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改变你一生的108个心理学法则
12945100000010

第10章 人之生存:职场心理学法则(2)

通过这个实验,进一步证实了权威效应对人们认知的影响力。人们在这个实验中也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实:职场中,人们总是支持那些身份高、地位显赫、在某方面彰显权威的人士所持的观点、意见、行为,并认为他们说的、做的都是正确的,但事实上权威人士也有不足之处,也有失误之时,太过追随他们的观点必会阻碍自身的发展。

相反,如果在职场中,能带着思考,带着质疑的心理对身边的问题进行关注,那么职场的境界发生了变化之后,自然就会有不同的未来。

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虽然世间的道路如此,但在人生的道路上却要三思而行,不能盲目地走别人走过的路,用别人已发掘的资源。

刚入职场,人们总是不满足于现状,经常会在工作中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寻找中产生了盲目追随、盲目效仿的现象,尽管这种现象可能会给人带去瞬间的利益,但也不免会让人们迷失方向,无法认识真正的自己。

人在职场,所有的人都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性地辨别自己的方向,这种要求不仅仅存在于人类生活中,在世间的万事万物中都会存在。举个例子来说,海洋中的冰山每天都要面临着狂风暴雨的侵袭,但无论它每天面对多么强的风浪,依然能够矗立在海洋中岿然不动,因为冰山是理性的,它每天用大部分的体积深深地隐藏于水下,即使海面上的波涛吹走了海上的所有生物,也不能动摇它。

权威效应告诉人们这样的道理:那种“言由人定、人以位重”的观念并不是绝对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不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不能随意效仿或者随大流,应该时刻保持清晰、理性的头脑。

公司需要那些可以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员工。成功的职场人士都喜欢问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具有这样的问题意识,自然能够了解自己周围所欠缺的、不足的还有很多,这些可能正是公司今后的策略和发展方向。

不盲从领导的人往往是领导的“左膀右臂”,他们习惯于主导职场环境,他们善于抓住机会向上司推荐自己,争取表现机会。相比之下,盲从的人在公司总是默默耕耘,等待伯乐的赏识。

霍桑效应:适度发泄自己的情绪

“霍桑效应”也称为“宣泄效应”,原为霍桑电气公司的一个实验,该实验最初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为主要目的,后被人们归结为心理学效应。它旨在说明:生活中,人们难免会因不如意的事情情绪低落,但要学会适当倾诉、合理发泄,这能够将心中滋生的负面情绪扼杀在摇篮中,进而更好地做其他事情。

霍桑效应一直存在于人们的工作中,但却没有被人们证实,直到1924年的工厂实验。

在美国芝加哥市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它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的情绪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为了解决问题,工厂一直在竭力地探求原因。

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多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该工厂开展一系列研究试验。这一系列试验的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一系列试验研究中有个“谈话实验”,即用两年多的时间,由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达两万余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并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一律不准反驳和训斥。这一“谈话实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

为什么?这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诸多不满,一向无处发泄。“谈话实验”使他们这些不满的情绪得到了充分地发泄,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

通过霍桑效应,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现象: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委屈、不平、失意的事情,如果遇到这些事情后得不到及时的发泄,内心深处会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影响自己在其他事情上的发挥。反之,如果这些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能够通过不同的发泄方式发泄出来,就能够激发人们的激情,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其他工作中。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发一次脾气或跟人吵架,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颗。第一天,男孩钉了37颗钉子。后来他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

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比钉钉子要容易得多。有一天,他一颗钉子都没有钉,就高兴地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今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颗钉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于是,父亲牵着他的手来到后院,告诉他说:“孩子,你做得很好。但看看篱笆上的坑坑洞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从前的样子了。你向别人发过脾气之后,你的言语就像那些钉孔一样,会在人们的心中留下疤痕。你这样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了某人的身体,然后再拔出来。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伤口都会永远存在。其实,口头上对人们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们的肉体没什么两样!”从此,男孩终于懂得管理情绪的重要性了。

我们在工作中也要适当地发泄自己的情绪,让自己轻装上阵去工作。所谓“发泄”,实质上是一种自我情绪的释放,其作用在于能够把压抑在人们心中的愤怒、忧愁、痛苦、憎恨、悲伤、焦虑、烦恼等负面情绪排泄出来,进而得到精神上的解脱。发泄的过程,实质上是人们自我安慰、自我调节、自我放松的过程,这是摆脱恶劣情绪和消极心理的有效途径。

