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责任胜于能力(公务员读本)
1290800000030

第30章

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是每个公务员应有的品质。然而,现在有相当一批公务员责任意识淡薄,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在这里,我们总结了六种不负责任的公务员类型,并分别给他们画了一张“肖像”,看看这里面是否有你的影子呢?

“阿混”式: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一天

在大多数人眼里,机关工作的人都特别轻闲,过的是“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一天”的日子。当然,事实并不是这样,在我们公务员队伍中仍有不少兢兢业业、一心一意为老百姓服务的人。但与此同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作风确实非常普遍。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谚语,说的是那些对待工作不积极、敷衍了事的人,他们虽然每天也都去“撞钟”,但心态却是消极的,因而撞出来的钟声疲软、空泛。关于这句谚语的来源,还有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个小和尚在寺院担任撞钟之职,按照规定,他必须每天在早上和黄昏各撞钟一次。于是,小和尚按照院规早晚撞钟,钟声从未间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和尚渐渐感觉撞钟的工作太枯燥了,不觉心态麻木起来。

一天,寺院住持忽然把小和尚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看来,你的钟也撞到头了,还是去后院劈柴挑水吧!”

小和尚觉得奇怪,便问住持:“难道我撞的钟不准时、不响亮?”

住持平静地说:“哦,你的钟撞得准,也还算响亮,但你不觉得这钟声空泛、疲软吗?”

小和尚望着住持,两眼疑惑不解,迷茫地重复住持的话:“钟声空乏、疲软……”

住持接着说道:“因为你心中没有理解撞钟的意义。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信号,更为重要的是唤醒沉迷众生。因此,钟声不仅要洪亮,还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心中无钟,即是无佛;如果不虔诚,怎能担当撞钟之职!扪心自问,你的心中有钟吗?”

小和尚听后,低头沉思,渐渐面露愧色,原来,是自己心中没有钟,不能胜任撞钟之职啊!此后,小和尚虽然换岗了,但他潜心修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成一代名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的方法、认真的态度。社会的发展由我们充当各自的角色,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完成本职工作,才可以产生共鸣。而一旦偏离这种和谐,就难免在共鸣中出现“杂音”,这个“杂音”就是没有尽到“撞钟”的责任与义务。

在过去,我们用“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一天”来形容机关单位中工作不积极的人。这些人一般年纪偏大、能力不强、思想陈旧、接受新生事物慢,工作喜欢用传统的那一套,所以这种人业务素质不高。现在,这种作风也开始漫延到年轻人的队伍中来,并且还“与时俱进”,发展成了“炒股、下棋、玩牌、打游戏、聊天、看电影”等活动。有这样一批“不在状态”的人存在,改善公务员形象、提高行政效率就很难全面做到。据有关报道,湖南省岳阳市16名市直单位机关干部因上班时间炒股、聊天、玩游戏,被岳阳市委通报批评。为了整顿干部作风,岳阳市出台了《关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不换状态就换人”的实施意见》,近期已有103名“不在状态”的干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批评处分,其中县(市、区)87人,市直单位16人。

党政机关的工作作风,决定着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的速度快慢和政策落实的深浅,关系着当地的国计民生改善状况的优劣好坏。哪个地方公务员队伍“不在状态”的懒散作风不改,哪个地方的改革、发展、稳定、和谐就会受到严重的干扰和制约。因此,对某些懒散公务员进行相应的处分,是应当的,也必然对其他人员起到震慑作用。但归根结底,改变公务员作风,还要从我们自身的思想认识中解决。有人对“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一天”进行了演绎,我们不妨来看一下:

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一天;

一只鼠标一个网,一款游戏耍一天;

一生光阴一滴泪,一世前程毁一天。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当你以消极的心态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无聊的琐事上时,你也就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从而失去发展的机会了。这样一来,你自然是牢骚满腹,看什么都不顺眼,但是这种局面究竟是谁造成的呢?当然,如果你能太太平平过“阿混”式的日子倒还罢了,但是你作为一个公务员,消极的态度直接影响的不仅仅是你自己,由于你的职责的缺失,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也必然会使你“太平”不下去。

