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易君恕心里一热,两眼湿润了。“翰园就是你的家”这句话,翰翁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但是现在由倚阑说出来,又是一番挚情深意,但他心里清楚,翰园不是他的家,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是,他是非走不可的!“我不能瞒你,倚阑小姐,我是要回锦田去,在那里,我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
“这,我也已经想到了,你迟迟不归,就是这个原因。”倚阑说,两手紧紧地抓住他,苍白的脸上,嘴唇在颤抖,“我不让你走,我……我害怕失去你,不能没有你!去年秋天,从宋王台回来的那个晚上,是我有生以来最痛苦的一关,当我走出宽叔的小屋,心里一片茫然,不知道人间还有没有我走的路,不知道第二天早晨将怎样面对这个冷酷的世界,可是,当我看见你站在月下等着我,看见你坚实的肩膀和令人信赖的眼睛,听见你那句让我一辈子都铭心刻骨的话,我就什么都不怕了!先生,是你拉着我闯过了那一关,如果没有你,我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现在,你怎么能忍心丢下我不管呢?你走了,我怎么办?”
“小姐,小姐……”易君恕喃喃地呼唤着倚阑,他感到,要辞别翰园和倚阑,甚至比当初离开家还要难。那时在情急之中,来不及向老母、弱妻告辞,说走就走了,别无选择;而现在,他该怎样说服这个对他无限依恋的倚阑呢?“倚阑小姐,你听我说……”
“不要说,什么也不要说,”倚阑伸出手去,掩住他的嘴,“我不要听你解释!”
啊,啊,易君恕的心脏战栗了,他情不自禁地抚住那只纤纤玉手,细润,柔软,温馨,紧贴着他那滚烫的嘴唇,把哽在喉间的万千话语,把跃动在胸膛里的一颗心,融化了!
“你不能走,不能走啊……”倚阑浑身颤抖着,向他扑过去,双手搂住他的脖子,胸膛贴着他的胸膛,“我不放你走!”
“倚阑小姐……”易君恕的心脏剧烈地跳动,呼吸越来越急促,已经难以自制。突然,他的脑际跳出一个人的名字:“皮特”!这两个字他经常从倚阑的口中听到,并且莫名其妙地为此而感到隐隐的不快,每当那时,他都告诫自己:那是倚阑小姐的私事,和我无关,千万不要过问,而现在却如骨鲠在喉,不能不问个究竟了。“小姐,别这样……”他推开倚阑的双肩,如炬的目光盯着她,“你……不是有一个心心相印的‘皮特’吗?”
“噢,皮特!”倚阑打了个冷战,声音颤抖地说,“先生,你真的相信世界上有这么一个‘皮特’?”
“怎么?”易君恕愣了,“我当然相信,他不是你的老同学吗?一位建筑大师的儿子!”
“不,一切都不存在,”倚阑凄然一笑,“那是我编造的!”
“编造的?”易君恕大吃一惊,“为什么?你为什么要编造这样的谎言来欺骗别人?”
“不仅是欺骗别人,也在欺骗我自己!”倚阑无奈的一声叹息,双眼涌满了泪水,“我从小生活在欧洲人的社会,在他们看来,一个女孩子如果没有人爱,没有人追求,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可是,那个社会却不可能真正接纳我,我的黑头发、黑眼睛时时遭到白人的侧目,也提醒了我自己:我不是他们的同类,和他们格格不入。我躲避着他们,而在华人社会中也同样没有我的位置,像一艘孤零零的小船,没有一个停泊的港湾,只有孤独地漂荡。我把自己封闭在翰园里,不参加任何聚会,很少和外界往来,整天、整月、甚至整年地和dad、宽叔、阿惠厮守。为了不让社会歧视,不让dad为我操心,我……我只有编造出一个爱我的人,似乎他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关心着我,等待着我,由他来占据我这颗空荡荡的心,并且时时向别人提起,在社会上,借此维持着自尊,在家里,对dad也是一种宽慰;我甚至强迫自己也相信那是真的,在这个冷漠的世界上,还有一个爱我的人,和我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我把心里所有的苦闷都向他倾诉!每当我郑重其事地外出,总是对dad说,我去见皮特,而实际上,我是一个人坐在僻静的海边默默地流泪,自己跟自己说话啊……”
满眼泪水潸然坠落,倚阑的诉说哽咽了。
纯情少女的心迹袒露,强烈地震撼着易君恕!在古老的中国,前人只创造了“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的故事,却从未听说“爱”也是可以虚构的;倚阑这个女孩子,自幼失去父爱和母爱,在华洋杂处的夹缝中艰难地生存,极度的孤苦,极度的寂寞,对爱的饥渴造成了她畸形的幻想,她以此来安慰自己,也折磨着自己,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望着娇小柔弱的倚阑,易君恕的眼泪夺眶而出!
