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论语》中的员工准则
1209600000025

第25章 只有危机感强烈的人才能生存(2)

微软的危机感使得它找到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那就是持续创新。

事实上,盖茨一直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是软件能发挥其效益的地方,他都会让微软顾及到。因此微软为手表开发软件,为电话开发软件,电视机、汽车上也有微软的产品。不过这些东西有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大众接受。例如微软为有线电视网络开发的软件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赢得了大量的客户,而相应的开发工作历时已超过了十年。

在盖茨的眼中,每一项新技术的发展对于微软来说都是福音。因为利用这些新技术、新产品,微软可以通过研发新软件的方式快速进入这些新的领域。盖茨说:“微软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速,走到别人的前面去。”

2004年5月底,当病毒和信息安全问题一再困扰电脑用户时,微软宣布开始出售一种可由电脑制造商预装在服务器内的网络安全软件,从而正式拉开了自己进入网络安全软件市场的帷幕。出于对科技进步的关注,微软从来都不缺乏市场敏感。

微软从2002年初开始不断提升操作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并在2003年收购了一家罗马尼亚软件公司的反病毒技术,从此走上了开发杀毒软件的道路。

开发杀毒软件并不是微软的强项。但盖茨更清楚地知道,技术是主导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企业,技术创新永远是生存必不可少的手段。追逐潮流的结果就是促进企业不断设计、生产出市场需求的各种新产品。一个企业能否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成为决定该企业能否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的新经济时代,企业产品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不及时更新产品,就可能导致企业的灭亡。

计算机领域有一个人所共知的“摩尔定律”,它是由著名的芯片制造厂商——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经过长期观察后,于1965年4月19日提出的。

“摩尔定律”基本定理:

1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

2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倍。

3用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18个月就翻两番。

“摩尔定律”所阐述的趋势一直延续至今,且仍不同寻常地准确。它印证了英

特尔公司高速成长的辉煌历程,同时,也是微软公司持续常青发展的秘诀之一。

在微软发展的初期,盖茨一直是靠给大公司提供软件产品而生存。但是当时两大电脑生产商苹果公司和IBM公司也在试图研发自己的软件,试图借机摆脱微软。这两大公司的结盟,让盖茨感到了很大的压力。他把新一轮竞争的目标确定在多媒体上。

“所以,我们要感到危险已经逼近,开发和研制工作必须争分夺秒!谁控制了多媒体电脑,就可以通过全球上亿台个人电脑实行软件控制。”盖茨强调,“我们的目标就是必须争创多媒体产品的行业标准!这个目标我们志在必得!”

在电脑世界,每一种产品的出现,都会经过一段激烈的竞争,然后由胜利者来颁布行业标准。在过去,IBM个人计算机确立了个人计算机标准,而微软公司的MS-DOS确立了操作系统的标准。如果一家公司确立了行业标准,就意味着获得了行业控制权和滚滚而来的巨大财富。盖茨也正是基于落伍者将被淘汰的想法追求创新、追求创立行业标准。“对于多媒体的竞争,我们和对方各具优势,现在问题的关键是看谁能抢在前面。”

比尔·盖茨的忧患意识正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的生动写照,当今时代瞬息万变,任何一个企业稍稍疏忽就将面临破产的可能。

江苏森达集团有句名言:“视今天为落后。”正是这种时刻保持危机感的企业文化,才使这家乡镇企业成为“中国鞋王”,使“森达”成为中国皮鞋业第一个驰名商标。正如硅谷一家经营者说的那样:“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永远休息。”因此,作为一个企业,应该在企业发展顺利、前景一片大好的时候树立危机意识,这样才能保证常青发展;同样,作为一名员工,也应当“先公司之忧而忧”,在别人一片歌舞升平的时候,在自己事业处于上升阶段时要注意培养忧患意识,牢记两千多年前圣人的告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员工思索

1 对于你所处的行业和企业,你心中有忧患意识吗?

2 如何用前期的预防消除潜在的隐患?

