节省了十位数以上的预算"。以此堵住各界批评的嘴。

此外,在台湾1995~1996年度财政预算中,防务预算编列了2471.2亿台元,占全部预算的21.7%。台湾报纸报道说,当局打算用将近600亿台币(23亿美元)购买拉法叶舰和其他武器,其中下一财政年度将支付152亿台币。还将从美国购买导弹护卫舰、防空导弹和坦克等。

由此可见,只要中国一日不统一,台湾民众就得继续充当国际军火市场的"冤大头";由国际军火贩子上演的诸如美法间谍案这样的丑剧也还会出现。

苏联间谍紧盯美国导弹

在图书馆里,他们找到一本叫《关于内华达州发射场的报告》的书,不由欣喜若狂,马上办理借阅手续。其中一人急急忙忙跨出大门,到一家书店进行复印。

埃利是美国内华达州的一个小镇,有6000多人在此居住。1979年秋季的一天,两个身穿运动衫和牛仔裤的苏联人,突然来到这里。由于外国人很光顾此地,因此他们的行踪引起了美国反间谍机构的注意。很快,他们就搞清了这两个苏联人的真实意图。

原来,美国空军人员曾到这个偏僻乡镇物色过MX机动导弹发射场地。为了捕捉到有关信息,这两个苏联人也就闻讯而来。

他们的真实身份是苏联驻美国使馆的职员。一个叫乌拉基米尔·库拉索夫,海军少校武官助理;一个叫乌拉基米尔·密里岑,武官秘书处职员。

他们不远千里,从美国首都华盛顿赶到这个小乡镇之后,立即钻进该镇的图书馆。在图书馆里,他们找到一本叫《关于内华达州发射场的报告》的书,不由欣喜若狂,马上办理借阅手续。其中一人急急忙忙跨出大门,到一家书店进行复印。

接着,他们又提出参观博物馆等地。实际是要实地察看一下这里的地形。美国人当然没有答应。

从这件事不难看出,苏联间谍对美国的导弹情报虎视眈眈,必欲得之而后快。

焚烧炉飞出飞机设计图

人们早已等候在机场引颈翘望,飞机一降落,这些千金难买的图纸立即落入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激动不已的技术人员手中。

1968年,在以色列和阿拉伯的冲突中,以色列部队违背戴高乐总统的旨意,强行向阿拉伯部队发动进攻。戴高乐一气之下,宣布不再向以色列提供任何军事装备,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前订购的50架海市蜃楼式飞机,虽然全部款项早已付清,但此项合同也被取消了。

面对这种情况,以色列空军负责人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直转。他们的150架飞机中,有10架在攻占戈兰高地时被叙利亚的防空部队击落,其余海市蜃楼式飞机也受到了损伤,所以急需搞到一些零配件。于是,间谍的眼睛悄悄盯住了瑞士政府。

和以色列完全一样,瑞士人的防空体系也是建立在法国的海市蜃楼式飞机基础上的。但是,他们获得了在本国装配100架海市蜃楼式飞机的许可证。

可是,瑞士人以"吝啬"著称于世,他们觉得造价太高了,所以,装配53架飞机后,其余47架装配了一半的飞机都被秘密存放起来,对瑞士毫无用处。

以色列间谍告诉瑞士有关方面,由于法国飞机供油系统的一个缺陷,海市蜃楼式飞机在激烈的战斗中可能会坠毁。以色列工程师已研制出一个改进这种弱点的救急系统,他们准备向瑞士人提供改进后的图纸,然后,他们准备立即预付1.5亿瑞士法郎购买海市蜃楼式飞机的配件。

瑞士政府不敢得罪戴高乐总统,没有同意以色列的建议。以色列人大失所望,海市蜃楼式飞机是他们整个国防体系的重要支柱。他们打败了阿拉伯人,但现在,他们却要忍受戴高乐总统的报复性折磨。

以色列的高级领导、外交官以及同巴黎有接触的普通公民都尽一切办法,试图说服法国政府取消这一禁令。但戴高乐己预料到西方国家未来的能源危机,他知道,放弃帮助以色列人的政策以取悦于阿拉伯人,这对于法国非常有利。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他坚定不移地宣布,只要他还在领导法国,飞机就不会运交以色列。以色列人掉入绝望的深渊了。

