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操纵术是心理操纵术的实战篇。本篇讲述了众多把握对方心理的实战技巧,对在人际交往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供了简洁有效的解决思路与方法,这些都将帮助你在自己的人生与事业上取得更高的成就。
5让他人喜欢你的心理策略
第一印象很重要
一次宴会上,有一位刚获得一笔巨额遗产的妇人。她似乎急于给人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于是她花了很多钱买了上好的貂皮外衣、钻石和珍珠,可是她没有注意到自己脸上那刻薄、自私的神情。她不明白男士们所愿意欣赏的,是女士们表情中所表现出的那份气质、神态,而不是她那副雍容华贵的打扮。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第一次见面后人们大多会对对方的穿着、言行、神情、语调、修养等方面进行评价。通常,人在初次交往中给对方留下的印象会特别深刻,人们也会自然而然地运用第一印象去评价某个人,并作为日后打交道的依据。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他的个性特征。因此,当你第一次与人见面时,应对自己的行为举止多多留意。
心理学家认为,第一印象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这些内在或外在的条件,说出来似乎一套一套的,但是在实际的交往过程中,其实只不过是一点一滴的汇聚,或许仅仅是一句话、一个表情、几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就会将一个人大部分的潜在信息暴露在对方眼中,而这些将决定着对方对你的第一印象将会如何,以及对方是否会决定继续与你交往、如何与你交往等等。我们不是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吗:
“我从第一次见到他时,就喜欢上了他!”
“我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我永远忘不了他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我不喜欢那个人,他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实在是太糟糕了!”
……
这些话说明了什么?说明大多数人都是以第一印象来判断、评价一个人的。对方喜欢你,可能是因为你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比较好。对方讨厌你,可能是你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不太好。而在我们的一生当中,我们注定会遇到很多重要的第一次,因此也就会有很多重要的第一印象。譬如:求职,第一次去面对面试官;参加工作,第一次面见单位同事;办理业务,第一次登门拜访你的客户;找对象,第一次与对方约会……这些第一次对你而言,无疑都是相当关键的。从小的方面来看,这关系到你的求职是否能够成功、业务能否谈成;从大的方面来看,则会关系到你的事业能否如愿,婚姻家庭能否幸福美满。
由此可见,在现实生活中第一次与人见面时务必要给对方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人也都知道这一点。因此,我们会在见面之前整理头发、清洁服装,甚至精心化妆,见面之后也会面带微笑、彬彬有礼,以期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而且从交际心理学角度来讲,初次见面时形成的印象往往最为深刻,而且对以后的人际交往也会起着指导性作用。如果你给对方的“第一印象”是良好的,那就可能在人际交往中更好地发挥你的特长与实力,在事业上、生活上可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相反,如果你给人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甚至是糟糕的,那么你的人际关系、你的生活与事业,往往就有可能不那么一帆风顺了。这样,即使你的本来面目与别人印象中的“你”相差万里,有人也会从固有的心理定势出发,对你抱有一种由“第一印象”而来的偏见。显然,这样的结果对你而言是很不公正的,也是很不利的。
那么,如果别人已经对你形成了不良的“第一印象”,你又应当采取何种措施主动克服这种“不公正”呢?
(1)不要让不良的“第一印象”影响你的自信心和情绪,要用时间和实力证明你的真正形象。
有个小伙子,长得较矮,但英语水平较高,口译和笔译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但面试官对他1.5米的身高不愿“接纳”……可贵的是,这位小伙子从未因为别人对他的印象如何而改变自己的形象,他仍然自信、好强,接连在自己的工作中创造成绩,终于如愿以偿地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原来对他印象不佳的人也对他刮目相看了。可见,当别人对自己第一印象不佳时,千万不能让别人的评价左右自己,因为别人的印象未必就是你真正的形象。
(2)充分考虑到给人“第一印象”的影响因素的优或劣,从旁人的评价中调整自己,进行再“塑造”。
