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情绪决定健康
1296800000032

第32章 心情好的女人最美丽 (1)

为什么女性是情绪疾病的高危人群

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情绪疾病的困扰。女性是抑郁症、焦虑症的高危人群。有关专家指出,女性应多参与社会交流,主动调整心态,保持心情愉快,同时,家庭和社会也应给其更多的理解和关怀。

复旦大学曾组织过一次调查,调查组在北京、成都、广州和上海四个城市的12家三级医院,选择了不同科室的2000余名病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医院中不但妇产科病人的抑郁、焦虑症患病率高,而且其他科室的女性病人伴发抑郁、焦虑症的比例也普遍高于男性。

每一个特殊的生理时期,都会影响女性的心理。少女期间担心月经是否正常;怀孕期间担心胎儿的发育,自己的活动是否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分娩后又要面临如何教育和抚养孩子的问题;好不容易把孩子抚养大了,自己又要面对更年期;过了更年期,基本也就退休了,心里难免失落。如果发生意外怀孕、流产、未婚先孕等情况,而此时又没有得到良好的调节和应有的理解,则很容易受到抑郁症、焦虑症等情绪疾病的困扰。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难免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如果这些事所造成的压力超出了女性所能承受的范围,那么就会导致“情绪感冒”,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则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那么,如何控制好情绪,避免“情绪感冒”呢?

研究发现,人体内有一种名叫血清素的物质,能使人放松和产生快感,于是它又被称为“快乐荷尔蒙”。举个例子,当人们看到美丽的风景,或者听到一首喜欢的歌曲的时候,就会感到身心舒畅,其实这就是体内的“快乐荷尔蒙”在起作用。但是如果人感到紧张,身体就会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也就是 “压力荷尔蒙”。这种物质会使人警醒,并且促进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因此,要学会控制情绪,让体内的“快乐荷尔蒙”增加,同时也要注意它和“压力荷尔蒙”的和谐运作,只有二者相互补充,才能构建平稳的情绪,从而有效避免“情绪感冒”,身体也才会更加健康。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于欣说:“在特殊生理期,女性体内激素变化的幅度和水平都比较高,而激素变化剧烈就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因此他建议,应尽量减少外界刺激的产生,把生活安排得规律一点,心态调整得平和一些,加强自我保健,增加社交性活动,多与身边的亲友、伙伴沟通,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能让自己高兴起来的事情。

如何应对经前期综合征

许多青春期少女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月经来潮前几天会出现情绪波动、易怒、失眠、头痛和浮肿等症状,到月经来潮后,这些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医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平时情绪紧张、急躁、忧郁的人也容易发生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作为女人,有时候很难说清经期和经前期到底哪个更令人头痛,经期要忍受生理上的痛苦,如腹痛、经血等,而经前期则要忍受心理上的折磨,比如脾气暴躁、忧郁等。

曹女士今年35岁,担任某公司主管。半年来,每次月经来潮前的一个星期,她工作起来总觉得力不从心,不像以前那样精神饱满,遇到问题也容易犹豫不决,因此心情太受影响,常常感到焦虑和抑郁。在家里,王女士特别容易发脾气,弄得丈夫莫名其妙。每次来月经前的2~3天,她总是入睡困难,即使睡着了也不踏实,白天强打精神去上班,却难以集中精神,眼圈黑黑的,而且,还会出现乳房胀痛和下腹部不适。

王女士这种情况就是经前期综合征。

女性月经周期的后半期是经前期综合征的发作期,它周期性发作,伴有身体、精神、行为改变等症候群,最多见于30~40岁的育龄妇女,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可能影响家庭和社会生活。

遗憾的是,对于经前期综合征这样一个常见的妇科疾病,目前医学上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而只能采取一些辅助的手段进行预防。患者应选择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饮食,限制盐和咖啡的摄入,适当增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此外,要调整心情,多与朋友和家人沟通,取得理解和宽容,协助调整经前的家庭活动,减少环境刺激。

如症状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则应就诊。医师将根据病人的症状和精神社会学特点,设计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情感支持和行为训练,以及给予一些必要的药物。

