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艺术大全集
12984100000049

第49章 演讲(2)

做即兴演讲时,通常你得就某个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问题在于,面对当时的状况,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你到底要讲些什么?做好心理准备。当你参加一个会议,你就要想着,假如这时有人要你发表意见,你该讲些什么?

首先,你需要提前进行思考。我相信任何一个即兴谈话的能手在准备参加一个聚会之前,都会花时间去分析、研究那个场合的需求。即兴演讲的能手,平时多做练习,这样其实是“非即兴”的了,因为事先都稍有准备。

由于你已经知道了主题,剩下的问题便是组织好相关材料。即兴演讲的时间通常很短,所以,你不能花太长时间准备,要配合当时的情况。

3.一开始便进行举例

你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个:

(1)你不必再为如何措辞而大伤脑筋

自身经历的总能轻易描述出来。

(2)你会渐渐进入讲演的状态

这有助于缓解甚至消除你开始时的紧张情绪,使你应付自如。

(3)你可以借对实例的叙述立即获得听众的注意

叙述实际生活的例证可以有效吸引听众。

沟通是一种双向的过程。能抓住听众注意力的人马上就会注意到那种被听众接纳、肯定的力量,从而受到鼓舞。你此刻感觉有种动力让你继续,并需要你尽最大能力去作回应。演说者与听众间这种互动和谐的关系,是一场成功的演说所必需的,也是沟通的开始。这便是以实例展开演说的原因,尤其是在人家请你说几句话时,从举例开始,这将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4.分清对象与场合

如果你事先毫无准备,主持人突然请你说几句,此时要保持冷静。不妨先深吸一口气,你可以先向主席致意,再来一个自我介绍,找一个喘息与思考的机会,然后,再开始发表与听众有密切关系的讲演。我们已经知道,听众只对与自身有关的事情感兴趣,我现在要向你介绍三个来源,他们组成了你讲演的素材:

首先,是听众本身。谈论你的听众,说说其身份和职业,特别是对社会和人类做了多大的贡献。你有必要使用明确的实例加以论证。

其次,是场合。可以介绍这次聚会的原因及进展,是会议、颁奖大会,是年度聚会,还是政治或爱国集会?

最后,如果你先前一直在注意地听讲,你不妨指出,自己对之前另一位讲演者所谈及的某一特殊事物特别感兴趣,然后加以补充。

最成功的即兴演说,都是真正的当场演说。它们的成功在于:它们表达的,是讲者对听众和场合的感想,它们合时宜,如同手和手套密切相合,就像为这个场合量身定做的特制品。

5.切莫即兴乱说

你必须明白:即兴谈话并不是信口开河,也决非漫无目的的讲话。你必须把所要传达的意思清晰且有条理地表达出来。你所举的例子要能符合你的中心思想,而且,假如你讲得很有热情,便会发现这种没有经过事前准备的演讲,其实更有真情实感。

在现代化的社会里,能迅速组织好语言,比准备冗长的演讲更重要。即使在一般的休闲场合,都愈来愈需要口头上的交流。因此,能够即时地将自己的思想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很重要。

如何灵活表达

1.如何精明地回答难题

这其实很简单。首先,仔细听清提问。如果必要可以重复问题以免听众没听清。再将目光移向提问者,使自己不成为注意的中心。然后,作为演讲者,你可以选择回答这个问题;或者将问题抛还给提问者,问问听众中有谁能回答。

如果提问者还坚持要提问,你可以巧妙而镇定地说:“现在让我们给其他人提问的机会。”或“我得在规定的时间内演讲完,所以我得将发言继续下去。我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和你讨论这个问题。”就这么简单。

2.如何顺利地应持反对意见

有的人在一群人面前发言时,表示乐意接受批评。这种情况看起来非常有趣,它照例会招来听众的评论——不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听到赞同的意见,演讲者会情绪大涨,更有信心。但有时,某个听众偏偏会不断提出反对意见,打乱演讲者的全盘计划。

比如,在某高校,一个著名的政治评论家进行了一场演讲。他引用了许多实际事例,并对国际政治事件做了精辟的分析。演讲结束,听众开始提问。一个坐在前排的人举手,演讲者叫了他。他站了起来,直视着演讲者的眼睛,大声地说:“那又怎样!”

