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论语》中的员工准则
1209600000031

第31章 追随孔子的足迹做一名职场勇士(1)

悦达的成功——创业从内心强大开始

典籍原文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经典导读

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不会迷惑,实行仁德的人不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智、仁、勇,是孔子提倡的三种传统美德。孔子一生都在践行“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告诉我们的做人做事标准,不是苛责外在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来苛责内心。一个人内心没有了惑、忧、惧,自然就减少对外界的抱怨和指责,因为他的内心强大到能抚平一切不平事,无论困难,无论麻烦还是灾难。

江苏悦达集团的创始人胡友林就是一位聪明智慧的“知者”,他的一句“与高手下棋,和强者同行”为悦达走向世界奠定大局。胡友林28年的创业和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创业到流通产业化,从流通产业到实业,从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通过调整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并承人难承之难,担人难担之任,大力培植盐城的汽车、纺织两大支柱产业,成为苏北新型工业化的成功范例。

胡友林始终站在全球经济的潮头,放眼世界,善谋全局。他陶冶和培育了悦达豁达宽厚、有容乃大的高尚品质和情操。“以人为本、唯才是举、五湖四海”,悦达的开放包容,在于海纳百川、诚信友善的开放姿态。借国内“东风”,携韩国“起亚”,同“东洋人”合作,与“西洋人”共事,胡友林的棋盘上落满了自信、自立、自强的棋子,一种全方位开放的博大胸怀,推动着悦达又好又快地同世界接轨。目前,悦达已与法国家乐福、韩国现代起亚、日本富士重工以及德国黛安芬、艾文德等国际知名企业实现了密切合作。20多年的发展历程,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以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的悦达,看到的是在开放道路上疾步奋进的企业巨人。

胡友林也是一个“不忧”的仁者。说胡友林“不忧”是指他没有私虑私忧,却“先天下之忧而忧”,无忧而忧正是大仁者大无大有的真实写照。悦达人把自己的企业文化概括为八个字: “心悦至上,诚达天下。”这不仅贴切地说明讲究诚信、追求和谐的悦达文化,还巧妙地将“悦达”两个字隐含在内。胡友林深情地说过,这是对悦达文化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是悦达对社会的一种郑重承诺。诚信于人,合作共赢,回报社会,正是悦达应尽的社会责任。汽车工业是盐城人的骄傲,更是胡友林的骄傲,他是盐城“汽车神话”的缔造者。为了汽车项目,胡友林不顾病痛,忘我工作,矢志不渝,以一颗诚挚的心打动了韩方投资者。

在被确诊为“小肝癌”的情况下,四次推迟手术,再次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现在,继东风悦达起亚第一工厂落户盐城后,年产30万辆整车、25万台发动机的东风悦达起亚第二工厂又在盐城扎根开花,即将结出丰硕果实。修身岂为名传世,做事唯思利及人。历经熔炼和磨难,胡友林大无大有的人格得到一次次的升华、大有大无的灵魂得到一次次的洗礼,悦达的事业也跨上了一个个台阶,化蛹为蝶。汽车梦圆后,永不停步的胡友林又开始新的追求——做人做强盐城纺织产业。胡友林信心百倍地说,到2010年,悦达要实现销售总额超1000亿元,跻身江苏一流、全国领先、世界知名企业行列,努力打造千亿悦达、百年悦达。

胡友林带领悦达人以55元起家扩张到今天150亿元的资产总额,在28年的创业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如今,悦达已经与4家世界500强企业开展密切合作,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去年综合销售收入在江苏江北地区首超300亿元,跻身全省10强、全国百强企业行列。这种超人的格调、超凡的布局、超常的步伐,来自于悦达人创大业、创新业的宏伟志向。创业之初,悦达紧紧抓住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的历史性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为人先,以煤炭经营为突破口,积极尝试运用市场调节机制,通过滚动发展完成了原始积累,通过苦心经营奠定了悦达事业的根基。悦达购买了6列298节铁路自备车和几艘上万吨级的大海轮,解决了交通运输“瓶颈”制约,创造了当时盐城“没有铁路有火车,没有海港有海轮,没有矿山有煤炭”的传奇。

“没有敢争第一的精神,那就永远也做不了第一。”这是“勇者”胡友林的切身感悟。勇为天下先,创造大奇迹,已成为悦达人文品格的标志性符号之一。回望悦达20多年的坎坷历程,从单一煤炭经营到多元化发展,从内向型经济到外向型经济,从产品经营到资本运营,从产业结构调整到资本结构调整,无一不是革故鼎新、脱胎换骨的如椽大笔。1991年2月,盐城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汽车总厂划归悦达后,胡友林就毅然挑起了为盐城上汽车项目的重担。就当时的背景,连胡友林自己都坦言,盐城不具备上汽车的条件,悦达自身也没有

