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敬业胜于能力
1210500000020

第20章 不是为薪水工作,而是为事业工作(2)

而西西弗斯王被打入冥府后,每天必须推动庞大的巨石到山上去,一天过完之后,这块巨石又会自动掉落山谷。他每天都要重复这样的过程,日复一日都是艰辛、枯燥而且毫无意义的工作。

同样是工作,其结果的差别就在于你怎样看待自己的工作。如果你只把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是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你依然无法持久地保持对工作的热情。而如果在拟订合同时,你想的是一个几百万的订单;搜集资料、撰写标书时你想到的是招标会上的夺冠,你还会认为自己的工作周而复始、枯燥无味吗?

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做,把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工作联系起来,你就会觉得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并且从中可以感觉到使命感和成就感,从而彻底改变浑浑噩噩的工作态度。

某公司有一位员工,在公司已经工作了10年,薪水却不见涨。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内心的不平,当面向老板诉苦。老板说:“你虽然在公司呆了10年,但你的工作经验却不到一年,能力也只是新手的水平。”

这名可怜的员工在他最宝贵的10年青春中,除得到10年的新员工工资外,其他一无所获。

也许,这个老板对这名员工的判断有失准确和公正,但是,在当今这个日益开放的年代,这名员工能够忍受10年的低薪和持续的内心郁闷而没有跳槽到其他公司,足以说明他的能力的确没有得到更多公司的认可。或者换句话说,他的现任老板对他的评价基本上是客观的。

这就是只为薪水而工作的结果!

为薪水而工作,看起来目的明确,但是往往被短期利益蒙蔽了心智,使我们看不清未来发展的道路,结果使得我们即便日后奋起直追,振作努力,也无法超越。

那些不满于薪水低而敷衍了事的人,固然对老板是一种损害,但是长此以往,无异于使自己的生命枯萎,将自己的希望断送,一生只能做一个庸庸碌碌、心胸狭隘的懦夫。他们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湮灭了自己的创造力。

能力比金钱重要万倍,因为它不会遗失也不会被偷。如果你有机会去研究那些成功人士,就会发现他们并非始终高居事业的巅峰。在他们的一生中,曾多次攀上顶峰又坠落谷底,虽起伏跌宕,但是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能力。能力能帮助他们重返巅峰,俯瞰人生。

人们都羡慕那些杰出人士所具有的创造能力、决策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但是他们也并非一开始就拥有这种天赋,而是在长期工作中积累和学习到的。在工作中他们学会了了解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地发挥。

年轻人对于薪水常常缺乏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其实,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回报方式,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更应该珍惜工作本身带给自己的报酬。譬如,艰难的任务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新的工作能拓展我们的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人格,与客户的交流能训练我们的品性。公司是我们成长中的另一所学校,工作能够丰富我们的经验,增长我们的智慧。与在工作中获得的技能与经验相比,微薄的薪水就会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公司支付给你的是金钱,工作赋予你的是可以令你终身受益的能力。

许多员工总是在为自己的懒惰和无知寻找理由。有的说老板对他们的能力和成果视而不见,有的会说老板太吝啬,付出再多也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一个人如果总是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资而大伤脑筋的话,他又怎么能看到工资背后的成长机会呢?他给你的工作报酬固然是金钱,但你在工作中给予自己的报酬,乃是珍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才能的表现和品格的建立。这些东西与金钱相比,其价值要高出千万倍。

工作所给你的,要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如果你将工作视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经验,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

每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位都应该这样想:我投身于企业界是为了自己,我也是为了自己而工作。固然,薪水是要努力挣一些,这是维持生活的必要。如果你是这样想的,而且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付诸了切实的行动,你就会成为某个行业、某个团体、某个公司真正不可缺少的人。

你努力工作,工作回报给你的不仅仅是不断增加的薪水。如果你把工作本身看成是一种学习经验的良好的方式,而且也是提升自己生存能力的途径,那么,你的每一份工作对你而言都充满了巨大的机会。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你是以这种方式来看待你现有的工作,那么,你的工作本身就已经充满了激情。

“最好的劳动成果总是由那些头脑聪明并具有激情的人来完成的。”

如果你已经是这样想了,如果你已经把你的想法在你所在的职位和从事的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上体现出来了,你会为你的热情本身所感动。即使是每天按时上班,也充满了活力。从这个角度来说,你的事业就是你的工作,你的职业就是你的事业的开端。

你已经选择了某个职业或者是工作,那么你必然是要选择努力、勤奋、热情的品质来实现你的价值。

比尔·盖茨为什么还要工作

金钱只不过是许多种报酬中的一种。一个人所追求的应当是自我实现、自我提高,时刻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旺盛的热情。

