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奥运精神
1254900000012

第12章 鲜花和掌声永远属于顽强拼搏的人 (3)

1分零6秒的决战:忍耐力——职场成功的基石

冠军档案:

冼东妹

1975年生,广东肇庆人,柔道运动员。1988年进入广东省四会市业余体校,1989年进入广东省体校练摔跤,1990年进入广东省体校练柔道,1993年入选国家集训队。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柔道52公斤级冠军。

奥运纪实展播:

2004年8月15日,在奥运会柔道女子52公斤级的决赛中,中国选手冼东妹在比赛中发挥出色,用时仅1分钟零6秒,就以“一本”的绝对优势战胜日本选手横泽由贵,为中国队赢得第5枚金牌。直到登上最高领奖台那一刻,冼东妹这个一脸朴实憨厚的中国农村妹子才为人所知。

1987年,冼东妹从广东四会市进入市业余体校练摔跤,从此,这位农家女孩走上了17年的体育之路。冼东妹身体素质不好,这意味着要比别人更能吃苦。她妈妈一次去广州探望女儿,看到女儿被摔得鼻青脸肿,好几次劝女儿:“回家算了,练柔道比耕田还苦!”

但是,冼东妹没有放弃。1996年,冼东妹迎来了职业生涯最困难的时刻。八运会前,冼东妹左膝十字韧带断了,当时医生曾要求她立即停止训练。否则会影响日后的行走,并断定她的运动生涯已经终结,可为了八运会,她坚持选择了保守疗法,并获得了冠军。一年后,她走进了手术室,医生当时在她的左膝膑骨打进了三枚钢钉,用以固定膑骨。如今这三枚钢钉仍固定在她左膝关节上。

术后医生认为冼东妹已经不再适合进行这项运动,但几进几退的冼东妹最终还是坚持下来。冼东妹回忆说,当初她犹豫过,但左思右想,最后决定,哪怕是成为残疾人,也要打一届奥运会。拿奥运冠军是梦想,更是信念,拖着伤腿,冼东妹努力拼搏。但她错过了1996年和2000年两届奥运会,为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冼东妹还是选择了坚持。2001年全国九运会上,她的右膝膑骨突然脱臼移位,一下倒在场上,然而未等队医进场,冼东妹却强忍着剧痛,自己把脱臼的膑骨推回原位,最后竟然奇迹般地获得了冠军。

九运会后,冼东妹开始了教练工作,但仍然坚持训练。为进入奥运集训大名单,她一站一站地打积分赛,又获得了亚锦赛亚军,终于实现了自己进军奥运的梦想。

有时训练结束,别人返回宿舍只需10分钟,她却要用30分钟;上楼梯要用双手撑扶着扶手,一步三停,逐步向上移,有时得靠队友们背着她上楼;晚上,别人睡着了,而她却在疼痛中辗转反侧。就这样,精神上的支柱让她一步步走向自己的梦想。

雅典奥运会上,冼东妹终于把这长达17年的艰辛浓缩在决赛中的1分零6秒中。这绝对是一种爆发,冼东妹用闪电般的速度爆发了17年的渴盼。终于,她付出了所有,也得到了所有。

掌声响起来,无数面五星红旗在挥动。站在奥运会冠军领奖台上的冼东妹,有着春天般的灿烂笑容。这枚金牌,为她的体育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职场链接:

古人说:十年磨一剑。幸福只是成剑那一刻,剩下的时间里都是艰辛和寂寞。冼东妹成功了,但她付出了17年的青春,17年里,她的苦和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她用自己坚强的忍耐力积攒着成功的砝码。

其实,不只冼东妹如此,任何一位成功的职业人士都是以极大的忍耐力和意志忍受着困苦,在艰辛中一点点地向前迈进,跌倒了再爬起来,终于达到成功的顶峰。

所谓忍耐力就是把痛苦的感觉或某种情绪抑制住,不使其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意志顽强的一个前提,二者时常是联系在一起的。成功的人在执行决策和处理问题时,对忍受困难、痛苦、挫折有恒久的承受力,对于突发的一些事情,在情绪上能够把握住自己,不大喜大悲,有足够的自制力,这便于平衡心态,积蓄力量,等时机一到,马上行动,赢得最后的胜利。