“倚阑小姐,我对你关心得太少了!我本来以为……唉,我哪里知道他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其实,那就是你自己啊……”
“不,他比我强大得多,完美得多,”倚阑泪眼凝望着他,喃喃地说,“他是我对生活的美好奢望,是我在心中反复勾画的一个偶像,开始朦朦胧胧,后来渐渐地清晰了,真真切切地生活在我的身边。当我夜不成寐的时候,是他陪伴着我;当我凄苦难言的时候,是他抚慰我破碎的心;当我痛不欲生的时候,是他用男子汉的双肩支撑起我的身躯,扶着我,拖着我,跨出人生的泥淖和深渊!现在,他不再是一个虚幻的影像,他就是你啊,先生!”
“倚阑……”易君恕紧紧地拥抱着她,一腔男儿热血化作了似水柔情……
一钩残月被浓云吞没,苍黑色的太平山麓涌起团团水雾,像海潮似的弥漫开来,夜幕下的半山别墅区一片朦胧。港岛度过了干旱的冬季,己亥年的第一场春雨悄悄地贴近大地,如烟似雾,润物无声。翰园里的花木被雾气浸湿,啪,啪,那极其轻微的响声是露珠坠落在草坪。
客房的窗帘低垂,天涯倦客沉浸在温柔之乡……
突然,一阵急切的“砰砰”声把他惊醒,易君恕翻身跃起,赤足跳下床来,恍惚中不知今夕何夕,身在何处,只听得那“砰砰”声愈加急切,愈加沉重。猛然间意识到这是有人在打门,不像倚阑小姐和阿惠敲门时那轻微的“笃笃”声,也不像阿宽敲门的“邦邦”声,却似擂鼓一般。啊,这是谁啊?发生了什么事?
他茫然不解,走上前去,伸手把门打开,“嗖”的一股冷风吹了进来,风中裹着一个人,衣衫褴褛,披头散发,满脸血迹。易君恕吃了一惊,问道:“你是谁?”
“少爷,少爷!”那人气喘吁吁,瞪着血红的眼睛,声音嘶哑地喊道,“您连我都不认识了?我是栓子啊!”
“啊!栓子?”易君恕顿时热血沸腾,“栓子!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这是从哪儿来?”
“我从北京来,从咱家来啊,”栓子号啕大哭,泪如泉涌,满脸流淌着血浆,“少爷,我可找着您了!”
“栓子,你别哭,别哭啊,”易君恕急切地说,自己也热泪涌流,“快告诉我,家里怎么样了?老太太和少奶奶呢?”
“少爷,我就是来告诉……告诉您,老太太、少奶奶,还有新添的小姐,她们都……”
“她们都怎么样?快说,你快说呀!”
“她们……”栓子张着干裂的嘴唇,大口地喘着气,突然一股鲜血喷射出来,踉跄着向前跌倒!
“栓子!”易君恕惊叫着,拦腰抱住他,“栓子,栓子!”
滚热的鲜血模糊了易君恕的双眼,耳畔轰然传来沉闷的声响:“当!当!当……”
他猛然睁开眼睛,幽暗的房间里,窗帘上映着淡淡的青光,墙上的自鸣钟正敲响凌晨三点。眼前没有鲜血,也没有栓子,他的两臂紧紧拥抱着的是倚阑小姐。她沉浸在熟睡之中,是那么安详,那么甜蜜。
易君恕悚然松开双手,心脏还在狂跳。刚才的情景真真切切,他亲眼看到了栓子披头散发、满脸血迹的样子,亲耳听到他嘶哑的哭喊声,那都是梦吗?天涯游子望眼欲穿,夜夜盼着梦回故里,梦见故人,盼来的却是这样的梦,刺目的血光,震耳的哭声,一个凶险无比的梦!栓子……这是怎么回事?他说他从北京来,从家里来,来告诉少爷:老太太、少奶奶,还有新添的小姐,她们……她们怎么样了呢?真可惜,栓子没有说完,这个梦没有做完,他就醒了,留下的是牵肠绞肚的思念,惊心动魄的担忧!
