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解放军精神
1208000000025

第25章 战斗警报耳边响起:只有危机感强烈的人才能生存 (2)

一个主动超越自我、淘汰自我的人,一定是一个充满危机感的人,这种危机感正是他们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相反,一个骄傲自满的人,一定是很少有危机感的人,这样的人只会故步自封,一生都很难有很大的作为。

人不能太舒服,太舒服就会出问题

20世纪60年代大比武时,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经常用八旗子弟的史实教育部队。清朝的八旗军骁勇善战,一举夺下明朝天下,可谓所向披靡。但后来八旗子弟沉湎于享乐,吃皇俸,不习武,衰败得不堪一击。虽然清朝政府请来外国教官训练自己的军队,装备洋枪洋炮,试图重振军威,最终也无济于事。这个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个人太舒服、太安逸,会养成懒散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舒适感和危险系数是成正比的,适度的危机感能够激发一个人的潜能。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来就有艰苦奋斗、刻苦训练的传统,但在文革特殊时期,由于军队的特殊地位和表现,全军上下有一种优越的飘然感,此外,大批高干纨绔子弟为逃避上山下乡而流入军队,给军队风气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带兵打仗出身,他很了解军队。1975年,他就任总参谋长时说,部队长期在和平环境下,会懒、散、臃肿,提出要整顿军队。1980年,他任军委主席后,组织了解放军有史以来最大规模、代号为“802”的军事演习。

人民解放军永远是战斗队,仗可能百年不打,兵不可一日不练。只有把勤练军事技能作为一项基本的实践活动和要求,警钟长鸣,才能确保国家的安全与利益不受损害,人民军队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几年前,两个乡下女孩来到大城市寻求发展,她们合租了一间房子。虽然这两个女孩都因为家境贫困而辍学,但她们希望能在这里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将来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虽然两人的条件差不多,但她们后来的遭遇却迥然不同。

其中一个女孩,一来到这座城市就感觉到自己未来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她既没有很高的学历,也没有一技之长及出色的地方。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她明白机会不会凭空从天上掉下来。于是,她早早就开始为未来做准备了。最初,她只是在一家宾馆做清洁卫生的工作,但做事非常认真,而且利用业余时间到附近的培训学校选修了有关酒店管理的课程。她还注意矫正自己的乡下口音和改掉都市人难以接受的一些习惯。不久,她成了这家宾馆服务部的经理,后来还与一位年轻有为的律师结了婚,终于得到了她想要的幸福。

另一个女孩却只是安于平凡的现状,虽然明白自己算不上优秀,但感觉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还不错,不愿意去提升自己,反而一直沉溺在自己的梦想之中,整天幻想着能突然遇到一个白马王子来使自己过上向往的幸福生活。尽管中途有一些不错的小伙子对她产生好感,毫无准备的她却只能与这些机会擦肩而过。直到现在,她还生活在这个都市的最底层。

我们当中有很多人都像第二个女孩一样,很容易被舒适、安逸的生活吸引,看不到自己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缺乏危机感,不懂得未雨绸缪,这样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只能是束手无策,而人生也必会在这种安于享乐的心态中流于平庸。

舒适使人流于平庸,磨难可以让人变得不凡。盲目享乐和过于舒适的生活只会软化一个人的意志,蒙蔽人的进取心。一个人如果安于舒适,看不到未来的压力和挑战,那么生活留给他的必然是一个平庸的结局。世界“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先生说过:“平庸的生活使人感到不幸,只有波澜万丈的人生才能让人感悟到生存的意义。”一个人要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成就卓越人生,就不应满足于安逸的生活,不思进取;只有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人才能收获完美的人生。

