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现代公司员工福利计划方案设计
1292900000024

第24章 员工健康服务福利计划方案设计(1)

现代化的大生产对员工健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生产的机械化和现代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减轻了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机械化生产密切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手段与人的关系,加大了物的因素对雇员健康伤害和健康事故发生的风险,特别是与雇员工作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是造成雇员健康伤害的大敌。鉴于此,很多企业纷纷推出员工健康服务福利计划以确保员工的身心健康。

员工健康概述

员工健康是一个大范围的概念,涉及员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提到员工健康水平时,我们有必要了解“员工健康伤害”的概念。最初的员工健康伤害仅指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安全事故造成的伤害。实际上,生产经营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受污染的环境都会危及员工的生命健康。在现代社会,高节奏、快频率的生活又为员工的心理健康造成了隐患。所以,员工健康伤害的范围在不断扩大。而员工的健康水平与员工的健康伤害是相互对应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因此减少健康伤害的直接目的就是提高健康水平。

一、员工健康的内涵

员工健康具体包括员工生理健康和员工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一)员工生理健康的涵义

一般而言,企业对员工进行生理健康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员工防止职业伤害的能力,包括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的改善;员工医疗保障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员工职业保健知识的培训和健康制度措施的执行,等等。这些都是杜绝职业健康伤害的基础和保障。

(二)员工心理健康的涵义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保持一种平和、正常、和谐的心态,有旺盛的精力。与之相关的概念还有:心理健康、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等。图6-1表示了这些相关概念间的关系,企业对员工进行健康管理时应注意加以区分。

二、影响员工健康的因素

(一)员工生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从提高员工健康水平的角度可分为潜在和外在两类因素。所谓潜在因素,是指提高员工健康水平,降低职业伤害的内在因素。主要指工作环境因素和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称之为员工对职业伤害的防御能力,它们是影响雇员健康的先决条件。所谓外在因素,主要指企业健康管理和对个人职业伤害的防范行为,它们是防止职业病和健康伤害发生的决定因素。潜在因素决定了提高健康水平的可能性,外在因素决定了员工健康水平的现实性。只有在企业实行了严格的健康管理,员工个人也采取了积极的预防措施的条件下,才可以把职业病和一些导致员工健康伤害的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水平,把员工健康提高到最高水平。

从造成职业健康伤害的原因的角度又可分为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两类。所谓物的因素指一些不健康的状态,例如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和环境因素等。所谓人的因素主要指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包括对环境伤害无防备的行为。这些因素的存在是造成职业健康伤害的隐患,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防治,就会导致职业健康伤害的发生。

(二)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所引起的紧张与工作压力是主要的原因。消除雇员工作压力,缓解精神紧张,已经成为现代企业雇员心理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

员工生理健康服务福利

计划方案设计 本节我们主要讨论粉尘污染、场地温度、噪音大小、振动强度、照明采光等作业环境对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这些环境和条件。

一、粉尘污染

在生产过程中,化学因素是引起职业病最多的有害因素。比较常见的物质有:铅及化合物、汞及其他化合物、镉、锰、砷、一硫化碳等。

企业为防止粉尘污染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防止措施

工艺改革。以低粉尘、无粉尘物料代替高粉尘物料,以不产尘设备、低产尘设备代替高产尘设备。

密闭尘源。使用密闭的生产设备或者将敞口设备改成密闭设备。

通风排尘。受生产条件限制,设备无法密闭或密闭后仍有粉尘外逸时,要采取通风的方法,将产尘点的含尘气体直接抽走,确保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二)组织管理措施

加强防尘工作领导。确保资金的投入用于防尘设施的改善。

加强防尘工作的宣传教育。使接尘者对粉尘危害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加强维护管理。投入使用的各种除尘设备要加强检查、维护,确保设备良好、高效地运行。

个人防护措施。受生产条件限制,在粉尘无法控制或高浓度粉尘条件下作业,必须合理、正确使用防尘口罩、防尘服等个人防护用品。

卫生保健措施。定期对接尘人员进行体检,对从事特殊作业的人员应发放保健经费,有作业禁忌证的人员,不得从事接尘作业。

二、场地温度

(一)高温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员工的新陈代谢速率加快,散热过程落后于产热过程,体内积蓄的热量导致体温升高、呼吸和心率加快。若长时间处于这种状况,将出现失盐、失水、头晕、恶心和极度疲乏等症状。极为严重时,甚至会昏厥乃至死亡。

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操作者知觉的速度和准确度以及反应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易于激动、对工作的满意感大为降低的现象。所以,在高温环境中作业,不仅生产效率下降,而且还可能诱发事故。

(二)低温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低温环境条件通常是指低于允许温度下限的气温条件。在低温条件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使人体产热量减少。当产热量小于散热量时,人体热平衡遭到破坏,机体体温下降。此时,神经系统机能处于被抑制状态,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最为明显的低温对操作的影响,表现在手动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方面。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为7℃时,手工作业的效率仅为最舒适温度时的80%。

(三)场地温度的改善措施

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工作场地的温度:

1在生产技术方面采取的措施

(1)合理布置热源和疏散热源:应尽可能地将热源布置在车间主导风向下风侧及天窗下面。高温半成品和成品应及时运出室外。

(2)隔热:设置水幕(铁纱水幕、铁皮水幕)、水箱(流动水箱、水炉门、串水板)、水凉亭、遮热板等。

(3)自然通风:主要设施有普遍天窗、挡风天窗、井式天窗和开敞式厂房等。

(4)降低温度:在高温环境中,在通风口设置去温器。

(5)机械通风:主要采用风扇、喷雾风扇、空气淋浴和岗位送风。

(6)设置空气调节设备:必要时,应设置空气调节设备。

2在保健方面采取的措施

(1)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可供02%~03%的盐开水或盐茶、盐汽水。饮料的温度以8℃~12℃为宜。饮用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好。由于在高温下劳动,能耗增加,所以膳食总热量应为3100kcal~3300kcal。此外还要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等。

(2)合理使用劳保用品:在高温环境中劳动应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以防止高温和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特殊高温作业必须佩戴隔热面罩和穿热反射服。在低温作业时应穿御寒服。御寒服要用热阻值大、吸汗和透气性强的衣料制成,且衣服尺寸不宜过紧。

(3)进行适应性检查:人的热适应能力是有差别的,因此在就业前后要进行职业适应性检查。凡有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人均不适宜于高温作业。

3在生产组织方面采取的措施

(1)合理安排作业负荷:尽可能缩短连续作业时间,如实行小换班、增加休息次数、延长午休时间等。

(2)布置好工间休息场所:工间休息场所一般应远离热源,并且备有桌椅、风扇及半身淋浴等设施。休息室中的气流速度不宜过高、温度不宜过低,以免破坏皮肤的汗腺机能。

(3)职业适应:对于离开高温作业较长时间后又重新从事高温作业者,应给予更长的工间休息时间,使其逐步适应高温环境。高温作业应采取集体作业,以便能及时发现热昏迷者。同时应对高温作业者进行训练,使其能辨别热衰竭和热昏迷,以便及时抢救。

三、噪音大小

噪声是一种令人烦恼的、影响工作且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声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以减少噪声的危害。

防止噪声危害应从声源、传递途径和接收者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控制和消除噪声源

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产生噪声的设备。对于生产允许远置的噪声源如风机、电动机等,应移到车间外或采取隔离措施。此外,设法提高机器的精密度,尽量减少机器部件的碰撞、摩擦和振动,也可以降低生产噪声。

在进行厂房设计时,应合理地配置声源。把产生强烈噪声的工厂与居民区、高噪声的车间与低噪声的车间分开,也可减少噪声的危害。

(二)控制噪声的传播

1吸声

采用吸声材料装饰在车间的内表面,如墙壁和屋顶,或者在车间内悬挂空间吸声体,吸收辐射和反射声能,使噪声强度降低。具有较好吸声效果的材料有玻璃棉、矿渣棉、泡沫塑料、毛毡、棉絮、加气混凝土、吸声板、木丝板等。

2消声

采用一种能阻止声音传播而允许气流通过的装置,即消声器。这是防止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措施。消声器有利用吸声材料消声的阻性消声器、根据滤波原理制造的抗性消声器,以及利用上述两种原理设计的阻抗复合消声器。

3隔声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利用一定的装置,把声源封闭,使其与周围环境隔绝起来,如隔声罩、隔声间。隔声结构应该严密,以免产生共振,影响隔声效果。

4隔振

为了防止通过地板和墙壁等固体材料传播振动噪声,应在机器的基础和地板、墙壁联结处设减振装置,如胶垫、沥青等。

(三)卫生保健措施

加强个人防护,对于生产场所的噪声暂时不能控制,或需要在特殊高噪声条件下工作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有效措施。

对接触噪声的工人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听力检查,观察其听力变化情况,以便尽早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对参加噪声作业的工人应进行就业前体检,凡有听觉器官、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疾患者,不宜参加有噪声的作业。

对有噪声的作业工人要合理地安排休息时间,如实行工间休息,经常监督和检查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效果。

四、振动强度

振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基准位置所做的来回往复运动。它广泛存在于生产和生活中,也是影响人的健康和作业效率的环境因素之一。

(一)振动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长期使用振动着的工具进行操作,会引起振动病。振动病损害最严重的部位是手指的血管和神经。此外,振动病也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发生障碍、骨关节变形等。

(二)振动危害的预防措施

控制振动的措施如下:

隔离振源。

改进风动工具,采用减振装置,设计自动或半自动式操纵装置,减少手及肤体直接接触振动体的机会。

采用新工艺,以液压、焊接、粘接等新工艺代替铆接。

增加设备的阻力,减轻设备的振动,对于可能引起机械振动的陈旧设备,应定期检查维修或改造。

工具把手设缓冲装置。

通过减小系统刚性系数或增加质量来降低共振频率。

缩短工人暴露于振动环境的时间,加强手部的保暖。

改变压缩空气的出口方位,防止工人受冷风吹袭。

振动作业工人应发放双层衬垫的无指手套或衬垫泡沫塑料的无指手套,以减振保暖。

采用钢丝弹簧类、橡胶类等多种形式的减振器。

建立合理的劳动制度,按接触振动的强度和频率,制定工间休息及定期轮换制度,并对日接触振动时间给予一定限制。

就业前和工作后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受振动损伤的作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