月经期出现坏情绪怎么办

对于女孩来讲,每个月的“那几天”总是很容易冲动和急躁,情绪十分不稳定。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女孩在月经期间,由于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会出现比较反常的情绪。还有一些女孩,因为缺乏对月经的正确认识,加上家长和同学的不正确影响,认为“女人很倒霉”,“来月经是件痛苦的事”,每次月经来潮,便如害大病。这种不良的心理暗示造成少女精神十分紧张,脑子里阴云密布,从而产生易冲动或抑郁、畏惧等急躁不安的心理。

有的女孩在月经期常常为一点小事而不愉快、发脾气,有时控制不了自己的冲动而说话不够客气,尖酸刻薄,伤了和同学或好朋友之间的友谊。甚至对自己的父母和长辈也闹脾气,发生争执,有个别少女还离家出走,让父母及老师伤心和担心。

这些现象在女孩月经期间比较常见。女孩月经期间比平常更易疲劳、困倦、全身酸懒、体力下降,也有不少人在经前或月经期间出现一系列全身的不适症状,例如腰酸、腹部下坠、乳房胀痛等。有的则失眠、兴奋不能入睡或者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减退,心里感到躁热,易患感冒等。

这些变化都属于正常现象,因为女孩的体力是呈周期性变化的。月经来潮前八九天,体力逐渐上升,直到月经来潮前一至三天,体力达到高峰;月经来潮后,体力急剧下降。月经结束后,体力逐渐恢复到平时水平,直至下次月经来临。因此,女孩在月经期不要过分劳累,要劳逸结合,适当地休息。

在月经期间,可以通过多种活动来调整自己的心情,比如积极参加班集体的文娱活动,在课余时多阅读一些健康的文艺书刊,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看影视作品,多和好朋友交谈,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等等,这些都是对抗不良情绪的有力武器。

尤其需要提到的是,许多女孩子在经期不运动,认为运动会造成出血量增加,从而给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其实月经是正常的生理周期,其本身不会给身体带来伤害。在经期可适量运动,从而保持肢体灵活,又不致产生倦怠感。推荐轻松的户外运动,如体操等。运动还能使人转移对月经的注意力,从而给自己一个轻松愉快的好心情。

因此,不要因为月经来临就不敢活动甚至闷闷不乐。告别无精打采,保持快乐心情,轻松战胜月经期的坏情绪。

为什么情绪不好难怀宝宝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年轻夫妇希望早点生个孩子,但今天检查,明天吃药,就是不见效。有的竟然辞了工作,全国各地的医院都跑遍了,各种偏方也都实验了,就是怀不上,无奈之下,只好领养了孩子,但在领养之后,却无意中受孕了。这是什么缘故呢?

人的情绪与孕育的关系十分密切。祖国医学特别强调,两性交合时的情绪对孕育十分重要,如《沈氏女科辑要》中说:“大约两情欢畅,百脉齐到,天癸与男女之精偕至,斯入任脉而成胎。”《万氏妇人科》也说:“地震土陷,山崩水溢,忧怒悲恐……则交而不孕,孕而不育。”

当男女和悦、彼此情动,和谐地进行性生活时,女方阴道内碱性分泌物增多,有利于精子的活动,所以容易受孕。反之,不良情绪会导致心理紧张,日久冲任不和,气血逆乱,淤阳胞脉胞络,而致不孕。

如果女性情绪不好,可能导致性欲低下,使阴道酸性较高,不利于精子的存活而不孕。如果男性情绪不好,则容易出现阳痿、早泄或无性欲,以致无法交合,从而不孕。

在许多人放弃受孕领养了孩子以后,情绪得到缓和,因此不用求医问药也能怀孕了。由此可见,健康的心理状态与受孕是彼此相依,不可分割的。

那么,如何保持情绪稳定呢?摄养身心,是防止不孕症发生的重要前提。因情绪不好而不孕的夫妇,应互相体贴、谅解,经常保持乐观情绪,千万不要陷入火药味甚浓的“家庭内战”之中。如果能做到这些,抱上可爱的小宝贝就不再是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