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独生子女:就是要这样教
13174600000047

第47章 让孩子融入社会(16)

当孩子一一回答这些问题之后,母亲又把问题进一步深入到人生哲理的层面:“孩子,就算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后妈和姐姐都不爱她,但没有人能让她不爱自己。因为爱自己,所以她才会去寻找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比如王子的爱情。所以,当我们没有人爱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孩子回答说:“我们要爱自己。”得到孩子令人满意的回答之后,母亲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接着问孩子这个故事里面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孩子想了好一会儿,才回答说:“有,午夜12点之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形,可是,那只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看到这里,连我也要拍案叫绝!这么多年来,我给孩子讲过无数次《灰姑娘》,可是关于要爱自己、那只水晶鞋没有变回去的不合理之处,我从来没有想到。而一个需要母亲在床边讲故事的美国孩子,却在母亲的引导下想到了!

为此,我感慨不已,我们的孩子,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理解这些比书面意义更深的意义和内涵呢?并不是他们愚笨,而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不懂得利用这种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的方式,引导孩子在阅读中提高理解能力。如果让我们来讲这个故事,也许仅仅只会停留在浅层面的书面意义上,而不会深入到那些抽象的人生意义上。

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势必要面对许多选择,如联考时对专业的选择、毕业后对就业的选择、理财上对投资的选择……面对选择,有着太多的可能性。孩子必须要有较强的判断力,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少走弯路。

年幼的孩子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往往是不知所措的,这时候,父母应该先协助孩子理清问题的症结所在。待到把问题理清之后,就可以和孩子进行讨论,告诉孩子几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进行独立思考,判断哪一种方法是最好的,然后作出选择。

有一次我在美国的一个家庭中作客,主人五岁的孩子拿出自己攒的零花钱,告诉他的母亲说,他想买一个风筝,大风筝放起来更有趣,但是这些钱不够买一个大的,只能买小的。他的母亲并不给他出主意,而是对他说:“现在的问题是,你喜欢大风筝,但是钱不够,只能买一个小的,对不对?”孩子点头说是,这位母亲又说:“你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买一个小的,另一种是把钱攒起来,以后再买大的。你可以自己考虑一下。”孩子考虑了大约二十分钟,然后对母亲说:“如果我买了小的,玩得不高兴,以后还是会买大的,这样就会浪费钱,而且还要攒很久才能买到大的;如果把钱攒起来,以后再买大的,我很快就可以把钱攒够。所以我还是把钱攒起来吧!”你也许难以想象,这就是一个五岁孩子所作的选择及理由!台湾独生子女的父母更难以想象,一个五岁孩子的判断力会这样强。这件事情如果发生在台湾,父母多半会直接替孩子作出选择。