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改变你一生的108个心理学法则
12945100000009

第9章 人之生存:职场心理学法则(1)

心理学对于身在职场的人们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人人都离不开。如何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如何赢得老板的器重而不遭同事的忌妒?如何圆满地处理同事的无端诽谤和排挤?如何赢得客户的好感从而创造更大的业绩?职场就是江湖,多少精英人士出师未捷,不是技不如人,而是折损在了内部斗争。人在职场,想打造职场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学点职场心理法则!

§§§第一章刚入职场先热身

飞轮效应:不要害怕刚入职的困难

“飞轮效应”是指飞轮从静止状态到转动起来的起始阶段,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但到达一个临界点后,用很小的力气便能容易地将其转起,后被人们总结为:人们在做事情的起始阶段,总会碰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如果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在以后的阶段,做事情才会更加容易。

人在职场,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特别是在入职之初,困难就像如影随形的影子一样跟着你。那些轻易在困难面前低头的人,便会因此失去了获得成功的机会,而那些坚持下来的人则能够进一步登上成功的阶梯。

“万事开头难”,战胜最初的坎坷,成功便离你不远了。想想我们手中的飞轮吧!要想让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人们在最初的时候必须要用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似乎每转一圈都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但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随着你花费的力气越来越多,转动的次数不断增加,你会发现飞轮转动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当它达到一个点之后,你会发现每一点冲力都会成为推动它继续转动的强大力量。到达此时后,即使你用很小的力气,它也会飞速地转动,而且不会停止转动。

王妮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杂志社,她的第一篇稿子在杂志上发表之前,她曾经收到过很多主编的退稿信函。在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拒绝后,尽管她曾经很消沉,也曾经想过要理智,但是她的内心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写作的热爱,每天下班之后她都会拿着厚厚的资料回家翻阅。在时间的考验下,她的文笔得到很大的提升,她的一篇文章终于在杂志社发表了,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在随后的日子里,读者对她的文章反应强烈。主编决定在杂志上专门出她的一个专栏,与此相伴的还有攀升的名利和财富,她成为了杂志社有名的作家之一。

王妮的成功历程,让人们认识到飞轮效应的广泛性。在职场上,无论我们从事的是什么行业,在初入职场的阶段,都必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努力地将事业之轮转动起来,中间不能有任何懈怠,当事业渐渐有起色之后,再操作的时候就会容易很多。坚持到最后,事情自身的惯性会让你更轻松地将其做好,也更容易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社会上所有的成大事者都是从一开始的困难一步步走过来的。在成功的道路上,正是他们在最初的坎坷中挣扎走过,才看到了柳暗花明,才能在以后的长河中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取得璀璨的辉煌。

战胜开头的艰难,对一个人的成功有着如此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人们在职场中首先时刻保持进取心。人最怕的便是不思进取。那些被成功抛弃的人,往往正是因为遇到坎坷后的懒惰所致。

所以说,在职场上,我们要拥有坚韧的意志、顽强奋斗的理念。困难在个人事业成功的最初阶段是一种洗礼和考验,意志力坚强的人才能度过这道坎获得成功。最后,还要制定职业目标,做好失败的准备,养成走向成功的习惯。而一旦自己的事业走上平稳发展的快车轨道后,一切便会游刃有余!

蘑菇原理:教你如何应对无人问津

“蘑菇原理”这一说法源自20世纪70年代一批年轻电脑程序员的自嘲。当时许多人不理解他们的工作,并更多持怀疑和轻视的态度,这些程序员就经常说自己“像蘑菇一样地生活”。因为长在阴暗角落的蘑菇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的境遇,只有努力长到足够高大的时候,才被大家关注。

“蘑菇原理”最终演绎成一种管理方法,通常指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即被安排无足轻重的工作,接受无端的批评、指责,或是充当“替罪羊”角色,而得不到关注、赏识或是提拔。

很多刚刚进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相对单纯的校园环境中,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一旦这种幻想和现实中的残酷相遇,比如工作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同事间的人际关系不够和睦,工作的过程也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充满乐趣,所有这些都容易使他们失去信心,从而变得消极怠慢。这时候,他们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改变心中原来的一些想法,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

当沙子进入蚌壳的时候,蚌会觉得很不舒服,可又没办法,它无力让沙子从它的体内排出来,所以,它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抱怨,让自己很痛苦;二是把这粒沙子当做自己的一部分,去同化它,一起和平共处。于是,蚌开始用它的养分把沙子包裹起来,而不再把它当做异物,这样就能和平共处。经历一系列的磨合之后,沙子也就成了珍珠。