易君恕的心碎了。无论梦境是假是真,他都不能原谅自己,堂堂七尺男儿无力保护老母、弱妻、幼女,艰危之际,弃家而逃,他已经愧为人子、人夫、人父;而今香港“拓界”在即,新安县志士抗英大计未酬,他却不能自持地堕人缠绵恋情,耽于片时春梦,则简直是可耻了!栓子千里梦寻,以鲜血把他惊醒,正是对他的警示!他惶然垂下头,目光却触到了熟睡中的倚阑。窗外星月无光,黎明的曙色幽暗清冷,朦胧之中,倚阑娇小的身躯安卧在他的睡榻上,洁白的面庞,纤细的手臂,仿佛大理石琢就的一尊雕像。易君恕好似被烈火灼伤了眼睛,一阵心悸,闭上了双眼!刹那间,他的眼前闪过去年秋天在码头上的初次相遇,宛如“鬼婆”的倚阑小姐是那么高傲,冷漠的眼神拒人于千里之外,易君恕这位中国绅士、京师举人根本不在她的视野之内;亡命天涯的易君恕强忍着屈辱,才没有掉头而去,跟随他们父女来到这座翰园,吞咽着寄人篱下的苦水。秋去春来,四个多月过去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之中发生了判若天壤的变化,由格格不入而坦诚相见而鱼水相依,最终发展到今日……这一切都始料不及!如果说,他最初的忍让是迫于无家可归的窘境,是出于对翰翁的感激和尊重;在得知她的真实身世之后,他像对待小妹妹一样去关怀、抚慰这个无父无母的孤女,是缘于同根相生的骨肉之情;那么,今天的现实又该怎么解释?两个人永远保持着既是师生又像兄妹的真诚友谊不是很好吗,为什么又要走到这一步啊?啊,啊,爱河边缘这极其危险的一步!如果说,十八岁的倚阑尚且幼稚单纯,将近而立之年的易君恕为什么也失去了理智?无论是西方《圣经》对亚当、夏娃“原罪”的昭示,还是东方亚圣孟老夫子对“食色性也”的无可奈何的哀叹,都已经无法挽回既成的事实!“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不,不,纯情少女已经委身于他,他的肩上就承担了责任,永远也不可以抛弃她!但是,他现在正处于怎样的境地?他做得到吗?
窗外春雨潺潺,寒气袭来,易君恕不禁一个战栗!啊,倚阑……
倚阑翻了一个身,脸上漾着幸福的微笑,发出含糊不清的梦呓:“先生……”
“倚阑,倚阑……”易君恕的眼泪夺眶而出,大颗的泪珠滴落在倚阑玉石般的面庞上。
倚阑那长长的睫毛闪动着,缓缓地睁开了眼睛。朦胧中,易君恕正坐在她的面前,两道剑眉下那双清澈深邃的眼睛正在专注地端详着她,闪烁着泪光。
“先生……”她叫道,声音轻轻,痴情浓浓。
“倚阑,我……”
“先生,”她抬起玉臂,为他擦去眼角的泪水,“你哭了?为什么哭啊?”
“倚阑,”他愧疚地握住她的手臂,“我对不起你!”
“不,先生,你说什么呀?你给了我很多,谢谢你,只要有你在,我就拥有了一切……”
“倚阑,你越是这样说,我越觉得对不起你,”易君恕黯然道,“你知道吗?我已经是有妇之夫,家里有妻子,而且还有了女儿……”
“这,我知道,”倚阑喃喃地说,“可是那个家,你已经回不去了!”
“回不去了,是回不去了……”易君恕叹息着,失神地望着客房的天花板,“可香港也不是我的久留之地……”
“无论你去哪里,我都跟着你,我们永远在一起……”“可是,这怎么向翰翁交代啊?”
