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国有资产管理与资本运营
13168400000026

第26章 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2)

1997~2002年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内地企业由3家上升到11家,这些企业全部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003年中国企业联合会推出的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有368家,占总数的73.6%,资产占总数的96.4%,利润占总数的85.4%。

2.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

截至2002年,15.9万户国有控股企业中的50%以上实行了公司制改革。从1998~2002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重组上市的有442家,累计筹集资金7436亿元,其中境外筹资352亿美元。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宝钢集团公司、中国铝业公司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相继在境外上市,不仅筹集了大量发展资金,推动了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同时也促进了国有企业内部产权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一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和资源枯竭的矿山退出了市场

1994~2002年,全国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项目3080个,涉及核销银行呆坏账准备金1995.4亿元,安置职工约530万人。关闭破产政策的实施,不仅推动了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也促进了企业优胜劣汰机制的建立。

4.放开搞活了一大批国有中小企业

1997年以来,各地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出售等多种形式加大了国有小企业改革的力度,改制面达85%左右。国有小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其中县一级国有小企业的80%左右、市(地)一级国有小企业的60%左右通过出售转为非国有企业。

5.国有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1995~2002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户数从7.76万户减少到4.19万户,下降了46%,实现利润从838.1亿元提高到2209.3亿元,上升了163.6%。国有中小企业户数从24.5万户减少到14.9万户,下降了39.2%,1997年国有小企业盈亏相抵后净亏损额达502亿元,2002年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86.9亿元。

虽然中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从总体上看,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布局仍然过宽,结构不尽合理,在某些领域或行业的比重过大等。在行业分布上,除必须由国有控股的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外,国有经济还广泛分布在其他行业和领域,在一些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竞争比较激烈的加工工业和一般竞争性服务行业,国有经济的比重仍然偏高。在股权比重上,国有经济在许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包括上市公司中比重过大,这既不利于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也不利于很好地实现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在企业规模上,截至2002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企业9436户,净资产52637.2亿元,销售收入56868.5亿元,平均每户企业净资产5.58亿元,销售收入6.03亿元,规模偏小。《财富》杂志公布的2002年世界500强中,美国有192家占39%,西欧119家占24%,日本88家占18%,这三家合计占81%。中国大陆只有11家,仅占2%。此外,还有一大批需要破产关闭的企业没有退出市场。据初步调查,全国符合破产关闭条件的资源枯竭矿山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有2500多家,涉及职工近510万人,涉及金融债权2400多亿元。受核销银行呆坏账准备金额度、政府财力及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这些企业一时难以退出市场。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国有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影响到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也影响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截至2002年底,我国国有资产总量达到11.83万亿元,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7.69万亿元,占65%;非经营性国有资产4.14万亿元,占35%。15.9万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总额达18.02万亿元,实现利润3786.3亿元,上交税金6794.1亿元。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必须加快调整和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只有继续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才能进一步完善所有制结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才能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进一步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经济与社会及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当前及今后相当一个时期,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是深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大任务。

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涉及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突破一系列体制性障碍,是一项艰巨、繁杂的工程,但当前也有很多有利条件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

一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将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日益完善。党的十六大继续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提了出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出发,强调要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同时提出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要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要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对垄断行业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要完善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更好地发挥外资的作用。随着这些方面改革的不断深入,将为中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二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将不断完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将更加明确。中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进展不快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突出表现为出资人没有真正到位和对国有资产多头管理。国有资产监督机构的建立,解决了出资人不到位和多头管理的问题,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将要求国资委从战略上考虑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推动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监管企业的改组重组,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将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领域,在其他行业和领域则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根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将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将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省、市(地)人民政府在依法享有更多的出资人权力的同时,也要承担更多的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这也将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步伐。

三是非公有制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实力将不断增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个体、私营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20%以上。截至2002年底,我国个体工商户达2377万户,从业人员4742万人,注册资本3782亿元;私营企业达243万户,从业人员3409万人,注册资本24756亿元。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民间资本总量约为28万亿元,包括动产、不动产、银行储蓄等。另据全国工商联2002年对全国私营企业的调查,分别有8%的私营企业已经参与国有企业的兼并收购,有13.9%的私营企业准备参与国有企业的兼并收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了国有企业的改组重组,兼并收购的范围正从中小企业扩展到大企业,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扩展到公益性领域。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私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重组。