蚌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产生出令世人艳羡的珍珠来;沙子本身也在一个新的环境里蜕变、成长,默默无闻但却在积聚力量,最终像“蘑菇”一样,由弱小变强大。

惠普公司前CEO卡莉·费奥瑞娜从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做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地产公司的电话接线员,每天的工作就是打字、复印、收发文件、整理文件等杂活。虽然父母和亲戚朋友对她的工作感到不满,认为一个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不应该做这些,但她没有任何怨言,继续边努力工作边学习。一天,公司的经纪人问她能否帮忙写点文稿,她点了点头。正是这次撰写文稿的机会,改变了她的一生,她后来发展成为惠普公司的CEO。

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如沐春风、如鱼得水,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老板、领导的赏识,每个人都向往事业高升、飞黄腾达,但没有谁会白白送给你这一切,只有用你的忍辱负重和坚忍不屈去赢取。

对于初出茅庐的人来说,在取得一定的成绩后,总是希望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夸奖,遇到一些挫折后,又总是担心别人会盯着自己。取得成绩时不要沾沾自喜,少些夸夸其谈,才是最佳生存之道。

刚入职场的早期,有一段“蘑菇”经历并不是什么坏事。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成功,就得经历人生的一些蜕变,人生的很多机会都是在单调的工作实践中获得的。如果一开始就不想从事单调的工作,那么就不可能有提升的机会。当我们还是“蘑菇”的时候,强调自己是“灵芝”并不会改变我们是“蘑菇”的事实。所以,我们与其去抱怨,还不如适应环境,尽快从“蘑菇堆”里脱颖而出,让自己的价值被真正认可。

专精定律:破解成为职场专家的密匙

“专精定律”是指做事情要全神贯注,集中于一点,后被人们总结为:如果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能够专精在一个领域,并不断地在该领域努力、探索,那么他在这个领域将会有所发展,更易取得惊人的成绩。

专精定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因为很多人善于选择却少有人坚持。不管是做职业经理人,还是自己创业,最终成功的人都具备一种特质——专注。这正是很多人说到却做不到的。而成功者正是做到了这个看似简单,实际不容易做到的专注,才成就了事业。

现实生活中,社会上很多人智商很高,但在社会上打拼多年后仍然碌碌无为,就是因为没有一件事能够坚持下来——专注。事事无捷径,所有的大事都是朝着一个方向一点一点干出来的。

在职场上更没有捷径,聪明的你也只能踏踏实实、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把工作做好。这才是成为职场专家的密钥。

布隆伯格是一个工作极为专注的人。从他被所罗门公司录用的那一刻起,他就认为自己是一个“所罗门”人了。布隆伯格每天早早上班,除了老板比利·所罗门,比其他人都早。他一直全心全意地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

布隆伯格26岁时成了高级合伙人的好朋友。除了高级主管约翰·古弗兰德,布隆伯格常是最晚下班的。如果约翰需要有人给大客户们打个工作电话,或是听其抱怨那些已经回家的人,只有布隆伯格在他身边。布隆伯格认为:“你工作得越多,你做得越好,就是那么简单。”

当然,布隆伯格并没有因为工作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他说:“我不记得曾因工作太紧张或太专注于工作而耽误了晚上或者周末的娱乐。我去滑雪、跑步和参加聚会比别人都多。我只是保证12个小时投入工作,12个小时去休息和娱乐,每天如此。你努力得越多,你就拥有越好的生活。”

布隆伯格说:“我永远热爱我的工作并投入大量时间,这有助于我的成功。我真的为那些不专注于自己工作的人感到惋惜。他们在工作中挣扎,这么不快活,最终业绩很少,这样他们更憎恶他们的职业。”

我们工作的目的不外乎是想发挥自己的才能,来证明自我、肯定自我,能够一步一步升职,追求更远大的目标。这就需要对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有个清楚的认识,要了解工作的意义、目的,要做到对工作精益求精,力争上游。《圣经》上说:“无论你做什么,你都要专注于一!”你也要有这样的工作精神和态度!

