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在路上
12105000000032

第32章 报告文学(3)

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平罗县仅2006年就新建基础设施完备的农民新居11个,961户农民乔迁新居。

随着农村公共影视服务体系的深入实施,2.9万农村用户享受到信号稳定、图像清晰的8套电视节目,有条件的农户还可以通过购买机顶盒自主选择收看18套数字微波电视节目。数字和模拟技术并用,普遍服务和个性服务相结合,政府推动和市场调节相融合的平罗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使政府买单,农户看电视不再是一个梦想。

平罗还创新性地提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六百工程”活动,并将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一百户模范守法户、一百名孝子、一百名好媳妇、一百名好青年、一百名能人和一百名好学生……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人物,用他们高尚的品质、感人的行为、奋发自强的精神和立志创业的经历教育、感化着平罗人,为全县营造着昂扬向上、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

平罗,用远见构筑着行动的灵魂。改革风暴不仅涤荡着平罗的每一个角落,也正在延伸为平罗发展的基石。

在全区率先开展的农村卫生综合改革工作中,平罗从改善群众的就医环境入手,对7所卫生院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组建成立了集中统一的疾病预防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为加快乡村医疗机构的建设,平罗还先后完成了13所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和合作医疗定点机构扩点工作。截至目前,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18万人,参合率达83.7%,筹集合作医疗基金900万元。为了解决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城市低保人员等低收入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平罗县率先在全区启动了城市合作医疗制度。

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医疗体制改革原则,平罗县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了政事分开、精简效能的目标,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根本上得到缓解,走出了一条极富平罗特色的改革之路。

事业兴衰,人才为本。2006年,平罗县委、政府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干部选任机制。实行任职理由公告制,探索后备干部助理制。适应经济社会转型要求,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先后选拔了一批懂工业和城建的干部、35岁以下的干部、大学本科学历的干部、荣获全国劳模称号的干部、有政法工作经历的干部和农村党支部书记,充实到县直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

为了有效地激发了干部的潜能和干事创业的激情,努力使干部成为干事创业的多缸发动机,平罗县委、政府出台了跨栏淘汰制、停职待命制、责任一元制、政令直达制、任务承诺制、轮岗招商制、梗阻处罚制、主动辞职制等八项制度,这一系列制度被张作理书记称之为释放干部潜能的加压阀,也被平罗的干部、群众形象地称为八条“高压线”。

一年来,全县上下谋长远的思想,开放合作的意识,敢试、敢干的精神进一步增强。按照正确的用人导向,一批敢于触及矛盾和能够解决矛盾的干部走上了重要的工作岗位;用政绩论英雄,从大节看人品,平罗成为用心谋事、放胆干事、能够成事者的舞台;一批政治觉悟高和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在攻坚克难,大项目推进中有了用武之地,成为各级干部中的佼佼者。围绕实、细、快的工作目标,平罗把解决“吃、拿、卡、要、生、冷、硬、横”和推诿扯皮、作风漂浮的衙门作风作为整治重点。加大监督和曝光力度,注重党风廉政建设,延伸监督触角,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15起,处理违纪干部32名。

在平罗,“积极进取、负重前进、乐于奉献、开拓创新”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平罗有句俗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现如今地区发展靠什么?靠领导,靠干部,靠他们不甘平庸、落后知耻的思想意志。领导干部的思想意志是什么?

就是干事创业的旗帜,就是如何发展的方向。只要领导干部心里装着人民,装着干事创业的激情,发展的方向就不会错,民众的支持就不成问题,地区的落后面貌就一定会改变!

仇和以改革者的魄力顶住压力在沭阳翻天覆地搞变革靠什么?靠的是丢乌纱帽也要改变沭阳落后面貌的决心和勇气,靠的是不空谈的实干兴邦的精神!

如今,不甘落后的平罗也做到了。平罗在短短一年内所发生的变化是重大的、深刻的,特别是体制的转变和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是根本性、历史性的。

平罗已经一跃成为全区财政第一大县,平罗已经摆脱了困难重重、发展缓慢的局面,进入了一个加速创业、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凡是到过平罗或了解平罗的人,看到平罗一年来的变化,在惊讶之余,无不发出由衷的赞叹。

走进平罗,蓬勃发展的热力扑面而来,共同促进,和谐发展,正奏响着平罗最强、最美的乐章。

引领与顺应之间,平罗的活力正在迸发!

聚合与吞吐之间,平罗的个性魅力正在彰显!