尽管发泄可以让人们更好地工作,但发泄的过程中要注意尺度,不能随便胡乱发泄,要讲究时间、地点、方法和场合,还要讲究适度。正确的发泄方式为:利用闲暇的时间,向亲戚、朋友、知己大胆地倾诉;可以通过写信、日记、博客等方式,让那些消极的不良情绪流淌在文字中,进而得到排解;也可以通过运动放松身心,像打球、跑步、爬山、瑜伽等;还可以情绪转移,例如拼命地工作,积极学习,全神贯注地欣赏音乐、戏曲等,这都利于心理平衡,缓解压力,让自己更好地学习、生活、工作。

§§§第二章正视职场竞争,让自己迅速提升

鲶鱼效应:竞争有利于更好地生存

“鲶鱼效应”最大的影响力是能够引发人们的“应激心理”,应激心理是由塞莱氏根据机体遭到侵害而产生紧张的反应状态。后来心理学家将该效应引起的应激心理总结为:人们在受到外界的巨大压力时,精神会处在高度紧张、亢奋的状态中,这能够激发内在的无限潜能,迸发出超常的能量。

鲶鱼效应源自于挪威人吃沙丁鱼的习惯。

挪威人在饮食上有个习惯,喜欢吃鲜活的沙丁鱼,因此,市面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沙丁鱼高出几倍。由于沙丁鱼是一种不宜活的鱼类,尽管鱼贩们想方设法地想让沙丁鱼活着,但大部分沙丁鱼还是会在中途窒息死亡。

可是有一个船长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方法,他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一条以沙丁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这时沙丁鱼见到鲶鱼后十分紧张,在鱼槽里面不停地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而这正是沙丁鱼能够存活的秘密。

在职场上,谁是对你有影响力的人?

你会猜到很多人,但是却容易忽视自己的竞争对手。其实,对手无处不在,无论他来自公司外,还是公司内,你总会遇到和你存在竞争的人。

不过,不必对“对手”这个词感到紧张,设想一下,在百米赛场上,你是否能跑出好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和什么人一起站在起跑线上。

一个人没有追求和奋斗目标,就不可能发现竞争对手的存在。发现对手往往是成功的开始,这意味着你有了一颗进取心。有了进取心,才能想着把工作做好,才能有向竞争对手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对手是一面镜子,他能照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能做到更加完善自己。对手是同行者,也是挑战者,他们必然出现在每个人的职场中,让职场生机勃勃,让每个人有了更加强烈的危机意识,从而更进步,更完美。

职场生涯中,很多人在谈到竞争对手或者行业内强者时,往往是一脸不屑,认为竞争对手是因为某些特殊因素与条件才达到了现有的结果,不值得尊敬与学习。这样,在主观上就不愿意去学习竞争对手,从而也就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小李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他已经对自己的工作驾轻就熟了,所以平时他对自己的工作没有热情,上班也是一副磨洋工的样子。一天快下班的时候,一位同事让他帮忙做个营销策划文案,小李说:“都下班了还做什么呀,老板又不会给加班费。我还赶着和女朋友约会呢!”小李就是这样的一种工作状态。

不久公司传来一个主管职位空缺的消息,而此时小李的部门也增加了一个业务能力很强的同事小杜。小李和小杜都有机会升任。自那以后,小李对自己的工作不再有任何的懈怠,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去参加在职培训,不断充电;他也开始积极地与上司搞好关系……就在这样的努力下,小李的业务能力不断增强,做了很多大单子,而部门主管的职位也非小李莫属。

从现在开始正视工作中的竞争吧,并且要在内心深处感谢你的对手。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竞争对手有时就是我们成功的催化剂,他能使一个人为了在竞争中胜出,自觉地挖掘自身的潜能,并且取得更大的成绩。所以,一旦你的办公室里出现了“鲶鱼”,请不要把他视为死敌吧,学习他并超越他,你会发现,他的出现是你的福音。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无限的潜能,同时又是非常懒惰的,本能地向往着安逸舒适,贪图享受,所以有很多潜力都被掩藏。而一旦当我们面临竞争威胁的时候,人们在危机感和紧迫感的召唤下就会自动地发掘和释放自己的能量。