演讲者目瞪口呆。他问那提问者:“什么,什么怎样?”提问者瞪着他,答道:“你做了许多推想,堆砌了不少事实,但那又怎样?你的观点能对现实产生作用吗?”提问者的话就像一把锐利的刀插入演讲者心里。

其实,演讲者也不必担心,勇敢面对批评。演讲者可以承认对方的观点,或解释一番自己的观点之后再继续。如果问问“别人还有什么看法”,还可能会鼓动听众参与讨论。

但是,最明智的做法是给一个含糊不清的回答,然后继续下去。巧妙而含糊的回答是一种有用的应答技巧,用这种方法,说话者可以给对方一种印象——他会以为自己是正确的并受到赞同。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这样回答听众的批评:“那确实是一个要点”或“你的确很有想法”。

一旦听到这种回答,提出批评的人会因得到认同而态度缓和。实际上,回答者自然不一定理解或赞同对方。毕竟,任何评论都是“要点”或说出了“某种想法”。演讲者没必要自寻烦恼,说话得罪提问者。他只需承认提问者提出了一个“要点”或演讲了某种“想法”就够了。同时,通过这样一个巧妙而含糊的回答,演讲者既不用过多解释又能得到提问者的尊敬。

3.老练地应付挑剔的听众的秘诀

一个难缠的听众可能是故意与你做对,他只想证明自己比你强;也可能只是个缺乏礼貌和教养的家伙;或者是个鲁莽的家伙,他确实不同意演讲者的观点,于是急忙说出。无论那些存心捣蛋者有何种理由和目的,演讲者都要得体地应付。首先,演讲者必须保持头脑清醒,镇定自若。要做到不斤斤计较,不畏惧,而且不要善解人意。

如果你当时坐着,就站起来,给人一种权威感。在造出镇定、文雅和自制的声势之后,就按你在其他情况下应该做的那样来处理反对意见:

表示赞同或解释一番。巧妙地给一个模糊的回答然后继续下去。或者你就此来一个开放式提问,鼓励听众参与讨论。例如,“你们中还有谁有什么想法吗?”但必须注意的是,只有当大部分听众站在你这一边时,才能鼓励他们参与讨论。

只要你能灵活运用自己的口才,就能顺利地应付听众的批评和挑剔。

说好明快有力的演讲语言

1985年9月底,上海青年报记者对上海铁路新客站工地总指挥,进行了关于工程期限的采访。

总指挥严肃地发表即兴演讲:“不超国家预计开支,不误工期!这是我们向党、向人民立的军令状。延误工期,党,不允许;人民,不允许……困难再大,我们靠党的领导,人民的支持;问题再多,我们靠工人的才智去攻克难关;时间再紧,我们靠创业者争分夺秒的拼搏精神……”

这位总指挥的演讲,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充分表现了人民群众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这里,可以看出,总指挥的演讲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句子短。

短句显得有气势,也更有力度。所以,短句特色是提高演讲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

据不完全统计,善于做宣传的教育工作者,如,李燕杰、曲啸、彭清一、刘吉等的演讲,其句子一般控制在八个字左右。

国外的一些演讲大师,如,列宁、林肯、丘吉尔等,他们讲的是欧化语言,虽然句子稍长些,但也都在十个字(中文译文)以内。

所以,从中外演讲大师的实践来看,成功的演讲需要短句的配合。

比较而言,书面语言句子长,优点是精确、全面;缺点是呆板和冗长。而演讲句子短,简洁明快,生动有力,充满生气;演讲时还可以借助肢体语言,所以,尽管句子简短,仍能很好地传情达意,而且朗朗上口,有助于记忆,因此能收到很好的演讲效果。

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等等,也都是长句短说的典型例子。

这些短句,不仅简洁明快,而且能让人印象深刻,便于记忆,经久不忘。

正如恩格斯所说:“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

由此可见,要提高演讲效果,就要尽量长话短说,使句子简洁明了,短小精悍。

革命导师列宁在《纪念葛伊甸伯爵》的演讲中,曾用长短句交叉的排比,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三种典型人物:

“不愿做奴隶而奋起斗争的,是革命家;不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愚昧无知;津津乐道地赞赏美妙的奴隶生活,并对和善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尽的奴隶,是不知羞耻。”

在运用短句特色时,事先要用心雕琢,能用短句表达的,决不用长句,或者把长句化为若干短句。在演讲时,不要乱用生硬的短句,而应注意长、短句的交叉使用,使二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另外,演讲者语言疏密有致,波澜起伏,也能使演讲丰富多彩,吸引听众。

演讲语言的短句特色,指演讲者在演讲中,长话短说,使演讲语言显得短小精悍、明快有力。

培养自己的演讲风格

“朗读原稿式的演说,是最差劲的演说。”国际人际关系研究所所长詹姆斯·F.宾达博士在他的“使听众睡眠的24种方法”论文中这样说道:

“诚心想听演说的人,却看到演说者丝毫无表情地朗读讲稿,必定感到异常的失望。因为一面埋头朗读原稿,一面又想与听众交流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这种做法根本无法缩短演说者和听众的距离,从而会失去演说的目的。如果想让听众确实了解演说内容,可以在演讲开始前,发给听众一份提纲,但演说者切勿手捧讲稿一字无误地朗读,否则就失去了演讲的价值。”

“一个有经验的演说家,他一定懂得如何满足听众的需要和个人的演说个性的需要。为了使演说获得成功,他会不嫌麻烦地把演说内容摘要记录在前一节中所说的小卡片上,并采用不同颜色做出鲜明的标记。本来,演说的大纲已经充分印记在脑海之中,在演说中偶尔看上两眼,便知哪个地方疏漏不全,从而即时纠正。如此一来,演讲就可以顺利地进行。”

