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解放军精神
1208000000012

第12章 “保证完成任务”:卓越的战斗力在执行中练就 (3)

在2号阵地上,战士们看到敌军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他们见人就打,不分你我。在前面不远处的一个弹坑里,敌人筑起了简易工事,20多个敌人,3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在不停地扫射,志愿军被压制住不能前进。这时,突击班的副班长李忠先带上两个爆破筒,在战友的掩护下接近了敌人的火力点,直接跳进工事,拉响了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

“在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15军战后编撰的《抗美援朝战争战史》中这样写道,仅7连,就出了一个“一级英雄”、3个“二级英雄”。

在战斗尾声,7连还剩下8个人。上面要求他们撤退,换人来顶替,大家都不愿意撤。体力已经透支的连队,开始为后援部队运送物资,一直在战场上坚持到最后胜利。

战斗结束那天,在一个安全地带,连长张计发带着另外7名战友,开了一个只有8个人参加的连队总结会。

由此战斗一角,我们便可看出战争的残酷性,解放军战士随时都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为取得“好战果”而奋斗。如果没有取得胜利的结果,一切付出都是白费,人民的期望将落空。用张计发的话说,那时“根本没觉可睡,满脑子就想着打胜仗”。大家都知道,结果是最重要的,所有的苦、所有的累都是为了胜利的结果。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解放军拥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的原因:“结果”是大家共同的追求,在奔向结果的道路上,很少有人会喊累,很少有人会计较自己得到了什么,很少有人会念叨“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因为所要的结果是一致的,成员具有不知疲倦、不畏艰辛的拼劲,工作执行得完美到位也就不足为奇。

工作中,老板关心的不是出现了什么问题,应当怎样去解决;他们关注的只是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有没有一个确定的结果。在这里,很多人有一个思想上的误区,认为自己只要完成了老板交代的任务,就是创造了业绩,得到了结果。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任务只是结果的一个外在形式,它不仅不能代表结果,有时还会成为我们工作中的托词和障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要明白一个基本的不等式:完成任务≠创造结果。

领导让小刘去买书,小刘先到第一家书店,书店老板说:“刚卖完。”之后他又去了第二家书店,营业人员说已经去进货了,要隔几天才有。小刘又去了第三家书店,这家书店根本没有卖的。

快到中午了,小刘只好回公司,见到领导后,小刘说:“跑了三家书店,快累死了,都没有,过几天我再去看看!”领导看着满头大汗的小刘,欲言又止……

买书是任务,买到书是结果,小刘去实践任务,去没有得到结果,也就是说,他有了苦劳,却没有功劳。而公司要靠结果生存,靠功劳的叠加来强大,没有结果,一切都是空谈。其实,要结果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动一下脑筋,就可以想到许多好主意,如小刘买书,至少有三种方法可以保证他完成任务,拿到结果。

方法一:打电话给书店,确定哪一家书店有这本书,再去购买。

方法二:上网查找这本书的信息,向网上书店订购或直接联系出版社邮购。

方法三:到图书馆查是否有这本书,如果有,就问领导愿不愿花钱复印。

这三种方法都可以保证小刘得到书,但他没有这样做,就因为小刘没有将“任务”和“结果”分清楚,只停留在完成任务(去买书)的阶段,而没有考虑结果(买到书)。而且他的头脑中也没有“结果思维”,不了解执行的最终目的是要一个好的结果。

我们经常听到某些人讲:“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苦劳固然使人感动,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那些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业绩的人才能够赢得公司的青睐,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业绩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一位曾在外企供职多年的人力资源总监颇有感触地说:“所有企业的管理者和老板,只认一样东西,就是业绩。老板给我高薪,凭什么呢?最根本的就是要看我所做的事情,能在市场上产生多大的业绩。”现在就是一个以业绩论英雄的时代。

不管你的能力如何,工作是否努力,想在公司里成长、发展、实现自己的目标,你就需要交出过硬的业绩。只要你能创造业绩,不管在什么公司,你都能得到老板的器重,得到晋升的机会,因为业绩是公司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业绩至上,结果至上,我们要在头脑中埋下“功劳意识”,向执行过程要结果,带着结果来复命。

超越困难,将任务执行到底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个具有强大执行力与战斗力的军队组织,它的成员意志坚强、不畏困难,为了执行战斗任务不惜牺牲生命。

