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在路上
12105000000009

第9章 新闻作品(7)

水泥厂已走过30年的发展历程,他们生产的水泥,支撑了多少高楼大厦、矿山、电厂、学校、医院以及插入云端的烟囱,整齐的街道村庄,飞越天堑的桥梁。

恒达水泥人30年间不懈的努力和追求,铸就了黄土地上的这片灿烂与辉煌。他们用汗水铸就了文明与进步,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示于世人面前,他们终将无悔于时代。

只有经过苦难的磨砺,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在暴风雨中搏击过,才能有豪迈的飞翔。

浮云一别,流水十年。十年是一段并不漫长的岁月,而对于一个苦心人,他的付出,他所支撑的一个企业的兴衰荣辱,却鲜为人知。十年是一段卧薪尝胆的岁月;十年足以练就一身搏击市场风浪的本领;十年,从泥泞步入平坦,从崎岖走向宽广。

平罗轴承厂,十年的发展历程可谓风雨兼程,越走越宽广。

十年盈利,可圈可点,可赞可叹。

企业有好领导,才能凝聚职工队伍。

企业有过硬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改革助推了企业。

兼并、重组、股份合作制。

轴承厂一片山河重又打造。

股份合作制改革后三年,业绩更辉煌。

(字幕)公元2000年8月28日,平罗轴承有限责任公司。

在平罗轴承有限责任公司宽大的会议室里,一股潮水般的掌声充斥着公元2000年8月28日这一天。同样在三年前,1997年8月28日,同样的掌声,同样的地点,同样都是有关企业选举的内容,掌声雷动,起起伏伏,这掌声最富有民意,是一个群体向心力和信任感最直接的表现,更是一个企业团结向上,开拓进取的表现。这两次闫万银都以满票当选为公司董事长。

同期声:职工3人(谈三年的变化)平罗轴承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仅仅是新型建材厂的一个锻压车间,只有一条简单的生产线,产品供高庄乡的平西轴承厂使用,后来因经营不善停产,由此而争取到和西轴联营的机遇。1991年4月平罗轴承厂正式成立,7月与建材厂分离,176名职工分担80万元亏损和280万元的银行贷款,走上了负债经营的艰苦创业之路。

分家后,企业内外交困,举步维艰,濒临破产。自1992年起,闫万银带领伙伴们深入市场调查研究,科学制定了“勤俭办厂、科技兴厂、实干富厂、从严治厂”以及“集约经营、联营协作、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方针,一切从快、从高、从紧、从严要求,以一流的管理创造一流的规模,以一流的效益为目标,大胆进行企业管理制度的实践与创新,使企业在短短十年便完成了资本积累,实现资产增值,内部管理机制转轨的奇迹。

同期声:职工谈变化

十年开拓奋进,业绩可圈可点。1992年企业扭亏增盈,1993年投资550万元,新上球面滚子生产线。1996年兼并农机修造厂,投资引进镗床、液压机,土洋结合,坩埚化铜,离心浇铸,实现了铜保持架的上马。

1997年企业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大刀阔斧地开拓市场,使企业生产的多类产品供不应求。股改后,职工继承和发扬了过去工作中的优良作风,董事会全面考察市场,科学制定了降成本、提质量、拓市场、求发展的基本经营思路,深化内部改革,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大胆开拓市场,克服了原材料价格上扬、产品销价下浮、生产任务不足等困难。股改后的三年是大踏步前进的三年。

同期声:董事郝生彪

股份合作制改革之后的三年,团结一心的董事会带领全体职工迎接各种挑战,锐意改革。采用“既保西轴供货,又保适量自销”的原则,自销市场不断拓宽,回笼资金达580多万元,并加大三角债清欠力度。三年清欠1.26亿元,极大地缓解了资金周转的困难。在企业内部,职工们以厂为家,精管物细理财,切实从节约一滴水、一滴油做起,严格厉行节约。废品追溯罚款以及质量保证金制度的实行,使废品率降至最小极限。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三年中开发轴承新品种31个。

完善而严谨的科学管理,使企业蒸蒸日上,截止到1999年年底,企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486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264万元,实现利税374.5万元,职工人均工资达到7200元,人均创利税8141元。

作为企业,特别是股份合作制改革后的企业,一年中能两次兑现职工们的红利,这在各企业发展中是不多见的事。平罗轴承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工增收上,先后6次进行调整,使职工年人均工资达到8000元。今年8月份如期兑现了1997年、1998年的红利103万元。好的企业,好的效益,好的领导班子,美好的发展前景,让职工们心里踏实,更让董事长闫万银信心十足。

同期声:平罗轴承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闫万银(展望未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只因为有了一个群体,站在身后支撑;只因为有了一个领路人把大家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才合奏起一曲雄浑的乐章,才推动了这个企业走向辉煌。