在此期间,俄国人对阿拉伯国家伸出援手,以色列人觉察到他们在中东的军事优势正在慢慢消失。局势再一次严重起来。国家又转向了间谍机构——摩萨德,要求它找到一种解决办法。

摩萨德是世界上办事最有效率的机构之一。但这一次,机构内全体成员都意识到,这是一件非常棘手的差使。

戴高乐总统宣布的禁令,不仅对以色列是一个打击,对为瑞士空军制造海市蜃楼式飞机的苏泽尔公司的阿尔弗雷德·弗劳恩克内希特工程师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是这家公司的首脑人物,负责飞机生产的全过程,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巴黎拒绝提供飞机的关键备件,将使以色列空军在长时间的战争中毫无战斗力可言。

像许多瑞士人一样,这位工程师受过高等教育。根据他的道德准则,当以色列人在战争中正处于生死关头,法国人"向以色列背上插上一刀",这是一种非常卑鄙的小人行径。他还认为,戴高乐拒绝交付以色列人已经预订并付了款的50架飞机,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瑞士工程师心中认为,仅仅在道义上表示谴责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他必须"要干点什么事来帮助犹太人"。这是他一生中做出的最重要的决策。下定决心后,他马上以最大的热情和效率开始工作了。

有一天傍晚,以色列驻巴黎大使馆女接线员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的人说他必须立即和一位要人通话。女接线员把电话挂到了阿隆上校的家里,阿隆上校是以色列间谍部门的人。

对方的话非常简短:"我是阿尔弗雷德·弗劳恩克内希特,我要马上见到您。"接着咔嚓一声,电话挂断了。

这个电话激起不小的骚动。以色列人马上知道了对方是什么人,按常理推断,苏泽尔公司制造海市蜃楼式飞机的程序的主要设计师是不会无缘无故给他们打电话的。难道他说服了瑞士政府,把不再建造的47架飞机上多余下的零部件卖给以色列?

四十分钟以后,两名以色列人登上了飞往瑞士的飞机。

在苏黎世一家表演裸体舞的酒吧间,瑞士人和以色列人见面了。听完弗雷恩克内希特的话,两位以色列人傻乎乎地互相看着对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弗雷恩克内希特一上来便直截了当地说:"你们寻求零部件真是白费时间,我能使你得到完整的海市蜃楼式飞机。"

"这不是开玩笑吧?"阿隆上校吃惊地问道,"我们知道,这些飞机都藏在阿尔卑斯山的地道中,一重重厚厚的大门保护着它们。而且,我们从来不充当海盗的角色。我们和瑞士政府相处得非常融洽,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冲突。"

弗劳恩克内希特皱皱眉头,不耐烦地摆摆手打断了以色列人的讲话:"我不是一个卖国奸贼,把我们的飞机给你们是一种卖国行为。我永远不会出卖自己的祖国。"

两位以色列人眼睛直盯着瑞士人,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瑞士人说:"我与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经理施韦默尔先生交情不错。他完全有能力造出海市蜃楼式飞机。不过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设计出一架完整的飞机。假如你们有了图纸,就可以自己造飞机了,当然也可以制造出你们目前非常需要的零部件。"

他喝了一口咖啡,接着说道:"至于我的报酬嘛,我要求付20万美元。我希望你们理解我干这一切并不是为了钱。我是为了帮助你们。我需要钱,那是因为我一旦坐牢,钱可以保护我的家属。另外,我告诉你们,所有的文件和图纸足够装满一节车厢。"

两位特工人员相对无言。他们非常清楚,这位瑞士人完全可以要价2000万美元,甚至可以更多些。他们事后叙述说,这位瑞士人说话时语气非常平稳,完全符合礼仪,简直是一个搞间谍活动的天才。他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辅佐,也没经过任何职业训练,但他正在谱写间谍史上最精彩的篇章。

那么,弗劳恩克内希特到底用什么方法可以搞到设计飞机的图纸呢?原来他曾用化名在瑞士政府去焚化场焚烧海市蜃楼式飞机图纸的公路旁边租了一间停车房,每逢星期四,当载着文件的车子在这里停留时,将车上的图纸换下来,再将其他飞机的图纸装上去,凭借"偷梁换柱"的手法得到了制造飞机的秘密。

