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解放军精神
1208000000024

第24章 战斗警报耳边响起:只有危机感强烈的人才能生存 (1)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危机感不仅是企业和组织常青的基石,也是一个人进取心的源泉和成长发展的重要动力。职场变幻莫测,危机就在身边。只有时刻具有危机意识,才能获得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一个人失去危机感就会变得安于现状、裹足不前,那么等待他的就只有被淘汰的命运。

“华为的冬天”的启示——要提前备好过冬的棉衣

什么是危机?危机是指令人感到危险的时刻或一种产生危险的祸根。危机来源于生存和竞争,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于中华民族危难之际,在一次次生死攸关的残酷斗争中发展壮大,解放军的责任、危机、生存意识也比常人要强烈得多。

在国内,很多成功大企业的领导者都曾经有过军旅生活。海尔、华为、联想的领导人张瑞敏、任正非和柳传志都当过兵。他们的共同点是行事风格带有强烈的军人气质和风格,危机意识非常强,拥有军人极高的敏感度。

2000年,当华为以年销售额220亿元、利润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时,任正非却大谈危机:“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一定会到来。”他在一次公司内部讲话中颇有感触地说:“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只有危机感,也许是这样华为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可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这篇题为《华为的冬天》的文章后来在业界广为流传,深受推崇。

当然,“华为的冬天”实际上并非只是华为公司的冬天。正如在《华为的冬天》最后,任正非指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网络股的暴跌,必将对两三年后的建设产生影响,那时制造业就惯性进入收缩状态。眼前的繁荣是前几年网络大涨的惯性结果。记住一句话‘物极必反’,这一个网络设备供应的冬天,也会像它之前热得人们不理解那样,冷得出奇。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能活下来。”

“华为的冬天”带给我们这样一个重要的启示——最危险的情况是你意识不到危险。因此,要预先做好准备。怎样做准备呢?那就是时刻树立危机观念,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如果没有危机观念,就好像一个人没有备好过冬的棉衣一样,寒流一来,早晚会出事。

林东是某集团公司的一名员工,刚到公司的时候他非常努力,很快就在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聪明能干、年轻好学,很快就成了老板的“红人”。老板非常赏识他,进入公司不到两年,他就被提拔为销售部总经理,工资一下子翻了两倍,还有了自己的专用汽车。

刚当上总经理那阵子,林东还是像以前那样努力勤勉,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并且经常抽业余时间学习,参加培训,弥补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不足。

时间长了,经常会有朋友对他说:“你犯什么傻啊,现在已经是经理了,还那么拼命干吗?要学会及时行乐才对啊!再说老板也不会检查你做的每一件事情,做得再好,他也不知道啊!”

在多次听到别人说他“犯傻”的话后,林东变“聪明”了,他学会投机取巧,学会察言观色和想方设法迎合老板,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也放弃了很多学习计划。如果他认为某件事情老板要过问,就会将它做得很好;如果他认为某件事情老板不会过问,就不会做好它,甚至根本就不做。在公司中,也很少见到他加班加点的工作身影。

终于,在公司的一次中高层领导会议中,老板发现林东隐瞒了工作中的很多问题。而且在年底的业务能力考核上,他有几项考评成绩也大不如前,失望之余,老板就将其解聘了。一个本来很有前途的年轻人就因为没有危机感,安于现状,丢失了一个事业发展的大好机会。

市场中没有永远畅销的产品,同样,职场中也没有永远的“红人”。职场中有很多像林东这样的“红人”失宠,这其中有很多因素,最主要的是“红人”失去了原有的激情和危机感,变得满足现状,绝对不是老板喜新厌旧。这些人在成为“红人”之前,工资不高,起点也比较低,而且还时刻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所以他们努力工作,用业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用业绩来取得想要的回报。终于,他们成功了。这个时候,却滋生了骄傲情绪,优越感上去了,危机感下来了,工作干劲丢掉了,赖以“过冬”的“棉衣”也丢掉了,最终他们在严酷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2003年初,一项针对跨国公司高层的调查:如果他们可以在一夜之间将公司中的所有“无用”的员工都裁掉,那么,他们会裁掉多少?结果显示,这一比例在60%—90%之间!如果数据的真实性无需怀疑,我们就必须面对一个事实——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我们现在所从事的工作,需可能在一夜之间失去。

