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解放军精神
1208000000026

第26章 战斗警报耳边响起:只有危机感强烈的人才能生存 (3)

比尔·盖茨曾说过:“一个好员工应分析公司竞争对手的可鉴之处,注意总结,且避免重犯竞争对手的错误。”微软有一个班子,专门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包括什么时间推出什么产品,产品的特色是什么,有什么市场策略,市场的表现如何,有什么优势和劣势等等。其高层每年都要开会,请这些分析人员来讲竞争对手的情况。微软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向竞争对手学习,取对方的长处。

不打无把握之仗:第三只眼睛看市场

“不打无把握之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坚持的作战原则。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根据敌强己弱的特点,依托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保存和发展自己。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大规模、长时期地开展游击战,抗击了60%以上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这些都是“不打无把握之仗”在指导实际作战中的表现。

战争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场中的竞争同样如此。在当今这样讲究竞争的社会中,职场人士永远处于“后有追兵、前有堵截、上有雨雪、下有泥泞”的环境中。个人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及时地调整自己和环境、组织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的放矢,才能成为“不打无把握之仗”的职场达人。

日本一个设计了大型油轮的海军设计师被要求设计日本第一艘游轮“水晶和谐”号。在正式着手设计之前,他和另外两个设计师在全球乘不同的游轮游览。每天晚餐前,他们都会对豪华游轮上的餐厅进行拍照。晚饭后,他们会数一数酒吧里有多少人,有多少人在跳舞,有多少人在甲板上漫步,还清点游泳池里的人数和躺椅的数量。对能看到的一切他们都作了记录,然后才回到房间里把数据输入数据库,以备以后分析用。他们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经过几年旅行和竞争情报搜集工作,模仿“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号游轮,重49000吨的“水晶和谐”号下水了。日本自此成功地进入了豪华游轮的行业。

张瑞敏认为,企业要生存,就要具备“三只眼”。他说:“计划经济下,企业长一只眼盯住领导就够了。市场经济下,企业要长两只眼,一只盯住员工,达到员工满意度的最大化;另一只盯住用户,达到用户满意度的最大化。但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企业还要再长第三只眼睛,用来盯住国家政策、国际市场变化。”

同样的道理,职场人士要想生存和发展,也要学会使用“第三只眼睛”,一只眼看企业,一只眼看客户,一只眼看市场。有了这样的眼光,就能把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小危机和小问题变成企业生存的转机和个人成长的机遇。

十多年前,李先生的一位远方亲戚在欧洲开饭店,邀请他过去帮忙。没料到,他到欧洲不久,亲戚就突然患病去世,饭店也很快垮了。

几年后,他到了一家中等规模的保健品厂工作。公司的产品不错,但知名度有限。他从推销员干起,一直做到主管。一次他坐飞机出差,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劫机。度过惊心动魄的十个小时后,通过各界的努力,问题终于得到解决,他可以回家了。就在要走出机舱的一瞬间,他突然想到在电影中经常看到的情景,当被劫机的人从机舱走出来时,总会有不少记者前来采访。

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机会,宣传一下自己公司的形象呢?

于是,他立即做了如下举动:从箱子里找出一张大纸,在上面浓描重抹了一行大字:“我是××公司的××,我和公司的××牌保健品安然无恙,非常感谢解救我们的人!”

他打着这样的牌子一出机舱,立即就被电视台的镜头捕捉到了。他立刻成了这次劫机事件的明星,很多家新闻媒体都对他进行了采访报道。

等他回到公司的时候,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带着所有的中层主管,站在门口夹道欢迎他。原来,他在机场别出心裁的举动,使公司和产品的名字几乎在一瞬间家喻户晓。而且公司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客户的订单更是一个接一个。董事长动情地说:“没想到你在那样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竟然是公司和产品。毫无疑问,你是最优秀的推销主管!”董事长当场宣布任命他为主管营销和公关的副总经理。之后,公司还奖励了他一笔丰厚的奖金。

优秀的员工往往能从危机中寻找到可以利用的商机,在失利中寻找到契机,从而反败为胜。只要思路灵活一些、方法得当一些,遇上的麻烦也可能会带给你推销自己和企业的机会。

本章要义

1.丧失了危机观念,就好像一个人没有备好过冬的棉衣一样,寒流一来,早晚会出事。

2.危机随时会出现,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你要么做好准备,积极适应,要么被淘汰。

3.一定程度上,舒适感和危险系数是成正比的,适度的危机感能够激发人的潜能。

4.在和平时期要保持危机意识。

5.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积极向竞争对手学习,才有可能取得骄人的成就。

6.职场人士要想生存和发展,要学会使用“第三只眼睛”,一只眼看企业,一只眼看客户,一只眼看市场。

行动方案

1.努力工作,用业绩证明自己的能力,用业绩取得想要的回报。

2.赶在危机之前就做好充分准备,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自己。

3.不要满足于安逸的生活,要积极进取、勇于竞争。

4.在工作中做到“先他人之忧而忧”,从而成为能够为企业化解危机的人。

5.时刻关注谁是“敌人”,谁是合作者,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