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本看懂中国史
12982700000029

第29章 五代十国(1)

历史在唐朝停留了289年后再一次进入分裂割据时期,五代十国时期是唐后期藩镇割据混战的继续。唐朝灭亡后,北方经历了5个前后相承的朝代,史称“五代”。此时的南方及山西中部则出现了十个割据的政权,史称“十国”。

北方政权相互征战,而南方战争则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也就是这时,南方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北方,文化也比北方繁荣。

后梁太祖:善于叛变的朱温

黄巢起义给朱温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崭露才干的机会。起义军在长安建“大齐”政权,这时的朱温已是东南面行营先锋使,驻守在东渭桥(今西安东北),并招降了唐夏州节度使诸葛爽。后来又奉命转战河南一带,攻占了邓州(今河南邓州),从而阻断了唐军由荆襄北攻起义军的道路,使“大齐”政权东南面局势稳定下来。

朱温得胜回长安时,黄巢还亲自到灞上犒赏三军。接着,黄巢又调朱温到长安西面,抗击纠集起来的唐朝军队,朱温又获大胜,然后挥师击败了唐将李孝昌等军。不久,朱温受命任同州(今陕西大荔)防御使,并攻下了同州,经过短短五年的南征北战,三十而立的朱温已经成了“大齐”政权的功臣,成为起义军中的一员大将,但是一路平顺的朱温很快又陷入了困境。

和朱温隔河对峙的唐朝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有精兵数万,他投降过起义军,在唐僖宗逃到蜀地后号召各地将领围攻起义军时又重新叛归唐朝。由于兵少,朱温几次战败,只得向黄巢求救,但书信总是被负责军务的孟楷拦阻扣压,再加上起义军内部混乱腐败,朱温一筹莫展。谋士谢瞳趁机进言献策道:“黄巢起家于草莽之中,只是趁唐朝衰乱之时才得以占领长安,并不是凭借功业才德建立的王业,不值得您和他长期共事。现在唐朝天子在蜀,各路兵马又逐渐逼近长安,这说明唐朝气数未尽,还没被众人厌弃。将军您在外苦战立功,政权内部却为庸人所制约,这就是先前章邯背叛秦国而归楚的原因。”

朱温看谢瞳说的句句在理,正合自己的心意,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前途,便杀掉监军使严实,率部投降了对面的王重荣。唐僖宗在得到朱温归降的消息后,不禁大喜,兴奋地说:“这真是天赐我也!”他似乎看到了复兴祖业的希望之光。但万万没有想到,引进来的却是一只真正的“狼”。

唐僖宗喜过之后,立即下诏任命朱温为左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还赐给朱温一个名字“全忠”。但朱温并没有完全忠于他,忠于唐朝,就像原来没有忠于黄巢、忠于“大齐”一样,而是完完全全地叛了唐朝、灭了唐朝。

夺取皇位后,朱温的荒淫行同禽兽。然而,朱温却对妻子张氏以礼相待。朱温为黄巢同州刺史时,娶砀山富室女张氏为妻。张氏“贤明有礼”,朱温“深加礼异”,“每军谋国计,必先延访。或已出师,中途有所不可,张氏一介请旋,如期而至,其信重如此”。天祐元年张氏病死后,朱温开始“纵意声色,诸子虽在外,常征其妇入侍,帝往往乱之”。

至于朱温的儿子们对朱温的乱伦,不仅毫无羞耻,竟然利用妻子争宠,博取欢心,争夺储位,真是千古未有的丑闻!

朱温病重时,打算把养子朱友文从东都召来洛阳托付后事。其亲子“友珪妇亦朝夕侍帝侧,知之,密告友珪曰:‘大家(指朱温)以传国宝付王氏怀往东都,吾属死无日矣!’”朱友珪随即利用他掌握的宫廷宿卫侍从及其亲信韩勍所部牙兵发动宫廷政变,杀入朱温的寝宫,将其刺死。

