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奥运精神
1254900000011

第11章 鲜花和掌声永远属于顽强拼搏的人 (2)

也许名字中的那个“波”字,早就注定了叶乔波的冰坛生涯会是一波三折的。1988年2月第十五届冬季奥运会比赛之前,叶乔波的兴奋剂检测就出现了问题,在她的赛前尿样中发现了违禁药品。这对叶乔波来说无疑是一次天大的打击与耻辱,但她坦然地对待这突然降临的灾难,一刻不停地坚持训练,她和队友们卧薪尝胆,静待着“解禁”时刻的到来,那时,她要重新登上国际赛场,用真正的实力洗雪耻辱!

等待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直到1989年5月,禁赛期结束了,叶乔波迎来了新生!

1991年2月,在挪威举办的世界女子速滑锦标赛上,叶乔波以41秒85的成绩战胜了前世界冠军、日本的桥本圣子,第一次登上了世界冠军的宝座。随后,叶乔波在各种国际比赛中摘金夺银,显示出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短道速滑这个项目上取得的巨大进步。她自己也走向了事业的最高峰,成为中国滑冰史上的一个奇迹,以至于世界滑冰组织都把这一年称为“叶乔波年”。

1992年2月,叶乔波迎来了第十六届冬季奥运会。很多中国人来为叶乔波加油助威,68年了,中国等这枚冬季奥运会的奖牌等得实在太久太久了……

此时,叶乔波平静地站在500米短道速滑决赛的起跑线后,尽量压抑着自己激动的心情。已经28岁的她,不能再像年轻运动员那样时刻保持充沛的体力,也许此战之后,自己就要退役了,因此成败与否,就在此一搏了。叶乔波摒弃了所有的杂念,全身心都集中在了冰道上。发令枪一响,叶乔波就像离弦之箭一样冲了出去。她甩开手臂,拼命地蹬腿,眼看着就要甩掉其他选手了,却在换道区被一名选手挡住了去路。本该让道的俄罗斯选手没有让道,导致叶乔波和她撞到了一起,险些摔倒。当叶乔波站起来重新加速,奋力冲向终点时,还是以0.18秒的微小差距,输给了美国名将布莱尔,屈居亚军。意外丢失金牌,并没有使中国观众失望,他们集体起立,对叶乔波报以热烈的掌声,表达自己对这位冰坛老将的尊敬之情。

第16届冬奥会后,叶乔波忍着伤痛,抱着一条伤腿转战欧美,先后参加了世界杯系列赛、世界女子锦标赛和世界短距离锦标赛,包揽了500米项目的全部冠军,并夺得女子短距离全能冠军,捧回了14枚金牌,在世界冰坛上创造了罕见的“大满贯”战绩,叶乔波被誉为“世界女子500米速滑之王”。

虽然叶乔波最终未能实现她的奥运会冠军梦,留下了终生遗憾,但是我们都相信一点——就像一位荷兰记者说的那样:“叶乔波是永远的冠军!”因为在奥运会赛场上,金牌只是一个象征,唯有真正顽强拼搏的精神才是永恒的!

职场链接:

在叶乔波的冰坛生涯中,充满了挫折,但是她从未被这些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吓倒,而是始终用坚强的意志支撑着自己努力奋斗。经历过风雨的叶乔波不仅变得更加成熟沉稳,也迎来了自己事业的高峰。

对于我们职场人士也是一样,努力或许不一定让一个人成功,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定会使人成功。

持之以恒是人人应有的美德,也是完成工作的要素。一些人在和别人合作完成一件事的过程中,起先是共同努力,可以到了中途便感到困难,于是多数人就停止合作了,只有那少数人,还在勉强维持。可是这少数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工作中再遇到阻力与障碍,势必也随着那放弃的大多数,一起失败。

所以,只有坚强的毅力是最宝贵的,具有这种坚毅的精神才能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成功的愿望。狄里斯就是其中的一个。

狄里斯生于公元382年,在西欧被称为“历史性的雄辩家”。据说,他的声音很低,而呼吸很短促,口齿不清,旁人经常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

不过,他的知识非常渊博,因此他的想法也相当深奥,很擅长分析事理,无人能出其右。

当时,在狄里斯的祖国首都雅典,有很严重的政治纷争,因此,能言善辩的人格外受到重视。一向能先提出时代潮流和趋势的狄里斯,认为自己缺乏说话技巧是很不适宜的。于是他作了一番充分的考虑,并且准备好演讲的内容,从容走上了演讲台。但是,很不幸的,他遭到了可怜的失败。

