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极为突出地分析了两种用人思维方法,一种是只问人的长处而用之;一种是注意人的短处,用人求全。前者能使组织取得绩效,后者却只会使组织弱化。
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发挥他的专长。他懂得用人不能以其弱点为基础。要想取得成果,就需用人之所长——他人之所长、上级之所长及自我之所长。每个人的长处,才是他们自己真正的机会。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的惟一目的。须知任何人都必定有很多弱点,而弱点几乎是不可能改变的。但我们却可以设法使弱点不发生作用。管理者的任务,就在于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有效的管理者择人任事和升迁,往往都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基础,所以,他的用人决策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并非以寻找候选人的短处为出发点。你不可能将绩效建立于短处之上,而只能建立于候选人的长处之上。许多求贤若渴的管理者都知道,他们所需要的是胜任的能力。如果有了这种能力,组织总能够为他们提供其余的东西,若没有这种能力,即使提供其余的东西,也无济于事。
(4)倾听他人的看法
一位管理者的独自判断能力,与多人广泛商讨之后的判断能力是有差别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第一印象,有偏见,有亲疏,有好恶,我们需要倾听他人的看法。在许多成功的企业里,这种广泛的讨论都作为选拔程序中一个正式的步骤。能干的管理者则非正式地从事这项工作。
(5)让所任命的人了解职位
被任命人在新的职位上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应将精力集中到职位的更高要求上。管理者有责任把他召来,对他说:“你当地区营销主管——或别的什么职务——已有3个月了。为了使自己在新的职位上取得成功,你必须做些什么呢?好好考虑一下吧,一个礼拜或10天后再来见我,并将你的计划、打算以书面形式交给我。”并指出他可能已做错了什么。
如果你没有做这一步,就不要埋怨你的任命人成绩不佳。应该责怪你自己,因为你自己没尽到一个管理者应尽的责任。
11.举贤不避亲
在现代企业中,人们对“裙带关系”一直颇有微词,原因很简单,无非是因为这种举贤唯亲的方式极有可能把一个繁荣企业拖垮。但仔细分析一下却发现,国内外不少企业仍是由家族在经营管理,而且事业蒸蒸日上。如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已将公司的经营大权交给了他儿子李泽钜;亨利·福特从其祖父老福特手中接过福特汽车公司的大印;洛克菲勒家族历经四代企业仍在发展壮大。道理何在?很简单,他们“举才唯亲”不是因为他们是亲戚而是因为他们有能力。
台湾首富王永庆是最好的例子。他的胞弟王永在是台塑集团总经理,是仅次于王永庆的第二号人物。王永庆的长子王文详任台塑集团牵亚塑胶第四事业部经理,王永在的长子王文渊任牵亚第三事业部的经理兼台塑美国JM塑胶管公司的总经理。
王永在与王永庆胼手抵足共同创业一向被台湾企业视为最佳搭配的“兄弟档”。台塑企业的严密而具有效率的管理模式,在台湾企业界常被引为研讨的教材,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建立台塑总管理处的原始构想,其实是源自王永在。比起王永庆的“固执”性格,王永在处理事情的“圆融”技巧,正好可弥补王永庆的不足,也因此外界认为:两兄弟各有所长,“一个主外,一个主内”,无疑是最佳的搭配。
王永庆的儿子王文详所在的第四事业部年营业额高达70多亿元台币,一般公司几十家合起来营业额也没有这么大。可见王文详的地位多么重要,但他得到这个位置不是靠其父的恩赐。
王永庆深知“富不过三代”这一古训的深刻含义,因而对子女要求极严,他要求儿子凡事要靠自己,对零花钱限制得非常严格,以至子女们只有自己想办法赚些零用钱,而子女每花一个铜板都要记账向王永庆汇报。
有朋友对王永庆说:“你的儿子已经毕业了,可以帮你的忙了。”但王永庆认为:“有些企业家只看见表面上公司赚到钱,而忽视每个员工贡献他们累积的宝贵经验。不顾多数员工每天的勤劳,起用刚由学校毕业的少爷当经理或总经理,这是我们常有所闻的。父子天性之爱是一回事,企业的经营是追求工作合理化,追求高效率,每个角落都要有适当的人选,即是适才适所。若是刚毕业,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就让他担任重任,不知他要如何指导监督他人,根据什么选人用人?