只有在追求“自我实现”的时候,人才会迸发出持久强大的热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社会。

有一位演讲家说了这样一件事情:

不久前,我应邀前往一家大公司参加年会,并在会上发表演说。会中有一位老人当场宣布退休,公司董事长首先站起来做一次例行讲话,说一些哈利先生对我们公司多么有价值、有贡献,以及现在他要退休,我们对他多么怀念的话。

庆祝大会结束后,哈利先生好像被人遗忘了一样,他用手背轻轻地触了我一下,对我说:“你是否能给我30分钟的时间,我有话要对你说,顺便发泄一下我心中的闷气。”

我无法拒绝这样的请求,于是带着他来到自己下榻的旅馆套房,点了一些饮料和三明治。

“在公司呆了那么多年,可谓是劳苦功高,今天晚上光荣退休,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打开话题,然而哈利先生却说道:“今天我并不快乐,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这是我一生中最悲伤的夜晚。”

“为什么?”我问道。我想要使他认为我很吃惊,其实我心中并不吃惊。

“今晚我只是坐在那里面对我惨痛的一生而已。我感到自己一事无成,彻底失败了。”

“你准备做些什么?”我问道:“你现在才65岁而已。”

“还能做什么,我将要搬到老人村里去了,住在那里直到老死为止。我有一笔不少的退休金以及社会保险金,这些钱足够我养老了。”他很痛苦地说:“我希望这样的日子很快就来临。”

我们陷入了沉默,然后他从口袋中取出今晚才拿到的退休纪念表,说道:“我想把这件礼物丢掉,我不希望留下这些痛苦的记忆。”

渐渐地,哈利先生已经放松下来,他继续说道:

“今天晚上,当乔治先生(该公司的董事长)站起来致辞时,你可能无法想像我当时多么悲伤。乔治先生和我一起进入公司,但是他很上进,节节攀升,我却不然。我在公司领到的薪水最高不过7 250美元,而乔治先生却是我的10倍,还不包括种种红利以及其他福利在内。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我总是认为乔治先生并没有比我聪明多少,他只是不怕吃苦,经得起磨炼,能完全投入工作,而我没有做到这一点。”

“公司内外有很多机会,我都可能获得晋升的。例如,我在公司呆了5年后,有一次公司要我到南方去掌管分公司,但是我自己因为感到无能为力而拒绝了。每次当这种绝好的机会到来时,我总是找一些借口来推托。现在,我退休了,一切都已经过去了,我什么也没有得到,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啊。”

在哈利的一生中,他一直游移不定,没有任何实际目标可言。他惧怕真正地面对生活,害怕挺身而出,承担责任,活着只是虚度年华。哈利先生像无数人一样,把自己判入终身的心理奴隶的牢笼之中。

这个故事说明这样的道理:自身是造成所处环境的原因(虽然人们平时并没有意识到)。一些人一方面展望美好的人生目标,另一方面却不断抱怨自身的处境,将所有原因全部归咎于他人,因此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人只有真正懂得思想的巨大作用,环境就不会成为失败的借口了。

对工作的态度一旦改变,工作的处境也会随之改变。增强信念,丰富自己的知识,让自己置身于更富有挑战性的环境中,就能获得更多的机会。一定要记住,什么事都要努力去做。千万不要以为可以脚踩两条船,将所有的便宜占尽,因为这样做即使取得了成功,也必定是短暂的,很快就会失去。

比尔·盖茨的财产净值大约是466亿美元。如果他和他太太每年用掉1亿美元也要466年才能用完这些钱——这还没有计算这笔巨款带来的巨大利息。那他为什么还要每天工作?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财产净值估计为10亿美元,不像比尔·盖茨那么多,不过也足以让他在余生享受优裕的生活了,但他为什么还要不停地拍片呢?

美国Viacom公司董事长萨默·莱德斯通在63岁时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很庞大的娱乐商业帝国。63岁,在多数人看来是尽享天年的时候,他却在此时做了很重大的决定,让自己重新回到工作中去,而且他总是一切围绕Viacom转,工作日和休息日、个人生活与公司之间没有任何的界限,有时甚至一天工作24小时。你想他哪来的这么大的工作热情呢?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那些拥有了巨额“薪水”的人们,不但每天工作,而且工作相当卖力。如果你跟着他们工作,一定会为工作时间太长而感到精疲力竭。那么,他们为何还要这么做,是为钱吗?

还是看看萨默·莱德斯通自己对此的看法:“实际上,钱从来不是我的动力。我的动力是对于我所做的事的热爱,我喜欢娱乐业,喜欢我的公司。我有一种愿望,要实现生活中最高的价值,尽可能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