原因就在于他那发出的低音和肺活量不足、口齿不清,以至于别人无法听清楚他所说的话。但是,狄里斯并不灰心,他反而比过去更努力,训练自己的胆量和意志力。

他每天都跑到海边去,对着浪花拍打的岩石大声喊叫,回家以后,又对着镜子照自己说的话的嘴型,做发音练习,一直持续不辍。狄里斯就是这样努力了好几年,直到他27岁时,终于再度走上台向众人演说。

辛苦的努力总算有了成果。他这次盛大的演讲,得到了许多的喝彩与掌声,而狄里斯的名气,也就这样打响了。

没有人不喜欢掌声雷动,也没有人不爱鲜花的芬芳,因为这是送给成功者的荣耀。但若没有昨日的艰辛,又何来今天的喝彩呢?

职场中,很多人最初都能保持旺盛的斗志,在这个阶段普通人与杰出的人是没有多少差别的。然而往往到最后那一刻,顽强与懈怠者便各自显示出来了,前者咬牙坚持到胜利,后者则丧失信心放弃了努力,二者的结局自是大不相同。

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大多数时候,我们只会害怕退缩,甚至“放弃”。该放弃吗?

每个人都有梦想,成真与否,操之在己,虽然这条路崎岖艰难,但是只要有希望,就永远不要放弃!在职场上打拼,在工作上一定要具备坚强的毅力,只有坚持下去,锲而不舍地去做,才有成功的一天。

奥运精神启示录:

无论对于一个企业还是员工,要想干成任何事情,都要能够顽强地坚持下去。一个人做一点并不难,但难的是能够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持。

把成熟的庄稼收回家:坚持是胜利的必经之路

冠军档案:

陈艳青

举重运动员。江苏省苏州市人。1998年亚运会女子举重58公斤级冠军,1999年世锦赛女子举重58公斤级冠军,2004年5月入选国家队,同年,获得雅典奥运会女子举重58公斤级金牌。

奥运纪实展播:

2004年8月16日晚,陈艳青带着灿烂的笑脸站在雅典奥运会的奖台上领取了女子58公斤级举重金牌,为中国女举获得本届奥运首枚金牌。但是对于陈艳青来说,这块金牌整整迟到了四年。

四年前,在女子举重58公斤级项目中,陈艳青已经是独步天下,1998年亚运会、1999年世锦赛,陈艳青都将冠军稳稳揣入自己囊中。2000年7月,陈艳青在奥运选拔赛中,又以总成绩242公斤力挫群芳独占鳌头,这个成绩,足足比后来的悉尼奥运会这个级别的冠军成绩高出了22.5公斤。

可是就在悉尼奥运名单公布的前夕,一则情报断送了陈艳青的奥运之路。这则情报说朝鲜有一名选手,虽然没参加过什么国际大赛,但在暗中训练,其总成绩也达到了242公斤,和陈艳青不相上下。对于中国女子举重队而言,参加奥运会就意味着要去拿金牌的,所以举重队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取消了女子58公斤级参加悉尼奥运会的资格。陈艳青接受了这一无奈的结果。可是到了最后,这则传闻却被证实是假的,陈艳青得知后灰心到极点,她想不到自己一直为之努力的58公斤举重比赛,就因为自己没有参加而拱手送给了比自己弱了许多的对手,她再也无心于自己喜爱的举重事业,她开始陷入事业低谷。2001年,在广东召开的九运会本来是陈艳青再次证明自己实力的舞台,但她却在这个舞台上摔了下来。一枚铜牌使陈艳青失去了心理上最后一道防线。

陈艳青离开了自己喜爱的举重运动,进入苏州大学读书,她希望通过读书来充实自己,来让自己忘记那曾经对奥运金牌的渴望。

但是这个时候,她的教练曹新明却始终没有放弃她,曹新明认为陈艳青是一个有实力而且不可多得的举重人才,就这么放弃举重太可惜了,于是,他开始劝说陈艳青重新出山。但经历了打击,内心的隐痛仍在的陈艳青却说什么也不同意。