顺天与应人之间,平罗的竞争力正在凸现!

激昂与奋起之间,平罗的综合实力正在提升!

川辉原润看崛起。平罗人正紧紧抓住东西合作、西部开发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区域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全力打造着“文化包容、谋事远见、开放合作、大胆创新”的新平罗。

巍巍贺兰山,绵延数百里,伴着远古吹来的风沙,使人不禁对那金戈铁马的古战场怀感万千。如今,祖先的勇武豪迈之气依然。只是,新的世纪里它被物化、凝华。

君不见,昔日的沙丘、荒滩上一座座厂房、大楼拔地而起。

君不见,沉寂了百年的西大滩上机声隆隆,马达轰鸣。

雄踞贺兰战犹酣。平罗人以敢叫日月换新颜的勇气和魄力,在以往白茫茫的盐碱滩建起了太沙工业园区。古人“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在这里被赋予了新的意境。

——题记

昨天,今天,明天

——崛起中的平罗太沙工业园区

王鹏

地处贺兰山东麓的平罗,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黑黝黝的煤炭,质朴的硅石,是大自然对平罗的馈赠和厚爱。

谋发展、快发展的铿锵鼓点催生了这块沉寂土地上的勃发之芽。

于是,就有了被誉为煤中之王的“太西乌金”源源不断流下山来;于是,就有了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声声轰鸣彻夜不息;于是,就有了厂房林立、工业企业星罗棋布的工业园区。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临平罗时,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平罗,依托丰富的煤电等资源优势迅速崛起在塞北大地。短短数年间,与时俱进的平罗人依托巨大的资源优势,使有着数千年农耕历史的平罗第一次有了工业;短短数年间,平罗人在寸草不生荒无人烟的茫茫盐碱滩沙窝里创写了工业发展史上的辉煌。以煤为主的工业体系逐步形成并发展壮大,电石、硅铁、双氰胺、焦炭、活性炭、造纸等行业得到了空前发展。

随着改革的深入,开放程度的加深,平罗人也明白了打开“大门”,不仅是要看着别人走进来,自己也要大胆地走出去。于是,品质冠绝天下的太西煤及相关煤产品、硅铁制品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远销欧美、东南亚诸国。平罗以煤为主的工业体系也逐步发展壮大,平罗工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作为工业文明的标志,作为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平罗的工业园区应运而生。平罗30万回汉人民把自己的第一个工业园区响亮地叫作“太沙”。这个响亮而质朴的名字也伴随着平罗工业的快速发展而散发出烁烁的光彩。

交通便利、电力充沛、区位优势明显的太沙工业园区,凭借雄厚的实力,以后发之势跻身全国最大的高载能生产基地之列。园区内的石灰氮、双氰氨、硅铁、电石、活性炭、焦炭、纸制品量大质优,并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畅销国内外。

平罗的工业,也由一拥而上、管理简单、效益低下的乡镇企业、民办集体企业实现了向重管理、重规模、重效益、重环保的现代企业的过渡、转型。

太沙工业园区的管理也逐步纳入正轨。园区成立管委会,招商工作步伐加快。2003年一年,入园经营的企业就达172家。快速发展的太沙工业园区不仅为平罗带来了资金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为平罗带来了大项目,带来了一个与世界接轨的契机。

在新世纪里,开放、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在越来越快的节奏中,快速发展的太沙工业园区也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例如纺织行业砸锭,煤炭行业关井压产。平罗太沙工业园区的企业家们永远也不会忘记2004年的保护限期达标。以高载能为主的园区工业格局不仅结构单一、管理粗放,而且技术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面对环保限期达标,红红火火的太沙工业园区一下子落入困顿失落的边缘。

面对园区的困难,平罗县委、政府果断做出决定: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园区硬件,创新招商软件,围绕园区发展,寻求新的突破。

经过多方征求建议,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太沙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软环境建设,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在新一轮的招商引资工作中,人们惊奇地看到:在太沙工业园区这片投资洼地里已不是筑“巢”

引“凤”,而是引“凤”筑“巢”——以软铺硬,以软制胜。仅2005年上半年,平罗太沙工业园区就投入300万元建设园区道路40多公里及90公里排水沟,种植树木16万株。园区绿了,园区设施配套了,园区的运营通畅了。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平罗太沙人也变得理智成熟了。园区强化传统产业内部改造和升级,督促指导高耗能和煤化工企业入园经营。