“红眼病”式:有钱能使鬼推磨

有些人看到同学、朋友赚了大把的钱,心里不平衡,觉得自己的薪水太低,于是在办理业务过程中总是爱理不理──你来办审报,即使条件齐备了,也说你条件不具备,拖你一段时间再说。这种人最危险,做办事员时拖拖拉拉,一旦升了官,必将是个彻头彻尾的腐败分子。

明末有一本叫做《解人颐》的书,其中有一篇《不足歌》,对人的欲望作了入木三分的描述: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思娇娥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又思无田少根基。

门前买下田千顷,又思出门少马骑。

厩里买回千匹马,又思无官被人欺。

做个县官还嫌小,要到朝中挂紫衣。

不足歌,不足歌,人生人生奈若何?

若要世人心满足,除非南柯一梦兮!

由此可见,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做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就会成为欲望的奴隶,最终丧失自我。对于公务员来说,“红眼病”就是欲望的体现。看到别人大把大把的钞票,再看看自己每个月那一点点工资,心里就开始不舒服了,开始朝邪路上走了,而这正是腐败产生的根源。

其实,“红眼病”说白了就是一种攀比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都是同物质生活条件好的人比,有的同大款比,有的同歌星比,有的同外国比,就是不同困难的职工、农民比。这样一路比下去的结果,就是把自己的前途给比没了。吉林省某银行计划科原副科长李明向因贪污受贿被法院判为死缓,他在忏悔书中说:“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宴会,见他住室装饰豪华,家用电器全是外国进口的。他一身名牌,手指上还带着硕大的金戒指,他满面春风,好不惬意。一顿饭花了3000多块钱,还说小菜一碟。相比之下,我却显得非常土气,西服、皮鞋加在一起还不到500块,真是档次太低,我感到了自己的寒酸。有位老同志看见我的窘态,不无揶揄地说:‘你呀,真是死心眼,搂着钱匣子,还装!给谁贷点款,还不弄个千儿八百的。’我苦笑一下,说:‘那样做是违法的,我可不敢干。’‘违什么法,这世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心眼活点,还愁没钱花。’……”

从内因来看,腐败行为都是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恶性膨胀的结果。古人云:“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外因来看,发生在“鲍鱼之肆”的岗位的腐败,以及发生在“习非成是”的地区的腐败,都有其产生的土壤条件。另外,对权力监督的缺位或不到位,也是一种外因。这些外因都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蛋”,思想上的蜕变导致了行为上的腐败。首先是信仰的丧失。对信仰的背叛,在那些落马的腐败分子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次是角色偏离。表现为对自我权力的放大,拒绝承担角色义务,拒绝接受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再次是意志力的衰退和自律机能的瘫痪。公务员既是政治人,也是社会人。政治人的角色要求他们必须降低、限制自我欲求,服从并服务于职位权力的要求。但由于放松自我约束力,放任私欲膨胀,最后使角色背离。

在腐败分子中,有不少人是劳动人民出身,他们从小吃过不少苦,在学校是好学生,按过去一度盛行的说法,他们是“根红苗正”的干部胚子,然而他们却腐败了。造成这种局面,主要还是因为人的欲望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看到别人“红火”的日子,便不由自主的犯了“红眼病”。

法国哲学家萨特曾说过,正确把握欲望可以成为前进的驱动力。他曾把人生比作驴拉车,车前有一把草料,驴为了吃到这草料。就会奔跑起来,它奔跑的同时,也就拉动了车。殊不知,草料是绑在车前的,它奔跑得越快,草料移动得越快。人比驴聪明之处在于,人长到一定的年龄便会明白这个道理,但人即使明白了这个道理,也不可能放弃奔跑。因此,把握正确的方向就成为了重中之重,也就是说,你把什么看成最有价值的“草料”,如果是物质享受,那必然走向腐败;但如果是为人民服务,则会使自己的人格逐渐得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