后唐庄宗:做不得皇帝的武将

庄宗李存勖是李克用的长子,自幼喜欢骑马射箭,胆识过人,为李克用所宠爱。少年时随父作战,十一岁就与父亲到长安向唐廷报功,得到了唐昭宗的赏赐和夸奖。成人后,状貌雄伟,稍习《春秋》,略通文义,作战勇敢,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当时,军阀混战、占据河东的李克用常被控制河南的朱全忠(即朱温)牵制围困,兵力不足,地盘狭小,非常悲观。李存勖劝说其父:“朱全忠恃其武力,吞灭四邻,想篡夺帝位,这是自取灭亡。我们千万不可灰心丧气,要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李克用听后大为高兴,重新振作起来,与朱全忠对抗。

公元908年,李克用病死,李存勖于同月袭晋王位。办完丧事,他就设计捕杀了试图夺位的叔父李克宁,并率军解潞州(今山西上党)之围。李存勖认为潞州是河东屏障,没有潞州对河东不利,所以他立即率军从晋阳出发,直取上党,乘大雾突袭围潞州的梁军,大获全胜。

李存勖的用兵使朱全忠大惊,他说:“要孩子就应当像李存勖一样的,李克用后继有人了!哪像我的孩子,如同猪狗!”潞州围解后,河东威振,控制镇州的王容和控制定州的王处直见形势骤变,也动摇了附梁的信心,竟和李存勖结成联盟共同对付后梁。后梁为了保护河北,不惜一切,出兵再战,于是双方在柏乡又展开了一场血战。

柏乡之役,晋军有周德威等三千骑兵和镇州、定州兵;梁军有王景仁率的禁军和魏博兵八万。梁军守柏乡,以逸待劳,在地形、兵力、装备方面处于优势;而晋军是骑兵,机动性和进攻能力大,对梁军构成威胁。战役开始,李存勖采用周德威建议,引诱梁兵出城,聚而歼之,晋军主动后撤。梁军主将王景仁果然上当,倾巢而出。晋军抓住机会,以骑兵猛烈突击梁军,周德威攻右翼,李嗣源攻左翼,鼓噪而进。这时晋军李存璋率领的骑兵大队也赶上,梁军丢盔弃甲,死伤殆尽。这一仗,使梁军丧失了对河北的控制权,之后,朱全忠一听晋军就谈虎色变。而李存勖却进一步安定了河东局势,他息兵行赏,任用贤才,惩治贪官恶吏,宽刑减赋,河东大治。

李克用临死时,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刘仁恭(刘守光),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带);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灭世敌朱全忠。他将三支箭供奉在家庙里,每临出征就派人取来,放在精制的丝套里,带着上阵,打了胜仗,又送回家庙,表示完成了任务。

公元911年,李存勖在高邑(今河北高邑县)打败了朱全忠亲自统帅的五十万大军。接着,攻破燕地,将刘仁恭活捉回太原。九年后,他又大破契丹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经过十多年的交战,李存勖基本上完成了父亲的遗命。公元923年攻灭后梁,统一北方,4月,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年号“同光”,史称“后唐”。

李存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不惜生命,是员勇将;但是在政治上,却是一个昏暗无知的蠢人。他自幼喜欢看戏、演戏,即位后,常常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不理朝政,并自取艺名为“李天下”。不仅如此,李存勖还用伶人做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置身经百战的将士于不顾,而去封身无寸功的伶人当刺史。此外,李存勖还下令召集在各地的原唐宫太监,把他们作为心腹,担任官中各执事和诸镇的监军。将领们受到宦官的监视、侮辱,读书人也断了进身之路。同时,李存勖又派伶人、宦官抢民女入宫,有一次,竟抢了驻守魏州将士们的妻女一千多人,搞得众叛亲离,怨声四起。

公元926年,李存勖听信宦官谗言,冤杀了大将郭崇韬。另一战功卓著的大将李嗣源也险遭杀害。是年3月,李嗣源在将士们的拥戴下,率军进入汴京,准备自立为帝。李存勖得讯忙拿出内府的金帛赏给洛阳的将士,逼他们开赴汴水。军到中牟县,听说李嗣源已进入汴京。李存勖知道大势已去,急返洛阳,路上兵士逃走一半。回到洛阳后,他试图抵抗李嗣源的进攻。