一切进展得非常顺利。每星期六早晨,工程师和他的表弟便将弄到手的飞机图纸装上小型卡车,送到莱茵河上的边境城市凯泽高斯特城郊的一座仓库去,这座仓库属于瑞士罗兹英治公司。在这里,一位名叫施特雷克尔的人把仓库的钥匙交给了工程师。

施特雷克尔出生于柏林,在这家运输公司工作仅仅一年。他同守卫边界的瑞士和德国的海关人员关系相当密切,并深得他们的赞赏。他总是尽力为海关人员的工作提供方便,并常与他们到饭店喝酒,在付款的时候他总是出手大方,不要他们买单。

瑞士人在12点以前将100斤重的文件卸在仓库里,然后便去希尔申饭馆美美饱餐一顿。在这里,他们向施特雷克尔投去一个暗号:微微地点一下头。得到暗号后,施特雷克尔立即转身奔向仓库,把图纸装上他那黑色的默赛德斯轿车的座箱,径直越过德国边界。海关人员对他的汽车十分熟悉,他们都面带微笑,轻松地和他打招呼。

一踏上德国土地,施特雷克尔立刻加快了速度。就在快到斯图加特城的时候,他离开了高速公路,驾车向一个小飞机场驶去。十分钟之内,这些海市蜃楼式飞机图纸就已经装上了一架小运输机,飞机立即起飞,星期日早晨,飞机便到了以色列的国土上。

人们早已等候在机场引颈翘望,飞机一降落,这些千金难买的图纸立即落入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激动不已的技术人员手中。

弗劳恩克内希特的第一批图纸于1968年10月5日到达以色列。后来一直重复着这种方法,就像优质钟表一样准确而有规律。从开始行动到最后完全成功,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当他把最后一批图纸送出以后,他不喝平时的啤酒了,他要了一杯在希尔申饭馆里预订的白兰地。

当工程师正在喝着白兰地酒和他的表弟闲谈时,他不知道危险已经逼近,就在这一刻,施特雷克尔把图纸装上他的汽车时被当场发现了。

原来,这家运输公司的两位董事得到了一位过路人的警报说,每个周末,他总看到一辆汽车停在仓库旁,一位外国人将一些纸板箱装上汽车,他觉得非常奇怪。两位董事决定亲自了解情况。两人来到现场后大吃一惊,原来那人正是施特雷克尔,他正在慌忙不迭地装车,然后驾车全速开走了,甚至都不和他的雇主打一声招呼。他们被惹火了,于是便仔细检查了仓库。在仓库里,他们找到了一只纸板箱,打开后发现箱子里装的是文件,文件上赫然写着"绝密·瑞士军事部制"的字样。

几小时后,瑞士全境到处都是荷枪实弹的警察,逮捕一个叫施特雷克尔的人。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一架飞机越过阿尔卑斯山,向南方飞去。

没过多久,警察查明了真相,施特雷克尔是一名以色列间谍,要想再找到他,无异于大海捞针。

令警察感到费解的是,这些绝密图纸怎么能够飞出焚化炉,又怎样跑到罗兹英治公司的仓库里?他们整整侦查了三天三夜,最后把疑点集中到弗劳恩克内希特身上。

工程师早就预料到这种后果,他看上去非常平静,毫不慌张。一个瑞士反间谍小组逮捕了他。但是,刚一进牢房,他就讲开了价钱:"你们可以设想,如果法国人知道这件事,他们将会多么愤怒。这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使两国关系恶化。话说回来,瑞士掌握着拍在缩微胶卷上的图纸,这些图纸已经没有任何价值,因为瑞士再也不想制造这种飞机了。"

工程师承认,他已经触犯了法律。但在道义方面,他并没有罪。瑞士不会因这次事件而受到任何损害。

审问者一个个呆若木鸡,原料想他一定会说一些哀求的辩护词。然而恰恰相反,他完全镇定自苦,他对他们说:"如果你们将我释放的话,我可以保证不会向法国人吐露半点儿消息。"