许多人最终没有成功,不是因为他们能力不够、诚心不足或者没有对成功的热望,而是缺乏足够的忍耐力。这种人做事时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做起事来也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他们总是对自己目前的行为产生怀疑,永远都在犹豫不决之中。有时候,他们看准了一项事业,但刚做到一半又觉得还是另一个职业更为妥当。他们时而信心百倍,时而又低落沮丧。这种人也许可能短时间内取得一些成就,但是,从长远的人生来看,最终还是一个失败者。世界上没有一个遇事迟疑不决、优柔寡断的人能够真正成功的。

成功有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一是坚定,二是忍耐。通常,人们往往信任那些意志最坚定的人。意志坚定的人同样也会遇到困难,碰到障碍和挫折,但即使他失败,也不会一败涂地、一蹶不振。我们经常听到别人问这样的话:“那个人还在奋斗吗?”也就是说:“那个人对前途还没有绝望吧?”

永不屈服、百折不回的精神是获得成功的基础。库雷博士说过:“许多青年人的失败都可以归咎于恒心的缺乏。”的确,大多数年轻人颇有才学,具备成就事业的种种能力,但他们的致命弱点是缺乏恒心、没有忍耐力,所以,终其一生,只能从事一些平庸的工作。他们往往一遭遇微不足道的困难与阻力,就立刻退缩,裹足不前,这样的人怎么可以担当重任呢?如果你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为自己赢得美誉,让周围的人都知道,一件事到了你的手里,就一定会做成。

二十世纪中叶,美国兴起石油开采热。有一个雄心勃勃的青年,也来到了采油区。但开始时,他的本职工作是检查石油罐盖是否自动焊接完全,以确保石油被安全地储存。每天,青年都会上百次地监视着机器的同一套动作。首先是石油罐通过输送带被移送至旋转台上,然后下线入库。他的任务就是监控这道工序,从清晨到黄昏,检查几百罐石油,每天如此。这是一个非常简单而又枯燥的工作。

青年心理很不平衡:我那么有创造性,怎么能只做这样的工作?于是便去找主管要求换工作。没料到,主管听完他的话,只冷冷地回答了一句:“你要么好好干,要么另谋出路。”

那一瞬间,他涨红了脸,真想立即辞职不干了,但考虑到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于是只好忍气吞声地又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

回来以后,他突然有了一个感觉:我不是有创造性吗?为何不能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做起来呢?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青年人在机器上百次重复的动作中,注意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他发现罐子旋转一次,焊接剂一定会滴落39滴,但总会有那么一两滴没有起到作用。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这将会节省多少焊接剂?

于是,他经过一番研究,研制出了“37滴型”焊接机。但是用这种机器焊接的石油罐存在漏油的问题。但他不灰心,很快又研制出了“38滴型”焊接机。这次的发明既解决了漏油问题,同时每焊接一个石油罐盖都会为公司节省一滴焊接剂。虽然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一滴”却给公司带来了每年5亿美元的新利润。

这位青年,就是后来掌控美国石油业的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

从监控工到石油大亨,如果洛克菲勒对自己的工作失去了耐性,那么,也许他永远不会像时下很多人所希望的:“找到一个能发挥自己创造性的工作。”大发明家爱迪生如是说:“我从来不做投机取巧的事情。我的发明除了照相术,也没有一项是由于幸运之神的光顾。一旦我下决心,知道我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我就会勇往直前,一遍一遍地试验,直到产生最终的结果。”

意志的刚柔相济、顽强,是一个成功者意志良好的表现,在面临困难和失败时,只有具有顽强的斗志,持久的忍耐力,在碰到机遇时,才能作出果断的决策,选择执行的合适方法,才能于事业有利,也才能算得上意志坚强。若缺少了其中一个方面的因素,在意志和品格上都不算完整,称不上是具有良好健康的意志素质。所以,作为一个成功者来说,一定要意志坚韧,在果断性、忍耐性和顽强性上磨炼自己是十分必要的。

奥运精神启示录:

任何一位成功的职业人士都是以极大的忍耐力和意志忍受着困苦,在艰辛中一点点地向前迈进,跌倒了再爬起来,终于达到成功的顶峰。

腰椎错位也夺冠:永不言弃,就能反败为胜

冠军档案:

张国政

1974年生,福建仙游人,举重运动员。1983年3月进入福建南平业余体校练举重,1988年至1998年在北京体育大学上学、训练,1995年进入云南省举重队,1999年1月入选国家队。2001年九运会三项冠军;2002年釜山亚运会和世锦赛分取三金;2003年亚锦赛和世锦赛又各夺三金;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69公斤级举重冠军。

奥运纪实展播:

2004雅典奥运会举重男子69公斤级A组决赛在尼凯亚奥林匹克举重馆进行,经过激烈争夺,最终中国选手张国政以347.5公斤的总成绩获得冠军,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第11枚金牌。

这位30岁才得到冠军的老将,在这一枚金牌的背后因隐藏着太多的血泪与挫折,冠军之路走得一路坎坷。

7岁那年,大哥张国权为了磨炼弟弟的意志,把张国政拽到了顺昌举重传统学校,从此他的人生与举重开始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到小学毕业时,张国政已取得了全省少年儿童比赛的冠军,并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学。这时,北京体育大学的彭可洸教授发现张国政在福建少年举重赛的出色表现后,把张国政收为门徒。

在彭教授的魔鬼训练下,张国政的成绩一直很好。1993年,张国政准备出战七运会。从未参加过全国性大赛的他对此充满了憧憬。但在比赛前的一个月,张国政拉伤了右臂,后来左手也受伤了。两只手几乎同时“废”了,七运会自然是砸了。失败后的痛苦郁闷让张国政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1994年的高考,北体大在全国招收两名举重体育生。经过没日没夜地挑灯夜战,张国政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大学。张国政在北体大继续坚持训练。那年暑假,学校的训练场装修,张国政一个人拖着100多公斤的杠铃和装修工人玩起了捉迷藏,装修到哪儿他躲开哪儿,就这样练了近两个月。

夜以继日的拼搏训练,张国政终于在1999年进入国家队。可是,没有一个教练愿意要他。在国家队的教练眼中,张国政年龄偏大,已不存在发展的可能性,性格开朗的张国政近乎崩溃了。后来还是蔡炎书教练接受了这个失意的年轻人,当时的张国政感觉就像走失的孩子找到了家一样幸福。就在他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严重的腰伤又向他袭来。医生诊断:腰椎骨裂,必须卧床休息3个月。张国政清楚,这意味着自己将走人了。躺在床上,无奈的张国政哭了一次又一次。躺到第三天,倔强的张国政爬下床,用了二十分钟,愣是一步步从6楼挪到1楼的训练场,教练们都吓了一跳,拼命劝他好好躺着,张国政都不听,又开始了训练。一个月下来,他愣是把伤处给练好了。知道现在,张国政的腰还会经常错位。每到这时候,3个队医连拉带拽,“嘎巴”一声后,张国政若无其事地继续训练。

凭着这股毅力和执著,张国政终于把根扎在了国家队,坚定不移地向着自己的冠军梦想走去。他说:“人生的历史,有的人用血书写,有的人用泪书写。但我认为,不管是血还是泪,只要不是水,都是人生中最美丽的篇章。”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的69公斤级赛场,张国政代表中国队独自迎战保加利亚老将波夫斯基和马克夫,虽然已经二十六岁但在奥运会赛场上却是初出茅庐的他,在与经验丰富的波夫斯基对视中,气势就先输了,在比赛中一直提不起劲来,只得了个第四名。这次的失败,反而让张国政斗志更顽强,每当他练不动的时候,波夫斯基充满杀气的眼神就自动出现在他脑中,久久挥之不去。“我绝不能再输给他,”暗下决心的张国政投入到了更艰苦的训练中。

2004年8月19日,雅典奥运会尼凯亚举重馆里鸦雀无声,张国政抓举领先,挺举到了第三次,张国政刚刚举起杠铃,就摔倒在地。在观众的惊呼声中,他知道,腰椎错位的老毛病关键时刻来找麻烦了。当他躺在地上知道自己拿下了金牌,还是坚持站了起来,双手捂着腰走上了最高的领奖台。颁奖结束的时候,他甚至无法从领奖台上迈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