“交代什么?不,不能告诉dad!”倚阑恐惧地说,“你不要忘记,他是一位英国牧师,按照英国法律和基督教的仪规,重婚就是犯罪,我们绝不可能得到他的谅解……”
“啊!”易君恕沮丧地垂下了头。
林若翰一夜好睡,无梦无忧。次日清晨起来,拉开窗帘,帘外满眼翠绿,春雨潇潇。
“糟糕,下雨了!昨天晚上我怎么一点也不知道?”他轻轻地发了声牢骚,走进了卫生间。镜子里,他看见自己面色红润,精神饱满,昨天的疲劳已经消除,微微笑了笑,阴雨天气也并没有影响他愉快的心情。洗漱之后,他仔细地修剪了胡须,换上礼服,打上领结,从镜子里端详着自己,很好,很好,就这样去谈判!
他像往常一样走进餐厅,和倚阑、易君恕互道“早安”。阿惠不在,阿宽已经从“办馆”买回了早餐,摆在了餐桌上。林若翰一心想着即将在港府辅政司署举行的谈判,早餐吃得心不在焉,更没有留意易先生和倚阑有什么异样。
“牧师,轿子准备好了。”阿宽走进来说,“天气不好,请牧师带上雨伞!”
“忘不了的,雨伞是英国人身体的一部分!”林若翰笑笑,向易君恕点点头,从餐桌旁站起身来。
轿子已经等在院子里。他从客厅里拿起早已准备好的雨伞,戴上“波乐”帽,胁下夹着皮包,跨下台阶,乘上轿子,便匆匆出发了。
阿宽撑着一把油纸伞,送走了林若翰,站在大门旁边目送着轿子在山道上远去。早春的濛濛细雨透着寒意,砭人肌骨,他喃喃地自语着:“正月完了,进二月喽!二月二,龙抬头……”
山道上走过来一个人影,头戴凉帽,身披蓑衣,走得很急。啊,那不是阿惠吗?
“宽叔!”果然是阿惠,已经远远地向他打招呼了。
“阿惠!”他撑着伞,向她迎过去。
阿惠走近了,凉帽的布檐已经湿透,身上的蓑衣挂满了水珠。冒雨走了几十里山路,她的脸上已经分不清汗水和雨水。
“阿惠啊,这样的天气你怎么还往回赶?”阿宽把雨伞举过去,罩着阿惠,“易先生回来已经跟牧师和小姐说过了,你就在家多住几天嘛!”
“我告了一天假,应该按时回来,”阿惠气喘吁吁地说,“不然,又让你替我受累了!”
“这有什么?我多做一点也没关系!”阿宽说,又问,“你家里怎么样?”
“唉,”阿惠叹了口气,伸手接着那濛濛春雨,喃喃地说,“快该插秧了,可家里已经没有地种了……”
轿子在下亚厘毕道辅政司署前面停下来,林若翰下了轿,撑起雨伞,径直走向大楼。这座大楼自从1847年花费一万四千三百英镑建成以来,便成为香港的行政中枢和实权机构,其地位仅次于总督府。林若翰近来已经成为这座大楼的常客,出入无须通报,持枪肃立的门卫向他抬手敬礼,他只是朝他们轻轻地点一下头,便昂然而入,就像那些每天在此办公的要员一样。仅凭这一点,就足以使他感到扬眉吐气。
定界谈判将在会议厅举行。现在,会议厅已经布置停当,居中摆着谈判用的长案和两排坐椅,正面墙上并排挂着大英帝国的米字旗和大清帝国的黄龙旗,侧面墙上是一幅巨大的地图。林若翰走进来,见这里尚空无一人。他心想,自己来得太早了,便踱进旁边的休息室去,却发现中方定界委员王存善和他的随员、通事都已经等在休息室,而东道主骆克辅政司还没有到,只有港府的通事和侍者在陪着他们。
王存善看见林若翰进来,便立起身,拱手一揖,说道:“啊,林大人!昨天敝人到港,承蒙林大人屈尊相迎,多谢,多谢!”
“哪里,哪里,王大人太客气了,”林若翰忙还礼道,“英、中两国友好邦交,王大人莅临本港,敝人应尽地主之谊嘛!王大人请坐!”