唯有“变”才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典籍原文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论语·雍也》

经典导读

孔子说:“齐国的政治一经变革,就可以达到鲁国的这个样子;鲁国的政治一经变革,就可以达到实施仁政之道的境界了。”在这里,孔子强调了变化、变革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由此也可以看出“变则化育,变则革新,变则通达”,对于我们的企业发展、事业规划和人生的重要意义。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如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就应当不断革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要让自己跟得上周围瞬息万变的环境。要抛开安于现状的错误观念。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味沉湎于过去的成绩,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而不思进取,只能让自己停滞不前。在动物界中,那缺少天敌的动物往往体质虚弱,不堪一击;而拥有天敌的动物则往往体格强壮,生命力强。危机感不仅是企业和组织常青的基石,同时也是一个人进取心的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人失去了危机感就会变得安于现状、裹足不前,那么等待他的就只有被淘汰的命运。

曾读过这么一个寓言故事:

从前,恐龙和蜥蜴共同生活在一个古老的地球上。

一天,蜥蜴对恐龙说:“发现天上有颗星星越来越大,很有可能要撞到我们。”恐龙却不以为然,对蜥蜴说:“该来的终究会来,难道你认为凭咱们的力量可以把这颗星星推开吗?”

一天,那颗越来越大的行星终于撞到地球上,引起了强烈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恐龙们四处奔逃,但最终很快在灾难中死去。而那些蜥蜴,则钻进了自己早已挖掘好的洞穴里,躲过了灾难。

蜥蜴的聪明之处在于知道自己虽然没有力量阻止灾难的发生,但却有力量去挖洞来给自己准备一个避难所。

这虽然只是一个寓言故事,但却给每一个职场人士都带来了很好的警示和启迪,故事中的灾难在我们身边也会发生。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对于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职场中,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的话,“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脑袋决定钱袋,不换脑袋就换人”。如果不提前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各种准备,不努力学习新知识,那么,正如故事中的恐龙一样,被淘汰的命运很快就会降临到你的身上——如果你不主动淘汰自己,最后结果就只能是被别人所淘汰。

企业购置的机器设备都会按一定年限折旧,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同样,人们赖以生存的知识、技能,也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断地“折旧”。价值是一个变数,今天,你可能是一个价值很高的人,但如果你缺乏危机意识,故步自封,满足现状,明天,你的价值就会贬值,面临生存危机。

林东是某集团公司的一名员工,他刚到公司的时候非常努力,很快就在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由于他聪明能干,年轻好学,很快就成了老板的“红人”。老板非常赏识他,进入公司不到两年,他就被提拔为销售部总经理,工资一下子翻了两倍,还有了自己的专用汽车。

刚做上总经理那阵子,林东还是像以前那样努力勤勉,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并且经常抽业余时间学习,参加培训,弥补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不足。

时间长了,经常会有朋友对他说:“你犯什么傻啊?你现在已经是经理了,还那么拼命干吗,要学会及时行乐才对啊,再说老板并不会检查你做的每一件事情,你做得再好,他也不知道啊。”

在多次听到别人说他“犯傻”的话后,林东变得“聪明”了,他学会了投机取巧,学会了察言观色和想方设法迎合老板,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也放弃了很多的学习计划。如果他认为某件事情老板要过问,他就会将它做得很好;如果他认为某件事情老板不会过问,他就不会做好它,甚至根本就不做。在公司中,也很少见到他加班加点工作的身影了。

终于,在公司的一次中高层领导会议中,老板发现林东隐瞒了工作中的很多问题。在年底的业务能力考核上,林东有几项考评成绩也大不如前,失望之余,老板就把林东解聘了。一个本来很有前途的年轻人就因为丧失了危机感,安于现状,而丧失了一个事业发展的大好机会。

市场中没有永远畅销的产品,同样,职场中也没有永远的“红人”。职场中有很多像林东这样的“红人”失宠,这里面有很多因素,但最主要的是“红人”失去了原来的激情和危机感,变得满足现状了,而绝对不是老板喜新厌旧。这些人在成为“红人”之前,工资不高,起点也比较低,而且时刻还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因此,他们努力工作,用业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用业绩来取得他们想要的回报。终于,他们成功了,薪水、地位都大大提高,生活品质也得到了很大改善。这个时候,他们滋生了骄傲的情绪,优越感上去了,危机感下来了,工作干劲丢掉了,于是业绩也随之下来了。事实证明,这种态度最终害的人还是自己。

有人说,未来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另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据统计,25周岁以下的从业人员,职业更新周期是人均一年零四个月。比如,当10个人只有1个人拥有某种职业资格认证证书时,他的优势是明显的,而当10个人中有9个人拥有这样同一种证书时,那么他原有的优势便不复存在。现代职场流行一种新的“三八主义”,即八个小时休息,八个小时工作,八个小时学习,这正是时下社会人才竞争激烈的写照。面对未来日趋严酷的竞争,你做好准备了吗?

员工思索

1 目前你在企业中做好应对随时会来的危机与竞争的准备了吗?

2 你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满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