平罗县委、政府针对原来工业产业链条细短、规模太小、效益低下、技术装备落后的工业结构适时提出“圈形发展模式”,即结合太沙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在新一轮的招商引资工作中,注重优化产业结构,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今天的太沙工业园区,资源的再利用已成为评价企业的重要标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圈形发展模式中,资源的重复利用、清洁生产成为园区企业发展的方向。

园区的软环境也由此得到改善。

“变则通,通则久。”在时代面前,平罗太沙人经受住了困难的考验,并以崭新昂扬的姿态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园区道路四通八达,园区设施一应俱全,最引人注意的是与招商引资相配套的“软件”。平罗县委、政府在制定并完善《平罗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规定》的基础上,针对太沙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不明确,协调力度不大,机构不健全,服务不到位的实际情况,在太沙园区管委会的基础上组建了太沙工业园区办事处,成立了太沙工业园区党工委,进一步强化了园区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使太沙工业园区“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公”成为现实。

体质活了,机制顺了,平罗县太沙工业园区凭借良好的外部环境再一次成为西部工业园区中一颗耀眼的新星。“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亲商、扶商、安商、富商”的理念让客商们动了感情。江苏万翔集团经多方考察,把目光锁定平罗,与宁夏沙湖纸业合资在太沙工业园区兴建了宁夏三喜科技有限公司。按照公司规划,在未来几年太沙园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敌草隆和多菌灵生产基地,占地3000亩的三喜工业园也隆重奠基。

太沙工业园区在精细化工方面的巨大发展潜力吸引着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天源嘉华公司被平罗干部的真情打动,先后在平罗太沙工业园区投资3亿元,今年年生产2万吨的颗粒炭黑项目又落户平罗。

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太沙工业园区再次抓住了加快发展的机遇。

落实产业对接,推行产业转型。按照引得来,留得住的原则,太沙工业园区重点在服务上下功夫。建立了干部调查研究制度和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在园区内大力倡导干部职工与企业零距离办事、零距离服务的氛围,确保了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在入园大企业、大项目中得到落实。经过大刀阔斧的产业调整,太沙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园区原有的企业也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按照拉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大地冶金、沙湖纸业、兴平冶金利用矸石新建电厂;兴平冶金的双氰胺废渣成为生产碳酸钙的原料。与此同时,大地冶金的树脂型项目已经上马,伊品公司着眼于环保新建的型煤、脱碳余热回收项目也已经开始投产。多轮驱动,循环发展,太沙工业园区这个“巢”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凤”来此安家落户。

资金不足一直是困扰太沙工业园进一步发展的瓶颈。2005年,平罗县委、政府提出:搞个园区投资体制,实现园区投资多元化和园区管理的社会化。作为园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园区所辖的平罗火车站及其周边地区良好的发展态势吸引了决策者的目光。作为规划中的园区二三产业发展区,这里将按照全新的投资理念进行开发。以土地盘活为龙头,充分发挥太沙工业园区的土地优势和效益。未来几年,园区将再次建成一个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商贸城。通过抓好园区二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工业和商贸互动共融,吸引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促进园区向多元化、城镇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园区网络信息化建设也已纳入园区的议事日程。在互联网上,平罗太沙工业园区的网页也许不是那么美轮美奂,访问量也不是很高,但这却是平罗太沙工业园区在向世界宣言!

驱车驶入平罗,很远就可以看到这块蓬勃向上的热土上,蒸腾着的是一派大气、雅气与欣欣向荣之气。

让历史告诉未来

——“十二五”开局之年话转变

王鹏

有着黄河水的滋润,有着贺兰山的守护,有着厚重的人文积淀,有着现代文明的交汇,昔日戈壁变良田,曾经沙海成绿洲。

这里,民风淳朴;这里,风景怡人;这里,土地广袤;这里,物产丰饶。这里,承载延续并创造着历史;这里吸纳躬迎并涵养着八方宾客。

在平罗,“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传统观念升级为“做优做特农业,做大做强工业”。工业内部,工农之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科学思想,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的强势推进正呼唤、引领、鞭策着人们求新、求变。实现工业的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已然成为平罗县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现实选择、重大课题和主攻方向。

近年来,平罗已经从工业发展缓慢的农业大县一跃成为西部百强县,并实现着逐年的争先进位;GDP指数连年达到两位数增长;江苏雨润、北京汇源、山东泰特、中粮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平罗,宁夏北部一个新兴的工业城正昂首走在强力推进调整转型战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