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谁是企业最受欢迎的人
1208200000011

第11章 转变角色,从员工到老板 (2)

薪水是现金回报,知识、技能和经验是“分红”

课前提问:

1、 工作的价值可以完全用薪水来衡量吗?

2、 你和你的同事工资一样,是不是你们得到的回服就一模一样呢?

3、 工作中,除了收获工资,你还能从中收获什么?

午后的办公室,空气中弥漫着小小的悸动,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会计,因为今天是发薪水的日子。

辛苦了一个月,等待的不就是今天?

小杨和王炜是刚来这家公司上班的,他们今天一起结伴来领工资,当工资发到手里的时候,小杨还是有一点不甘心,那是因为他和王炜的工资一样多!

小杨工作很认真,在工作期间,他认真负责,看到活都会主动去做;而王炜与他形成鲜明对比,他完全是另外一种工作态度,一遇到稍有些困难的工作,就推给小杨,对容易的事就抢着干,对工作是能糊弄就糊弄。

就拿上次的事来说吧,生产部门的科长让他俩都去设计一个“责任流程”的方案,王炜一直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就在快要交方案的前两天他才想起来,跑去问小杨,小杨给他讲了一下大概的思路,并建议他去相关网站上找一下资料。就在这时,王炜接到了女朋友打来的电话,说约了晚上去看电影。于是,王炜想了一下,对小杨说:“要不你帮我写一下吧,我真的没有时间了,就算帮我一个忙。”

小杨熬了两个晚上,终于做出了两个方案,全部通过,而且被评为优秀。在小杨认真工作的时候,王炜要不陪女朋友,要不就打牌。

可是,付出不一样,结果却是一样的,小杨难免有些失落。

想一想,我们身边其实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王炜这样的员工貌似很“精明”,处处为自己着想,无利躲着走,有利抢着干,而小杨这样的员工就比较“傻”了,认认真真、一心一意地为公司工作。这样的现象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因为“精明”员工懂得出风头,容易让同事、领导们看到他的表现,而“傻”员工却很低调,所以“金子”会被暂时埋没。上面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下班后,小杨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一直在思考着什么……就在这时,他遇到了他以前的老师。

老师听完他的抱怨后,想了想,然后问了小杨一个问题:“打个比方,一个公司聘请了两个员工,两个员工一个‘精明’、一个‘傻’,领导给他们分别布置了三个任务,‘精明’的员工挑了一个简单的做了,把其他两个难的推给了别人;而‘傻’员工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后,看到没人做的工作,于是主动做完了。发工资的时候,老板也没有考核,两个人都发工资500元,你说,谁精、谁傻?”

小杨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是那个多干了工作的人傻呗。”

老师却说:“换个思路的话,答案正好相反。”说完,老师画了一个图:

“老板布置了三个任务,就相当于给了员工三次积累经验、知识、能力(人力资本)的机会。‘精明’的员工只完成了一个任务,就等于积累了一次,而‘傻’员工却积累了不止三次。就是说,工作中解决的问题越多,问题的难度越大,解决后积累的人力资本越大,职业生涯就会发展得越快。王炜虽然短时间内感到占了便宜,但是,没有人力资本的积累,从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来看,就等于在浪费时间。”

老师看着图解释道:“老板给你报酬的前提是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能力没有提升,就失去了报酬提升的根基。”

听了这一切,小杨恍然大悟:“虽说王炜和我的报酬是一样的,但是他的人力资本的积累比我可差远了。看来,我应该感谢他,他把积累人力资本的机会都让给我了。”

是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回到上面的故事,小杨和王炜虽然拿到了一样的工资,但是他们之间人力资本的积累差别很大,小杨通过在工作中解决问题、帮王炜解决问题、帮公司解决问题,收获了很多知识、技能、经验,等于多次“分红”。如前文所讲的“多干一份工作,就多积累一次经验,就等于多‘分红’一次。克服一个困难工作,就等于争取了一次技能提升的机会,又争取到一次‘分红’的机会。最终,知识、经验、技能大大提升,报酬的提升就有了根本的保证。”