培养蓝军:“和平时代”也不能掉以轻心

任何优秀军队都把世界上最强的军队作为自己作战训练的对手——“假想敌”,这在军队中是常识问题。

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国国内基本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但是,解放军始终把训练的基点瞄准世界一流军队,并在演习中与其交手。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解放军还借鉴西方军队作战训练的基本方法和经验,在集团军级作战部队培养“蓝军”司令,组建“蓝军”部队,为部队训练制造“敌人”。把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作为自己的“假想敌”,是解放军保持活力和战斗力的关键。

企业在发展中不可能培养“蓝军”,但也要在和平时期保持危机意识。“企业兴亡,员工有责”。危机感可以激发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具有忧患意识的员工能够时刻将公司的兴亡发展同自己联系起来,在企业一片“歌舞升平”、其他员工都安于现状的时候,他们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工作中做到“先他人之忧而忧”,从而成为为企业化解危机的人,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在诺基亚公司手机研发部工作的詹森这几天一直闷闷不乐,一个同事见他一副眉头紧锁的样子就开玩笑道:“詹森先生哪儿都好,就是太不知足了。你也不想想,咱们研发部,只要完成公司下达的研发任务,薪水就能比生产、销售部拿得多,该高兴才是啊!”

另一个同事也嘻嘻哈哈的接口道:“这次的任务只是改进一下机型,如此简单的任务哪能难住我们的天才——詹森先生啊!”

詹森说:“我不是为薪水想不开,也不为公司派给的任务。我是在想,我们整天坐在研究室里,除了完成上面派给的任务,改进机型外,就什么事也不做了。现在手机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我们能不能主动做一些工作,给公司拿出些新颖的创意。”

同事无奈地说:“嗨,詹森,别痴人说梦了!现在诺基亚手机已经是世界著名品牌,不管是技术性能,还是外现形象,都早已深入人心,还上哪里去找创意?”

尽管同事们说得有些道理,但詹森还是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在完成公司任务的基础上,主动而努力地工作,让诺基亚在自己的辛勤工作中有一个质的飞跃!

有了这个目标和想法以后,詹森每日里除了完成公司下达的任务,就是考虑如何让诺基亚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一天,在地铁里他获得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所有的时尚男女,都佩戴着手机、一次性相机和袖珍耳机。这给了他很大的灵感:能不能把这三种最时髦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呢?果真如此的话,不是变得既轻便又快捷吗?

第二天,詹森马上找到主管,对他说:“如果我们在手机上装一个摄像头,让人们在接听音乐的同时,把能见到的所有美好事物都拍摄下来,再发送给亲友,该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啊!”

主管被他的创意惊喜得高声叫道:“詹森,我们马上就按你的想法着手研制!”这种具有拍摄和接听音乐功能的手机在詹森的带领下,很快研制成功,刚一被推向市场,就大受青睐。

詹森不但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而且,还得到了应有的奖赏。更重要的是,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詹森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

詹森是诺基亚数万名优秀员工中的普通一员,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在企业发展中的使命及忧患意识和责任感,才有今天诺基亚全球行动通讯产业第一品牌的辉煌。

危机意识是一个优秀员工的必备素质。但凡那些能够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人士都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他们不躺在过往的成绩上睡大觉,不相信已经积累下来的资产,唯一相信的是未之路还会崎岖不平,必须如履薄冰地面对未来。就像IBM的总裁郭士纳先生所说的:“长期的成功只有我们时时心怀恐惧才可能。不要骄傲地回首过往成功的战略,要明察什么将导致我们未来的没落。这样我们才能集中精力面对未来的挑战,保持虚心、学习的饥渴及足够的灵活。”

军情决定成败: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

解放军著名元帅刘伯承曾说:“要用脑子打仗”。用“脑”是“思”的结果。而这种“思”,是建立在对环境和对手全面了解基础之上。

在红军长征中有一个经典战例:四渡赤水。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术在这场战役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但许多人不知道的一个细节是,战役前,红军缴获了国民党军队的一部电台和一个电报员,但电台被炮火震坏了,只能收报,不能发报。当时,国民党军队以为红军没有电台,部队调动不仅用明码电报,有时干脆就直接在电台上喊。这样,红军在哪里国民党军队不知道,但“围剿”的国民党军队部署和调动却全部在红军掌握之中。