当局拒绝了这笔交易。法律就是法律。他们把弗劳恩克内希特在监狱里关了一年半,1971年4月23日,又以工业间谍罪和触犯瑞士军事秘密罪判处劳役4年零6个月。

他出狱后,一位以色列公民以私人的名义邀请他和他的妻子访问以色列。

弗劳恩克内希特到达以色列,与妻子参观了一场飞机表演。参加表演的飞机全部是"清一色"海市蜃楼式飞机。比起从前的飞机,它们的质量、性能、飞行速度均大大提高了。

俄机密器械漂流北海道

美国海军一直特别关注俄罗斯海军的这一最高机密。这下可好,这一机密器械自己跑到别人的眼皮底下,日本轻而易举就得到了。

普京上台以后,俄罗斯一直处于不平静状态,地下行人隧道爆炸、核潜艇船员遇难、电视塔着火……总统普京忙得焦头烂额,声称自己的国家已经处于"危急状况"。

更加严重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俄罗斯的机密器械竟然自己跑到别国的海域,一时间成了世界各国的笑料。

2003年7月26日,日本北海道渔民正在北海道根室附近的海面作业时,突然发现海里有一个金属的网状巨大漂浮物,样子非常古怪。渔民们立即把情况报告了日本海上自卫队,可是日本海上自卫队也从未见过这种模样怪异的庞然大物。后来他们与俄罗斯方面取得联系,俄方告诉日方,这是他们国家监测海底音响的天线,并于7月28日派海军船只将其运回。

"精明"的日本海上自卫队虽然大大方方地让俄罗斯海军在7月28日拉走了"天线",但在"天线"被带走之前,他们还是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将这一"天线"的上下左右、内外结构均作了仔细勘查,并拍摄了照片和录像,还潜入海里将其水中的部分也拍了下来,以留作日后的分析研究资料。

海上自卫队的这一招果然有效,经过近一个月的潜心研究分析,他们搞清了这一不明漂浮物是俄海军最新式的潜艇探测装置,它的名字叫做"DNESTR"。"DNESTR"通常被放置在俄罗斯海军潜水艇基地附近的海底,它与另外一个叫做"MGK-607"的声波定位仪组合后,能够探测到150公里以外的潜艇,尤其擅长发现浅海海域中的潜艇。

与日本海上自卫队关系密切的分析人士说,"DNESTR"肯定是机密器械,从俄海军迅速派船只将其运回一事中就可以看出来。

美国海军一直特别关注俄罗斯海军的这一最高机密。这下可好,这一机密器械自己跑到别人的眼皮底下,日本轻而易举就得到了。

日本有关专家认为,"DNESTR"可能是被放置在俄海军太平洋舰队潜水艇基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附近海底的。关于它造访日本海域的原因,可能是地震使它离开原来的位置,漂浮在海面上了。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俄国的军事实力已大不如从前了。

在1990年,俄罗斯海军曾拥有航空母舰、潜水艇、巡洋舰等各类船只2987艘,总吨位数居世界首位。但是,近年来,由于经济原因,俄军备力量日趋削减,到1999年时,俄海军的舰只减少到502艘,潜水艇数量由1990年的344艘减少至72艘。目前虽然有40艘潜水艇在执行任务,但因削减经费预算,装备越来越差,因此经常出现纰漏,发生一些机密失窃的事件。

窃听器钻入英军心脏

持续一个多月的检查结果令英举国轰动:一共查出各种型号的窃听器30多个,就连伦敦白厅的国防部总部大楼内也查出许多窃听器。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曾报道了一条惊人的消息:英国国防部所有的建筑,包括国防部伦敦白厅总部大楼内,居然搜出各种型号的窃听器30多个,就连英国国防部情报办公室也未能逃此劫难。

幸亏英国国防部心血来潮要举办一次绝密的电子安全会议,否则自信的英国人做梦也不会想到英国武装部队的核心居然会遭大规模的窃听。

由于这次会议所涉内容属于绝对的国家机密,与会人员全是英国国防部的最高层人物,所以国防部安全保密部门和反间谍部门这回打破由反间谍部门自行进行安检的惯例,而从林肯郡德格比皇家空军基地请来军方的安检专家。该基地的军方安检专家是英国最有名的情报监听机构——英国政府通讯总部一手培训出来的。通讯总部网罗了全英国顶尖级的数学家、国际象棋大师、教授、逻辑学家,因此,这些专家绝对是英国军方水平最高的安检专家。

