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吃货养生小秘密
12831000000024

第24章 五味的调和(咸)

咸味为五味之首,百吃不厌。俗语说“一咸遮百味。”可见咸味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主导作用。

日常生活中的咸味食物非常多,比如盐、大酱、苋菜、大麦、小米、紫菜、海带、海藻、海蛰、海参、蟹、田螺、猪肉、猪心、猪血、猪蹄、猪肾、猪髓、淡菜、火腿、鳆鱼、蛏肉、龟肉、白鸭肉、鸽蛋等。

中医认为“咸入肾”,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中医讲“肾主骨生髓”,即人身的骨骼都与“肾”的功能相关,因此过咸的东西会损坏骨骼。过食咸味则伤肾,肾伤则骨气劳伤,导致脾所主肌肉萎缩。特别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盐应控制在每天5克,水肿较重者应做到每天2到3克或无盐饮食。

咸,从两个方面作用于血分。其一,通过影响心气的功能,间接地使血液运行发生变化;其二,咸进血分,直接影响血液运行。长期高盐饮食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大约80%的肾脏病患者,也是高血压患者。而这种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是容量依赖型高血压,即其体内钠离子浓度过高。因此,无论血虚、血瘀都不可嗜咸。

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宜喝适量淡盐水,以保持正常代谢。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所以要想治疗痰核、痞块、热结便秘、阴血亏虚等病症,就可以吃紫菜、海虾、海蟹、海蜇、龟肉等。平时我们老百姓进行食疗,应遵循这五味原则,医圣张仲景曾经说过的“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而且。五脏配四季,肾为冬季,冬季补肾就是补全身。冬天适当食用黑色食物,对肾脏大有补益。冬季肾气旺,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由于心气具有推动血液运行功能,心气旺盛,血液方能正常循行。若本有心血管病,又偏食咸味,会损伤心气,推动无力,则会出现“脉凝泣而变色”。值得提醒大家的是,肾功能不全的朋友应注意少食或不食豆类食品。

温馨提示:

咸味能软化体内酸性的肿块,调节新陈代谢。在呕吐、腹泻及大汗后,适量喝点淡盐水,可防止体内微量元素的缺乏。但是,由于咸味的食物入肾,口味如果长期太咸,会使流经血脉中的血瘀滞,甚至改变颜色。尤其心脏病、高血压患者饮食不宜过咸。

《黄帝内经》曰:“咸入肾,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咸养肾,过咸伤肾。那么,每天每人的盐用量多少最合适?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6克。这里的6克不仅指食盐,还包括味精、酱油等含盐调料和食品中的盐量。实际上,中国人的盐用量从南方到北方,平均每天15到25克,严重超标。因此,人们平时要注意各种味道的搭配,做到五味调和,方能保持阴阳平衡,通经活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