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奥运精神
1254900000021

第21章 要做就做冠军 (3)

第二年,王永庆请父亲帮他借了200元台币,以此为本钱,在自己家乡嘉义开了家小米店。开始经营时困难重重,因为附近的居民都有固定的米店供应。王永庆只好一家家登门送货,好不容易才争取到几家住户同意用他的米。他知道,如果服务质量比不上别人,自己的米店就要关门。于是,他特别在“勤”字上下工夫,甚至于趴在地上把米中的杂物一粒粒拣干净。

为了多争取用户,他宁愿深夜冒雨把米送到用户家中。他的服务态度很快赢得了众多用户,业务逐渐开展起来了。

不久,王永庆又开设了一个小碾米厂。由于他处处留心,经营水平日渐高超,再加上他勤快能干,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克勤克俭,业务范围逐渐拓宽。此后,又开办了一家制砖厂。

王永庆的发迹使他成为中国台湾传奇式的人物。成功的原因之一,正是王永庆本人常常提及的“一勤天下无难事”的道理。王永庆有一次在美国华盛顿企业学院演讲时,谈到了他一生的坎坷经历。他说:“先天环境的好坏,并不足为奇,成功的关键完全在于一己之努力。”

一分成功需要十二分努力,人们在年轻时,就培养“勤勉努力”的习惯,并且在工作中永远不减勤勉且更加努力,那么这种无形的财产和力量将会成为你终生受用的法宝。

勤奋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成功的进取精神。实实在在付出心血,才能换来真正的享受。

在今天崇尚业绩的社会,不管你现在所从事的是怎样一种工作,不管你是一个清洁工人,还是一个IT精英,只要你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你就是成功的,就是令老板满意的优秀员工。

奥运精神启示录:

所有的成功都没有捷径,只能靠苦干。练体操是这样,工作同样是这样。勤奋是事业成功的助推剂,一分成功需要十二分努力。

“铁榔头”就是这样炼成的: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冠军档案:

郎平

中国著名女子排球运动员和教练员。1960年生于天津市,身高1.84米,摸高可达3.17米,快攻变化多,网上技术突出,以高点强攻著称,绰号“铁榔头”。她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女子排球界“三大主攻手”之一、中国女子排球队的主将,为中国女子排球队在世界大赛中夺得“四连冠”作出了重要贡献。1995年,郎平出任中国女子排球队主教练;1997年被国际排联评为年度女排“最佳教练”;2000年,她被国际排联授予“20世纪女子运动员特别贡献奖”;2002年入选“世界排球名人堂”,成为亚洲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奥运纪实展播:

1973年4月,北京工人体育场业余体校排球班来郎平的学校挑选队员,当时身高1.69米的郎平榜上有名,从此排球闯进了她的生活。

排球班的训练从6月份开始,一直练到了骄阳似火的8月份。起初,训练的内容还让人感到比较轻松,可后来,难度随之加大起来。在与排球最初接触的日子里,郎平经受了体质与意志的考验。一些队员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败下阵来。

枯燥、乏味、艰苦的训练,也曾使她产生过动摇,可每当此时,父母就叮嘱她:“平平,吃点苦算什么,你既然喜欢打排球,就不能半途而废。”

郎平始终不忘父母的鼓励,顽强地坚持下来了,并且凭着自身良好的条件和素质,凭着突飞猛进的球技,从短训班到了长训班,成了北京工人体育场业余体校排球班的一名正式队员。

郎平在参加训练时肯于摔打拼杀,弄得一身泥土也不在乎。她比一般女孩子能吃苦,没有一点娇气。有时练接球练得两臂红肿,但她仍能咬牙坚持。

无论怎样练,她都毫无怨言。郎平脚上的鞋几乎是一个月穿破一双。同学们常开玩笑说:“郎平,你的球鞋又露脚指头了。”但她从不介意,就连时常穿姐姐淘汰下来的衣服,她也觉得无所谓。她不在乎别人怎样评论自己的衣着,只在乎能不能打好球。

在这一年的秋季,郎平被选进了北京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成了排球培训班的专业队员。在这里,郎平出色地完成了基础训练的重要课程。在身体恢复正常、技术日趋娴熟的同时,她的性格也更加开朗,意志也更加坚强,思想也更加成熟了。