娄关山战役就是红军取得的一次重大的胜利。1935年,红三军团长征来到娄山关。蒋介石集中了几个师的兵力,妄图把红军消灭在娄山关下。双方血战最激烈的时候,彭军团长和其他首长来到前线指挥所。中央机关就要过来了,如果不拿下娄山关,红军大部队就有被围歼的可能。彭军团长十分焦急,一边在指挥所里来回踱着,一边低声念叨:“派出的侦察员怎么还不回来?”跟随首长来前沿的军团宣传队长钟明彪也为首长担心,两眼紧紧地盯着前面的山峰。突然,钟队长发现从敌人阵地背后的山脚下跑过来一个人,个子小小的,穿着一身破旧的老百姓衣服。

他一手捂着肚子,一边跌跌撞撞地猫着腰往这边跑,一边往山上招手。钟队长见状,冲出掩体,快速跑去接应。跑近一看,呀,这不是半年前入伍的小战士刘志林吗?此刻,小刘的衣服已被鲜血染红了,肠子都流了出来。见到钟队长,他再也支持不住,右手兜住肠子,一头栽倒在钟队长的怀里,嘴里却吃力地喊着:“快,快去报告彭总,10团一部冲上娄山关主峰,又被敌人给扑压下来了,快派部队增援!”“给你包扎一下吧!”“不要管我,我是共产党员,你快去报告呀!”说着,小刘使劲推开了钟队长。军情紧急,钟队长只好轻轻放下小刘,飞速跑回指挥所向彭军团长作了汇报。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的战役中,有无数的“小刘”式的人为了落实任务、为了战争的胜利而牺牲自我。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这支钢铁般的队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执行,很多时候就是一种坚持到底的信念,有了这种信念,才能不计代价,使命必达。抱有这种执行态度的人,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他们从不会因为遇到困难而停止脚步,更不会在困难面前退缩,而是勇敢地去面对,积极想办法。他们清楚,只要积极主动地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就一定可以找到排除困难的办法。

张浩是一家电气公司的市场总监,他曾讲述自己刚刚从事营销工作时的感人经历。张浩原来是公司的生产工人,1992年的时候,他主动请缨,申请加入营销行列。当时,公司正在招聘营销人员,经理便同意了。

那时,公司还很小,只有三十多个人,面临着许多要开发的市场,公司却没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因此,张浩只身一人被派往西部一个市场——其他市场,也只派出一个人。在这个城市里,张浩一个人也不认识,吃住都成问题,但心中使命必达的责任感使他丝毫没有退缩。没有钱乘车,他就步行,一家一家单位去拜访,向他们介绍公司的产品。他经常为了等一个约好见面的人而顾不上吃饭,因此落下了胃病。他住的地方是一家人闲置的车库,由于只有一扇卷帘门,而且没有电灯,晚上门一关,屋子里就没有一丝光线,倒有老鼠成群结队地“载歌载舞”。那个城市夏天经常下冰雹,冬天则经常下雨,对于一个物质匮乏的推销员,这样的气候无疑是沉重的考验,有一回,张浩差点被冰雹击晕。公司的条件差到超乎张浩的想象,有一段时间,连产品宣传资料都供不上,张浩只好买来复印纸,自己用手写宣传资料,好在他写得一手好字。

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人不动摇是不可能的。但每次动摇时,张浩都对自己说:这是我的使命,我必须完成。一年后,派往各地的营销人员回到公司——当然,其中有六成人员早已不堪工作艰辛而悄无声息地离职了——张浩的成绩是最好的。

最好的员工自然能得到最好的回报,三年后,张浩被任命为市场总监,这时,公司已经是一个拥有几万人的大型企业了。

这个故事是一个很好的关于执行态度的案例。面对同样的困难,大多数营销人员选择了放弃,而张浩却不畏困难,设法去制造机会,并最终通过努力成功地打开市场,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任何事情的完成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执行的路上很可能荆棘密布,然而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困难面前失去前进的勇气。就像未战先怯的士兵,没到战场就已经丧失了战斗力,这样的士兵不是称职的士兵,这样的员工也不是称职的员工,这样的领导者更不是称职的领导者。

当执行难度很大但又关系重大的时候,就要敢于超越困难,将任务执行到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任务的完成。这是面对困难时的一种积极态度,也是保障使命得以顺利执行的重要心态。

本章要义

1.服从是有效执行的关键,职业人必须以服从为第一要义。

2.不找借口是执行力强大的表现,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

3.“立即去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会带动我们更容易地去做更多的事情。

4.执行不到位,等于没执行,只有做好了,才叫“做了”。

5.完成任务≠创造结果,业绩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

行动方案

1.无条件地服从上司的命令,不要抗令而行。

2.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全力以赴地去执行任务。

3.接到新的任务,要立刻着手去做,可以分割目标,设定期限,并且及时检查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

4.在执行过程中要有按时、按质、按量的责任意识。

5.要在头脑中埋下“功劳意识”,向执行过程要结果,带着结果来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