然而,国防部安全保密部门多数官员只是抱着例行公事的心态去邀请这些专家,因为英国国防部安全保密部门定期对国防部所有的建筑进行严格的检查,自信"连一根可疑的头发丝也休想骗过检查人员的眼睛",所以这些军方最高水平的安检专家来也未必能查出什么名堂来。

出乎意料的是,专家在第一个目标——伦敦"图恩斯泰尔大厦"就挖出两枚窃听器。要知道,这幢直属英国国防部的大楼是英国情报机构专门用于研制秘密谍报行动器材的总部!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两枚窃听器并不是专家发现的,而是装修公司的功劳。

此前,英国国防部决定对"图恩斯泰尔大厦"进行重新装修,把部分老式家具卖给了装修公司。当工人们拆开其中一件家具时,赫然入目的是两枚工作已久的窃听器。大惊失色的装修公司老板赶紧把这一发现告诉军方,但让他感到非常意外的是,那位国防部官员让他"老老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少管闲事!"直到这次安检专家对该装修公司进行资格认定时,自知瞒不过的老板才一五一十地交待了此事。

最让英国情报部门和反间谍机构感到无地自容的是,其中部分窃听器至少已经工作十年了,而且是在英国国防部情报办公室内!尽管英国反间谍技术人员定期对这些办公室进行安全检查,但若不是这次办公室进行装修,仍然还不能发现这些窃听器。

万分震惊的安检专家随后要求对英国国防部所有的办公楼进行彻底检查。持续一个多月的检查结果令英举国轰动:一共查出各种型号的窃听器30多个,就连伦敦白厅的国防部总部大楼内也查出许多窃听器。

这些窃听器种类多样,既有从英国各地间谍器材商店购买的大路货,也有一眼就能看出是外国间谍机构专门研制的精品,绝大多数的窃听器都是靠高级电池驱动,最差的也能连续工作一个月,最长的可以连续工作十年!其严重性关乎国家生死存亡,因为英国国防大臣、三军总司令、总参谋长以及其手下的3000名国防部中高级官员都在这幢大楼里办公。而且这幢大楼的地下还有一个神秘中枢,负责指挥全世界英国军队的行动!

英国国防部一位高级官员坦诚地说:"白厅国防部总部大楼里确实发现了一些窃听器,因为我们是外国间谍情报机构的主要目标之一,所以遭此暗算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回花这么多时间和钱请来专家彻底检查安全的原因。"

最令人震惊的是,由于英国国防部自己的办公室条件过于简陋,所以国防部装备采购部临时租用了英国皇家医学院的一间办公室,供该部与英国国防部会议室使用。但是,当国防部安检部门对其实施例行性检查的时候,居然发现了5个窃听器。英国国防部事后虽说把这一发现上报给军情五处,但出于脸面考虑隐瞒了事实真相,以至于军情五处对英国国防大楼的安全工作没能及时加以重视。

"窃听器"事件致使英国举国上下大为轰动、一片哗然,民众和媒体纷纷向英国国防部提出质问。然而,为此闹得灰头土脸的英国反间谍人员不知羞耻的举动令常人难以想象。

就在英国媒体和民众猜测谁是这些窃听器的幕后主使的时候,英国反间谍机构从幕后跳将出来,把所有的污水全部泼到俄罗斯谍报部门的头上。英国国防部安全部门负责人既不证实,也不否认是否有外国间谍情报机构一直在英国国防部安装窃听器。英国国防部发言人也同样拒绝就此事发表任何的评论,只是浅浅地说,英国国防部不会就某一具体的安全事宜发表任何的公开评论,他说:"我们有严格的安全程序,并且不断地进行更新。"

英国军情五处一位高级官员说,这不能埋怨英国反间谍机构无能,只能怪对手太狡猾。由于包括白厅在内的英国国防部许多大楼是对外开放的,普通游客、建筑工人和外国记者都能入内参观、维修和采访,而建筑工人和外国记者中有很多人实际上是外国情报机构的间谍,他们往往乘英国安保人员不备将窃听器偷偷埋进国防部大小建筑的墙里,挂在办公室的空调系统管线内或者其它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致使英国反间谍机构防不胜防。至于这些窃听器的幕后主使,这位高级官员表示,尽管冷战已经结束,但俄罗斯情报机构嫌疑最大。

因窃听器曝光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