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非营利组织营销
13107700000009

第9章 非营利组织(7)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接受高等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投资。他们认为毕业后的预期收入要高于其成本,所以他们愿意贷款来支付学费。但是私人贷款机构却不愿意提供这类贷款,因为它们觉得风险成本太高:一是担心贷款人将来不努力工作,无力偿还这笔贷款;二是这类贷款的期限比较长,通常贷款人需要在20~30年之后才能达到其收入的高峰期。

在无法获得私人贷款的情况下,如果私立学校完全按照教育的全部成本来确定学费,那么具备这种承受能力的学生估计寥寥无几。针对这种状况,私立学校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学费要低于真正的教育成本,但让学生感到自己有义务在将来给予偿还。因此,毕业校友的捐款可以视为他们的分期付款。当然,这完全是自愿性质的,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

5.复杂的个人服务业领域

有些行业的非营利组织是通过向社会销售产品或服务来维持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的。例如护理行业、幼儿园、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等。通常来说,这类服务都相对复杂,而且不像工农业产品那样标准化,再加上服务环境的特殊性,消费者难以确保自己接受的是全面的高质量服务。这时候,消费者希望在直接的契约之外,有其他一些因素来制约服务组织的行为。而非营利组织的无利润分配机制保证了这一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捐款人不能在具备完全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捐款人为没有任何联系的第三者购买服务(如许多慈善机构);受益人虽然非常明确,但是他们自己并不能判断服务的质量(如精神病医院、幼儿园等);捐款人对资金的使用过程并不十分了解;服务过于复杂,其最终的消费者无法判断其质量,而质量的高低与风险的大小成正比(如医疗)。这时候,非营利组织的“无利润分配机制”能确保组织将消费者和捐赠人的全部投入用于服务的生产,因而捐款人会倾向于同它们合作。

1.4.2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作用领域

为了全面掌握中国NPO的基本情况,清华大学的NPO研究所从1999年起,着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较大规模的NPO调研。2000年,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

1.总体分析

可以看出,NPO已经存在于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主要领域里。其中较为重要领域依次是:社会服务(44.63%),调查、研究(42.51%),行业协会、学会(39.99%),文化、艺术(34.62%),法律咨询与服务(24.54%),政策咨询(21.88%)和扶贫(20.95%)。而相对来说,专门从事民办教育、宗教、动物保护、国际援助等活动的民间组织还不多。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NPO迅速且活动较为集中的,往往是社会需要旺盛、存在公共物品供给“缺位”且政府在政策上又相对允许或鼓励发展的领域。

2.社会服务的NPO

还可以看出,据调查显示,社会服务是NPO活动最为集中的领域。由于社会服务的多样性、需求的即时性,这一领域也是NPO较具比较优势的领域。向“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变更促进了该领域NPO的发展。社会服务种类很多,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很重要的是福利服务,如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的福利服务,另外社区服务目前也开展较多。为弱势群体开展服务的有政府主办的NPO,如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它们为贫困地区提供免费医疗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各种服务等,也有一批民间自发的组织,如重庆江津向阳儿童发展中心、北京慧灵弱智弱能人士服务机构、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等,为特定群体如弱智、残疾人服务,但大多规模较小,活动比较分散,在相关的弱势群体权益保护方面力度还较弱。随着政府职能转换,将有更多的社会服务功能需要社会组织来承担,政府从直接提供服务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政府购买。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使NPO在社会服务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并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更广泛资源。

3.环境保护的NPO

从调查结果来看,环境保护并不是NPO很集中的领域,只有近10%的NPO从事有关环境保护的活动。但从组织功能和社会影响来看,可以说环境保护NPO是中国NPO中最活跃、影响最大和特征最为鲜明的一个群体。其中较为著名的如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绿家园志愿者、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北京天恒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等。它们的特点如下。

(1)形式多样。环保领域是政府大力推动相关公共政策实施并积极倡导公众参与的领域,也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同时又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下国际社会极为关注的领域,因而使得这一领域不仅有许多政府支持或创建的NPO,更有大批自下而上的草根组织、志愿者组织、社区组织和海外资助NPO等。