(本文获2001年石嘴山建市40周年好新闻二等奖)

大河抒怀

王鹏李耀威

不知不觉,就是一年的风雨来去;不知不觉,就是一年的脚步沧桑。

平罗,这座建县280周年的古城,目睹了太多的收获与艰辛,体验了太多的意外和阵痛,在新平罗建设的决然脚步声中,走过2004,走过值得历史铭记的如歌岁月。

曾因一河之隔,一块被称为陶乐的热土远若孤岛;缘于一声清楚的宣告,从此平陶两岸一家。

2004年2月4日,有着63年建县历史的陶乐县,在中国版图上抹去了名字,于最后一个春天里,命名于新的归属。

忆往昔,陶乐曾辉煌瞩目。

苦战漫天风沙时,陶乐人仅用了3年时间,就在毛乌素沙漠里筑起了一道长30公里、宽1公里的绿色林带,治沙近15万亩,成功遏制了沙漠西移。不甘落后的奋进中,陶乐争得了宁夏“畜牧大县”的名头,成为小尾寒羊纯繁基地、宁夏滩羊保种区。因沙河阻隔,陶乐发展畜牧业、制种业条件独特。600名驾驶着收割机奔赴外地的现代麦客,不仅为当地农民挣来了可观的收入,陶乐也因此美名远扬。

红崖秋风飒飒,沙苇湖水淼淼,陶乐发展旅游业同样也蕴藏着无限潜力。

看今朝,改革的浪潮淘洗着追赶乏力的落后。

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融合度低,农业经济份额大而整体效益差,工业经济份额小且发展缓慢的致命弱点,使陶乐税源基础薄弱,财政自给能力差。一般性财政收入只有650万元,仅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8%,总人口只有3.5万人的小县,财政供养人员就达2450人,财政供养人员与陶乐县总人口的比例为1∶14。

在全国范围的行政区划调整中,国家拨款达9300多万元的陶乐撤县,诚为大势所趋。

行政建制设置的变化是治国安邦的大政,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需要精简、效能、统一的行政管理,加快发展要求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规划、协调发展的时代之手,让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和深厚渊源的平罗、陶乐终于隔河相牵,迈出同生共荣、共谋发展的历史性步伐。

由于复杂的原因,陶乐地区遗留着大量的矛盾和问题,对接与融合困难重重。但平罗县委、政府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不回避,不推诿,尊重历史,面对现实,承担压力,包容一切,举全县之力予以解决。

600多名干部,因撤县而分流各地;19580平方米商品住宅,因撤县而无人问津;本不富裕的县城,因撤县而人去楼空,人气锐减;高达9800万元的巨额债务浮出水面,给对接与融合带来难以想象的阻力。干部安置、债务清偿与安定民心,成为新平罗发展中急待破解的难题。

稳定发展大局得注重以人为本。干部历来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策动者、领导者、服务者和骨干力量,是各种经济和社会成分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区划调整中分流和落地在平罗的人员有1312人,人员严重超编,加上平罗原有超编人员,人员的使用、安置十分困难。

融合与对接中,平罗县委、政府顶住一切困难,按照对口安置的原则,及时妥善安排分流到平罗的168名人员,工资按原标准执行,对落地的正副科级干部进行了任命,对落地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了重新命名。为方便干部上下班,又开设通勤车,拿出31680元解决车船费等问题。稳定了干部队伍,就筑牢了决定长治久安和繁荣稳定的人本根基。

同期声:落地干部1名

浩浩北去的黄河水,带走了一段属于历史的记忆,却隔不断两岸亲如一家人的深情。

对接之初的春寒里,一根根缆线就用图像清晰、内容精彩的电视信号将沟通的距离缩小至无限。欢乐祥和的春节里,市县领导来了,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对陶乐地区70户特困群众进行了走访慰问;文艺和社火表演来了,投资3万多元举办的大型焰火晚会,映亮了黄河两岸的团圆之夜。帮扶资金来了,20多万元的及时援助让陶乐农民看到了春种秋收的新希望。

那场突如其来的冻害,让全县干部群众为损失痛心,在灾害面前,东西两岸的干部群众心贴得更近。15万元救灾资金迅速划拨到陶乐3个乡镇和农场,近6万元捐款、农资产品裹挟着全县干部职工的款款深情,送到了灾民手中;难忘那场令人揪心的“8·1”儿童溺水事件,孩子的生命安全牵动了全县干部群众的心。市县领导紧急部署,亲临现场指挥搜救,公检法司等单位、部门工作人员全程参与、奋力搜救的感人场面历历在目。