“林大人请!”王存善再谦让一番,这才都坐了下来。
王存善年纪在五十上下,矮矮的个子,土黄色面皮,淡眉细眼,窄鼻梁,薄嘴唇,蓄着两撇八字胡;头戴染貂暖帽,蓝色明玻璃顶子,身穿驼色拱壁暗纹官袍,补服上绣着云雁,是为四品官服。此人奉两广总督谭钟麟之命,出任中方定界委员,前来香港与英方谈判,这一使命举足轻重,但他本身的官衔却只是一名“候补道”。林若翰凭着多年在官场周旋的经验,自然知道:大清国的官员,未必都是走的科举正途,按照朝廷的捐官条例,也可以花钱买官,那些在科场屡试不中或者胸无点墨根本不敢进考场的人如果想过官瘾,拿出一笔银子照样做得了官。捐官最高可以做到道员,各省都设督粮、盐法二道,由道员各司其职,地位不算低,权力也不算小了。无奈道员的实缺有限,僧多粥少,所以事实上捐班“道员”很难真正享受正牌道员的地位和权利,花钱买了个头衔而又无处安插的人便只好做“候补道”,他们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官职,只能翘首以望地傻等着补缺,在等待之中有时候接受某项委差,替上司去跑跑腿,交差之后仍然继续“候补”,没着没落地挂在半空,中看不中吃的样子货而已。广东候补道王存善此番出任定界委员,便是这么一个临时性角色,虽然穿着四品官服,却比起谭嗣同的四品军机章京、康有为的六品工部主事都差得远了。林若翰事先已经把王存善的身份咨询得清清楚楚,心里便看不起他,所以并不尊称他“道台”,只含含糊糊地叫一声“王大人”也就罢了。而相比之下,林若翰本人却又连这位“候补道”还不如,他虽然填写了太平绅士候选人的审查表格交了上去,但至今还未获批准,自然不能算数;现在奉命参加定界谈判,却又没有一个正式头衔,定界委员只有一名,由骆克挂了帅印,担任翻译的是港府的专职通事,他林若翰算个什么呢?名不正而言不顺,虽非滥竽却只能充数。但王存善并不了解他的底细,见他皓首银须,衣冠楚楚,不敢小看,而洋人又不兴顶戴补服,也弄不清楚是何官职,便也就含含糊糊地称他“林大人”了。
现在,主帅骆克还未出场,这两位赝品“大人”倒是旗鼓相当,不忍枯坐,便攀谈起来。
“林大人,”王存善道,“敝人在正月十七便奉谭制台宪命,准备来港谈判,与贵方往来照会多通,直到月底才得到明确答复,定下日期,所以敝人来港也推迟了十多天,与林大人相见恨晚哪!”
“是啊,幸会,幸会!”林若翰嘴里应付着,心里却在想:听他这番话,表面上很客气,其实却暗含埋怨英方办事拖拉之意,又似乎想刺探英方的准备情况。林若翰当然知道,早在去年《专条》签字、换约之后,中国总理衙门就已经致函窦纳乐,催促他报告英国政府,请急速派员会同中方委员勘定租借地的北部陆界,而由于种种原因,英国政府并没有采取行动,一拖再拖,直到中方任命王存善为定界委员之后,来电催促早日谈判,卜力总督又拖了十多天,才在前天任命骆克为英方定界委员。这在中方看来,一定觉得不可思议:既然英国人那么急于展拓香港界址,为什么签约之后却迟迟不予接管?连定界还要让中方频频催促,久久等待,好像中国的土地多得没处扔,非要拱手送给英国不可,倒是怪事!王存善刚才所说的那番话,隐隐约约就是这个意思。林若翰虽然不是英方官员,却一向以“观察家”自诩,自去年窦纳乐与李鸿章谈判以来,就密切注视着事态的发展,何况近来又奉港督之命参与定界谈判和接管工作,自然对个中情由了如指掌,于是说:“王大人,两国疆土交涉,关系重大,是要慎重对待的。自从去年签约至今,两国政府尚有一些细节存有歧见,比如九龙寨城问题,中国税关问题,都悬而未决,致使定界谈判推迟至今,对此,王大人应该是清楚的!”
“哦!”王存善听他点出九龙寨城和中国税关两大问题,心里知道这将是谈判的两大障碍,便想再进一步探探口风,说道,“据我所知,谭制台去年就已向贵国驻广州领事馆提出十一项建议,其中说到:双方边界划定之后,九龙寨城的中国官员仍可执行其本身职务,但不会阻碍或插手香港方面的军事防卫事务;贵国政府既曾应允协助中国政府征收关税,所以现有税关也应与九龙寨城的中国官员管理办法大同小异。这些,都与《专条》的原则相符,那么,此次谈判似应以此为基础,不至于再有歧议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