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艺术大全集
12984100000053

第53章 演讲(6)

演讲者从吉鸿昌的爱国精神出发,然后高屋建瓴,联想到千千万万个爱国者的精神,用“正是这千百万个赤子”和“正是他们”的提示语,层层推进,概括出一代代爱国者的崇高情怀,使单一的事例所体现的思想意义得到扩展、升华,充分点燃听众的爱国激情,产生一定的感召力。

2.由表及里的深化

如果演讲者不去阐释含义深刻的材料,听众也许理解不透演讲者所要表达的主旨,而经过演讲者的分析后,就如同在沙砾中发现出闪亮的金子,在贝壳里找到晶莹的珍珠,催人感悟,发人深省。这种由通过叙述外表行为或客观事实,进而提炼其思想主旨的表达方法,就是由表及里深化升华主题的技巧。

例如,孙中山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讲道:

“南洋爪哇有一个财产超过千万的华侨富翁。一次他外出访友,因未带夜间通行证怕被荷兰巡捕查获,只得花钱请一个日本妓女送自己回家。因为日本妓女的祖国很强盛,所以她的地位高,行动也自由。华侨富翁虽然很富有,但他的祖国却不强盛,所以他的地位还不如日本的一个妓女。如果国家灭亡了,我们到处都要受气,不但自己受气,子子孙孙都要受气啊!”

孙中山先生通过对一则典型故事的层层剖析,揭示出国家贫弱,人民必受欺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不仅升华了演讲的主题,还燃起了听众爱国的情感之火。

3.由此及彼的引申

在演讲中,围绕典型事情或客观事实进行类推,联系到另一类相关事物和事理,以此来升华演讲的主题。这种表达方法,通过形象化的渲染,不仅可以启迪听众的智慧和洞察力,而且还可以渲染演讲的哲理美感。

4.由陈及新的点化

例如,在弘扬爱国主义的主题演讲比赛上,一位演讲者讲述了盼望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内容,最后他是这样升华主题的:

“……一位老知识分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不忘嘱咐子女:‘祖国完成统一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这句话引用陆游的名句,意义却更甚,它代表着多少老知识分子的心愿,代表着多少中国人的心愿啊!同志们,朋友们,我们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这一天一定能到来!”

在这里,演讲者通过材料中老知识分子的古诗新用,由陈及新赋予其更深刻的现实意义,把演讲所体现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推向了高潮。

5.由境及情的交融

在演讲中,通过对现实生活事情的渲染营造出一种紧扣题旨的境况,并由此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达到升华演讲主题的效果。

例如,胡云龙的演讲《我们的后代喝什么》中的一段话:

“德国的亨格尔小姐与同伴来游览心驰神往的长江三峡。一路上,她俩饱览了长江两岸醉人的风光,也深深领略了‘中国人’肆无忌惮破坏环境的毫不留情。在中国游客眼中,长江竟然无异于一个天然的废物场,滚滚东流的长江‘毫无怨言’地包揽了中国游客抛弃的一切:果皮、废纸、饭盒、塑料……作为外国游客,她俩不忍心这样做,在找不到垃圾桶的无奈情况下,她俩只好将旅程中的废弃物用塑料袋一一装好,下船前彬彬有礼地请乘务员代为处理。不料,乘务员竟嗤之以鼻,毫不犹豫地把垃圾袋投入长江的怀抱。看到这里,我不由得要问一句:《长江之歌》中描述的‘用纯洁的清流浇灌花的国土’和‘用巨大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的长江,还能承担多久人们无情地摧残?

……水对我们人类有恩有情,我们决不能做出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蠢事,也不能将我们自己酿成的苦酒逼着我们的后代喝下去,只顾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这是责任!”

演讲者借助外国游客的所见、所闻、所思,形象地渲染出国人环保意识差的生活图景,由此抒发感慨,引发大家的议论,做到了由境及情,情景交融,情理相生,很好地升华了演讲的主题。

6.由抑及扬的反衬

利用高潮也可以很好地升华主题,而恰当地运用由抑及扬的反衬技巧,能使集中于高潮的情与理的表现更有效果,从而使演讲的主题得到升华。

例如,卢国华的演讲《愿君敢为天下先》的高潮部分:

“也许有人说,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改革的潮是那么好弄的吗?弄得好,该你走运,福星高照;弄得不好,该你倒霉,身败名裂……我们如果徘徊观望,如果急流勇退,如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如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果害怕枪打出头鸟,信奉‘人言可畏’的法则,那么,就会被历史所淘汰,被时代所抛弃,被生活所嘲弄。我们只有去无畏拼搏,去大胆开拓,去承担风险,去顽强竞争!”

