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谁是企业最受欢迎的人
1208200000010

第10章 转变角色,从员工到老板 (1)

我在公司我当家

1、 为什么通常都是老板比员工有更旺盛的精力去投入工作?

2、 公司在你的心中是什么位置?

为什么有人总会主动工作,有的人只为工资工作?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经济强国,但日本经济发展有一个致命的软肋——能源。日本的能源完全依赖进口,在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输出国实行石油禁运,日本遭受重大损失。1973年至1974年间,日本通货膨胀率高达25%,经济出现大幅度下滑。在这场灾难中,日本很多企业停产或破产,企业员工无所事事,很多人不得不暂时回家。那时,日本基本上实行终身雇佣制,回家等于休假或待岗。

但是,回到家的员工根本没有心思待在家里,他们又陆续回到企业,清理车间,剪除杂草,或者干点别的事情,不管干什么,都比在家里闲着踏实。而且,他们并不是受他人指派才这么干的,而是自发的,不是为了赚钱,而纯粹是出于对企业的忠诚和热爱。他们认为企业出现困难,自己有义务尽力帮助企业。有一位工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回到家时,妻子训了他一顿:“公司遇到如此大的困难,你怎能安心待在家里呢?”

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经济强国,之所以能够拥有索尼、松下、本田这样国际知名的大企业,就是因为这些员工视企业为自己的家,拥有“自己就是企业的主人”这种“当家心态”的原因。

在世界知名企业里的员工,往往都具备这种“为公司当家”的主人翁精神。什么样的心态将决定我们过什么样的生活。当你具备了老板的心态,你就会考虑企业的成长,就会考虑企业的明天,就会感觉到企业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就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去做的、什么是自己不应该去做的,就会像老板一样思考,就会像老板一样行动。

2001年年底,惠普推出了新的产品,需要宣传这一子品牌,那时,公司所有员工都在为更换品牌的事情忙得不亦乐乎,而更换品牌的花费也非常高。其中有一段小插曲,公司在全国的路牌都要更换,一共有七八十块。所有的计划都在进行当中,有一天,品牌更换计划的负责人苏雅跑来跟总经理说,她认为有一笔3万元的经费可以省下来,因为这70几块路牌大小都不一样,本来是要找广告公司来帮公司做出70多种图案设计,要花3万元,但其实只要找公司内部的美工同仁加班加点做个一两天,就可以做完,那这笔钱就可以省下来了。

其实在这个品牌更换的过程当中,这笔钱早就在预算内,可是苏雅以一种“把钱花在刀刃上”的心态,来提出这样的建议。她觉得这件事情好像是她自己的事情,本来就应该帮公司把最少的资源用在价值最大的地方。

当时她还主持了一个电脑显示器促销最成功的方案,原来的预算是100万元,后来追加到300万元,做了这个方案以后,销售额得到了非常大的增长。所以,不管是省下3万元,或者是花出去300万元,同样是出于一种主人翁精神。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拥有“为公司当家”的主人翁精神,不仅能够维护企业的利益,促进企业的发展,还初步培养了员工的企业家精神,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

另外,一个拥有“为公司当家”的主人翁精神的人应当时刻忠于自己所在的团队。如果随时准备另谋高就,那么你根本就不属于这个集体,这个集体对你而言,只是你谋求利益的一个阶梯。在一个企业里,这样的员工是企业的一个潜在危机,因为他们随时可能对自己的工作撒手不管,甚至会成为对手企业中的一员,和原企业竞争。

“我属于这个企业,并不仅仅因为我在这里工作,因为我的内心告诉我,我对企业负有责任,我必须忠诚于我的企业。”在一个企业的年终总结大会上,一位获得嘉奖的优秀员工这样说。

课后总结:

一个人属不属于一个企业,并不仅仅在于他是否在企业工作,关键看他的心在不在企业,他有没有像老板一样将责任心完全放在企业上。有了老板心态,你就会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老板乐于接受的人,从而也是一个可托大事的人。因为一个为公司尽职尽责完成工作的人,往往已经把这份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事业是公司事业的一部分,公司的事业也就是自己的事业。

从对立走向“利益共同体”

课前提问:

1、 老板和员工天生就是冤家吗?

