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奥运精神
1254900000020

第20章 要做就做冠军 (2)

要知道,杰恩比一般人艰难得多。由于出生时,大夫不慎用镊子夹碎了他大脑的一部分,致使他的大脑神经系统瘫痪,影响到说话、行走和对肢体的控制。杰恩长大后,人们都认为他的神志会存在严重的缺陷和障碍,州福利机关将他定为“不适于雇用的人”,专家也认为他不适合去工作。杰恩应该感谢他的母亲,是她一直在鼓励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经常对他说:“你能行,你能够工作,你能够自立!”在母亲的鼓励下,杰恩从未将自己视为残疾人,开始从事推销工作。

起初,杰恩去福勒刷子公司应聘,这家公司说他根本不适合工作,拒绝了他,接下来的几家公司也以同样的方式拒绝了他。但杰恩没有放弃,最后怀特金斯公司很不情愿地接纳了他,让他去根本无人愿意去的波特兰、奥根地区开展业务。虽然条件很苛刻,但毕竟有工作了,杰恩当即答应了。

第一次上门推销时,杰恩犹豫了四次才鼓起勇气按响门铃,可这家人并没有买他的商品,第二家、第三家也如此……但他没有放弃,以对事业的必胜信心作为精神支柱,即使顾客对产品毫无兴趣,甚至嘲笑他,他也不沮丧。最终,他不仅取得了成绩,而且成绩由小到大,节节攀升。

杰恩每天花在工作和路上的时间共14个小时,等他晚上回到家时,已经筋疲力尽了,他的关节会痛,偏头痛也经常折磨着他。每隔几周,他都要打印一份顾客订货清单,可他只有一只手是管用的,在别人看来非常简单的工作,他却要花去10个小时。

由于心中对顾客、对工作、对事业、对自己的必胜信心支撑着他,他什么苦都能承受。他负责的地区越来越多的门被他敲开,人们都乐意购买他的商品,使他的业绩不断攀升。在他工作了24年后,他已经成为销售技巧最好的推销员。

不怕苦,不怕累,勤奋工作,努力奋斗,不懈追求,必定会迈向成功。比尔·杰恩最终成为怀特金斯公司的形象代言人并获得特别奖励,就是这句话的最好印证。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勤能补拙”,勤奋足以使人们成就一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得上、可以代替勤奋的意志,教育不能替代,富有的父母、亲朋以及其他的一切也都不能代替。唯有勤奋才能成全你的人生和事业,只有实干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奥运精神启示录:

如果你智力平庸、能力一般,勤奋可以弥补你全部的不足。如果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勤奋会让你硕果累累。没有勤奋工作,你终将一无所获。

血汗浇灌出来的“报春花”:一分成功需要十二分努力

冠军档案:

马燕红

1964年出生于北京,8岁进入北京什刹海业余体校练体操,1978年进入国家体操队,并在第八届亚运会体操比赛中获得高低杠冠军。1979年,她在第二十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获高低杠冠军,1984年获第二十三届奥运会高低杠冠军。她是中国第一个体操世界冠军,是中国第一个奥运会女子体操冠军,由她独创的高低杠下法“马燕红下”,是第一个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体操动作,其难度至今无人超越。马燕红创造了中国体操史上的3个“第一”,被外国记者誉为“中国体操走向世界高峰的‘报春花’”。

奥运纪实展播:

马燕红的体操生涯是从北京市和平街第二小学开始的。7岁那年她被选进了北京市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开始了正规的体操训练。8岁,正是孩子们尽情玩耍的年龄,可马燕红却整天待在体操房里艰苦地训练着。

那时马燕红的家离体校很远,每天放学她都要坐公共汽车到体校训练,风雨无阻。马燕红练的是竞技体操,4个项目中有3个是在器械上进行的,难度高、要求高、危险性高,可她从不叫苦,只是起早贪黑地练。无论是下大雨还是受伤了,她从来不叫一声苦、一声累。努力得到了回报,10岁的马燕红穿上了绿军装,成为八一体操队的一名体操运动员。

刚进八一体操队,马燕红的成绩排在最后,但她相信,只要好好练,不是天才也能超过天才。教练周济川仔细分析了马燕红的身体条件:她体质弱,腿部力量差,可她体态优美,柔韧性好,像个舞蹈演员。于是,周教练让马燕红主攻对腿部力量要求较低的高低杠,抓单项突破,以带动其他各项。