但是王炜呢?少干一份工作,就少积累一次经验,就等于少“分红”一次。躲过一个困难工作,等于放弃一次技能提升的机会,同时又放弃一次“分红”的机会。最终,知识、经验、技能没有提升,报酬的提升就没有了根基。

你明白了吗?当同事把问题推给你时,当公司出现无人承担的责任时,你要抓住这个宝贵的机会,因为,这是你“分红”的大好时机!请相信,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惜力如金、偷工减料、拈轻怕重的“精明”员工一般都没有什么好的发展前途,而一些兢兢业业、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迎难而上的“傻”员工却往往在关键时刻厚积薄发。对于其中的原因,相信我们在前文中都找到了答案。

所以,行动不坚决、高谈不行动者,都是一些真正的傻子。须知,欲做一分事,须受一分苦。看似有点“傻气”的对目标执著、实干、苦干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才能“立大事”。

课后总结:

员工在帮公司解决问题时,除了会得到上级的认可,同时还会收获很多知识、技能、经验,等于得到企业的多次“分红”。多干一份工作,就多积累一次经验。人都是在一次次的经历中成长起来的。克服一个困难工作,就等于争取了一次技能提升的机会。薪水不是工作唯一的回报,工作中得到的知识、经验、技能,正是你升迁的基石。

双赢时代——老板和员工都是在实现自我价值

美国维亚康姆公司董事长萨默·莱德思通在将近63岁时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很庞大的娱乐商业帝国。63岁,在多数人看来是尽享天年的时候,他却在此时做了很重大的决定,让自己重新回到工作中去。而且,他总是一切围绕维亚康姆转,工作日和休息日、个人生活与公司之间没有任何的界限,有时甚至1天工作24小时。那么,他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如此热情高涨地工作呢?

著名大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能够拥有将近2亿美元的私人财产,所以他几乎能够得到任何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但他为什么还要不停地拍片呢?

是为了追逐金钱吗?只追求金钱,在一段时间之后会感到索然无味。能够让人持久保持如此强大的热情的只有——实现自我价值。

其实,开公司、企业都是在追求价值。“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这么认为:企业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由于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企业的目的存在于社会之中。由此,我们得到了开公司、办企业的合适理由,那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对个人和社会作出某方面的贡献。

由此引申,我们可以总结出:当员工和当老板实际上都是在实现自我价值。

企业是为了企业以外的那些需要它的产品和服务的人群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其主要工作就是为顾客提供令他们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当员工把自己作为一家公司来经营和发展时,就必须考虑自己工作的意义。正如公司必须解决好“是追求利润,还是追求奉献社会,然后由此获得社会回报”一样,我们必须问自己:“到一家公司去工作,是为了薪水而被动地为老板工作,还是主动地提高为老板服务的价值,然后从中获得除金钱以外的更大回报?”

任何一家公司和企业都必须追求利润以维持和发展自我,任何一位员工都必须通过领取薪水来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美好,这和人必须喝水、吃饭、呼吸是一样的道理。但我们每一家公司和每一个员工都必须意识到,人不是因为喝水、吃饭、呼吸而存在的,人还有更高的追求,那就是实现自我价值。

当员工在追求自身的发展时,也应该把追求为顾客、为社会创造价值的理想、使命和追求金钱的关系处理好,使自己既能赚钱,也有着超越金钱之上的追求。

那些发展顺利的企业往往奉行“利润之上的追求”,即要求公司的员工将目标放在为顾客创造价值上,放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上。这不仅没有妨碍他们获取利润,反而使他们赚取到了比那些一心只想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更多的利润。自我经营的过程本身就是成就顾客和社会价值的过程,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无论是当老板还是当员工,都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而工作。如果你想让自己成为一名事业上的成功者,就应当抱有此种理念,和老板一起为公司的发展尽心尽力。课后总结:

工作的终极意义在于创造价值,无论是员工的工作、老板的工作还是企业的存在。明白这一点之后,员工就应该和老板一起努力,齐心共赢,实现各自的价值,而不再是把自己和老板对立起来

花公司的钱像花自己的钱

课前提问:

1、 你是否觉得公司的东西和自己无关?

