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大戏剧家萧伯纳派人送给首相丘吉尔两张戏票和一封短笺,上面写道:“来看我的戏吧,如果你有朋友就请带上一个。”丘吉尔不愿接受这个邀请,于是找人答复道:“首场演出我没有空去,但我愿意第二天晚上去看,如果你的戏还演第二场的话。”
“不”字谁都会说,但怎样说才能既不伤害对方,又不使自己为难,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拒绝他人,最困难的就是在不便说出真实的原因时又找不到可信而合理的借口。那么,不妨在他人身上动脑筋,比如借口家人方面的原因。
日本一所“说话技巧大学”的一位教授说:“央求人固然是一件难事,而当他人央求你,你又不得不拒绝的时候,亦是叫人头痛万分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他人的重视,同时我们也不希望他人不愉快,因而,也就难以说出拒绝的话了。”
拒绝,不仅要晓之以理,委婉地陈述原因,还要诉之以情,特别是诉之以诚。只有这样,才能使对方将心比心,即使自己的需求未满足也不宜动怒。
从交际的角度看,既推辞了他人的邀请,又没有失礼,这就是艺术。而那种简单的所谓直爽式回避或否定,给人留下的是一种冷冰冰、硬邦邦的感觉,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稳固。所以,每个人都应学会积极的应酬术——拒绝,它能使你失而复得。
对于许多人来说,拒绝他人是一件很难做的事。当他人提出要求时,他们往往不好意思说“不”,因为这样很可能会伤害双方的感情,造成两个人关系疏远。但是如果答应了他人的要求,自己确实有难处,或者自己的利益会损失很大,这时,我们就应该拒绝。但是拒绝他人也要考虑对方的情感,尽量做到不伤害双方的感情。
怎样说“不”,的确是一门学问。如果能在拒绝他人的要求时不让对方丢面子,让人非常体面地接受拒绝,就是非常得体的拒绝了。
当一个推销员上门推销时,一个女士的态度礼貌而坚定:“我婆婆不让我在家门前买任何东西。”很明显,这位女士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她不买推销员的商品,不是因为她不愿意掏腰包,而是为了保持和婆婆良好的关系。这样一来,推销员既不会因为没买他的商品而怨恨她,同时也感到再说下去也是白费口舌,只好作罢。
当有人请求你帮助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应该尽量给予帮助。但如果实在无能为力,你无法给予对方帮助,也不要急于把“不”字说出口。不要使对方感到你丝毫没有帮助他解决困难的诚意,否则,你在他人眼中会是一个自私而缺乏同情心的人。
拒绝别人的要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明确拒绝,而且要委婉,使自己的“不”藏而不露。
照顾他人的荣誉感
不去提及他人的弱点,才是待人应酬应有的礼仪。
无论你的人格多么高尚多么伟大,身上都会有“逆鳞”存在。
“荣誉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第二生命,它可以激励一个人奋发向上,它能够促使一个人走向光明的前程。它是成功的原动力,是一切活动的最高目标。
因此,人们在应酬过程中,就要特别留心,尤其是在拒绝别人的要求时,更要谨慎,否则一不注意,就会在无意间伤害对方,而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有一个中国留美学生,课余之暇,在某一饭堂兼职洗碗。厨房的监督,是一个美国人,他也很慷慨,常常把一些厨房里卖剩下的食物给那学生吃,不过他也很 嗦,常常在留学生工作时,站在一旁“演讲”,说:“你太幸运了,我们的政府批准了你来这里读书,现在我又给你一份工作和许多食物,使你连饭钱都省下来了……”
有一次,这位监督又用同样的话向洗碗的留学生“重播”,这位留学生一下子站起来,指着监督的人大声说:“再说下去,我就要一拳打破你的鼻子!”