有这样一个姑娘,别人给她介绍了几位男友,几乎没有一个愿意继续与她交往的。第一个小伙子对她“第一印象”是:长相可以,但浓妆艳抹的叫人看了不舒服;另一个小伙子则认为她人倒蛮漂亮的,但说话太庸俗。看来,这位姑娘给人“第一印象”不佳的根源在于过于追求外在打扮,而疏于本身内在的追求。
当然,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是一面“反光镜”,聪明的人会从中吸取对自身有益的建议重新“塑造”自己,这种积极性发挥得越充分,补偿的功能就越大。
(3)用具体、实际的行动去消除别人的片面看法。
子羽是孔子的学生,他第一次拜见孔子时,孔子见他其貌不扬,觉得长相这么丑的人会有什么才气呢?所以对他态度很冷淡,不愿尽心教他。子羽感到很失望,但他归家后刻苦自励,终有所成。孔子最后不禁发出“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感慨。
可见,当别人对你产生不良的“第一印象”时,你无法去阻止,但你拥有进一步表现、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如果你无所作为,那么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就容易形成“心理定势”,以“假”变“真”。而你在此时不断用自己的积极行动来向对方“表白”,你就有可能使自己的形象在别人印象中得到“校正”,从而趋于真正的你。
衣着服饰中的大学问
美国《探路者》杂志曾进行了一项试验:他们聘请了一位年轻的女学生茱迪扮演5种不同身份的妇女,站在科罗拉多州一号公路的一辆抛了锚的小汽车旁边,举手向过路的汽车司机请求帮助。
第一次,茱迪打扮成一位衣着入时的高级女文员,直到一分半钟之后才有人停下来愿意帮助。这时,已经有62辆车开过去了。
第二次,茱迪扮演了一个孕妇,结果有100多辆车从她身边驶过后,才有一辆车前来帮助,而这次的等候时间是两分半钟。
第三次,茱迪化装成一位老年妇女。这次她等了5分钟,一直到200多辆汽车驶过,才有人停下车来愿意提供帮助。
第四次,她穿上褪了色的牛仔裤和大花衬衫,头戴金色假发,装扮成一名女嬉皮士。结果她足足等了15分钟,眼睁睁地看着350辆各类车辆驶过,但竟没有一辆车停下来帮忙。
最后,茱迪穿上紧身的迷你裙,打扮成时髦漂亮的性感女郎。这次她非常顺利,只用了30秒时间就有一辆汽车“吱”地一声刹住,停在她的身边。
从这个试验就可看出,许多人对人的外表还是相当注重的。但如果说人们只对年轻女郎感兴趣,那么等车时间最长的应该是老年妇女。但实际结果并非如此。因为女嬉皮士还是不易被一般人所接受。那么,从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仪容、仪表确实对人们的“第一印象”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陌生人相见,双方都有一种戒备心理和距离感。两人初次见面所形成的“第一印象”,是双方今后继续交往的依据。积极的、良好的印象,有助于继续交往;而不好的、较差的印象,则往往会使对方产生拒绝交往的想法,使关系终结。所以,我们在进行社会交往时,就要特别重视并利用第一印象的作用。在这里,衣着修饰是特别要注意的。
俗话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生活中,一个观察敏锐的人能在一瞥之间判断出一个人地位的高低。但是,在社交时,我们却要注意服饰打扮对对方心理上所造成的影响。有时候,一个人的仪容仪表如何,会对个人事业的成败有重大影响。
1960年9月,尼克松和肯尼迪在全美国的电视观众面前举行他们竞选总统的第一次论辩。当时,这两个人的名望和才能大体上旗鼓相当、棋逢对手。大多数评论员预测,尼克松素以经验丰富的“电视演员”著称,可以击败比他缺乏电视演讲经验的肯尼迪。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并非如此。肯尼迪事先进行了练习和彩排,还特意跑到海滩上去晒太阳。结果,他在屏幕上出现的时候,精神焕发,满面红光,挥洒自如。而尼克松没听从电视导演的劝告,加之那一阵十分劳累,更失策的是他还选择了一套与他十分不协调的西装,因而在屏幕上显得精神疲惫、表情痛苦、声嘶力竭。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形容的:“他让全世界看来,好像是一个不爱刮胡子和出汗过多的人。”最终的结果,也正是仪表风度上的差异和对比,帮助肯尼迪最后获胜。
还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某公司的一位年轻主管,专门负责公司产品的配件加工业务。有一次,他代表公司和某知名外企谈判一笔大的外包业务。对公司而言,这项业务非常重要。为此,这位主管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前期准备工作。
正是由于准备充分,双方刚一接触,对方就表示出了明显的好感。接下来的洽谈工作也进展得非常顺利,最后一天,还留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进一步协商。对方要求休会几天,以便向上级汇报。
这位主管满口应承了。岂料时间过去了一周,对方还是没有回复。主管实在忍不住了,便打电话询问对方的一名代表,对方告诉他事情可能出现了变故。他请求对方解释原因,对方拒绝了。可这位主管实在不甘心,终于在他第三次打电话过去时,对方告诉他,问题出在最后那天他穿的那件西装上。
原来,他那天穿的西装袖口上少了一颗纽扣。但要知道,对方外包的可是精密的电子元件啊!就这样一个微乎其微的小小疏忽,使他失去了一笔大订单。