2、 你是否也有‘花公司的钱不心疼’的想法?

3、 你曾试图为公司节约每一毛钱吗?

一家大型企业的财务经理讲述过这样一个事实。

这家企业为了方便员工和财务部的工作,所有报销单都采用自动复写的特殊纸张,每张报销单A4大小,成本为1.8元人民币。财务部门一再强调请员工注意这种报销单的节约,但是员工在填写报销单时,仍然是随意填写,填错了就撕毁,重新取一张来用。

财务部曾经做过一个统计,他们拿出去的报销单是收回的将近3倍,也就是说平均每位员工填写一张正确的报销单就要浪费2张。每位员工平均一个月报销2次左右,这样算下来,每位员工平均每年浪费近百元人民币。可能单看一个员工还不觉得成本很高,可是1000多名员工每年因填写报销单就浪费了近10万元!

这位财务经理痛心疾首地表示,报销单是基本能够计算出来浪费了多少的,但是很多其他的费用,比如纸张、墨水、笔等却很难精确计算出究竟浪费了多少,如果以这个比例去计算,得出的数字很可能非常惊人。

所以,无论是公司的主管还是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都应马上树立节约意识,要时刻提醒自己:“花公司的钱要像花自己的钱。”有了这种意识,你就在为公司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了。因为你为公司节约一分钱就等于为公司赚到了一分钱,如果你这么做了,你的上级会更信任你、重用你。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没有这种意识,那么你就得不到上级的信任。

小王和小李两个到一家公司应聘,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复试阶段。招聘公司总经理交给小王一项任务,要他去指定的那家商场买一打铅笔。距离要去的商场只有一站路,总经理建议他乘公交车去,自己买车票,回来报账。

过了一会儿,总经理好像忘记了一件事,又吩咐小李去那家商场买一瓶墨水。

他们两个先后都回来了,在总经理面前报账。小王除了买铅笔的钱,来回坐车的钱是2元。而小李除了买墨水的钱,来回坐车的钱是4元。

原来,时值盛夏,天气酷热,小王坐的是普通公交车,所以票价是1元,而小李坐的是空调公交车,上车就要2元。所以,小李的车票钱和小王的车票钱不一样。

最终,总经理留下了小王,小李很困惑:为什么自己被淘汰?经理告诉他,公司需要有节约意识的员工,每个员工花公司的钱要像花自己的钱一样,这样公司才会节约更多的成本,有更多的资本来发展、壮大。

小李明白了自己被淘汰的原因,也心服口服。虽然没有被录用,但是他一点都不沮丧,因为他明白了要为公司精打细算的道理。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现代的公司除了赚钱的思路外,也都在思考着节约的问题。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节约意识,如果员工缺乏这种意识,那么整个企业的命运也就危在旦夕。

曾经提起三株口服液可谓无人不知。三株公司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销售额提高了64倍,达到80亿元,打造出了无比辉煌的保健品帝国,销售网络遍布全国,而且触角直达各地村镇。总裁吴炳新曾自豪地说:“中国第一大网络是邮政网,第二大网络就是三株网。”但短短几年时间,这个拥有15万员工的庞然大物就轰然倒下,令多少企业界的人士为之叹息。三株公司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员工缺乏节约意识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三株公司的浪费问题十分严重,举一个小小的例子。有的子公司70%的广告费都被浪费掉了;有的子公司一年的电话费竟然达到39万,招待费高达50万。更令人惊讶的是,公司出现危机时,有些员工竟然携款而逃!三株公司的员工并没有“花公司的钱要像花自己的钱”这样的意识,最终偌大的一个公司倒下了。

只有每一名员工都将节约根植于意识中,公司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并永远领先于其他公司。只有公司的每一名员工都能主动去节约,公司的每一分钱才不会白花,公司的每一分钱才不会浪费,成本才能降到最低,公司也才最具有竞争力。

课后总结:

在工作中,我们要自觉地培养节约意识,有意识的为公司节约每一毛钱,你要知道,每节约一毛钱就是在为公司赚取一毛钱,真正把做到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