李嗣源先锋石敬瑭带兵逼进汜水关(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李存勖决定自己率军去扼守。李存勖任用伶人为指挥使,却不料伶人借机发动兵变,在混乱中射死了李存勖。李嗣源攻入洛阳当了皇帝。

后晋高祖:千古一绝“儿皇帝”

高祖石敬瑭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笑,喜兵书,重李牧、周亚夫之行事,隶属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当时正值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争雄,石敬瑭冲锋陷阵,战功卓著。

公元915年,李存勖得魏州,梁将刘寻急攻清平(今山东清县),李存勖急往驰援,为刘寻所围。石敬瑭率十余骑击败刘寻,救李存勖于危难之中。李存勖拊其背而壮之,由此声威大振,在军中名噪一时。他还数次解救李嗣源于危急之中,从而得到器重,逐渐成为李嗣源之心腹。李嗣源遂把女儿永宁公主嫁给他,并让他统率“左射军”的亲兵。

公元926年,效节指挥使赵在礼于魏州发生兵变。李存勖命李嗣源率军平叛,石敬瑭也一同出征。在魏州城下,李嗣源的部队也发生兵变,与魏州的叛军合兵一处,拥李嗣源为主。李嗣源本想回朝请罪,石敬瑭则劝他夺取开封,以成就大事。李嗣源无奈,只得接受了这个意见。于是,石敬瑭便自告奋勇,亲统骁骑三百人为前锋,抢占开封,又回兵渡汜水,直取洛阳。后唐庄宗李存勖被乱兵所杀,李嗣源入洛阳称帝,即后唐明宗。

由于石敬瑭在这次军事政变中立功颇大,后唐明宗任他为保义军节度使,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兼六军诸卫副使。当时,许多官将都不奉公守法,而石敬瑭以廉政闻名,颇受明宗李嗣源褒奖。从此以后,石敬瑭以驸马兼功臣,逐年升迁,历任侍卫条军马步都指挥使,河东节度使,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藩汉马步军总管等职,负责抵御契丹南下,后又赐封为“耀忠匡定保节功臣”。随职务和势力的增长,石敬瑭开始拥兵自重,大有取后唐而自立之势。

公元933年,明宗李嗣源死,李从厚继位,为后唐闵帝。当时凤翔节度使李从珂(李嗣源的养子)和河东节度使石敬瑭都拥兵自重,后唐闵帝对他俩不放心。为削弱他们的势力,遂下令二人对调。潞王李从珂不服,在凤翔起兵反叛。闵帝大败,仅率数骑出逃,路遇石敬瑭,石敬瑭杀其随从并囚他于卫州。

石敬瑭认为我不兴乱,朝廷发之,安能束手于道路?遂决意谋反。大将刘知远、掌书记桑维翰也有此意。于是,石敬瑭上表指责后唐末帝是明宗养子,不应承祀,要求让位于许王(明宗四子)。后唐末帝撕裂其表,削其官爵,并以建雄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四面招讨使,将兵三万筑长围以攻太原。石敬瑭一面于朝廷内部从事策反活动,一面由掌书记桑维翰起草奏章,向契丹求援:请称臣,以父事契丹,约事捷之后,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契丹。

石敬瑭称帝后,很守“信用”,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承诺每年给契丹布帛三十万匹。燕云十六州乃北部天然屏障,至此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铁蹄之下。以后燕云十六州成为辽南下掠夺中原的基地,使北方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贻害长达四百年。

石敬瑭对于契丹百依百顺,非常谨慎,每次书信皆用表,以此表示君臣有别,称太宗为“父皇帝”,自称“儿臣”,为“儿皇帝”。每当契丹使臣至,便拜受诏敕,除岁输三十万布帛外,每逢吉凶庆吊之事便不时赠送好奇之物,以致赠送玩好奇异的车队相继以道。