由此可见,衣着修饰的学问何其深奥!而且现在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社交机会愈来愈多。但如何适应在不同的社交场合穿出文明、得体的服装,则是人们经常遇到的难题。
一般来说,不同的聚会对着装的要求不同。譬如,参加舞会要按照舞种装扮原则来选择:参加比较正式的舞会,女士应穿宽松的长裤,给人以洒脱的感觉;男士则应以深色西装为主,给人以庄重的感觉。参加迪士高舞会则应该穿牛仔裤、健美裤、运动裤、针织时装搭配宽松的上衣等,给人以一种自然、舒展、轻松的感觉。参加宴会,所选择的服装也应与你所处的氛围相配合。如果,你所参加的宴会格调比较高雅,女士则应穿裙子,男士则应着西装打领带;如果是去一般的小餐厅打扮也要注重适当的分寸,力求适度原则,既不过于简朴也不过于奢华。
即便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逛街购物,还是郊游览胜,你的衣着都构成了都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你的衣着打扮至少不能背离人们的观瞻原则。
由此可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所有的穿衣行为都应当遵循这样的几条普遍的原则:
应己原则:日常着装时,尽量使着装为自己增色,力求避短藏拙。
应制原则:着装要呵护规范,遵循其固定的搭配,穿着得法,而不宜自行其事、随心所欲。
应事原则:着装应依照具体场合的不同而加以区分。一般规律是在公务场合着装大方得体,在社交场合着装时尚个性,在休闲场合着装舒适自然。
善用声音表现自己
1940年,丘吉尔当选为英国首相。这时,大不列颠正处于战败的边缘,希特勒的魔爪几乎统治了整个欧洲。但丘吉尔却奇迹般地扭转了战局,并由此改变了历史。转折点就在于他的一次著名的演讲。
1940年6月4日,丘吉尔在议会下院做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演讲,鼓舞大家一定能够打败法西斯:我们要战斗到底,我们要在法国作战,我们要在海上作战,我们要带着渐长的信心和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我们的国家,我们要在海滩上、在陆地上、在街巷中、在山上作战。我们永不言败!……
丘吉尔的演讲很有气势,他的声音洪亮,语气坚定。通过演讲,他传递了自己的热情,表现了自己与法西斯奋战到底的决心,也展示了自己一定能够打败法西斯的信心。同时,深深地鼓舞了每一个前线战士,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坚定了他们的决心,增强了他们胜利的信心。
这就是声音的强大威力,声音不但具有最基本的表述作用,还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一个人的情感和性格。说话者的音高、语速和语调不恰当,会弱化语言信息,不利于有效沟通。相反,说话者恰当的音高、语速和语调,可大大强化语言信息,让沟通更有效。诸如,生活中打电话时尤其如此,虽然不是面对面,看不见对方面部的表情,但是我们能够从对方的语调中想象对方的心情。
人际沟通的专家阿尔伯特·默哈比博士的研究成果表明,声音的暗示在语言表达中独领风骚,声音是一个人的“有声自我”,在人们的互动中传递着三分之一的信息。许多人留给他人的第一印象不是基于他们的长相,而是基于他们的声音。
相信只要是看过《红楼梦》的人都会对林黛玉进贾府的那场戏记忆犹新。林黛玉来到贾府,见过众人,正在说话间,忽听后院传来笑声,有人大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可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凤姐的笑声,从后院传来,显得格外刺耳、格外放肆。但正是这笑声显示了王熙凤泼辣的性格和当家奶奶的身份,给黛玉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
可见,声音不仅影响听者的第一印象,而且影响所收到信息的最终质量。由此,一个人仅仅凭借声音便可辨别另一个人的情绪、态度甚至个性。
实际上,每个人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声音都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要了解一个人,就一定要搞清楚他的声音所蕴涵的意义。
社会学家认为,声音可以在音量、速度以及音调上有所不同。因此,辨别一个人声音的含义,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引起注意:
1.音量
生活中,性格外向的人讲话,声音洪大而粗扩;性格内向的人说话,声音柔和而谦恭。说话声音大的人,一般为人爽快但其内心往往缺乏细腻,思想较为单纯。另外一种情况是,如果对所表达的内容缺乏自信,其声音会在不知不觉中越变越小,有时甚至变成了喃喃自语。或一般人说谎时,由于害伯事情被揭穿,音调会不由自主地提高。同时,为了反对他人的意见,也可能提高自己的音调。
2.声调
声调的高低,往往也会传达出不同的心意。一般来说,句末出现升调,往往表明对方正在提问。因此,如果你想向人请教问题,就不要让自己说话的语气单调平淡,那会使对方误解而得不到回答。
3.语速
语速即说话时的速度,也反映一个人的观点与态度。如果某人的说话速度突然慢下来,通常表示他心中怀有不满,若是忽然加快,可能在说谎,或者心中怀有愧疚。
记住对方的姓名并善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