军情决定成败。战争中,只有时刻关注对手的动态,才能在制定作战计划时有的放矢,不至于被敌人牵着鼻子走。在职场中也一样,关注竞争对手的工作情况,看他们是怎样努力提高自己的。这样,我们会有紧迫感,就会绷紧神经、早做准备、多做准备,以免等到危机真的降临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李嘉诚先生是一名积极向竞争对手学习的人。一般人只知道李嘉诚是一个能够在商场中纵横自如的超级富豪,很少有人知道他事业的转折点是做“间谍”。

1957年春天,李嘉诚为了解塑胶花产品的生产工艺,登上飞往意大利的班机去考察。他在一间小旅社安下身后,就迫不及待地去寻访那家在世界开风气之先的塑胶公司的地址。经过两天的奔波,李嘉诚风尘仆仆地来到该公司门口,却一下子停了下来。

他知道任何一个厂家对于新产品的技术都是严格保密的。也许可以名正言顺购买技术专利,但是这样做的局限性很大。一来,他的长江厂小本经营,绝对付不起昂贵的专利费;二来,厂家绝不会轻易出卖专利。

情急之中,李嘉诚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这家公司的塑胶厂招聘工人,他去报名,被派往车间做打杂的工人。李嘉诚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清除废品废料,他推着小车在厂区各个工段来回走动,双眼恨不得把生产流程吞下去。收工后,他急忙赶回旅店,把观察到的一切记录在笔记本上。

整个生产流程都熟悉了。可是,属于保密的技术环节还是无法得知。有一天,李嘉诚邀请数位新结识的朋友,到城里的中国餐馆吃饭,这些朋友都是某一工序的技术工人。他用英语向他们请教有关技术,佯称自己打算到其他的厂应聘技术工人。通过眼观耳听,他大致悟出了塑胶花制作配色的技术要领。

几个月后,李嘉诚满载而归。随机到达的,还有几大箱塑胶花样品和资料。原来在临行前,塑胶花已推向市场,李嘉诚跑了好多家花店,了解销售情况。他发现绣球花最畅销,立即买下好些绣球花作样品。

李嘉诚在香港快人一步研制出塑胶花,填补了香港市场的空白。按理说,物以稀为贵,卖高价在情理之中。但是李嘉诚明察秋毫,他认为塑胶花工艺并不复杂,因此,长江厂的塑胶花一面市,其他塑胶厂势必会在极短时间内跟着模仿上市。倒不如在人无我有、独家推出的极短的第一时间,以适中的价位迅速抢占香港的所有塑胶花市场,一举打出长江厂的旗号,掀起新的消费热潮。卖得快,必产得多,“以销促产”,比“居奇为贵”更符合商界的游戏规则。这样,即使其他厂家迅速跟进,长江厂也早已站稳了脚跟,而长江厂的塑胶花也深深植入了消费者心中。最终,李嘉诚掀起了香港消费新潮流,长江塑胶厂由默默无闻的小厂一下子蜚声香港塑胶界。

李嘉诚先生的成功固然与他独到的眼光和富有前瞻性的决策分不开,但如果他不是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积极向竞争对手学习,也不可能取得那么骄人的成就。

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竞争对手纷至沓来,拥挤在一个狭窄的市场空间里,企业在竞争环境中为了生存,只有时时刻刻关注谁是“敌人”,谁是合作者,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等问题,才能够有的放矢,不打无把握之仗。可以说,竞争对手的状态,关系到企业的生存。

商场如战场。在商场上,企业员工应该像战场上的侦察兵一样去刺探、了解、分析自己的竞争对手,熟悉同行的经营目标、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人才战略等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与对手周旋、竞争,使自己不被对手蚕食、吞并、打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