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的教育研究工作中,我发现,西方孩子,尤其是美国孩子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及适应能力等,都比东方国家的孩子要强得多。这当然不是基因的问题,而是教育上的问题。东方国家的父母一向有溺爱孩子的心理,这一点,在台湾独生子女的父母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们舍不得让孩子吃苦,所以平时并不注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训练。而美国的父母则刚好相反,他们会想方设法寻找训练孩子的机会,让孩子在摸爬滚打中,不断提高各种能力。
美国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值得借鉴学习的。通过我的观察发现,在一些集体活动中,美国孩子能很好地理解老师的意图,遇到问题时,也不需要老师过多的指导,只要简单地提点一下,他们便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且,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并不会因为不适应而睡不着觉。他们的判断力也很强,有一次,几个美国学生在树林里迷了路,能镇静地根据各种自然现象,判断出营地所在的方向,顺利地走出树林。而现在台湾的孩子就不见得可以做到。
由此可见,在未来的职场上,当美国孩子与台湾孩子在一起竞争时,谁胜谁败,已经可想而知。而就算台湾孩子之间的竞争,也必然是各方面能力强的孩子才可以遥遥领先。
只有摒弃溺爱孩子的心理,从小开始对孩子加强训练,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在线。
要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父母应该从孩子的已有经验出发,引导他们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从近到远,循序渐进地去获取知识。这一点,需要在学龄前做起,一直到国小中低年级。而其中最要害的技巧,就是帮助孩子从阅读对象中,去收获一些重要的意义,或取得一些重要的信息。使孩子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举一反三,看问题更加深入和全面。
我在一个BBS上看到这样一个贴子,说的是一位美国母亲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并不只是把故事讲给他听,也并不只是告诉他一些简单的善恶观念,而是引导孩子从更深的层面,去理解故事的意义。比如说,在讲《灰姑娘》这个故事时,她讲完之后,对孩子提了一些问题。比如说:“你喜欢故事里的哪一个人?不喜欢哪一个人?为什么喜欢她?如果午夜12点时,辛黛瑞拉来不及跳上南瓜马车离开舞会,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会不会阻止她去参加舞会?为什么?辛黛瑞拉为什么能成功地参加王子的舞会?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舞会的?”这些问题,一个比一个深入,而这位母亲,就是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孩子去思考,把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看得更加深入更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