处在豆蔻年华的郎平,凭着自己始终不渝的韧劲儿,经过顽强的努力,终于成了群芳之冠,进入北京青年女子排球队。

进入北京青年女子排球队后,当年的冬天,郎平第一次离家到福建漳州去集训。到漳州的第二天,她就尝到了“极限训练”的滋味。“扣杀50个好球!”平时亲切的教练此刻变得如此“无情”,白色的球从各个角度狠命抛来……扣吧!扣一个坏球就加练一组,扣一个一般的球,不算!“啪!啪!啪!”扣到十几个球时郎平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就是这样,郎平也没有退缩。一堂课扣了200多个球才够数。3个月冬训结束,郎平的身高达到了1.81米,负重深蹲从55千克增加到70千克,摸高达到了3.09米……

1978年,郎平作为北京青年女子排球队的主力队员参加全国牌九甲级队联赛时崭露头角,被袁伟民教练看中,进了国家女子排球队。从此,她向着顶峰开始了新的攀登。

1984年8月7日晚,中美女子排球金牌之战拉开了战幕,双方一交火就打得难分难解,美国女子排球队派了好几名队员死死盯住郎平,对她进行拦网堵截。大家心里都有些没底,教练袁伟民对她说:“郎平,你树大招风,人家用电脑和人脑把你分析得透透的,你又不是完人,怎能不失误?要拿得起、放得下,这才是大将风度。”郎平不断思考着教练的话,终于理清了思路,平静了心情……中美金牌之战达到了高潮,郎平心想:“前一场球,你能制住我,不等于每场球都能制住我。好啊,我就把你们当做冠军,让我们来拼一拼!”在这场比赛中,郎平超常发挥,是开赛以来打得最好的一场。她与自己的队友终于以3∶0击败了实力雄厚、咄咄逼人的对手,夺得了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女子排球冠军,实现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三连冠”夙愿,站在领奖台上,郎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是啊,她怎能不激动呢?要知道,这一切都是用辛苦的血汗换回的啊!每次训练要接两三百个球,在球场上翻滚四五百次,一堂课下来,郎平全身到处是青紫的碰伤和殷红的血印。体质比较差,她就有意识地多练长跑,增强体力;为了提高防守能力,她一次又一次地练鱼跃、滚翻救球;练负重深蹲又苦又累,有时一次训练下来总重量达10000多千克,她也从不减量,就是含着眼泪也要按要求练完。在艰苦的训练中,她多想休息呀!她甚至天真地幻想:“这会儿得场病躺几天多好!”“要是今天是周末,明天就休息,那才美呢!”但是,无情的球又砸了过来,郎平立即抛开杂念,飞身一跃,漂亮地垫上了这个球……

日复一日,“铁榔头”就是这样练成的!

职场链接:

很多时候,成功就是刻苦的代名词。几乎每一个成功的人都经历过一番扎实、刻苦的奋斗。郎平在训练场上脚踏实地地艰苦训练,在人生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打拼,为她换来了甜美的果实。

同样,脚踏实地也是职场人士所必备的素质,是实现梦想、成就一番事业的关键因素。

有一位年轻人,他学的是法律,却热衷戏剧,常想有机会登上银幕,成为众人追捧的大明星。可是,人们却从没有看见他去尝试那些可以进入影视界的机会。

于是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试试看呢?”

他说:“我不愿去和那些初出茅庐的小孩子们竞争。我已经快三十岁了,即使考进去之后,也不过是做个小小的配角,有什么意思?我要等什么时候有大公司找某一部影片的主角,并且和我的性格戏路合适的,我一去,就会被录用,那才可以一鸣惊人。”

可是,世界上像这样幸运的人能有几个?于是,他只好任岁月蹉跎、年华老去,而他的愿望仍只是个愿望。只因他不肯脚踏实地从头做起,所以永远不可能接触到他理想的殿堂。

由此可见,单是对自己那无法实现的愿望焦急慨叹是没有用的。要想达到目的,唯一的捷径就是脚踏实地,摆脱浮躁的情绪,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认真对待每一个机会。

有一位老教授说起自己曾经的经历:

“在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许多在校时资质平凡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大多在中等或中等偏下,没有特殊的天分,有的只是安分守己的诚实性格。这些孩子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不爱出风头,默默地奉献。他们平凡无奇,毕业分手后,老师同学都不太记得他们的名字和长相。但毕业后几年、十几年,他们却带着成功的事业回来看老师,而那些原本看来会有美好前程的孩子却一事无成。这是怎么回事?”

“我常与同事一起琢磨,认为成功与在校成绩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和踏实的性格密切相关。平凡的人比较务实,比较能自律,所以许多机会都落在这种人身上。平凡的人如果加上勤奋这个特质,成功之门必定会向他大方地敞开。”

只有埋头苦干的人,才能显出真正的聪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