青蛙法则:职场竞争时刻都在发生

“青蛙法则”就是说先把一只青蛙放在一个盛满凉水的容器里,然后慢慢地给这个容器加热,控制在每两天升温一度的状态。那么,即使有一天当水温升到了90℃,即使这时的青蛙已经几乎被煮熟了,它都不会主动从这个容器中跳出来。但是如果将一只青蛙突然扔进热水中,青蛙会马上一跃而起,逃离危险。青蛙对眼前的危险看得一清二楚,但对于还没有到来的危机却置之不理。

未雨绸缪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真正能做到的却不多。人类天生有一种惰性,不到迫不得已就不会去改变现行的各种还过得去的做法,当这种做法还能够让人得到很大的满足时尤其如此。但是,如果一个管理者、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失去了必要的刺激,处在一种安逸的工作氛围中而不自觉,那么,就会失去工作活力,等危机真正到来时,就来不及了。青蛙法则告诉我们的,也正是如此。

小蕾和小林大学的专业是软件开发,他们俩也是老师非常欣赏的学生。

毕业的时候,小蕾的工作没有着落,几经辗转之后,才找到了一家小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小林的运气非常好,大学一毕业,就被当地的一家中型培训机构看重,做了一名软件培训师。

小蕾和小林的待遇完全不同,小蕾总是非常匆忙地上班,有时候还要面临加班和出差,工作压力和强度都不小,收入却非常一般;小林就不同,他上班的时间非常规律,所得丰厚。

小蕾从来没有抱怨,她特别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除了上班用心工作外,还在空余时间翻阅大量的专业书籍,以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有空就和同事讨论工作中的技术难点。短短的一年,小蕾的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拿到了本单位最高待遇的薪水。

小林比较好玩,他自认为进了一家好的培训机构就算有了“铁饭碗”,除了每天应付上班,根本就不去学习,整天只顾着去玩游戏,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培训机构会生源不足。而此时的小林对于新的技术又缺乏了解,最终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现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大到各个国家,小到个人之间,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竞争。而整个社会也因为竞争而充满生机与活力,并在竞争的推动下不断发展与进步。

在市场经济中,有竞争就必然会伴随各种风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会有破产、倒闭的风险;员工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会有失业的风险。从这种角度来讲,具备一定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就成为个人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赖以立足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市场经济得以顺利运行的基本前提。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如果缺乏竞争意识,就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遭遇被淘汰的命运,走上失败之路。因此,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无论企业还是个人,生存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竞争。只有时刻不忘竞争,才能专注于工作,提高效率,才能脱颖而出,成为令人羡慕的佼佼者。

马蝇效应:直面晋升竞争,它将激发你的潜能

“马蝇效应”是指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它也会精神抖擞,飞快奔跑。

马蝇效应来源于林肯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林肯少年时和他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个农场里犁玉米地,林肯吆马,他兄弟扶犁。而那匹马很懒,慢慢腾腾,走走停停。可是有一段时间马走得飞快。林肯感到奇怪,到了地头,他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马身上,他就把马蝇打落了。看到马蝇被打落了,他兄弟就抱怨说:“哎呀,你为什么要打掉它,正是那家伙使马跑起来的!”没有马蝇叮咬,马慢慢腾腾,走走停停;有马蝇叮咬,马不敢怠慢,跑得飞快。这就是马蝇效应。

马蝇效应给我们的其实是,一个卓越的对手,远比一个平庸的朋友带给你的帮助更大。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必然存在着残酷激烈的竞争。不承认和正视这种竞争,便是掩耳盗铃故作天真;过分夸大这种竞争,则是舍本逐末、倒行逆施。

学会与高手过招,会使你的职业生涯受益无穷。

那么,面临高手带给你的巨大压力,该如何应对呢?

从事广告创意的李先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赢得了上司的赏识和同事的拥戴,眼看就要成为部门主管,可以率领一个团队了。可惜,天不遂人愿,公司高层上司不知出于何种考虑,高薪从别处挖来一位业内精英王先生进入部门工作。而且,王先生很快就熟悉了公司环境,利用原有的客户资源,很快就有了出色表现。

每个人都知道,部门主管将由这两人的角逐结果产生。李先生更清楚,多年的奋斗和拼搏面临强大的挑战。如何迎战?怎样取胜?败了,如何自处?太多问题困扰着他。

李先生经过冷静思考之后,迅速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最终决定扬长避短,奋起反击。他一方面利用自己在公司里的影响力,上下协调,不断完善自己的本职工作,表现出杰出的管理才能;另一方面,他主动问王先生请教,不但使双方的关系大为改观,而且使自己的业绩得到了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