自从那位留学生声言要打破美国厨房监督的鼻子后,他所受的待遇(自然是精神方面的)已大为好转,好转的原因倒不是那美国人欺善怕恶,而是他重新有了一种观念,知道要尊重别人的自尊心。
有一部电视剧,内容是叙述一群芭蕾舞者,应征百老汇歌剧院的舞蹈主角,经过几天的严格审查之后,许多舞者被淘汰了。最后只留下两名舞者,又经过一番审度,到最后,其中一人被淘汰了。评审委员没有直言相告那位被淘汰的舞者,而是对她说:“你的舞艺实在不错,并且非常有潜力,将来的成就必定不可限量,但本剧所需的角色,可能不适合你。因为我们需要一位较为活泼的演员,与你的个性不太符合。但你不用担心,我们还会有新的剧本,必定会有更好的角色等待你来发挥。希望你继续努力,等待我们的通知。”
这真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场面,被人拒绝是一件极悲痛的事,因为这往往显示了自己的能力无法获得别人的认可,对一个人的伤害是可想而知的。不过那位芭蕾舞者十分幸运,虽然没有得到好的角色,虽然被淘汰了,但却没有因此伤及个人的自尊心,她心中的希望也并未因此而破灭。
被击中隐处,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不去提及他人的弱点,才是待人应酬应有的礼仪。尤其是肉体上的缺陷,所以千万别用侮辱性的言语攻击他人。
在中国,有所谓“逆鳞”一语。龙的喉部之下,约直径一尺的部位有“逆鳞”,全身只有这个部位的鳞是相反生长的,如果不小心触及了这一片“逆鳞”的人,必会被怒龙所杀。其他的部位任你如何抚摸或敲打都没关系,只有这一片逆鳞无论如何接近不得,即使轻轻抚一下也犯了大忌。所以即使再驯良的龙,也不可掉以轻心。
战国时代,提倡法治主义的韩非子,著作中有“说难”一章。说难论述“说服”他人是如何艰苦的一件事,“逆鳞”一语即出自“说难”一文。
我们可以由此得知,无论一个人的人格多么高尚多么伟大,身上都会有“逆鳞”存在。只要我们不触及对方的“逆鳞”就不会惹祸上身。所谓“逆鳞”就是通常所说的“缺点”、“自卑感”,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中,我们有必要事先研究,找出对方“逆鳞”所在的位置,以免有所冒犯。
以“爱”为出发点
爱是人类的一个基本需要,如果这种需要能够得到满足,则人必能生气勃勃,并且会做出种种报恩的举动。
就在我们“只献爱心,不图回报”的同时,我们失去的东西将是微不足道的,但得到的东西却无法来衡量。
爱在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爱,就是能够并愿意让你所关心的人根据他们自己的意愿处世做人,而不强求他们满足你的意愿。
为什么要特别提到爱呢?因为爱才是我们应酬当中最需要具备的,也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平时人们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有爱作为出发点,这样才能在最大限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很难想象,倘若一个人心中冷漠无情,没有任何一点爱,他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他的人际关系又会是怎么样的,这样的人纵使是天才,在应酬路上即使成功,也不会长久!因为他心中没有爱,漠视周围的一切,所以周围的一切也难免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他。
得到尊重,受到爱护和被人关怀,是每一个正常人都希望的。据心理学家研究,爱是人类的一个基本需要,如果这种需要能够得到满足,则人必能生气勃勃,并且会做出种种报恩的举动。
在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中,被尊重的需要被安排在了第四位,可见人们是多么重视自己被人尊重。
世界软件巨子比尔·盖茨也是熟谙此道的人。作为高科技的特殊行业,盖茨深知人才是公司的生命线,因此,从公司开创之日起,他就把吸收富有创造性的高科技人才放在工作之首,无论多么繁忙,吸收人才的工作他都会亲自去做,细致热情,感人至深。
微软公司有两位著名的软件专家列恩夫妇,他们最初在华盛顿的军事思想库工作,已颇具盛名,才华出众。盖茨几次相邀,他们都很委婉地拒绝了,他们说了很多条理由:不适应坐班工作,没有价格适中的大房子,甚至有一条是,不愿意中断的习惯就是空手道训练。
盖茨将这些都一一记在心里,不久,微软公司的人事部主任便亲自登门,说微软公司答应他们所有的要求:实行弹性工作制;在离办公室半英里的地方为他们物色了合适的住房,并且带来了房屋结构的图纸。另外还为他们联系好了空手道训练馆。
时至今日,列恩夫妇一直效力于微软公司。
美国著名文化企业家卡耐基曾经说过:“同情在中和酸性的狂暴感情上,有很大的化学价值。明天你所遇见的人中,有四分之三都渴望得到同情。给他们同情吧,他们将会爱你。”
我们常听人们说“我真的被他感动了……”这句话,这时,我们是否应该回味一下,回味一下对方被感动的情况,或许我们会明白其中的奥妙——那就是爱,用爱去感动人,因为人类是富有感情的,爱甚至可以将坚石融化!
就在我们“只献爱心,不图回报”的同时,我们失去的东西将是微不足道的,但得到的东西却无法来衡量。
美国管理学家汤姆·彼得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一位朋友的大众牌汽车总是发出奇怪的响声,这位朋友便把汽车拉到当地的壳牌公司加油站去修理,几个小时后,修理工打来电话说:“你知道吗?这个零件还在保修期之内呢!我给本地的大众汽车经销商打了电话,现在正给你免费修车呢!”