(2)参与性广。环保领域的NPO往往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它们有机结合了民间性和专业性两个优势:一方面大量动员社区居民、在校学生和普通百姓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环境保护活动,形成广泛的社会参与;另一方面往往能够汇集相当数量的专家资源,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媒体记者、大学教授、法律工作者、社会名流等,从而形成专业化的支持体系与良好的社会公信基础。

(3)倡导性强。环保领域的NPO往往能够直接影响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公共决策。

4.扶贫领域的NPO

扶贫领域的NPO活动开展较早,参与扶贫开发活动的NPO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远大于环境保护领域。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香港乐施会等国际NPO就开始介入中国的扶贫开发领域,后来许多国际著名的NPO先后进入中国的西南部地区,开展了一批卓有成效的扶贫开发项目。1989年,中国政府支持成立了国内最大的扶贫NPO——中国扶贫基金会,并逐步将NPO作为国家扶贫战略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加以培育。于是相继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NPO并开展了一些有影响的扶贫开发项目,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希望工程”,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和“幸福工程”,中华慈善总会和“烛光工程”,中国扶贫基金会和“母婴平安工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母亲水窖工程”,以及“小额信贷”、“礼品传递”等丰富多彩的扶贫开发项目。2001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NPO扶贫国际学术会议,与会代表们提出了著名的《中国NPO反贫困北京宣言》。扶贫领域NPO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多、规模大、实力较强,这里有许多全国性组织,有一批专业扶贫组织,有项目组织,有草根组织,有国际NPO的代理机构或办事处,它们有相对成熟的扶贫经验和实践,且组织机构完善规范,能深入基层开展工作。

5.经济类NPO

经济类NPO是当前备受关注的领域,其典型是行业协会和商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在中国加入WTO之后,经济全球化把中国的行业、企业和市场推向了国际大舞台,于是对行业规范、自主管理和行业自律的要求日益迫切。在市场经济中,许多事情是单个企业办不到的,政府又很难出面,WTO和国际大市场使政府日益感觉到直接管理的尴尬与无力,从而使得发展包括行业协会、商会在内的经济类NPO成为业界和政府越来越强烈的共同意向。目前,温州的行业协会已初具规模并走出了一条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上海、广东、沈阳等大城市也在积极探索行业协会改革和建设之路。从总的方面来看,尽管经济类NPO比之环境保护和扶贫开发的NPO起步较晚,且其公益性和社会影响不大,但这是当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且大力推动的一个领域,加上来自市场经济的巨大支持,经济类NPO的发展将呈现令人鼓舞的前景。

6.“思想库”和倡导型NPO

相对来说,“思想库”和倡导型NPO是中国NPO中较为欠缺和薄弱的部分。倡导功能是NPO的一种重要的职能,它是通过各种政策工具积极介入和推动公共政策过程的一种政策性职能,NPO的这些政策工具包括:政策研究与提案,游说,动员媒体和舆论,直接介入竞选等,目的是将公民的需要、意见与建议及时反映给政府和议会、作为制定或实施公共政策的参考。NPO的倡导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思想库”(thinktank)和倡导型NPO所开展的政策研究、政策建议及其他相关的政策推动来实现的。在我国,总的来说属于思想库和倡导型NPO的组织,无论其数量还是作用都明显不足。但这不意味着中国NPO缺乏这方面的努力。调查显示,有58.7%的NPO在一年内要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其中近20%的组织提交的建议在6项以上,42%的NPO表示所提建议受到不同程度的采纳。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一些具有思想库性质的NPO,如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北京华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世界与中国研究所等,它们虽然数量很少、规模不大,却在积极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向纵深方向的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政府改革进程的加快,思想库和倡导型NPO将显得越来越重要,也会有越来越多的NPO将更多地发挥这方面的功能,来推动中国公共政策的实践。

总的来看,中国的NPO还不很发达,加之政策法律环境并不有利,从单个组织到整个部门的发展程度看,都可说是尚处在较为困难的创业时期。但可以看出,中国的NPO正在浮出水面,尽管看上去仍只是“冰山的一角”,但其动态和趋势令人鼓舞。目前全国范围内正式登记注册的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共约23万家,未登记或转登记的团体据估计有140多万家。这样的一个社会部门,无论在吸收社会资源和就业,还是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都是不容忽视的。近年来,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各级政府,乃至企业和公众媒体,都在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的NPO。和整个中国社会一样,中国的NPO也处在转型时期,其新的法律框架、制度形式、管理模式、活动方式、社会形象、乃至员工队伍和管理运作的体制框架与方法,都在形成之中。这个时期的NPO迫切需要国内社会的理解和国际社会从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1.4.3非营利组织的局限性