2、 老板和员工可以一起“过日子”吗?

3、 可否在老板与员工之间找到一种共赢的关系?

很多人认为,员工和老板天生就是一对冤家。人们最常听到的是相互间的抱怨,即使偶尔彼此关心一下,也让人觉得很虚假。老板和员工真的就不能“兼容”吗?其实不是。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老板和员工是互惠共生的关系。没有老板,员工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而没有员工,老板想追求的利润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对于老板而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员工的敬业和服从;对于员工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丰厚的物质报酬和精神上的成就感。从互惠共生的角度来看,两者是和谐统一的——公司需要忠诚和有能力的员工发展业务,员工必须依赖公司的业务平台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实际上,老板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轻松潇洒。作为公司的经营者,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他们只要清醒着,头脑中就会思考公司的发展方向,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并不稀奇。一到下班时间就率先冲出去的员工不会得到老板的喜爱,所以,不要吝惜自己的私人时间,即使你的付出得不到什么回报,也不要斤斤计较。

斤斤计较一开始只是为了争取个人的小利益,但久而久之,当它变成一种习惯时,为利益而斤斤计较,就会使人变得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它不仅会对老板和公司造成损失,也会扼杀员工的创造力和责任心。

我们知道,员工个人的成功是建立在团队成功之上的,没有企业的快速发展和高额利润,我们也不可能获得丰厚的薪酬。

企业的成功不仅意味着老板的成功,也意味着员工的成功。也就是说,你必须认识到,只有老板成功了,你才能够成功。老板和员工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认识到这一点,主动做事,帮老板获取成功,你很快就能在工作中赢得老板的青睐。

小张是来企业终端科的科长,只负责对销售终端布置的规范性进行指导和提供咨询。可小张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总喜欢接手一些相关的工作——企业培训导购员时,他是当仁不让的组织、策划和对口管理者;依仗灵活多变的谈判能力和对消费者需求的熟知程度,积极参与促销活动所需的礼品采购;他还大包大揽地承接了信息收集工作,为此安排专人每日为企业高层与相关职能部门整理、报送各项最新资讯……同事都觉得小张是“傻瓜”,甚至有人对他冷嘲热讽。小张对此处之泰然,一年以后,小张的下属已经从最初的几人增加到了几十人,随着部门的扩容和职能的增多,他所在的部门由科级升为处级,当时说小张是傻瓜的人,有的成了他的下属,有的辞职另谋出路。

聪明优秀的员工就像上文中的小张一样,会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与老板保持一致,因为他们知道:

1.只有个人的利益与公司利益、老板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企业发展壮大了,员工的个人利益才有可靠的保证。

2.员工个人才华的有效发挥和老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员工只有在企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平台,才能尽情地施展出自己的所学与专长。

3.员工个人的事业发展也离不开老板。员工如果处处从老板的角度为其着想,在工作上竭尽所能,也就有可能在个人的事业发展上有所建树、有所成就。

在一个各种制度完善的公司里,每一个员工的升迁都来自于个人的努力,老板所做的只是考察哪些人有资格获得奖励和晋升。有实力的员工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正因为如此,员工才能够感觉到自己与公司是一个整体。可见,员工和老板是否对立,既取决于员工的心态,也取决于老板的做法。聪明的老板会给员工公平的待遇,而员工也会以自己的忠诚予以回报。

课后总结:

员工与老板绝不是天生的一对冤家,而是互惠互利、创造双赢的合作者。一般说来,那些时刻同老板立场一致,并帮助老板取得成功的人,才能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才会成为企业最受欢迎的人。

你的薪水从公司的利润中来

课前提问:

1、 员工的工资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吗?

2、 公司凭什么决定为你涨工资?

员工是不是在为企业创收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创收呢?