四是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扩大,外资企业将更多进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商在中国的投资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出现一些新特点,即外资更多地关注和参与中国国有企业的重组改组,更多地关注好的企业包括上市公司。

在已发生的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案例中,大多是针对行业领先企业的并购。

国资委组建以来,在监管的中央企业发生的产权转让中,受让方约83%是外商或非国有企业。目前,全球游资充裕,十分活跃,这为跨国公司并购中国国有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证。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逐步结束和中国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外国资本进入中国的领域和范围将更宽广,政策将更宽松,这将为外资并购中国国有企业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在积极实施“引进来”战略的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也将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到境外投资或办厂。目前,从事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已发展到3万多家,对外投资额近100亿美元。2002年,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收购海外油气田资产、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收购印尼油气田、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收购美国亚洲环球电信公司等重大并购活动,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可以相信,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我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五是法律法规将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将不断完善。创造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促进民营和外资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是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需要。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的法律法规,如《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修订后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2年)将原来禁止进入的电信、燃气、热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网首次列为对外开放领域,增加了76条鼓励类投资项目,减少限制类项目达2/3。在原来禁止、限制进入的行业,外资通过并购方式也可以快速进入。2002年以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又相继出台了《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国内企业暂行规定》,对外国投资者参与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放宽了外资并购主体和外国投资者并购中国境内企业的出资比例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扩大直接融资。所有这些,也将会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是国资委的一项重要职责。国资委成立以来,在推进企业并购重组方面积极开展工作,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有关外资并购的法律法规,研究确定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指导性意见;结合中国政府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制定了东北地区中央企业的调整改造意见;加大了中央企业改组重组的力度,对一些企业进行了资源整合和优化重组。

5.1.3中国国有企业如何走向世界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等问题被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应站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角度,重新审视和调整各项战略与政策,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以求在世界市场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其被动地接受国外企业的挑战,还不如主动出击,以求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保持主动地位。在这个方面,民营经济的实力一般较弱,在与那些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境地。反观我们的国有企业,总体条件较好,初步具备主动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1.国有企业应定位于世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明确自身的地位与责任

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一般认为是全面进入市场经济的标志。而我们的国有企业改革,也已不再单单是适应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问题,而是要把国有企业改革、调整与发展的战略定位于世界市场经济中,要高起点和高品位地适应全面接轨后的市场经济要求,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

(1)国有企业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物质体现。国有企业是指国家出资拥有和控制的生产经营单位。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重要的企业形态,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功能。首先从国有企业的性质来看,它是以税收、价格、服务等形式,向社会其他部门提供外部经济活动和正面社会效应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作为市场经济的调控器,具有弥补市场不足和市场失灵的功用,是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或特定时期的目标服务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是政府解决市场失灵和控制国民经济的一种物质手段。从目标上看,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的代理和委托形式,这就决定了国有企业的经营目的,首先是以社会整体利益为目标,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等多元目标的实现,以保证全体劳动者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水平的需要,而非单纯地为了盈利。或者说,当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发生冲突时,后者要服从前者。再从国有企业的功能上看,国有企业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其在社会资源配置和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中的宏观性质,是市场机制无法取代的。如自然垄断性产业、基础性产业、高科技产业和有关国计民生的社会基础设施等,由于投资规模大、风险大、回收期长和具有公共性、不可选择性等特点,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这些方面作为不大。而政府则可以通过调整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向和范围,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平衡。此外,国有企业还是国家为实现社会目标干预经济生活的一种特殊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政府可以通过对国有企业的布局设置、经营目标的引导与控制等,达到调控宏观经济的目的。由于国有企业的上述特征,因此,在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中,国有企业的设立和形成,都是受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也正因此,随着时代特色的结束,依照特定历史时期经济背景和政治目标而产生的国有企业,其局限性和弊端就会暴露出来,在宏观上对国有企业进行改组和调整就成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