据统计,25周岁以下的从业人员,职业更新周期是人均一年零四个月。比如,当10个人只有1个人拥有某种职业的资格认证证书时,他的优势是明显的;而当10个人中有9个人拥有同一种证书时,那么他原有的优势便不复存在。现代职场流行一种新的“三八主义”,即八个小时休息,八个小时工作,八个小时学习,这正是当下社会人才竞争激烈之写照。面对未来日趋严酷的竞争,你做好准备了吗?

紧急集合演习:要么适应,要么被淘汰

紧急集合是部队根据上级紧急战备号令,在突然情况下实施的一种快速出动的集合形式。通常在发现敌人突然袭击和遭受到火灾、水灾、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及上级赋予紧急战斗任务或者发生重大意外事件的情况下进行。

在和平环境下,军队里时常进行紧急集合演习,属于锻炼军人快速反应的重要训练内容,是军队作为战斗组织的标志之一。因为危机随时存在,而军队是要时刻准备打仗的。通过“紧急集合”的方式,故意制造“紧张空气”,使军队能适应“临战状态”,经常保持“战斗队”作风。

很多老兵都有过畏惧紧急集合的经历,甚至没有当过兵的人,也知道紧急集合是一道“坎”。 “紧急集合”演习,能让熟睡中的士兵在哨音响起的瞬间从床上一跃而起,百一种慵懒的状态中立即进入无可名状的亢奋。部队规定,“紧急集合”是不允许开灯的。很多新兵在“紧急集合”时会闹出笑话,比如说,两人抢一件衣服甚至两人同时将脚伸入同一条裤子里。而老兵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在遇到“紧急集合”时就能得心应手。他们会按规定把武器、装备以及生活用品放到指定位置,有序排列,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这样就不会出现临阵慌乱的情况。他们还会熟记有关紧急集合的号声、哨声、警报以及分队首长规定的紧急集合口令,从而快速传递给周围的同志。可以想见,在碰到战争危机时,他们也会以最快的速度迎上去,不会在残酷的形势下败下阵来。

身在职场如身在军营,“紧急集合”的哨声随时会响起,危机也随时会出现,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你要么做好准备,积极适应,要么被淘汰。

美国一家船运公司每年都评选一次最优秀的船队,这个船队首先要满足以下条件:出海的过程中出现事故最少。有一个船队每年都会被评上,因为在海上航行的时候,此船队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事故,当然,一些无法避免的自然事故除外。

当有人问及是什么让这个船队如此优秀时,其海员会说:“其实没什么,我们只是定期进行细心的船舶检修,尤其是在航行前。因为我们知道,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仅此而已。”

熟悉航海的人都知道,由于船舶运行的故障和磨损、海水较强的腐蚀性、海洋生物强烈的附着力及快速的生长力,船体很容易出现问题,产生难以清除的锈斑、锈皮和贝类,严重影响船舶的行使效率和安全,因此必须对船舶进行定期检修,只有这样才能少出问题甚至不出问题。

身在职场就像是驾驶轮船,在就业大潮中冒着巨大的风险前进。如果没有万全的准备,谁知道这艘船会不会在半路触礁或者是驶向迷途。“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那些海员说得好,赶在危机之前做好充分准备,是应对危机最好的办法。

张浩三年前在某中外合资企业担任网络通信设备销售经理。三年来他一直忙于日常事务,在一片“干杯”声中度过了三年,除了酒量以外,其他才能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增长。可是就在这三年中,他的下属李伟跟随他慢慢积累了一些经验,羽翼渐渐丰满,而且销售业绩惊人,在公司的绩效考评中连续第一,在“业绩才是硬道理”的今天,迅速地淘汰了他这位上司。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职场,不是自己淘汰自己,就是被别人淘汰。我们只有主动出击,抓住一切机会提高自己,才能像上文故事中的李伟那样逐渐强大,否则,像张浩那样失掉竞争和生存的能力,留给自己的只能是岁月的蹉跎的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