是不惧阻隔的真情融化了寒霜,是春风化雨润泽了河川,同饮黄河之水的人民相濡以沫,在与自然的顽强搏击中走近、亲和。

债权债务相抵后5500余万元的净债务,是一个让平罗县财政因支出而月月告急的数字。平罗县财政收入虽已突破亿元,但仍属吃饭财政,加之各方面建设任务繁重,支出压力巨大。然而县委、政府从稳定发展的大局出发,果断要求各部门不计困难、不讲条件将债务全部对口承接下来,想方设法逐步解决。

债务对口承接一年来,全县各单位、部门已积极清偿债务800万元,在顾全大局、维护稳定上不遗余力。11月21日,县人民政府再次召开会议,决定最迟于2007年1月31日前,解决陶乐地区遗留的全部债权债务,给每个债权、债务人吃上了定心丸,让他们安心生活,搞好生产。

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平罗县投入近800万元完成了自来水工程,投资800万元完成三棵柳水利工程,支付近百万元解决城市供水、供暖问题。及时为老干部核发了医疗证,解决了拖欠干部职工的87万元医疗费,给符合条件的在职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补发渡口管理所退休职工差额工资,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范围并提高标准进行城市低保、农村特困救助,投资18万元维修了陶乐红崖子乡小红柳滩村、中滩村的有线电视网络,让当地人民真正得到了更多实惠——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切切实实地关注着民生,认认真真地解决着遗留问题,无不体现着县委、政府的负责与关切。

平稳过渡、长治久安、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是平陶合并的工作原则和目标,实现经济繁荣是行政区划调整的最终目的。融合资源,将陶乐地区资源优势融入全县经济发展的总框架,是加快发展、解决陶乐地区所有问题的根本出路。不遗余力招商引资,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想方设法加快陶乐地区的发展,是平罗县委、政府一年来致力于此的大事。

陶乐地区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经济极不发达。平罗县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等方面认真研究,决定在红崖子乡与内蒙古交界处规划建设红乐工业园区,发展新型高耗能工业。

在金秋八月的经贸洽谈会上,县委、政府为繁荣陶乐地区经济大力招商。陶乐镇大量闲置的房产、待字闺中人未识的生态沙漠运动旅游项目备受客商关注。已建成投产、由山西客商投资1200万元建设的新型塑料编织网眼袋厂,与宁夏煤业集团共同投资开发、首期投资3000万元的沙漠旅游项目等协议的正式达成,都在向区内外投资者发出这样一个讯息:陶乐正在成为我县极具发展潜力的轻工业基地。

陶鄂公路、日援治沙项目、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黄河治理工程等在建项目,正一天天夯实着陶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牵动着更多人目光的黄河特大桥工程在县协调领导小组的配合下,施工紧张有序,2005年10月可正式通车。

人气日益旺盛,财气日益聚集,房地产业、商业、劳务输出业、文化娱乐业逐渐升温的希望,在黄河大桥日益临近的通达里升腾;陶乐地区彻底融入石嘴山市和银川市经济圈的日子不再遥远,更美好的发展前景成为一种有力的鼓舞和希望。

同期声:陶乐镇市民

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一衣带水的近邻,融汇了亘古未变的亲情,守望黄河的子民在大潮激荡中完成着历史性的融合。虽然还有部分干部职工两地分居的问题等待解决,虽然还有遗留债务羁绊着行程,但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的努力,让曾经满怀忧虑的人们充满希望。

不知不觉,公交车上轻松的交谈,变成了一种习惯;晨雾轻轻里的路口等车,成了一处风景;已经熟悉了的环境里的工作,成了一份责任;在逐渐扩大的人际圈里结交新知,成了一笔财富。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兴旺。迎送着黄河故道日出日落的新平罗,正实现着思想融合、情感融合、干部融合和经济融合,紧密团结着充满朝气、勇于克难的平罗人,团结拼搏,奋力向前,共同创写着天地间新开的伟业,建设着活力蓬勃的新家园。

在古老中国的西部,一块被称为宁夏的土地,曾因诞生了光耀史册的西夏王国而充满神秘,也因开发了国家级AAAAA景区沙湖而闻名于世。在宁夏平原北部、沙湖之畔,有一块待字闺中人未识的热土,因大漠浩瀚雄奇、黄河瑰丽壮美、城市精巧洁净而尽显清秀奇丽,闪烁着文化璀璨、资源独特的静谧之光,吸引着无数爱好旅游者、创业投资者将目光投向这里。

这块土地,便是位于宁夏平罗县境内的陶乐镇,一块在茫茫沙漠与黄河故道边创写着文明与发展的神奇热土。

——题记

陶乐:逢春的回响

王鹏李耀威

平罗县陶乐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鄂尔多斯台地与黄河冲积平原之间,南北长93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203省道横贯全境,向西20公里与煤炭基地石嘴山市、平罗太沙工业园区、京藏高速公路相连,向南65公里至河东机场,81公里直达宁夏首府银川,地貌旅游资源独特,交通通信便利,似春蚕镶嵌在宁夏与内蒙古交接的塞上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