足够的要素支撑,这是“最烫手的山芋”。但胡友林坚信:没有可以变成有,不可能可以创造可能。秉承这样的信念,他带领悦达人开始了在别人认为是“天方夜谭”的发展汽车的历程。15年,五千多个日日夜夜,胡友林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克服千难万险,最终使盐城汽车从1700多家无目录厂家中脱颖而出。围绕汽车产业政策、市场开拓、二厂扩能等关键环节的工作,实现了产业政策的突破、产品的突破、技术的突破、合资合作的突破、人才队伍和第二工厂的突破。

现代职场中,我们痛苦的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当我们很明白如何取舍,那么那些烦恼也就没有了。两强相遇勇者胜,你的内心有足够的勇气,你的心胸足够开阔,你就有了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自然就不再害怕了。

只有真正的勇者才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老天爷不给机会,也不抱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了解他。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而且内心强大的职业人,然后以此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取得斐然成绩和收获内心的宁静与勇气。如此,我们才不会畏惧工作上的难题,害怕犯错误,害怕承担责任。做一名成熟的职业人,先从内心强大开始。

员工思索

1 你认为自己对于外在的因素和内在的修为哪一个更为重视?

2 你的内心常常逃避一些问题吗?

工作中的成败得失都会过去

典籍原文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论语·雍也》

经典导读

孔子对仲弓说:“毛色带杂纹的耕牛产下毛色赤红且纯粹、牛角形态整齐端正的小牛,虽然人们拘于古礼不想用它做祭品,山川神灵难道会舍弃它吗?”其实,这是孔子在告诫仲弓:你心里不要有自卑感,不要介意家庭出身如何,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别人不用你,天地之神都不会答应的。作为孔子的学生,冉雍与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并以德行而著称,其德才兼备,为时人所推崇,但一直怀才不遇,后来终于得到季氏的认可,出任季氏总管家臣的职务。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价值,这种价值并不会因为你暂时遭遇挫折而贬值。就如同一只有潜力的股票,暂时的跌落并不会让它被淘汰出局,等到时机成熟,它依然能够成为“绩优股”。

世界足坛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1954年,巴西的男女老少几乎一致认为,巴西足球队定能荣获世界杯赛的冠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足球比赛的魅力就在于难以预测。在半决赛时,巴西队意外地输给了法国队,结果没能将金灿灿的奖杯带回巴西。

球员们比任何人都更明白,足球是巴西的国魂。他们懊悔至极,感到无脸去见家乡父老。他们知道,球迷们的辱骂、嘲笑和扔汽水瓶子是难以避免的。

当飞机进入巴西领空之后,球员们更加心神不安,如坐针毡。可是,当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的时候,映入他们眼帘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巴西总统和两万多名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人群中有两条横幅格外醒目:

“失败了也要昂首挺胸!”

“这也会过去!”

球员们顿时泪流满面。总统和球迷们都没有讲话,默默地目送球员们离开了机场。

球员们对“失败了也要昂首挺胸”的理解是比较透彻的,可相比之下,对“这也会过去”的理解却不够深刻……

4年后,巴西足球队不孚众望,赢得了世界杯冠军。

回国时,巴西足球队的专机一进入国境,16架喷气式战斗机立即为之护航。当飞机降落在道加勒机场时,聚集在机场上的欢迎者多达3万人。在从机场到首都广场将近20公里的道路两旁,自动聚集起来的人超过了100万。这是多么宏大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啊!人群中也有两条横幅格外醒目:

“胜利了更要勇往直前!”

“这也会过去!”

球员们对“胜利了更要勇往直前”很容易理解,对“这也会过去”的理解依然朦朦胧胧……

后来,巴西足球队的队长断断续续向一些人请教,应该怎样理解“这也会过去”的含义。

真是无巧不成书。队长请教的一位老者微笑着说,“这也会过去”的横幅是他写的。他给队长讲了下面的故事:

据说,伟大的所罗门王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

一位智者在梦里告诉他一句至理名言,这句至理名言涵盖了人类的所有智慧,能使他得意的时候不会趾高气扬,忘乎所以;失意的时候能够百折不挠,奋发图强,始终保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状态。

但是,醒来之后他却怎么也想不起来那句至理名言。于是,所罗门王找来了最有智慧的几位老臣,向他们讲了那个梦,要求他们把那句至理名言想出来,并拿出一枚大钻戒,说:“如果想出来那句至理名言,就把它镌刻在戒面上。我要把这枚戒指天天戴在手指上。”

一个星期过后,几位老臣兴奋地前来送还钻戒,戒面上已刻上了一句勉励人胜不骄、败不馁的至理名言:

“这也会过去!”

是啊,“这也会过去”!挫折总会过去,如果有真才实干,再加上不懈的努力,不久的将来,你依然能傲视“群雄”。

员工思索

1 你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了吗?

2 面对工作中失败与成绩,你能够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吗?

坚韧使勇士走得更远

典籍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经典导读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和意志刚强,因为他们任务重大而前程遥远。他们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还不重大吗?他们奋斗到死才停止,难道还不遥远吗?” 孔子以其超越时空的睿智和博大精深的理论构筑了一座巍峨的思想大厦,他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影响了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但是,对于他所经历的坎坷和磨难,恐怕就未必为人们所熟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