高强度的严格训练开始了!每天,马燕红都要做几百次的绷杠屈体和引体向上的动作,常常练得汗流满面。可就在这繁重的训练中,马燕红逐渐迷上了高低杠,一上杠就不愿意下来,非把动作练好了、练顺了才停止。有时候,教练觉得可以了,让她休息一下,可马燕红自己不满意,于是就接着练,直到自己满意为止。队员练得认真,教练也挖空心思地寻找突破点;针对马燕红的身体特点,周教练设计了一套高难度的动作,这套动作在世界比赛中还没有出现过,练不好还有可能发生危险。可马燕红一点也不害怕,而且越练越带劲,手练出了厚茧,身上也磕得青一块、紫一块的,但她很快就掌握了动作要领。

1976年7月,在沈阳的一次比赛中,马燕红大胆地把这套高难度动作加上了。她不幸从高杠上摔了下来,被抬出了场。周教练有些担心马燕红产生恐惧心理,谁知她一点也不害怕,回到训练馆继续练,有时还去掉护膝,来体会直接与杠接触的感觉。1978年,14岁的马燕红在上海国际体操邀请赛中出色地完成了这套动作,以9.95的高分夺冠,在不断攀登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比赛以后,马燕红被选入了国家体操队。

1979年,马燕红作为中国体操代表队中最小的队员,前往美国的沃思堡,参加第二十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没有压力、没有负担的马燕红不仅轻松闯进了高低杠的决赛,而且最终为中国在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夺得了第一枚金牌,被外国记者誉为“中国体操走向世界高峰的‘报春花’”!

但在此后的5年中,马燕红陷入了她人生的低谷,比赛常以失败而告终。1984年,马燕红20岁,这已经是退役的年龄了,但坚强的她不想放弃,她不愿意十几年的体操生涯就在一次次的懊恼中结束,于是,她投入了更艰苦的训练中。

为了增加腿部力量,马燕红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练长跑,单足跳、双足跳、负重跳,别人做30次,她就做60次……马燕红不停地练着,心里很平静,她不再想着夺冠军、拿金牌,只想在下次比赛中发挥出好水平,取得好成绩。

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一天天临近,马燕红训练起来像是着了魔,她不断地强化自己的体能,练举重、练单杠,几个月下来,她能举起120千克的杠铃,更熟练地掌握了“大回环”和“特卡切夫腾越”的动作,同时将转体180°加大到360°,这可是世界上最难的下杠动作。付出总有回报,在紧接着的中美对抗赛和北京体操邀请赛上,马燕红从容夺冠。

1984年7月,马燕红再次踏上了美国国土,她将在这里迎接她生命中的第一个奥运会,但在资格赛时,她突然腹痛难忍,但马燕红咬牙坚持着上了赛场。在队友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马燕红没有让大家失望,跳马和自由体操她都得了9分多,高低杠又是一个10分。在接下来的单项决赛中,马燕红的病痛有所好转,她发挥得更加出色,一套完美无缺的高难度的高低杠动作,不仅征服了观众,也征服了裁判。最后,马燕红以9.95的高分一举摘得高低杠项目的金牌,这也是第一枚中国女子体操奥运会金牌!独一无二的“绷杠后空翻转体360°下”也成为第一个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体操动作——“马燕红下”,开创了中国体操史上的新时代。

“梅花香自苦寒来”,马燕红用自己的汗水铸就了新的辉煌。

职场链接:

从不是天才到练成天才,马燕红付出了太多的血汗。马燕红的成功经历也说明:所有的成功都没有捷径,只有苦干。练体操是这样,工作同样是这样。勤奋是事业成功的助推剂,一分成功需要十二分努力。

但是,人们通常会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天才不需要勤奋与苦干,这种思想断送了很多人的大好前途。有些年轻人甚至以为,天才能干出令世人瞩目的大事,于是,只要自己也是天才的话,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成为伟人。他们还认为,天才不需要刻苦学习,在不经意间就能取得巨大成就;或者为生活所迫,才偶尔拿起笔来挥舞一番,只要生活状况稍微改善,就重新贪图享乐起来;或者作息毫无规律,要么到处游荡,要么在火炉边胡思乱想。他们甚至认为,天才生来就对规则和体制深恶痛绝,反对束缚,崇尚“潇洒自如”,对纠缠细节、辛勤劳动不屑一顾,认为只要轻松一跃,成功就唾手可得。这些都是非常幼稚的看法。

华人传奇人物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被迫辍学,在台湾南部一家米店当小工。除了完成送米工作外,他悄悄观察老板怎样经营,学习做生意的本领,因为他总想:假如我也能有一家米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