无奈之下,曹新明教练想到陈艳青的父母,他到陈艳青家里,希望陈艳青的父母能够帮助他说服陈艳青重新回到举重队。

对于曹教练的诚意,陈艳青的父亲十分感动,答应了帮助劝劝陈艳青。

可是陈艳青回到家之后,陈艳青的父亲却不知道怎么跟陈艳青提回到举重队的事,因为他知道路是陈艳青自己走的,至于走得好坏,他这个父亲并帮不上什么忙,所以在秋天的地里,他更多的是和陈艳青聊地里的庄稼,可就是他无意中的一句话,却点亮了陈艳青内心那不灭的心火。陈艳青的父亲说:“我是个农民,我只知道再成熟的庄稼,你花费了再多的心血,如果在秋天成熟的时候不收回家,最后的丰收也不可能属于你,所以女儿,你在举重训练上付出那么多的心血,教练也说你很有潜力和实力,但是你不觉得你的事业就像那秋天的庄稼,虽说是成熟了,可你没有经过最后的那一道程序,收回自己家里,你怎么又能够说这成熟的丰收是属于你的?”陈艳青刹那间呆住了,她想不到质朴的父亲的话一下子说到自己心坎上去了,她想到自己曾经像父亲一样,用自己所有的心血耕耘那片属于自己的土地,庄稼成熟了,自己却不能在最后阶段再坚持下去,这样的放弃是太令人惋惜了。

陈艳青回到学校,答应了教练重新回到举重队,并成功地站在了雅典奥运会冠军的领奖台上。

职场链接:

“把成熟的庄稼收回家”,如果没有父亲的这句话,陈艳青也许就不能站在雅典奥运会的讲台上,然而正是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陈艳青的心声。坚持到底,看似简单其实最为艰难的四个字,陈艳青做到了,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她不仅获得了赛场上的胜利,也成功地获得了人们双倍的敬重。

成功在于坚持,坚持是胜利的必由之路。任何成绩的取得,事业的成功,都源于人们不懈的努力和执著的探索追求;浅尝辄止,一曝十寒,朝三暮四,心猿意马,只能望着成功的彼岸慨叹,只能收获两手空空。胜者的生存方式就在于,能够坚持把一件事做下去,积跬步以成千里,汇小河以成江海。

当你失去信心,丧失希望的时候,告诉自己:“坚持下去。”坚持,就是给自己成功的机会。

美国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的创始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亿万富翁。16岁时,他为了得到一份“对得起所受教育”的工作,翻开克利夫兰全城的工商企业名录,仔细寻找知名度高的公司。每天早上,他离开住处,身穿黑色衣裤和高高的硬领西服,戴上黑领带,去赴每一个预约面试。他不怕被人拒之门外,日复一日地前往,一连坚持了六个星期。在走遍了全城所有大公司,都被拒之门外的情况下,他并没有像很多人那样选择放弃,而是“敲开一个月前访问过的第一家公司”,从头再来。有些公司甚至去了两三次,但谁也不想雇佣太年轻的人。洛克菲勒越受到挫折,他的决心反而越坚定。

1855年9月26日上午,他走进一家从事农产品运输代理的公司,老板仔细看了他写的字,然后说:“留下来试试吧。”洛克菲勒脱下外衣马上工作,工资的事提也没提。他过了三个月才收到第一笔补发的微薄的报酬。这就是洛克菲勒的第一份工作,是他自己都记不清被拒绝多少次后得到的工作。他一生都把9月26日当做“就业日”来庆祝,那热情,胜过他自己过生日。

任何人的成功都绝非偶然,这个人身上一定有其不同于常人必然成功的道理。洛克菲勒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就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所有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日常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做点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不懈地做下去。谁能够坚持到底,谁就能最先看到曙光,谁就能夺取最后的胜利果实。

门捷列耶夫说:“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地努力。”英国政治家迪斯雷利说:“成功的奥秘在于坚持不懈地奔向目标。”

是的,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许多付出,但是这些付出如果在最后要收获的那关键一步却不坚持到底,那么再大的丰收也永远不会属于你。

坚持下去,已经成为所有卓越人物的共同点,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个基调。每一个成功的人,在确定了自己的正确道路后,都在不屈不挠地坚持着,忍耐着,直到胜利。

奥运精神启示录:

成功在于坚持,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始有终,坚持把它做完。不要轻易放弃,放弃了,你就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