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性格正能量
12981100000027

第27章 第六个性格要素:低调务实的性格(4)

可是,第二天太阳出来了,万物苏醒了。寒号鸟沐浴在阳光中,好不惬意,完全忘记了昨天夜里被冻的痛苦,又快乐地歌唱起来。

有鸟儿劝它:“快垒窝吧!不然晚上又要没地方住,又要冻的发抖了。”

寒号鸟嘲笑说:“不会享受的家伙。”

寒冷的夜晚又来临了,寒号鸟又重复着昨天晚上一样的故事,就这样重复了几个晚上,大雪突然降临,鸟儿们奇怪寒号鸟怎么不发出叫声了呢?太阳一出来,大家才发现,寒号鸟早已被冻死了。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明天的事情又推到后天,一而再,再而三,事情永远没个完。只有那些善待今日的人,才会在“今天”奠定成大事的基石,孕育“明天”的希望。

所有人的时间都是差不多的从生到死,但是,在相同的时间里,有些人能够做很多事情,效率很高,而另一些人却只能做极少的事情,没有成就。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珍惜时间,没有养成时间的好习惯。

时间是平凡而常见的,它从早到晚都在运行,无声无息,一分一秒地运行着。而时间又是宝贵的,是每个人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

我们要做成大事,首先要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养成合理利用时间的好习惯,因为良好的时间习惯对我们的一生有无穷的回报。

时间就是金钱,只有重视时间的人,才能获取人生的成功。

巴尔扎克说:“时间是人的财富、全部财富,正如时间是国家的财富一样,因为任何财富都是时间与行动之后的成果,巴尔扎克是怎样珍惜和利用时间的呢?

让我们看看巴尔扎克普通一天的生活吧:

午夜,墙上的挂钟敲了十二响,巴尔扎克准时从睡梦中醒来,他点起蜡烛,洗一把脸,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是最宁静的时刻,既不会有人来打扰,也不会有债主来催账,正是他写作的黄金时间。

准备工作开始了,他把纸、笔、墨水都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这是为了不要在写作时有什么事情打断自己的思路。他又把一个小记事本放到写字台的左上角,上面记着章节的结构提纲。他再把为数极少的几本书整理一下,因为大多数书籍资料都早已装在他脑子里了。

巴尔扎克开始写作了。房间里只听见奋笔疾书的“沙沙”声。他很少停笔,有时累得手指麻木,太阳穴激烈地跳动,他也不肯休息,喝上一杯浓咖啡,振作一下精神,又继续写下去。

早晨8点钟了,巴尔扎克草草吃完早饭,洗个澡,紧接着就处理日常事务。印刷所的人来取墨迹未干的稿子,同时送来几天前的清样,巴尔扎克赶紧修改稿样。稿样上的空白被填满了密密的字迹,正面写不下就写到反面去,反面也挤不下了,就再加上张白纸,直到他觉得对任何一个词都再挑不出毛病时才住手。

修改稿样的工作一直进行到中午12点。整个下午的时间,他用来摘记备忘录和写信,在信上和朋友们探讨艺术上的问题。

吃过晚饭,他要对晚饭以前的一切略作总结,更重要的是,对明天要写的章节进行细致缜密的推敲,这是他写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晚上8点,他放下了一切工作,按时睡下了。

这普通的一天,只是巴尔扎克几十年间写作生活的一个缩影。从此,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就必须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因为时间是走向成功的保证。

对于时间的价值,有许多人生活了多年还没弄清。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而且再也不会增加了。然而,我们却可以掌握对时间的需求,并更有效地利用我们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

我们能自由支配的时间由谁掌管着?通常来说,我们的时间是根本不自由的。因为我们把自己紧紧束缚在别人的议事日程上,盲目地追随着,繁杂的事务,不管它对我们是不是有益处。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们必须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也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择善而从,虚心好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论语·述而》中的一句话: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与不善,都可以为师。

《论语》中有一段记载:

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

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现代社会里,我们处处强调“学习”,可是,什么是值得学习的?什么是值得批判的?很多时候我们模糊不清,掌握不好方向。所以,这是一个自由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自己的慧眼辨别是非的时代,我们有时只是“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只要有利益的就要学习,只要实用就学习。

三国时期“才高八斗”的曹植就是典型的一位。在一篇文章里是这样记载的:

曹植的诗、赋、散文,不仅语言华美,风格独特,而且感情真挚,见解深刻,其思想内容也高出同时代的人,对后代文学影响巨大。曹植才华横溢,是与他平时学习谦虚刻苦分不开的。他一直认为,哪怕才气再高,所做的诗文也不可能没有毛病。因此,他常常喜欢别人来挑他文章的毛病,哪怕是改正了他一个字,他也要尊之为“师”。他曾在《与杨德祖书》中说:“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过若人,辟不为也。敬礼谓仆:‘卿何所疑难?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吾文者邪?’吾常叹此达言,以为美谈。”

曹植谦虚,刻苦好学,不仅限于书本和文章,还突破书本和文友的局限,虚心向民间大众学习。他认为:“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建安12年(公元207年),曹植随军北征三郡乌桓途中,到了北方滨海一带。异域风土和边民的贫苦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拜师求学,深入贫民生活,提笔写下了《泰山粱甫记》,记录了“边海民”的凄惨生活,表露了他对百姓的关切和同情。曹植的诗、赋描写的是那样生动、具体,富有感情。

曹植的这些文学成就与他的善拜人为师,与他的谦虚好学是分不开的。做人一定要避免自高自大、自鸣得意和自以为是。因为知识是无穷尽的,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永远战胜未来,而未来才是不骄不躁的裁判官,一个不谦虚的人大多是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并且最容易走进自己重复自己的怪圈。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以为自己走了很远的路,但当有一天突然醒来,却发现自己还停留在原来的起跑线上。

中国近代闻名遐迩的学术巨人梁启超,在1920年以后退出了政治舞台,专心致力于学术研究,在众多社会科学领域里,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梁启超的朋友周善培直言不讳地批评他的文章说:“中国长久睡梦的人心被你一支笔惊醒了,这不待我来恭维你。但是,写文章有两个境界:第一步你已经做到了,第二步是能留人。司马迁死了快2000年,至今《史记》里的许多文章还是百读不厌。你这几十年中,写了若干篇文章,你想想看,不说读百回不容易,就是使人能读两回三回的能有几篇文章?”这么刺耳难听的话,梁启超听了犹如挨了当头一棒。但他丝毫没有生气,而且还很虚心地向老朋友请教:“你说文章怎样才能留人呢?”周善培很认真地回答说:“文章要留人,必须要言外有无穷之意;使读者反复读了又读,才能得到它的无穷之意.读到九十九回,无穷的还没有穷,还丢不下,所以才不厌百回读。如果一篇文章把所有意思一口气说完了,自己的意思先穷了,谁还肯费力再去搜求,再去读第二回呢,文章开门见山不能动人,一开门就把所有的山全看完,里面没有丘壑,人自然一看之后就掉头而去,谁还人山去搜求丘壑呢?”周善培的话梁启超觉得分析透彻精当,很有见地,击中了自己文章的毛病和要害。所以他连声称谢,虚心接受。

从此,梁启超写文章更加精益求精,果然受益匪浅。

如果一个人常常得意忘形,不拜别人为师,不接受别人的批评,自己拍自己的肩膀,把它当做一桩了不起的事情,那他无异是在欺骗自己,就像那些被魔术欺骗了的观众一样。从此,他将走上失败的道路,因为他早已没有了自知之明,盲人骑瞎马乱闯,怎么会有成功的希望?

性格测试:你是实干家还是梦想家

1.你喜欢悠闲的生活吗?是否

2.你喜欢苦思冥想吗?是否

3.你经常要等电梯吗?是否

4.塞车的时候你感到不耐烦吗?是否

5.你宁肯做了再说也不愿反复讨论吗?是否

6.你每天一刻也不闲着而事情却做不完吗?是否

7.你曾经思考过“我是怎么样的人”吗?是否

8.没事的时候你喜欢睡睡觉、看看电视吗?是否

9.你喜欢想象未来的事情吗?是否

10.别人曾经抱怨你行动太快吗?是否

11.你喜欢找事做吗?是否

12.在同样的时间内你可以做更多的事吗?是否

13.你对于新鲜的东西总是旁观一段时间再尝试吗?是否

14.你喜欢养花吗?是否

15.你喜欢和别人聊天吗?是否

16.你喜欢有计划的生活吗?是否

17.你总是抱怨时间不够用吗?是否

18.你喜欢领导其他人吗?是否

评分参考答案:

第1、2、3、7、8、9、12、13、14、15题:是——0,否——1。其余各题:是——1,否——0。

说明:

如果得分高于10分:你是个标准的实干家。喜欢主动参与,不喜欢悠闲的生活,喜欢把日程排得满满的。不过,若得分过高,要注意劳逸结合。

如果得分在5-10分:你介于实干家与梦想家之间,既能付诸于行动,也能静下心来思考,很好地把握生活的尺度。

如果得分低于5分:你是个标准的梦想家,只说不练,所以很多想法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