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在路上
12105000000002

第2章 序二

3月初,王鹏从已经刊播的2000余篇新闻作品中,选出部分作品编写成《在路上》一书,请我给他的作品集作序,颇感欣慰。

回忆从记忆开始,记忆从感悟延伸。初识王鹏是20世纪90年代,那时我在平罗电视台专题组,他刚刚从平罗糖厂宣传科调到电视台。后来电视台要我组建专题部,因为平时的表现,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专题部的一员。虽然后来我的工作几经变动,但我们没间断交往,至今仍保持着联系。看来时光隧道难以隔断缘份的延续。

人与人的差距往往是在8小时工作之外拉开的。透视成功者的足迹,大都不是按部就班、顺其自然成就的,而是惜时如金、顽强拼搏换取的。王鹏也不例外,上班忙采访,忙写稿,有时候双休日、节假日也都忙在写作上。王鹏勤奋,耐得住寂寞。同时,他也是一个有个性的记者。长期的基层工作经历,在赋予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工作经验的同时,也锻炼了他那善于发现新闻的眼力和畅达从容的笔力。这样的眼力和笔力,使得他在新闻上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

“一座城的二十年,一个记者眼中的平罗变迁”,这是王鹏对他作品集的概括。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作为主流媒体的一员,他所从事的,当然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引导舆论的事业,反映的是时代的主流声音。这既是工作性质所决定的,也是我们的社会责任所要求的。王鹏深知这一点,并能很确切地给自己定好位。王鹏从事新闻宣传工作,虽起步晚,却起点高。他不满足于写些“豆腐块”、“萝卜条”等小简讯、小消息,而是围绕主旋律,唱响重头戏,费心劳神历练自己,将个人爱好和职责结合在一起,工作很快便风生水起。20多年来,王鹏累计刊播的电视新闻作品数以千计。他有20多篇新闻作品在自治区的新闻评奖中获奖,其中不乏宁夏新闻奖,宁夏广播电视政府奖的一、二等奖。这在县区新闻宣传工作岗位上是十分突出的。

好的新闻作品,必须体现时代精神,既做到真实准确,又写得生动感人,可读性强。从这个角度讲,在王鹏的这部作品集中,最能感动人,也最有价值的,是“新闻作品”中的那些篇章。这些作品,无论是从采访的深入程度,写作上下的功夫,还是客观上所达到的效果来讲,都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我所认识的王鹏,是一个充满工作热情的人。无论是我们一起在新闻部做新闻,还是在专题部连夜赶片子;无论是我带他到银南去采访,还是我们一起到江苏沭阳做系列报道,每次合作都很轻松愉快。王鹏是特别要强的人,一旦进入工作状态,便立即投入全部身心,不分昼夜地苦干。王鹏也是个喜欢总结、善于总结的人。我相信《在路上》只是他的一个小结,而不是总结。一个人,对于自己热爱的事业,即便是退休了,也是不会彻底抛却不顾的。

走在路上,桃红李艳,荣辱成败,是非曲直,尽收心底;走在路上,寻寻觅觅,起起落落,收收捡捡,都是过程,都是财富。有时候我觉得王鹏就像是个朝圣者,他始终走在路上,向着他想要去的那个方向。未来不可知,结局不可知,但是,他来了,在路上;只要在路上,希望就在,光明就在。

热爱新闻,执着于新闻,不知疲倦地在新闻路上奔跑,是王鹏印在我脑海里的倔强形象。他把新闻当作事业,而不仅仅是当作职业。这个集子的出版,是他心血和责任的凝结,更是他的追梦所致。

能在同一座城市工作是缘分;能在同一座城市共同为这座城市的明天而尽绵薄之力,是福分。如今《在路上》付梓之际,我乐以为序。

马玉贵

201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