许多行政总裁和多数高级主管经常由助理准备讲稿,并且手捧讲稿照本宣科。但是,这样做将对他们的信誉造成不良影响,原因如下:

1.念讲稿,就不能随心所欲

念讲稿与即席演讲确有不同。而后者显得更可信、更有吸引力、更显真诚。念讲稿很难做到像平常说话一样。念讲稿时,演讲者很少考虑听众,他们不仅少见手势,也缺乏面部表情,而且声音还单调。最终,演讲者与听众很难建立密切关系。他们可能会不满意而归,心中对演讲者的诚意充满疑惑。

2.依赖讲稿,给人一种不安全感

过于依赖讲稿,常常限制你的灵活变通能力。如果遇到突发意外,就会受害不浅。例如,你正参加小组讨论,轮到你发言,时间有限,一旦现场提问打断或话题岔开,念稿者通常很难再重回思路,处境可能也会变得尴尬。

3.念讲稿可能会使你的信誉大打折扣

演讲的目的可能不是那么重要,听众总是眼见为实。对着听众念讲稿,很可能令他们感到失望。他们会意识到,你没有下工夫准备。如此一来,你的信誉可能会受到影响,在演讲中你自然就不能娓娓道来。

演讲前要准备充分,但身体力行的人并不常见。经理们常常忙于应付繁忙的日程,因此在他们看来,没有必要在演讲上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而事实未必如此,至少这样不利于培养自己独特的演讲风格。

表达的最佳境界,就是要具备演讲口才,尤其是具有自己风格独特的演讲口才,这在社交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如何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康威尔博士说:“成功的沟通,要求演讲者的思想能够被听众接纳,并使听众与自己真正地融为一体。”

演讲者在演讲时一定不能忘记他的听众。这里有一些简单却有助于你与听众建立起和谐与共鸣的小诀窍。

1.演讲要考虑听众的喜好

演讲者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只顾谈些自己感到有趣而与听众毫不相关的话题。很明显,这些话题往往使许多听众感到乏味。这时候演讲者就要学会转换思想,着重引导听众思考自己的兴趣、事业、家庭和所取得的成就。

2.给听众以真诚的赞赏

演讲的听众通常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因此他们的反应符合人性的内在规律。公然批评听众必导致他们的愤懑。对他们做过的值得称赞的事表示赞美,你就会获得他们的信任。你需要对此进行认真的研究与考虑。比如,“各位是我曾面对的最聪明的听众”“能够站在这里,我真是太高兴了”等等,被大多数的听众认为是空洞的谄媚,而心生反感。没有诚意的话语,即便偶尔会骗过某个人,但却无法赢得他的支持。此时,一定要表现出发自内心地真诚。

3.与听众融为一体

当你走上会场,刚刚接触听众时,应想办法尽快与听众建立起亲切的关系。如果你觉得很荣幸能应邀发表这次演说,就实话实说吧!

准确记住你的听众的名字,是另一种可以打开你与听众沟通线路的方法。要注意的是:要在演讲词里用上一些大家陌生的名字,你就必须事先确定它们的准确性,而且你还要有充分的理由使用它们。在使用时,只能以一种友好的方式来提到他,并且使用应限定在一定范围,决不可滥用。

在演讲的过程上,要使用人称代词“你”,勿用“他们”,这种方式有利于使听众进入一种自我感知的状态,从而使听众的注意力一直聚集在你演讲的内容上。

4.允许听众的参与

演讲中注意灵活运用一些表演,也能使听众趋之若鹜地注意着你的每个词语。

让听众来帮助你展示你的论点,或将某个意念戏剧化地表现出来时,你对他们的影响力便会急剧地提升。当听众中有人参与到演讲中时,听众便会敏锐地感知身边所发生的事。不断有演讲者抱怨:讲台上的人和讲台下的人之间总是隔有一堵墙。如能有效利用听众的参与,就能很容易推倒这堵墙。

5.保持谦虚

当你讲演时,你的个性被一览无余地展现出来。每一个傲慢的表现都可能使你功败垂成。而谦虚可以使你的演讲充满自信和友善。你可以谦虚,却不必显出患得患失、低人一等的模样。只要能表现出自己对讲演充满信心,不妨自嘲一番,听众一样会喜欢你、尊重你。当然,你故意惹火听众,奚落他们并向他们宣告你的无穷智慧,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

在《现代宗教伟大领袖》著作中,丹纳·陶玛斯这样评价孔子:“他从不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向别人炫耀。他只是以自己的同情心与包容心,设法启迪他们。”

如果你想走进听众,与听众融为一体,我建议你一定要修炼这种谦虚与包容的品性。

演讲只有吸引听众,才能取得成功。懂得谦虚与包容,你便掌握了打开听众心扉的钥匙。

演讲口才禁忌

演讲中常见的禁忌有:

1.忌信口开河,杂乱无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