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性格正能量
12981100000026

第26章 第六个性格要素:低调务实的性格(3)

有一次,耶稣带着他的门徒杰克远行,途中发现一块别人废弃的马蹄铁,耶稣让杰克捡起来。杰克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师傅的话,继续往前走。于是,耶稣自己弯腰拾了起来,并用它换得几文钱,买了十几颗樱桃藏在衣袖里。出了城便是茫茫的荒野。走了一段路后,耶稣故意掉落一颗樱桃在地上,口渴难捱的杰克,不得不弯腰捡起来吃。就这样,一个丢,一个捡,杰克也顾不得狼狈,就这么一次又一次地弯腰,毕竟解渴要紧啊!

后来,耶稣借此事教育杰克说,小事不做,将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如果你肯弯一次腰的话,那么成功就是给你准备的,也许对于那些失败者来说,早知道有这样的结果,当初你把这块“废铁”拾起,你也会成功的。可是问题就在于“不知道那些废弃的铁是宝”,就像那个“傻瓜吃饼”的寓言,吃到第十个的时候,感到肚子已经太胀了,说早知道这样,我吃最后一个好了。

一些不务实际的人总认为,如果想成功就一定要干一些惊天地泣鬼神的事。

许多具有“成功信息”的东西,就隐藏在随处可见的小事中。其实,帮助我们成功的路径就摆在我们面前,有时被我们一次次地漠视它,昂首阔步地从它面前走过。总以为自己重任在身,总是习惯抬头远望,做一些自己达不到的事情,就像在寻找着第十个饼。

反过来说,“成功信息”也会装扮成圣诞老人,来考验那些不做小事的人,看着你捡了芝麻,然后捧出西瓜。

你可以仰仗一些准则,比如勤勉、谦虚、刻苦、诚实、认真等来帮助自己从“量变到质变”中完成人生的一次次成功。

例如,反反复复思考着一个问题,前前后后背诵着一个单词,你觉得你几乎筋疲力尽快要崩溃了,却还是不得其精髓。然而,第二天早上起来,你再度思考它们的时候,忽然有一种举重若轻的美妙感觉,你好像获得了新生。

如果你好高骛远,那就在做事上犯了一个大错误。你以为可以不经过程而直奔终点,不从卑俗而直达高雅,舍弃细小而直达广大,跳过近前而直达远方。

你心性高傲、目标远大固然不错,但目标好像靶子,必须在你的有效射程之内才有意义。如果目标太偏离实际,反而对你的进步没有什么益处。

同时有了目标,还要为目标付出努力,如果你只是空怀大志,而不愿为理想的实现付出辛勤劳动,那“理想”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一文不值的东西。

好高骛远的人最重要的失误在于不切实际,既脱离现实,又脱离自身,总是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或者以为周围的一切都与他为难,或者不屑于周围的一切,终日牢骚满腹,认为这也不合理,那也有失公允。张三不行,李四也不怎么样,惟有自己出类拔萃。不能正视自身,没有自知之明,是好高骛远者的突出特征。

这样的人应该掂量自己有多大的本事,有多少能耐,不要沾沾自喜于过去某方面的那一点点成绩,要知道自己有什么缺陷,不要以己所长去比人所短。不要心中惟有自己的高大形象,从不患不知人,惟患人之不己知。一天又一天,一年复一年,总是有一种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脱离了现实便只能生活在虚幻之中,脱离了自身便只能见到一个无限夸大的虚幻影子。

没有坚实的基础,只有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没有确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只有空空洞洞的胡思乱想,这是形成好高骛远者人生悲剧的前奏。

其次,好高骛远的人大多数是懒汉,害怕吃苦、惧怕困难、情绪懒散,从精神到行动都游游荡荡、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甚至打心眼里瞧不起那些吃苦耐劳者,认为那是愚蠢。也打心眼里瞧不起每天围绕在身边的那些小事,不屑于做它,这是形成好高骛远者人生悲剧的根本性原因。

好高骛远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是不会受人们欢迎的。对地位比他高的人,他或者巴结奉承、奴颜婢膝:或者不屑交往,认为他们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而对地位比他低的人,则一律鄙视瞧不起。如果他是个工人则瞧不起农民,开口闭口都是乡下人这样脏那样丑。如果他是个干部则瞧不起工人,这样没修养,那样没德行。结果地位比他高的人瞧不起他。地位比他低的人也同样瞧不起他,成为两头受鄙视,被抛弃的人,结果当然是悲惨的。

瞧不起小事,不愿做小事,而大事本想做却做不来,或者轮不到他做,终于一事无成。眼看着别人硕果累累,他空有抱怨,空有妒忌。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人,故能成其大。”要想度过人生的危难,战胜人生中的种种挫折,完成天下的难事,要在年轻的时候,就着手去干。