老板在成立公司的时候,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所以,一个公司在它“出生”起就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创造利润,没有利润的公司是无法生存的。而对于在企业工作的员工来说,劳动是谋生的手段,只有通过劳动为企业创造价值,使企业获得利润,员工才能获得报酬,才能有稳定的生活保障。

惠普公司创始人比尔·休利特和戴夫·帕卡德曾经说:“只有在员工为公司创造出丰厚利润的条件下,他们的奖金和工作才能得到保障。公司只有实现了赢利,才能把赢得的利益拿出来与员工分享。”

“利润至上”,任何一个公司为了生存和发展都需要秉承这一原则。在这个大环境中,我们千万别以为只做一个“听话、老实”的员工就足够了,想方设法为公司创造利润、财富才是提升薪水的法宝。

小艾在某家大型电器厂做推销员。这家公司主要生产电暖器、电风扇等季节性很强的小家用电器。

在2007年7月初,部门经理打电话通知正在广西出差的小艾,公司打算于9月中旬在桂林召开西南片区的冬季产品供销订货会,希望她搜集西南五省区几个省会城市近五年来的冬季气象变化资料。

小艾从当地气象局那里买来了气象变化曲线图,认真地研究起来,最后她得出结论:西南片区几个省会城市2007年的冬季是个冷冬,寒流会提前10天左右到来。于是,她连夜赶写了一份工作报告,建议公司加大电暖器的生产量,并比往年提早半个月投入西南片区市场。就这样,公司赚了近50万元。

有了这一次成功的经验以后,小艾开始学习气象专业知识,又陆续为公司从气象部门那里搜集了几次气象信息资料,结果都因抢得了最佳销售时段而大获成功。

公司永远有一个岗位是缺人的,那就是为公司和个人赢得利益的人,像小艾这样的员工就是公司急需的人才,她懂得自己想办法为企业创造财富。在一个公司里,哪怕你是能力最强的一个,也不表示你是最值钱的。只有那些有长远目标、有想法、有创意,能为公司赚到钱的人才是公司最需要的。

作为一名员工,为公司赚钱是一种责任。如果你想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有所发展,并拥有一份可观的薪水,就必须牢记,为公司赚钱、为公司赢利才是最重要的。

大学毕业后,杜丽丽好不容易找到一份销售厨房用具的工作,她的工作内容是上门去推销厨房用具。一套厨房用具的定价是3000元,这在收入较高的大都市并不是一个大数目,工作的难度主要是市民对推销的反感及对销售员的不信任。连续一个星期奔波下来,杜丽丽竟没有拿到一份订单。与杜丽丽同时进公司的19位同事,有两个顶不住,主动辞职了。另外两个同事则搞起了降价销售,最低时卖到2500元,价格低毕竟是最具竞争优势的,更何况厨具质量确实不错,同事的订单果然陆续而至。于是,其他同事争相效仿,一时间价格一片混乱。有好几次杜丽丽说服了客户,最终却因为价格太高而没能成交。

一个月的试用期满后,总经理把所有的推销员召集到一起开会,杜丽丽是最心虚的,因为她只有两份订单,而其他同事,少则10份,多则30份。

总经理宣布:“经过公司的研究,决定在你们当中留下一人,留下者底薪1500元,住房补贴200元,奖金按销售额的20%提成。”小艾一点都没抱希望,她知道凭她那点订单,肯定没戏。

当总经理说出杜丽丽的名字时,不仅同事,连她自己都深感意外。总经理接着说道:“她只有两份订单,但是,她的两份订单都是按公司定价签下的。公司早有规定,不得抬价、降价,我希望我的员工能忠于本公司。还有,公司的定价已经全面考虑了员工和公司的利益,为了争取订单而不惜损失自己该得的那部分利益,这也许并没有什么大错,但你们辛辛苦苦地工作为了什么?我希望我的员工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不仅有为公司赢利的观念,更要有为自己赢利的观念。”

每个公司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司的利益,同时希望员工在为公司努力创造利润之时,也能够为自己创造利润。

课后总结:

作为一名员工,要时时以公司经营绩效为己任,努力为公司创造利润,伴随公司的成长而成长。为公司赢利、创造最大的财富是公司老板和公司员工一致的目标。公司利润的大小决定员工收入的多少,如果没有企业的快递增长和高额利润,我们不可能获得丰厚的薪水。只有公司赚了钱,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