专注于工作的能力在工作量日益增加和信息爆炸的今天,已成为获得重大成功的必备素质之一。在工作中,一个人的经历和才智是极其有限的。那些工作时用心不专、左右摇摆的人,对琐碎的工作总是寻找托词、懈怠逃避的人,注定是要失败的。如果我们把所从事的工作当做不可回避的事情来看待,我们就会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迅速地将它完成。怎样才能培养专注的习惯,克服工作上行朝三暮四的毛病呢?以下3点建议可以供你借鉴。

1.不要为别人的成功所诱惑

干事业,最忌见异思迁。造成见异思迁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别人的某些成功所诱惑。正确的做法是认准自己的目标,执著地追求。

2.不要因一时不出成果而动摇

许多人一心想有所成就,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过于急切地盼望成功,则容易走向反面。事实上,干任何事情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成功也有个水到渠成的问题。

3.不要怕艰辛

有些人对爱因斯坦在物理学领域的杰出贡献羡慕不已,却很少琢磨他床下几麻袋的演算草纸;有些对NBA球员的成就津津乐道,却很少人去想他们每人究竟洒下了多少汗水。因此,千万不要只羡慕别人的成果,要准备下些苦工夫才行。

卢维斯定律:谦虚地听取周围人的意见

“卢维斯定律”是美国心理学家卢维斯提出的。他曾指出:“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早,而是完全不想自己。”后来人们在此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了丰富,将其归纳为:每个人都有展现自我的心理,但在展现自我的同时,仍然要细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保持谦虚的品质。

孔子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任何人都要保持谦虚的心态,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如果你留意,你会发现那些有着真才实学并受人尊敬的学者和成功人士往往具有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心态和作风;而那些不学无术、一知半解的人却常会摆出骄傲自大、高高在上的架势。

“谦虚”指不自满,肯接受批评,并虚心向人请教,这是一种美德,是进取和成功的必要前提。英国有句谚语:“为什么天使能够飞翔?因为它把自己看得很轻。”看轻自己,不是自轻自贱,而是一种谦虚的境界。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说过:“成功的第一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所以,生活中无论谁,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秉承谦虚为怀的心态,掌握实事求是的思想,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保持清醒理性的认识。只有客观地看待自己与他人身上的优缺点,我们才能在职场道路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一家大型外贸公司的部门经理张先生从高校找了一批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到公司实习。实习结束时,张先生把王立同学留了下来。其他的人一个也没用。

大家很好奇,张先生为什么唯独把他留下来呢?张先生说,王立很谦虚,就是这样一颗谦虚向上的心打动了张先生。

正式实习的那一天,张先生向同学们介绍部门的成员老刘和他们的分工。其中老刘是公司的老业务员,年龄偏大。其他同学都喊他“老刘”,而王立却一直很尊敬地称呼他为“刘老师”,一有问题他就向老刘请教。

王立也不像其他学生那样无所事事,他见事就做,跟着同事跑银行、跑业务,即使在大热天挤公共汽车也毫无怨言。很多人说他是自讨苦吃,但是王立并不这样认为,他说:“只要不懂的,我就多学点儿,总没有坏处。”

老业务员谈业务的时候,王立就默默地坐在一边“旁听”,细心地揣摩应该如何同外商交谈。有时老业务员打电话,王立还悄悄地给老业务员递一支笔、一张纸,让人感到暖心的同时,也让王立自己学到了经验。他用谦虚和真诚赢得了大家的好感。

骄傲的人是断然做不到如此细心和懂事的,他们总是高谈阔论,指点江山,可是却连一个周密细致的计划都搞不好,连一个抱怨的客户都接待不了,连一壶开水都不想提,甚至连按时上班都做不到。这样做事,结果肯定是被淘汰的。

职场命运如同一环一环相互连接的链条,如果将其中一环接错了位置,那么,就会使整个职场改变方向。所以,谦虚常常会给人带来机遇,使人生峰回路转。当发光和耀眼不属于自己的时候,谦虚就显得尤为宝贵。

权威效应:别被“权威”迷惑了双眼

权威效应,又称为权威暗示效应,是指如果一个人地位高,有威信,并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更容易引起别人的重视,并让他们坚信其正确性,正可谓“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此效应普遍存在,首先是由于人们存在“安全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就是正确的楷模,服从他们会使自己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其次是由于人们有“赞许心理”,即权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同社会规范相一致,如果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就会容易得到来自各方面的赞许和奖励。对此,著名的心理学家托瑞曾做过如下实验。

托瑞的研究小组向包括驾驶员、领航员、机枪手等在内的飞机场空勤人员提出了一个问题,要求他们一起讨论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则是参与此项讨论的每个成员都拿出一份可行的解决方案。在他们讨论完毕后,托瑞把全组提出的办法和意见都记录下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成员都同意领航员提出的解决方案,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同意机枪手的意见;如果领航员的办法正确时,所有人都会同意,而当机枪手的办法正确时,所在的人员中却只有40%的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