成功是一分天才,九十九分的血汗

如果我们不能成为高山上挺拔的苍松,那么就做山谷中最美好的百合花。成就不在于事业大小,而在于尽心尽力地去做。

如果我们是智者,要记住一句:“成功是一分天才,九十九分的血汗。”如果我们是愚者,更要记住:“勤能补拙,更要付出更多的血汗。”

高尔基说:“天才就是劳动。”歌德说:“天才所要求的最先和最后的东西,都是对真理的热爱。”海涅说:“人们在那儿高谈阔论天才和灵感之类的东西,而我却像首饰匠打链那样地精心地劳动着,把一个个小环非常合适地联结起来。”

不难看出,“精心劳动”,“耐心”,热爱真理,勤奋,对工作的坚持性,都在实践中促进了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可见,在研究成功者的智能结构的时候,不能忽略其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又叫人格因素。俗话说:“勤能补拙”。勤奋学习,坚持不懈,愚笨的人也可以变得聪明起来。有学者曾查阅过世界上53名学者(包括科学家、发明家、理论家)和47名艺术家(包括诗人、文学家、画家)的传记,发现他们除了本人聪慧以外,还有以下共同的人格品质:勤奋好学,不知疲倦地工作;为实现理想,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坚信自己的事业一定成功;争强好胜,有进取心;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可见,在文艺和科学上卓有成就的人,并非都是智力优越者。这与其本人主观上的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是分不开的。

安徒生是丹麦童话作家,他从小家道贫寒,曾想当演员,剧团经理嫌他太瘦;他又去拜访一位舞蹈家,结果被奚落一番轰了出来。他流浪街头,以顽强的毅力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高尔基的童年,也并没有表现出某种天才的特质。他最初的理想是当演员,报考时,没有被看中;后来,他偷偷地学习写诗,把写下的一大本诗稿送给柯洛连科审阅,这位作家看了他的诗稿说:“我觉得你的诗很难懂。”高尔基非常伤心,愤怒地把稿子烧了。在以后漫长的浪迹生活中,他发愤读书,不断积累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终于成为蜚声文坛的大文豪。

安徒生和高尔基的成长道路都说明,艺术才能有极大的可塑性。人才成长的非智力因素方面较多,有的表现为社会责任感,理想和志向,顺应时代潮流;有的表现为个人心理和人格特征,如,有志气、有恒心、有毅力、不自卑,在成绩面前永不止步;还有的表现为人生道上的机遇。

研究名人的成长道路,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是一帆风顺的。

出生于英国牛津的史蒂芬·霍金,年轻时就身患绝症,然而他坚持不懈,战胜了病痛的折磨,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牛津大学毕业后,霍金即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这时,他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没过多久,他就完全瘫痪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讲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他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面对病痛的折磨,霍金并没有放弃对学习的渴望,他正是在这种一般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霍金在剑桥大学任牛顿曾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之职,他的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不仅轰动了自然科学界,并且对哲学和宗教也有深远影响。霍金还在1988年4月出版了《时间简史》,此书已用33种文字发行了550万册,如今在西方,自称受过教育的人若没有读过这本书,会被人看不起。

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样的,天才之所以是天才,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靠勤奋换来的,大思想家孔子为了取悦母亲,挑灯夜读,经过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才学会了母亲交给他的生字。他的继承人孟子也不是一个天生就有学问的人。孟子幼年的时候非常贪玩,不喜欢读书,后来,孟母为了教育儿子,三次搬家,还剪断布匹开导他,才使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须努力勤奋的道理。

如果后天不努力,即使有一定的天分,到头来也会变成一个碌碌无为之人。我们还记得王安石的《伤仲永》吧,天分极高的仲永因为后天不努力,最终才华白白浪费,落得个和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的下场。

所以,要想成才,必须努力!在成才道路中,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学识、才能、特点,有清醒的自我意识,努力争取主客观默然契合。实践告诉我们,成功只会光顾那些为理想付出了心血的实干家。

从现在开始,珍惜时间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昨天是一张过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尚未兑现的期票,只有今天才是可以流通的现金。也只有今天才是我们惟一可以利用的时间,好好珍惜今日,善加利用吧!

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在森林中,鸟儿辛勤地劳动着,欢快地歌唱着。其中有一只寒号鸟,有着一身漂亮的羽毛和嘹亮的歌喉,便到处去卖弄自己的羽毛和歌声。看到别人在辛勤地劳动,它反而嘲笑不已。好心的百灵鸟提醒它说:“寒号鸟,快垒个窝吧!不然冬天来了,你怎么过呢?”

没想到寒号鸟轻蔑地说:“不忙,不忙,冬天还早呢,着什么急呢!趁着现在的大好时光,快快乐乐地玩吧!”

日复一日,就这样,冬天眨眼就来了。鸟儿们晚上都在自己暖和的窝里安然地休息,而寒号鸟却在夜间的寒风里,冻得瑟瑟发抖,用美妙的歌喉悔恨过去,哀叫未来,并且不时的吼道:明天就垒窝,明天就垒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