演讲者逆水推舟,以退为进,先设立一个与结论相反的前提,极力地“抑”,再用否定性结论,为结论的“扬”蓄势,水到渠成,自然而然,这样由抑及扬的反衬,把演讲推向了高潮,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总之,掌握升华演讲主题的技巧是一门艺术。用好它,不仅可以使演讲掀起一次次波澜跌宕的高潮,而且还可以使演讲者与听众之间形成时起时伏的和谐呼应、感情共振,提升演讲的效果。

在演讲中,以古论今,由陈及新挖掘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深刻内涵,也是一种较好的升华主题的技巧。

做好事迹演讲

事迹演讲中雷同化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是材料雷同、观点雷同和行文雷同。似曾相识的事例,老调重弹的观点,程式化的篇章,势必倒人胃口,更谈不上感染、鼓励和教育他人。因此,要使事迹演讲不落俗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1.精益求精

要全面挖掘演讲材料,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对自己或他人的事迹材料,在收集时不厌其多,而在选取时不厌其精,“精”就是找出最具代表性最独特的材料。必须知道,任何具有典型性的材料都是个性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长环境、拥有自己的经历。要作事迹演讲,就得挖掘只属于“他个人”的“事迹”。周青、罗会江在演讲《镶嵌彩灯的女性》中说道:

“你能想象吗?曾经,一位地质勇士孤独地跋涉在荒无人烟的峡谷,当他忍受了十天半月的孤独以后,竟然对豺狼的嗥叫已不再惧怕,相反却感到亲切、兴奋,然而即使是这样,也未曾动摇过他对地质事业的热爱……”

“孤独”是普遍的,但那种置身荒野的“孤独”却是特别的;即使对地质队员而言,那种闻狼嗥而兴奋的感觉也不是人人都有的,而这种闻所未闻的经历却很能打动人。所以,独特的“事迹”才能有说服力,震人心魄。

2.细之又细

有些“事迹”难免保证细节不会雷同,但是,只要在细节上体现出不同的时间、情景、场合、外貌、动作、心态等,就能真实地写出富有个性的“这一个”了。有一篇写煤矿工人的演讲,内容没有“他”手持钻机采煤的常见镜头,而是用特别的细节牵动全篇:

“人们熟视无睹的阳光,对他来说却很珍贵,长年起早摸黑的井下生活使他无法像常人那样享有阳光,他的脸上黑乎乎的,缺少血色。这天,他终于有空坐在阳光下,尽管冬天的太阳并不温暖。他脱下煤迹斑斑的棉衣,光着上身晒太阳,用身体吮吸寒嗖嗖的冬日之光。我看到,煤粉已钻进了他的肌肤,每个汗毛孔都是乌黑的!这个给千家万户送去光明的人,竟如此缺少阳光,浑身都是黑的啊。”

冬天光着上身晒太阳,“每个汗毛孔都是乌黑的”,这是演讲人捕捉到的与众不同的细节,正是这个特别的细节,极大地增强了演讲的力度。

3.血肉丰满

在情感上、意义上挖掘材料的内涵,力求有新鲜、独特的感受和看法。一篇好的事迹演讲,能让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要使事迹演讲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的现场效果,演讲者必须抓住原汁原味生活化的材料,找到自己的“感觉”,才能再现实情。虽不是亲身经历,却也能独具慧眼地产生自己的感觉,如厉风的《血染的木棉花》:

“……那墓碑上只刻着这样几个字:‘烈士,女,19岁,某连卫生员。’霎时,我仿佛看到一个清瘦的身影,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闪过,她救出了伤员,自己却流血过多,苍白的脸那么稚嫩、纯洁……也许她正编织着少女七彩的梦,已经有人爱她;或许她正爱着一个人。但军号响了,她收起了少女的情思,毅然奔赴严酷的战场。她躺在我家乡的这块土地上,为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她过早地离开了她热爱的这个世界。才19岁呀,正是人生如花的季节!”

4.见解独特

演讲者要力避“正常”的观察点,要用自己的眼光去寻找新鲜而生动的东西。杨铁军在《一个共产党员的自豪》中讲述了两个共产党人催人泪下的事迹后,表达了“我”的自豪:

“加入这个党,不是获取特权的筹码,而是追求真理的阶梯,就像一滴水投入大海的怀抱,就像一名战士听到了进军的号角!”

这不仅表达了演讲者的心声,也洋溢着时代精神。如果在这里袭用现成的口号和俗套的说法,不仅不能恰到好处地升华材料,反而还削弱了材料本身具有的力量。没有独树一帜的见解,就无法在运思成篇上具有特色。

每个人对事迹材料都有不同的观察角度,而不同的观察角度会“看”到不同的内涵。

选择演讲的角度

1.从揭示事物本质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