后汉高祖:昙花一现的王朝

后汉高祖刘知远最初与石敬瑭一道为后唐明宗手下的将领,后来,刘知远因帮助石敬瑭在契丹扶持下建立后晋,被任为河东节度使,在北京(今山西省太原市南)留守等职。

石重贵继位后,刘知远进封为“北平王”,拜中书令。因他的官位高,功劳大,势力强,为石重贵所猜忌。晋辽交战期间,他守境不出,招募军士,壮大力量。辽军进入汴京时,他派部下以祝贺胜利为名,去汴京察看形势,知道辽军很不得人心。不久,他打出复兴后晋、迎石重贵来晋阳的旗帜,受到将士的拥戴。

公元947年2月,刘知远在晋阳称帝,改名为缟,建国号为汉。第二年建年号为“乾祐”。史称“后汉”。

刘知远称帝后,为了赢得民心,沿用后晋的年号“天福”,以争取后晋文武官吏的支持。他下诏书慰劳各地自发武装抗辽、保卫乡土的起义军,又不夺民财而取出宫中所有财物赏赐将士,获得了军民的支持。然后趁辽军北退,辽统治集团忙于争夺皇位之际,他统率大军自晋阳出发,一路势如破竹,二十一天后进入洛阳,又八天后开进汴京,定为都城。

同年12月,刘知远所宠爱的太子、开封尹刘承训病死。刘知远也悲伤过度而病倒,一直不见恢复。

公元948年正月,他自知自己命不久矣,遂召宰相苏逢吉、枢密使杨邡、郭威等进宫,委托他们扶立次子刘承祐即位,又秘密嘱咐他们要赶快除去归附辽国的杜重威。不久,病死于汴京。

为称帝费尽心机

刘知远世代生活在太原,由于家境非常贫寒,所以他的父亲和祖父等人的事迹在史书上都没有什么记载。在刘知远小的时候,他性格很内向,平时也是寡言少语,因为体质较弱,所以经常得病。还有他的眼睛白多黑少,加上脸色紫黑,给人一种很威严的感觉。

由于生活困难,他不得已只好到一个姓李的大户人家去当上门女婿,在封建社会,这种女婿叫做赘婿,社会地位几乎到了最底层,备受歧视。在一次牧马时,因为马踏坏了寺庙属地的庄稼,被僧人捆绑起来,打了一顿。刘知远不甘心这样下去混一辈子,就寻找时机出去干一番事业。

不久,刘知远就投到李嗣源的手下当了兵,由于作战勇敢,被升为偏将,和石敬瑭一起共事。刘知远凭借他过人的机智曾两次救过石敬瑭的性命,石敬瑭对他也是非常地感激。在石敬瑭为保住自己地盘请求契丹增援的时候,刘知远和桑维瀚两个人全力支持石敬瑭,但在许诺的条件上,刘知远不同意石敬瑭既进贡称臣又称子的做法,觉得没有必要许诺这么屈辱的条件。但石敬瑭一心想做皇帝,担心条件低了契丹不肯出兵,刘知远见无法劝解,只好沉默。

石敬瑭称帝后,刘知远和其关系日渐疏远,出现隔阂,君臣之间相互猜忌起来。石敬瑭一心削弱刘知远的权力,而刘知远也在河东地区悄然壮大着自己的势力。在石敬瑭死后,石重贵继位,景延广把持了朝政,对契丹态度强硬起来,刘知远则在河东静静观望着中原,伺机称霸中原。

刘知远为了自己的利益,坐视后晋的灭亡而不顾,石重贵几次让他发兵他也置之不理,石重贵没办法,从此也不再和他商议军国大事,刘知远也只知道守卫自己的地盘。

刘知远表面上说他不想当皇帝,在将士们喊他“万岁”时还让人去制止。但后来刘知远听从了郭威的建议,于公元947年2月在太原称帝。但他为收军民之心,宣布用石敬瑭原来的年号,不用石重贵的“开运”年号。

同年6月,刘知远进入洛阳后,才正式改国号为“汉”,因为他觉得自己姓刘,是汉朝王族的后代,历史上称为“后汉”。先称帝后改国号和年号,在历史上极为少见,这只能说明刘知远为称帝费尽了心机。

但是,刘知远投机取巧得以趁势登基称帝,但也就一年的时间他便撒手西去了。两年后后汉灭亡,后汉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排名前几位的短命王朝。

贤良淑德李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