部属凭何信服而乐于贡献?这种实际情形,充分表示这个企业家还在懵懂阶段,在摸索阶段,还不懂得管理。提拔儿子,抹杀人才,公司前途完蛋,最后宝贝儿子也被误了。”
因而对子侄的前途他不是刻意去安排,而是要他们在实践中锻炼,看他们能磨练到什么程度,是否有能力担当重任。
王文详留学英国获物理硕士、企管硕士、化工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家化学公司工作了3年,负责化工部门的投资分析等工作。在这里,他吸收了许多宝贵务实经验。1978年他协助王永庆在美国建厂。1980年5月回台湾,在南亚塑胶材口厂,从基层干起,担任该厂生产二课的课长。8个月后,升任主管组长,掌管三个课。半年后,升为材口厂厂长。1982年,他从南亚塑胶的生产单位调到营业单位,任第四营业部的副经理,负责发泡胶布等产品的销售。当时发泡胶布是新产品,销路不好,只有一条生产线,而且有亏损。王文详接手之后,以10个月的时间跑遍全省的经销商,大力宣传该产品的优点,结果销路大增,生产线增至三条,而且转亏为盈。由于他优异的表现,很自然地由副经理升任经理。
由此不难看出,企业家使用亲属掌管企业并非不可,也并不难,关键是他们是否胜任所担任的工作。
12.善用略有瑕疵的优秀人才
据说,有人曾经指着摆在一起的几十盆青松,要别人辨认,看哪些是真松,哪些是假松。
这些青松形状、色泽一模一样,可是有人很快辨出真假。旁人问其原因,他说:
“这很简单,只要细看那枝叶,凡有小小虫眼的,定是真松。”这就叫无疵不真。
辨物如此,识人也一样。“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很简单的道理。管理人在识别人才时,就应该正视这种现实,不要用“完美”的观点看人,死死抓住一些小毛病不放,而要以善意的态度了解一个人的全部情况,分析一个人的所有特点,从中找出长处。
(1)正确对待“恃才傲物”者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议论:“某人确实有才,但就是自命不凡。”
“某人恃才傲物。”“恃才傲物”者,确实是管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对象。管理者若处理不当,轻则落个心胸狭窄、不能容忍的印象;重则可能使人才遭到排挤、单位工作不能有声有色开展。
那么,管理者应该怎样对待恃才傲物的下属呢?
所谓恃才傲物者,一般多是有才华、有主见、有棱角,但又不太好管理的人。
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确实有才学,但性格孤傲。英国着名政治家鲁艾姆说过:“受过教育的人容易领导,但不容易进行压制;容易管理但也不能进行奴役。”这种人一般都有主见,善于钻研问题,不肯轻易放弃科学上有根据的东西,甚至有点“固执己见”。
这样就容易被认为“骄傲自大”、“恃才傲物”。这种人才通常有以下特点:
①爱提意见。古人说:千人之诺,不如一人之谔。其实这正是他们的可贵之处。
②常“将”领导的军。一些甘居外行的领导对此颇为反感。
③靠知识和能力工作,不搞阿谀奉承。他们认为自己在人格上与任何领导都是平等的,不爱拉关系、走后门、找后台、搞人身依附,尤其更以多数从事科学研究、学术研究的人才见长。
还有些人因为工作性质决定,联系群众较少,也易被人们称之为“孤芳自赏”、“清高自傲”。如果不加分析地一概视他们为“恃才傲物”,则是片面的。
知道了“恃人傲物”者的特点,要正确对待他们就变得简单多了:
①一是善于识别,辨才识才。什么是真正的“恃才傲物”,什么是极端的“刚愎自负”,什么是“真知灼见”,什么是“固执己见”,首先要划清“人才”与“非人才”的区别。
一般来说,真正有才的人发表意见往往从实际出发,出以公心,敢负责任,敢于坚持正确意见;而盲目自高自大、目空一切者,则往往以个人名利为重,从主观愿望出发,顽固地坚持错误主张。
②二是心胸开阔,大度容才。聪明的管理者要特别做到能容人,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其次还要懂得一个单位能不能容才、会不会用才,是这个单位事业发展兴旺不兴旺的标志。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衰则事业衰。领导要善于“以部下的光荣为自己的光荣:以部下的骄傲为骄傲,以部下的成功为自己的成功”。
③三是严格要求,锻“才”成长。作为人才,不可能是完人,特别是有些恃才傲物者,身上的缺点还相当明显。作为管理者,则要认真履行起职责,既要关心、爱护他们,又要严格要求他们。特别是对有性格缺陷的人,更要严格要求他们,帮助其尽快完善人格修养。
(2)要容忍下属的短处,“偏袒”下属的错误管理者应该勇敢保护那些略有瑕疵的优秀人才,尤其要能容忍下属的短处,甚至“偏袒”下属的短处,其用意当然不是喜欢或者纵容下属的短处,而是另有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