从那以后,这位修理工获得了车主所有朋友的修理活。这些朋友还到他那儿去加油,至少每加伦多付10美元,并且还到处替这位修理工宣传。
其实,我们在应酬时也应该这样,那就是:以爱为出发点,多关心你周围的人!因为这样不仅给别人带来方便,也会给你自己带来快乐。
知人知面更要知心
《孙子兵法》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注意别人性格的流露。
战国时,魏赵两国联手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请求救援。齐国派大将田忌率兵,直奔魏国都城大梁,抄魏军的老窝。
魏国大将庞涓听到消息,立刻停止进攻韩国,急急赶回魏国。
庞涓,与大军事家孙膑曾一同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军事。因为妒忌孙膑的才能,曾将孙膑骗到魏国,处以剜去膝骨之酷刑。孙膑幸得齐国使者淳于髡的密救,才没遭到更进一步的迫害。
孙膑对田忌分析说:“他们赵魏之兵,向来轻视齐国,认为齐军惧怕他们。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入魏地之后,第一天,我军设十万炉灶,第二天减为五万,第三天再减为三万,庞涓必以为齐军逃兵众多,不堪一击。”
庞涓在追赶齐军三日后,见其炉灶日减,果然喜不自胜,于是只以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赶。孙膑对庞涓的行动作了准确估计,预计他必在夜间兵至马陵。而马陵路狭,多山岩阻隘,可以埋伏人马。于是就在一棵大树上刨平一段,在上用白漆写上“庞涓死此树下”,并令齐军弓箭手,夹道埋伏。
庞涓果然在夜间到达马陵,见树上有字,便令人点火走近大树观看。
齐军见火起,还未及庞涓把树上的字看完,便一齐站起,万箭齐发。魏国顿时大乱,死伤不计其数,至此,庞涓才知陷入穷途末路,斗不过孙膑,万般无奈下,羞而自刎于树下。
由于孙膑对庞涓的为人了如指掌,也了解魏赵大军,所以能够对他们的行动作出准确估计,从而取得胜利。
《孙子兵法》中也有这样的说法:“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掉以轻心,不设防备,必被对手击败无疑。
在一个企业中要进行某个项目的开发,往往就需要有周详的计划。如果没有一个充分准备的作战计划,是很难有良好的结果的。在人与人之间的应酬中,情况也是如此。
有这样一对青年少女,他们都是工薪阶层,不过男方是个世家子弟,女方只是一个普通的售货员,出身于工人之家。
由于马先生的介绍,这一对青年男女认识了。
一年后,男的和女的突然联袂来访,他们准备结婚了,请求马先生替他们做媒。但问题是:女方家长对男方已十分满意,彼此认识已久;可是男方的母亲,却不满意儿子娶一个贫民女子,认为门不当,户不对,他们可是“世家”!
男的意思是,希望马先生和他的妈妈谈谈,说服她。
马先生觉得这种事虽然很常见,但要成功却并不容易,他的分析有如下几个要点:
(1)不能谈一次就谈得来,所以必须准备分开几次来谈;
(2)男方母亲对女的有偏见,不喜欢这样一个女子做媳妇,你去劝她,她很可能会首先对来劝的人有不良印象。或许她会说:“怎么大家都是老朋友,却介绍这样一个女子给我儿子?”
(3)要研究她何以不满意这个女孩子?
马先生在分析上面的几个原因之后,便定下几项原则:
第一次见面时,首先要树立起男方母亲对自己的信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首先赞成她的意思,甚至必要时如果她率直表示不喜欢那女子,自己也要附和一下。
第二次见面,马先生大赞她的儿子的长处,接着也提及了女方的长处,然后再提她儿子的一些短处(这些短处自然是她以前都知道的)。这么一说,使她明白一个人是有长处也有短处的,不会十全十美。这样就会引起她想见那个女孩的欲望。
第三次见面,马先生带了那女孩子来,为了方便讲话,马先生叫男孩暂时避席。
第四次见面,那母亲对女孩子的赞成和反对参半,也就是说,她已拿不定主意了。照一般人的心理,如果自己对一件事的看法存在犹豫时,便需要一个第三者来指点一下。这时马先生插口赞成,于是那母亲说:“这样看来,马先生你也认为他们俩应该结婚了?”
到这里,“媒人应酬”已宣告成功。
当然,不是每一次应酬都需要这样“步步为营”才能成功的,要依照状况来变更计划,做到“具体事情具体分析。”
领军的大将在准备和敌人作战时,就必须事先对战争的有关情况作一些预测。比如说,会在哪里与敌人交战?敌人的兵力如何?自己军方的情况怎样?这些,都要求将军对其作出分析和估计,方可掌握主动权。
我们在和人接触时,也要求作一些必备的准备。按照卡耐基的说法就是:“注意别人性格的流露。”
朋友之间,有过一两次的交往,就可能有机会看到他的“真情流露。”例如:他的兴趣是什么?他的需要是什么?他的精神寄托是什么?他的性格大致是如何的?他所缺少的是什么?如果这些你能一一观察出来,你就可以和他们应酬得很好。
应酬需要度量
应酬学上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先满足别人的需求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
人是很容易满足的动物,当你在他犯过错时表示一下“度量”,他就会在瞬间对你认同。
有人说:一个人的内在气质和品格是最漂亮的,连最新款式的衣服也无法装扮。尽管有些人外表上展示出最吸引人的风度,但是,内心存在着贪婪、妒嫉、怨恨及自私。所以,他将永远不能吸引任何人。
一个善于应酬的人,他的忍耐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如果过分压抑、缺乏宽容,就会养成“不满现状”的心理,“不是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这种状况在应酬过程是可能遇到的。原因很简单,他们的忍耐力不够,常常无法适应有时会在应酬中出现的那种紧张的无形压力。心理承受不了,就会冲动蛮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