尽管近20多年来,非营利组织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非营利组织和其他组织形式一样,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表现在:

1.志愿失灵问题

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慈善的供给不足,即非营利活动所需的开支与非营利组织能募集到的资源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缺口。二是慈善的特殊主义。志愿组织的服务对象往往是特定的社会群体,不同组织的能力强弱不一,难以达到较高程度的平等。三是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实际控制慈善资源的人往往根据自己的偏好来决定服务供给,富人偏好的服务,往往得到优先考虑。四是慈善的业余性。慈善组织受资金限制,难以招聘专业人员加盟或为志愿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从而影响了其活动的效率。

2.非营利组织的独立性危机问题

非营利组织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公众利益,然而随着组织的发展,组织有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淡忘或脱离了它们本应关注和帮助的对象,甚至成为某个主要捐助者的代理人,丧失了自身的独立性。同时,组织对政府的财政依赖也削弱了其批评和监督政府的力量,甚至最终成为准政府组织。

3.非营利组织的责任和腐败问题

由于非营利组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缺乏公共责任机制、监督机制和过失补偿机制,决策过程可能不够民主,也可能缺少公开性,这为组织的一些经营管理者的渎职腐败创造了一定条件,特别是那些规模较大、时间较长、资金较多的组织。

案例

专业组织做非盈利营销——加入WTO后更多营销方式将进入中国

2004年3月18日,继北京办事处和上海办事处设立之后,国际铜业协会广州办事处正式设立。风闻国际铜业协会作为非营利组织,在中国加入WTO后不断扩大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活动,记者就此专访了国际铜业协会亚太区总裁彼得·查尔顿。

专业组织做非盈利营销

国际铜业协会,顾名思义,是国际铜业的一个行业组织,类似于国内的“行业协会”。但如果我们仅仅按照国内已经存在的不少“行业协会”来理解它,可能会存在不少偏差。因为国际铜业协会是一个包含着30个正式会员、代表着世界精铜产量80%的组织,它的背后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批铜生产和加工商,在“最大化消费铜”的旗帜下,他们深深地卷入了铜营销活动。

如何理解这样一种非盈利的营销?如何定位国际铜业协会?在彼得·查尔顿的解释里,有一个词特别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专业非盈利营销组织”。

它们并不直接从事铜的买卖,但又实实在在进行着专业的营销:介绍铜的优点,扩大铜的使用。以此而言,这种做法值得国内的行业协会借鉴。

中国铜市场增长迅速

记者特别问到:作为铜市场的营销专家,如何看待中国的铜市场?彼得·查尔顿认为:中国铜消费市场发展极为迅速,近10年来中国的铜消费量平均增长率是世界同比的2.4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铜消费国。从行业来看,由于中国近年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所以这个行业一直保持强劲增长;从区域来看,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多一些,而广东这样经济较为成熟的地区,在新技术的运用方面相对多一些。

希望早日有中国会员

记者得知,尽管中国铜市场近年来发展很快,但国际铜业协会的正式会员中并没有中国会员。那么国际铜业协会在中国的营销中,如何协调与政府、社会大众特别是铜生产企业的关系?

彼得·查尔顿的回答是:知识营销,平等竞争。他认为,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企业和国际同行之间存在着竞争加速的关系,但中国企业一定会积极迎接这个挑战,在平等的基础上和国际企业建立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由此,国际铜业协会特别希望早日有中国的会员出现。对于和政府的合作,国际铜业协会主要是把一些国际标准引入到相关行业中;对于社会大众,则是广泛传播铜的知识。随着这些标准和知识的深入,铜的消费自然就会增加——国际铜业协会的营销功能也自然圆满。

(资料来源:汪从飞.华南新闻,2002.3.20)

①中国基金会代表团.美国的非营利组织与社会服务网[J].中国社会工作,1996

②唐卓.非营利组织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宁夏党校学报

③唐卓.非营利组织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宁夏党校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